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专题1至专题3第二单元。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措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暖宝宝中除了主要加铁粉和水外,还额外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无机盐等
B.轮船外面镶嵌锌块
C.在钢制大桥的表面涂油漆
D.将河流中铁制闸门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2.下列事实中,主要是吸氧腐蚀引起的是( )
A.煤气灶炉头生锈 B.装浓硝酸的铁桶内部变黑
C.纯银手链长时间佩戴后变黑 D.炒完菜的铸铁锅长时间用水浸泡导致生锈
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a 图b 图c 图d
A.图a装置可以实现铁上镀银
B.图b装置可以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
C.图c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往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可以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D.图d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负极质量会增大
4.10,1物质完全燃烧[氮元素转化为,氢元素转化为,碳元素转化为]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一些物质的标准燃烧热(25℃下)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化学式
氢气 -285.8
乙烯 -1411.0
乙醇 -1366.8
甲烷 -890.3
A.表示乙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所放出的热量大于285.8kJ
C.常温常压下,的反应热
D.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5.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传统调味品。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四川阆中保宁醋等形形色色的食醋是厨房常见的调味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食醋属于弱电解质
B.适当加热,食醋的导电能力会增强
C.食醋中含有分子
D.醋酸电离方程式为
6.锌锰干电池是生活中常用的电池,酸性锌锰干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用完不可随意丢弃
B.酸性锌锰干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放电过程中锌均发生氧化反应
C.放电时,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石墨电极上反应为
D.放电时,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0.5稀盐酸中含有的H原子数目为0.5
B.0.5L的稀与足量钠充分反应,生成的分子总数为
C.23g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
D.1与1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为2
8.青铜器的腐蚀产物粉状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铜[]。青铜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表面的粉状锈构成的电极与金属基体组成的电极构成原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易发生析氢腐蚀
B.潮湿的空气中,粉状锈上的电极反应为
C.将青铜长时间浸泡在稀硝酸中是除去青铜表面粉状锈的一种有效方法
D.青铜基体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可以减缓青铜的腐蚀
9.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1和1,发生反应: ,其他条件不变,5min末P的体积分数随容器的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各物质状态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点平衡常数大于c点平衡常数 B.体积为V L时,c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 a点一定不处于平衡状态 D.
10.催化剂光助―芬顿反应用于漂白有机染料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包括①②光激发产生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③④空穴氧化、⑥超氧自由基氧化、⑦光生电子还原铁离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在漂白颜料时体现了强还原性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
C.反应⑤每消耗1,共转移4
D.反应⑨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11.某同学设置了如图所示装置(电解质溶液均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的电极反应为
B.N试管收集到黄绿色的气体
C.电路中每转移2电子,理论上乙池阴极区生成2
D.甲池b极消耗的气体与乙池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12.恒温时,向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活栓已经固定住活塞)加入10和1,进行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将图示容器换成绝热容器,B的平衡转化率会增大活塞活栓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拔去活栓,再充入适量(不参与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D.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拔去活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会减小
13.一种水系可逆锌一二氧化碳电池结构如图(在电场的作用下,双极膜的阴、阳膜复合层间的解离成和并分别通过阴膜和阳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增大
B.放电时,双极膜产生的移向选择性催化材料
C.充电时,若阴极增重6.5g,则阳极产生1.6g
D.充电时,选择性催化材料的电极反应为
14.常温下,向一定体积0.2的溶液中逐滴滴入0.2的稀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表示,]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和温度变化,已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的
B.c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b~c点间溶液中:
D.d点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硝酸是中学常见的强酸,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硝酸的性质。
Ⅰ.往0.1溶液中逐滴加入6稀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先变成棕色后逐渐变成棕黄色。对于棕色的形成原因,同学们提出猜想:
猜想1:溶液呈棕色可能是低浓度导致的。
猜想2:溶液呈棕色可能是(棕色)导致的。
猜想3:溶液呈棕色可能是溶解在溶液中导致的。
已知:(棕色)。
(1)溶液与稀硝酸生成和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____,说明溶液中有。
(2)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石墨1上有无色气泡冒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未观察到石墨2附近溶液出现棕色,说明猜想____________错误。
图1
Ⅱ.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是非常特殊的变化过程,化学小组用图2装置探究铝(已打磨掉表面的氧化膜)钝化所需的硝酸浓度。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如表,钝化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图2
硝酸浓度/ () 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电流计反转所需时间/s 铝棒变化 铜棒变化
7.5 灵敏电流计指针大幅度偏向右侧 不发生反转 逐渐溶解 有气泡产生
8 灵敏电流计指针大幅度偏向右侧,然后缓慢向左偏转 8 开始变暗,8s后有气泡产生 开始有气泡产生,8s后逐渐溶解
9 灵敏电流计指针大幅度偏向右侧,然后稍快向左偏转 4 开始变暗,4s后有气泡产生 开始有气泡产生,4s后逐渐溶解
10 灵敏电流计指针大幅度偏向右侧,然后快速向左偏转 1 迅速变暗并有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并逐渐溶解
(1)电解质溶液为7.5的硝酸:铝棒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为9的硝酸:0~4s内,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4s后铜棒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探究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可选择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16.(14分)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硫与硫的氧化物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表示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
①___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②在一密闭容器中仅发生该反应,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压缩容器体积 C.增大浓度 D.再充入一定量的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实验步骤:
①量取500.25,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
②量取500.55溶液,测量温度;
③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使用的溶液稍微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反应物的初始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溶液 溶液 平均值
1 25.2 25.4 28.6
2 24.9 25.1 28.4
3 25.3 25.3 28.0
4 25.0 25.2 28.3
设实验所用的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计算该实验的 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向溶液中加碱时,分多次加入溶液,将会导致测得的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下同);若用0.55氨水代替溶液,将会导致测得的__________。
17.(15分)氮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已知:
i.
ii.
iii.
(1) ___________(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2)T℃时, 。各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图中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3)某小组往一恒温恒压含有铁触媒的容器中充入1和3,模拟合成氨的反应,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2。
图2
①图中温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图中x、y、z、w四点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_点。
②y点时,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在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③若在恒容条件下发生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温度升高,将增大
B.当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C.当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D.断裂1键的同时断裂6键,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4)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反应主要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测得相同时间内、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①反应Ⅱ为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随着温度升高,的产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18.(15分)25℃时,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弱电解质
电离常数
(1)25℃时,0.02盐酸的pH约为___________,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___________。()
(2)少量的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过程中,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某同学用0.2000的盐酸标准液滴定25.00未知浓度的溶液。平行滴定三次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消耗标准液体积/ 20.02 23.45 19.98
①图中需用到的仪器为___________(填标号),所选仪器在使用前需要___________。
②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未润洗
B.装标准液的仪器水洗后直接装液
C.滴定过程中,部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刻度线
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1.A【解析】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A项符合题意;锌作负极,减缓船体腐蚀速率,B项不符合题意;涂油漆隔绝空气和水,减缓腐蚀速率,C项不符合题意;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闸门,减缓其腐蚀速率,D项不符合题意。
2.D【解析】生锈主要是因为化学腐蚀,A项不符合题意;铁桶变黑是因为发生钝化,不是吸氧腐蚀引起的,B项不符合题意;纯银不能形成原电池,C项不符合题意。
3.D【解析】不能形成电镀装置且银不会在铁表面生成,A项错误;应用粗铜作阳极,B项错误;本质上是电解水,加入不能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初始状态,C项错误。
4.C【解析】应生成液态水,A项错误;2g完全燃烧生成1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85.8,B项错误;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项错误。
5.A【解析】食醋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项错误。
6.C【解析】放电时,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石墨电极上反应为,C项错误。
7.C【解析】水中含有原子,A项错误;水也会和钠反应生成氢气,B项错误;与的反应是可逆反应,D项错误。
8.B【解析】的活动性比H弱,不能发生析氢腐蚀,A项错误;稀硝酸会将青铜损坏,C项错误;青铜作阳极会加快青铜的腐蚀,D项错误。
9.B【解析】温度相同,b、c两点平衡常数相同,A项错误;a点容器体积小,压强大,反应速率快,a点处于平衡状态,C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压强增大,P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
10.B【解析】、和在漂白颜料时体现了强氧化性,A项错误;反应⑤每消耗1,共转移1,C项错误;反应⑨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项错误。
11.C【解析】a极的电极反应为,A项错误;N试管收集的是阴极产生的,B项错误;未注明温度、压强,且相同条件下甲池b极消耗的气体与乙池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D项错误。
12.B【解析】在绝热容器中,体系温度会升高,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B的平衡转化率会减小,A项错误;拔去活栓,充入,容器体积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项错误;拔去活栓,混合气体总体积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D项错误。
13.C【解析】放电时,正极反应为,转移2n个电子的同时双极膜产生的2n个进入正极区,正极区溶液减小,A项错误;放电时,双极膜产生的移向负极,即移向金属锌电极,B项错误;充电时,选择性催化材料电极失电子,D项错误。
14.D【解析】a点时为0.2的溶液,b点时为和的混合溶液,c点时为溶液,d点时为和的混合溶液,d点溶液中,D项错误。
15.Ⅰ.(1)(2分);(血)红色(1分)
(2)(2分);1(1分)
Ⅱ.(1)负(1分);(2分)
(2)(2分);氧化(1分);b(2分)
【解析】I.(2)石墨1上有无色气泡冒出说明被还原生成,电极反应式为;整个过程中硫酸亚铁溶液中无和进入且浓度低时未观察到溶液呈棕色,证明猜想1错误。
Ⅱ.(2)0~4s内,灵敏电流计指针大幅度偏向右侧,4s后反转说明0~4s内,作负极,根据题于信息可知生成了,即可得出答案。通入饱和食盐水或浓硫酸中会产生,a、c项不符合题意;吸收应该长进短出,d项不符合题意。
16.(1) (2分)
(2)①低温(1分)
②BC(2分)
(3)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保证硫酸完全被碱中和,减小实验误差(2分)
(4)-55.176(2分)
(5)偏大(2分);偏大(2分)
【解析】(1)燃烧热是在101时,1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由图像可知,合成的反应是放热熵减的过程,因此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4)由表格数据可知,第3次的数据和其他数据相差比较大,属于异常数据,不采用,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为3.3℃,根据硫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代入公式:,解得。
17.(1)(1分)
(2)(2分);-46(1分)
(3)①(1分);w(1分)
②75%(2分);或(2分)
③CD(2分)
(4)①放热(1分)
②低于84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的产率增大;高于84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的产率减小(2分)
【解析】(1)由得到,因此。
(3)①由于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越大,温度越低,;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w点。
②设y点时,转化了a,根据图像及三段式可知,
起始时物质的量/ :1 3 0
转化物质的量/: a 3a 2a
平衡时物质的量/:
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为75%;,,,根据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得到,,,代入,得到或()。
③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将减小,A项错误;没有说明反应速率的方向,B项错误。
18.(1)1.7(2分);(2分)
(2)(2分);减小(1分)
(3)①bc(2分);检验是否漏液(2分)
②0.1600(或0.16,2分);BC(2分)
【解析】(3)②舍去第2次数据,平均每次消耗盐酸20.00,。;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未润洗,不影响滴定结果,A项不符合题意;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项不符合题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3.1 铁及其化合物 同步检验(含解析) 2023-2024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下一篇: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