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金属材料 同步检验
一、单选题
1.铝合金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飞机,铝合金一般具有的性质是( )
A.高强度、高密度 B.低强度、高密度
C.高强度、低密度 D.低强度、低密度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B.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C.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
D.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滑雪是冬奥会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滑雪用品涉及的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 )
A.滑雪板底板——塑料 B.滑雪手套——聚乙烯
C.滑雪服面料——尼龙 D.滑雪杖杆——铝材(铝、镁)
4.合金在生产及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
A.水银 B.石墨 C.硅晶体 D.不锈钢
5.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B.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黑色的
D.铝制餐具不宜用来盛装酸性、碱性较强的食物
6.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Al ②Al2O3 ③ Al(OH)3④NaHCO3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向含HCl和AlCl3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 )
A. B.
C. D.
8.在一密闭气缸内,用不漏气的可滑动的活塞隔成两室,左边充有氮气,右边充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如下图所示。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活塞最终静止在气缸的中点。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
A.2:7 B.7:2 C.5:4 D.8:1
9.如图表示1g O2与1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
A.C2H4 B.CO2 C.CH4 D.NO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充分燃烧,乙醇消耗的氧气更多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C.甲烷和乙烯均可以燃烧,所以两者不能用燃烧法鉴别
D.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后,最多还可以与4molCl2发生取代反应
11.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1 g H2和8 g O2
B.常温常压下,28 g CO和6.02×1022个CO分子
C.0.1 mol HCl和2.24 L He
D.150℃、1.01×105 Pa时,18 L H2O和18 L CO2
12.常温下,2 L 0.5 mol·L-1的K2SO4溶液含有( )
A.0.5 mol K+ B.1.0 mol K+
C.1.0 mol S2- D.1.0 mol SO
13.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
14.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其质量为24g,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3:7 B.3:4 C.4:7 D.1:3
15.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于1L水配成密度为ρg/cm3的氨水,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B.实验室使用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g/cm3,则该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1.9mol/L
C.将40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1L水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0.3mol/L硫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9mol
16.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过量的AlCl3溶液中,所得产物是( )
A.Al(OH)3、NaAlO2和H2 B.NaAlO2和H2
C.Al(OH)3、NaCl和H2 D.Al、NaCl和H2
二、综合题
17.
(1)将2.4gNaOH溶于水配成300 mL的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取出该溶液3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取出的溶液中含氢氧化钠 mol,把取出的溶液稀释到120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若用0.1 mol/L的硫酸中和稀释后的NaOH溶液,需用去硫酸 mL。
(2)电解水的实验中,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5.6L,其物质的量 mol,有 g水分解。
18.根据问题填空:
(1)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质量比为 ,分子个数比为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同条件下密度比 .
(2)下列物质中:①Cl2mL②NH3③BaSO4④NaOH ⑤稀硝酸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9.根据要求计算
(1)0.5mol H2SO4 的质量是 g,其中含有 mol S, 个O.
(2)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质量比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 .
20.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铝制器具不宜存放酸、碱溶液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常用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保存动物标本的原因是
(3)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可以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被微生物分解.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目的是 .
21.回答下列问题
(1)8.4g N2与9.6g某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相同,且分子数之比为3:2,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x值为 .
(2)4.5g水与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
(3)如图所示,分别向密闭容器内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充入空气(已知空气体积占整个容器容积的1/4)、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之比可能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铝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以用于制造飞机,故答案为:C
【分析】制造飞机的合金需要有以下特点:高强度,抗压能力强;低密度,机身轻便;抗腐蚀能力强,防止机身生锈。
2.【答案】A
【解析】【解答】硬币所用的材质是合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硬币所用的材质是合金。
3.【答案】D
【解析】【解答】A.塑料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聚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尼龙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铝材是由铝、镁形成铝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金是由金属元素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水银为金属汞单质,不属于合金,故A错误;
B.石墨为碳单质,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
C.硅晶体为硅单质,不属于合金,故C错误;
D.不锈钢中含有铁、铬、碳,属于合金,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据此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A.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因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不会剧烈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过氧化钠固体,固体为淡黄色,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和四氧化三铁:3Fe+4H2O(g) 4H2+Fe3O4,Fe3O4为黑色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制餐具表面的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易与强酸、强碱反应,表面腐蚀后金属铝会继续和酸、强碱反应,所以不宜用来盛装酸性、碱性较强的食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铝,阻止内部金属的继续反应;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黄色过氧化钠;
C.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6.【答案】D
【解析】【解答】①Al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①符合题意;
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②符合题意;
③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③符合题意;
④NaHCO3弱酸酸式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①2Al + 2H2O + 2NaOH = 2NaAlO2 + 3H2↑, 2Al +6HCl = 2AlCl+ 3H2↑ ;
②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Al2O3+6HCl=2AlCl3+3H2O,;
③NaOH+Al(OH)3=NaAlO2+2H2O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④ NaHCO3+NaOH=Na2CO3+H2O,NaHCO3+HCl=NaCl+H2O+CO2 ↑ 。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向含HCl和AlCl3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NaOH先和HCl反应,生成NaOH和水,无沉淀生成,排除A、B选项,继续滴加NaOH溶液,NaOH和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AlCl3+3NaOH=Al(OH)3+3NaCl,生成沉淀的量最多后再滴加NaOH,NaOH和Al(OH)3沉淀反应,使沉淀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由两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NaOH的溶液比为3:1,只有D符合,
故选D.
【分析】向含HCl和AlCl3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NaOH先和HCl反应,再和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继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
8.【答案】B
【解析】【解答】左右压强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设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开始时氢气、氧气总物质的量为3mol,引燃氢、氧混合气体,反应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活塞正好停留在容器的中间,说明反应后左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右室剩余气体为1mol,
若右室剩余气体为氧气,参加反应的氧气、氢气总为3mol-1mol=2mol,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为2mol× = mol,则氧气为3mol- mol= mol,故反应前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mol: mol=4:5;
若右室剩余气体为氢气,参加反应的氧气、氢气总为3mol-1mol=2mol,由2H2+O2 2H2O,可知氧气为2mol× = mol,则氢气为3mol- mol= mol,故反应前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mol: mol=7:2,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左右压强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设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开始时氢气、氧气总物质的量为3mol,引燃氢、氧混合气体,反应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活塞正好停留在容器的中间,说明反应后左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后左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右室剩余气体为1mol,可能为氧气,也可能为氢气,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等质量的O2与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当温度相同时,盛有氧气的容器压强较大,则说明氧气的物质的量比X气体的大,所以X气体的摩尔质量比氧气的大,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 mol-1;选项A~D中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g mol-1)28、44、16、30,所以符合条件的是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像信息,相同温度时,O2的压强大于X的压强,因为容器体积相同,说明O2的体积较大,物质的量大,说明X的摩尔质量大于O2的摩尔质量,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答】A.若物质的量均为1mol,乙烯、乙醇完全燃烧均消耗3mol氧气,则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乙烯的含碳量不等,燃烧时甲烷产生蓝色火焰,乙烯火焰明亮、并有少量黑烟,利用燃烧可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分子中含4个H,则1 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后,能够与4molCl2发生取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方程式即可计算
B.一般应选溴水、洗气除杂
C.含碳量不同,燃烧的现象不同
D.根据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即可判断取代时的物质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1 g H2分子数为 ×NA=0.5NA,8 g O2分子数为 ×NA=0.25NA,二者分子数不相等,故A错误;
B.28 g CO含有分子数为; ×6.02×1023mol﹣1=6.02×1023,与6.02×1022个CO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He的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故C错误;
D.150℃、1.01×105 Pa时,水与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二者体积相同,则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依据N= ×NA计算解答;
B.依据N= ×6.02×1023mol﹣1计算;
C.气体状况未知;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分子数.
12.【答案】D
【解析】【解答】在2 L 0.5 mol·L-1的K2SO4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为:2L×0.5 mol·L-1×2=2.0mol,SO 的物质的量为:2L×0.5 mol·L-1×1=1.0mol,溶液中不含S2-;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n=cV并且注意底数,注意的是 K2SO4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 K+ 、SO4 2-,即 K2SO4=2 K+SO4 2-,不含 S2-.
13.【答案】D
【解析】【解答】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单位不符合题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摩尔质量相等,均是18g/mol,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它的式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单位不同,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氢气摩尔质量是2g/mol,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单位是g/mol。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标况下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它们总物质的量为 =0.6mol,
则混合物中n(C)=n(CO)+n(CO2)=0.6mol,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24g﹣0.6mol×12g/mol=16.8,则n(O)= =1.05mol,
故混合物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mol:1.05mol=4:7,
故选:C.
【分析】根据n= 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可知n(C)=n(CO)+n(CO2),根据总质量计算O元素质量,再根据n= 计算O原子物质的量.
15.【答案】B
【解析】【解答】A. 标况下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n= mol,溶液的体积V液= ,c= mol/L,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公式 ,故B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1L水中,溶液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体积不再是1L,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C不符合题意;
D. 硫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已知,但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离子物质的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由于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不等,需要用溶质、溶剂的质量计算溶液的质量,再用密度计算溶液的体积,根据c=n/V计算浓度;
B、题中告诉溶液的密度,质量分数可根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不等解答;
D、根据 0.3mol/L硫酸钠溶液,由于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浓度解答;
16.【答案】C
【解析】【解答】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过量的AlCl3溶液中会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2Na+2H2O=2NaOH+H2↑、AlCl3+3NaOH=Al(OH)3↓+3NaCl,由于AlCl3过量,则不会有偏铝酸根生成,故所得产物是Al(OH)3、NaCl和H2。
故答案为:C。
【分析】考虑到金属钠会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强碱NaOH,会和 AlCl3溶液反应,再考虑AlCl3溶液过量问题进而解答该题。
17.【答案】(1)0.2;0.2;0.006;0.05;30
(2)0.25;4.5
【解析】【解答】解:(1)2.4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 =0.06mol,故所得物质的量浓度c= = =0.2mol/L;
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所取出的30mL溶液的浓度和所取的体积无关,即仍然是0.2mol/L;
但因为所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是原体积的 故所取出的30m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也是原来的 ,即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0.006mol;
将30mL溶液加水稀释至120mL,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4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即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变为0.2mol/L× =0.05mol/L;
若用0.1 mol/L的硫酸中和稀释后的NaOH溶液,n(H2SO4)= n(NaOH)= 0.006mol=0.003mol,需用去硫酸的体积: =0.03L=30m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2; 0.2 ; 0.006 ; 0.05 ; 30 。
(2)氢气的物质的量n= =0.25mol,根据反应2H2O 2H2↑+O2↑,分解的水的质量为:0.25mol×18g/mol=4.5g。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0.25 ; 4.5。
【分析】(1)根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结合溶液的均一性判断取出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结合中和反应计算消耗硫酸的体积;
(2)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电解方程式计算分解水的质量。
18.【答案】(1)2:3;1:1;2:3;2:3
(2)③④;②;Cl2+2OH﹣=Cl﹣+ClO﹣+H2O
【解析】【解答】解:(1)根据m=nM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质量之比=32g/mol:48g/mol=2:3,由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氧气所含氧原子数目为氧气分子2倍,臭氧所含氧原子数目为臭氧分子的3倍,故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氧原子数目之比=1×2:1×3=2:3,同条件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2:3;
故答案为:2:3;1:1; 2:3;2:3;(2)③BaSO4④NaOH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②NH3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①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③④;②;Cl2+2OH﹣=Cl﹣+ClO﹣+H2O.
【分析】(1)根据m=nM计算二者质量之比,由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氧气所含氧原子数目为氧气分子2倍,臭氧所含氧原子数目为臭氧分子的3倍;同条件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氯气和强碱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
19.【答案】(1)49;0.5;2NA
(2)1:7;7:11;1:2
【解析】【解答】解:(1)0.5mol H2SO4 的质量是0.5mol×98g/mol=49g,其中含有 0.5mol S,2NA个O,故答案为:49;0.5;2NA;(2)由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28:44=7:11;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1:2,
故答案为:1:1;7:11;1:2.
【分析】根据n= = 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该题.
20.【答案】(1)金属铝可以和酸、碱之间反应
(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3)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解答】解:(1)金属铝可以和酸、碱之间反应,铝制器具不宜存放酸、碱溶液,故答案为:金属铝可以和酸、碱之间反应;(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实验室常用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保存动物标本,故答案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3)塑料能形成白色污染,所以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代替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答案为: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1)金属铝可以和酸、碱之间反应,据此回答;(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用来保存保存动物标本;(3)根据塑料能形成白色污染来回答.
21.【答案】(1)16;3
(2)24.5;1:4;1:1
(3)7:2 或4:5
【解析】【解答】解:(1.)n(N2)= =0.3mol,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8.4gN2与9.6g某单质R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9.6g某单质Rx中所含原子个数为0.6NA,
分子数之比为3:2,所以N2与RX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7:12,
而N2相对分子质量为28,所以Rx相对分子质量=28× =48,
又因为两者所含原子个数相同,即3×2=2x,
得x=3,
所以R的相对原子质量= =16,
故答案为:16;3;
(2.)水与硫酸分子数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 = =0.25mol,解得m(H2SO4)=24.5g;
含有氧原子数之比为:0.25mol×1:0.25mol×4=1:4;含有氢原子数之比为:0.25mol×2:0.25mol×2=1:1;
故答案为:24.5;1:4;1:1;
(3.)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前,左右两室的体积之比为1:3,反应前右室的物质的量为3mol,反应后,活塞处于中央,两室体积相等,则两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后右室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发生反应2H2+O2 2H2O,
设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
若氢气过量,则:x﹣2y=1,x+y=3,解得x:y=7:2,
若氧气过量,则:y﹣0.5x=1,x+y=3,解得x:y=4:5,
故答案为:7:2 或4:5.
【分析】(1)先根据分子数之比为3:2,则N2与RX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7:12,利用N2相对分子质量求出Rx相对分子质量,再根据分子数目、分子组成与原子数目之间的关系求出x和R的相对原子质量;(2)依据n= = 结合水、硫酸分子结构组成解答;(3)反应前,左右两室的体积之比为1:3,则左右两室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后,活塞处于中央,两室体积相等,则两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设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讨论氢气或氧气过量计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