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7.1燃烧和灭火课堂达标分层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7.1燃烧和灭火课堂达标分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后,最合理简单的灭火的措施是(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拨打报警电话 D.用湿抹布盖灭
2.为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
A. B.
C. D.
3.下列安全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煤矿巷道内严禁烟火,并及时做好瓦斯气体的检测监控
C.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4.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5.燃烧与人类的生命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柴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存在缓慢氧化的是(  )
A.运动员正在进行百米冲刺
B.久置的蔬菜、水果腐烂发臭
C.红磷点燃后在氧气中燃烧
D.铁丝表面逐渐生成一层红色的铁锈
7.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不会点燃的原因是(  )
A.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B.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D.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8.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该实验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没有燃烧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阻止空气进入烧杯
9.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 ℃,升温至60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10.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二、填空题
11.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和   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13.凡是物质与   的反应都称为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进行比较缓慢,称为   ,如呼吸作用、钢铁生锈等。
14.如图是研究CO2性质的实验。请根据CO2的性质推测:图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成   色,打开弹簧夹K,能观察到   (填“长”或“短”)蜡烛先熄灭;用CO2灭火的原理是   。
15.在严寒的冬季因用煤炉取暖使用不当而造成煤气中毒的悲剧时有发生。试回答:
“煤气”产生的原因是   ;“煤气”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一氧化碳与人体的   结合,导致人体缺氧;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是   。
三、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杀灭病毒,酒精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密度为0.79g/mL,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酒精也可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制饮料,香料等。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写两点)   。化学性质有(写一点)   。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合理的灭火措施是   。
(3)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酒精的用途有(写一点)   。
四、综合题
17.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
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
(2)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有____(填字母)。
A.灭火浓度最低 B.灭火效能最高
C.灭火速度最快 D.会造成人员伤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   。
五、实验探究题
18.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你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①该实验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能换成木炭,原因是   。
③实验结束后,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可推测出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图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①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D
【解析】【解答】A、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A答案正确;
B、煤矿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及可燃性粉尘,煤矿巷道内要严禁烟火。B答案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C答案正确;
D、家用电器着火,应该先切断电源,用沙土扑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分析;
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家用电器着火灭火的原理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A、燃烧有放热、发光现象,但是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故A错误;
B、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故B错误;
C、铁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故C错误;
D、根据燃烧的概念可知,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5.【答案】B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是移走可燃物灭火,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防止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取火,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是因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也就是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灭火原理、方法分析。
6.【答案】C
7.【答案】D
【解析】【解答】 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因汤发生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火锅不会点燃,故选:D。
【分析】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A、图一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A答案错误;
B、图一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答案正确;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C答案错误;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①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③中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 ,不符合题意;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着火点,若继续水浴升温,③中红磷也不会燃烧,符合题意;
D、该实验对比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①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③中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及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着火点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火灾现场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不符合题意;
B、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 ,符合题意;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不符合题意;
D、 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火灾现场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分析;
C、根据隔离氧气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加速燃烧分析。
11.【答案】氧气;发光;发热
【解析】【解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12.【答案】急剧燃烧;气体;热
【解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分析】根据爆炸条件分析。
13.【答案】氧气;缓慢氧化
【解析】【解答】凡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称为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进行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如呼吸作用、钢铁生锈等。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及氧化反应定义分析。
14.【答案】红;短;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图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成红色,打开弹簧夹K,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能观察到短蜡烛先熄灭,用CO2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分析。
15.【答案】煤的不完全燃烧;血红蛋白;室内通风(或烟囱排气通畅等,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 “煤气”产生的原因是煤的不完全燃烧;“煤气”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一氧化碳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是:白室内通风(或烟囱排气通畅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煤的不完全燃烧;血红蛋白;白室内通风(或烟囱排气通畅等,合理即可)。
【分析】“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是由于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从而中毒。
16.【答案】(1)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密度为0.79g/mL;可燃性
(2)用湿抹布盖灭
(3)
(4)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也可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制饮料,香料等
【解析】【解答】(1)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酒精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密度为0.79g/mL;
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灭火;
(3)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酒精可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也可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制饮料,香料等。
【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分析;
(2)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酒精的可燃性与特殊气味分析。
17.【答案】(1)干粉灭火弹
(2)A;B;C
(3)2NaHCO3 Na2CO3+CO2↑+H2O
(4)禁止携带火种(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由资料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粉灭火弹。
(2)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ABC。
(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
(4)为防止森林火灾,进入森林时需禁止携带火种,张贴严禁烟火等警示。
【分析】(1)根据资料中灭火弹的种类分析;
(2)根据资料中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分析;
(3)根据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分析;
(4)根据燃烧条件确定森林防火措施分析。
18.【答案】(1)水进入集气瓶,液面约上升至刻度1处;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会占据O2体积,水无法倒吸入集气瓶中(合理即可);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解答】(1)①由于红磷燃烧只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此时集体瓶内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会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故填:水进入集气瓶,液面约上升至刻度1处;
②木炭燃烧跟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氧气的同时也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水无法倒吸入集气瓶中,因此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填: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会占据O2体积,水无法倒吸入集气瓶中(合理即可);
③空气中氮气成分约占78%,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水进入集气瓶,液面约上升至刻度1处,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知道剩余的气体为氮气,氮气化学式为N2;故填: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①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都接触空气,都为可燃物,提供温度都相同,而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分析】(1)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的药品选择要求及氮气的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下一篇:2023-2024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