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堂达标分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五氧化二磷
2.2022年2月4日晚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夜。国家游泳中心又名“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到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下列关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C.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水分子的大小改变了
3.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体积变小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4.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它采用了当前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汽化制冷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固态二氧化碳分子停止了运动
D.制冰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纷 D.冬季,雪花飘飘
6.密封食品由平原带上高原,有时会破袋,从微观角度对该现象最合理解释是( )
A.微粒的质量很小 B.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C.微粒间存在间隙 D.微粒的体积很小
7.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64g二氧化硫 约6.02×1023个 22.4L(0℃/101kPa) 124.1L(20℃/101kPa) 11. 2L(0℃/202kPa)
A.二氧化硫分子质量很小
B.闻到二氧化硫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C.温度升高,二氧化硫分子体积变大
D.压强变大,二氧化硫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相同的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9.如图所示,用支管连接好试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内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后观察到段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微热试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气球能够平衡该装置的气压
B.段纸条先变红,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对比实验一、二,实验二中纸条会更快变红
D.若将试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纸条将不会变红
二、填空题
10.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氧气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
11.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因为
12.把50mL水中倒入50mL酒精中,混合后总体积 (填“>”,“<”或“=”)100mL,这一现象说明了 。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金属汞的构成粒子是 。
14.冬季,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到室内,镜片上瞬间出现一层细密的小液滴。以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放置一段时间小液滴又消失了,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液滴消失”的原因是 。
15.根据给出宏观现象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当抽去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 ,最后,上下两瓶颜色 。此现象说明 。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三、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大气层中,形成所谓的臭氧层。O3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与氧气(O2)不同,O3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在一定条件下,O2可以转化为O3。研究人员分别在充满氧气、空气的反应器中,用臭氧分析仪监测紫外灯照射产生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见图1。O3比O2活泼得多,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可用于污水处理等工艺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茵效果的关系,结果见图2。
随着人们对认识的不断深入,的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
(原文作者马桂霞、章燕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O3的作用是 。
(2)O3的物理性质是 (写出一点即可)。
(3)从微观的视角说明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O2转化成O3属于物理变化 。
②由图1可知,紫外线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小。
(5)由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臭氧浓度范围内, 。
四、综合题
17.转换思想、对比实验都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1)实验 1 中,可观察到 (填火焰的名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实验 2 中,可观察到烧杯 (填“A”或“B”)中溶液变红。
(3)实验 3 中,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振荡,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填“多”或“少”)。
(4)实验 4 中,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影响分子 运动快慢的因素有 。
五、实验探究题
18.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2)实验二:两杯水都变红,且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分子运动 ;
(3)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烧杯 (填序号)中溶液变红。
六、计算题
19.1立方厘米的小容器内可容纳下约 个水分子。1立方厘米的水有20滴,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数得完?(要有计算步骤,结果取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答案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答案错误;
C、纯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答案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2.【答案】B
【解析】【解答】A、水立方变冰立方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种类不变。A答案错误;
B、水立方变冰立方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B答案正确;
C、从水立方变冰立方,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答案错误;
D、从水立方变冰立方,水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了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A答案错误;
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答案正确;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答案错误;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氧分子/分子;铁原子/原子
【解析】【解答】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11.【答案】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构成花香的花香分子不断运动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分析】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12.【答案】<;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解析】【解答】把50mL水中倒入50mL酒精中,混合后总体积<100mL,这种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13.【答案】水分子;汞原子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金属汞是单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以金属汞的构成粒子是汞原子。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14.【答案】水蒸汽;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解答】进入室内后,镜片上出现小液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液滴消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分析】根据水蒸气液化成水及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5.【答案】变浅;相同;分子在不停运动(合理答案均可);继续
【解析】【解答】当两瓶气体中间的玻璃片抽去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相同,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当两瓶气体颜色均匀后,分子仍在继续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
16.【答案】(1)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
(3)O3和O2的分子构成不同
(4)错;错
(5)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大气中O3的作用是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故填: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由题干信息可知:O3的物理性质是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液体,有鱼腥味,故填:淡蓝色(合理即可);
(3)从微观的视角说明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O3和O2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填:O3和O2的分子构成不同;
(4)①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O2转化成O3,属于化学变化,说法不正确,故填:错;
②在一定条件下,O2可以转化为O3,根据由图1可知,紫外线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多,说法不正确,故填:错;
(5)由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臭氧浓度范围内,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故填: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
【分析】(1)根据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4)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紫外线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多分析;
(5)根据臭氧浓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分析。
17.【答案】(1)外焰
(2)A
(3)多
(4)温度
【解析】【解答】(1)火焰各部分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氧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实验1中可观察到外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实验2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可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红。
(3)实验 3 中,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4)实验 4 中,发现两杯水都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由此说明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温度。
【分析】(1)根据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2)根据氨水显碱性,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析。
18.【答案】(1)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
(2)速率越快
(3)①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量必须相同,所以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相同。
(2)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①烧杯内,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分析】(1)根据对照实验的条件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3)根据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19.【答案】1982年
【解析】【解答】先计算出1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再算出60亿人1年数水分子的数量,再用水分子的个数除以60亿人1年数水分子的数量,计算出年数。
解:1滴水中水分子的数量: 1.5×10 个;60亿人1年数水分子的数量:60×10 ×4×365×24×60×60=7.56864×10 个;需要的年数: 1982年。答: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1982年才能数得完。
【分析】先计算出1滴水中水分子个数,再算出60亿人1年数水分子的数量,再用水分子个数除以60亿人1年数水分子的数量,计算出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