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C D C A C D D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C B A C C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5分)I.(1) C2H4(g) + 3O2(g) = 2CO2(g) + 2H2O(l) ΔH = - 1400 kJ/mol (3分)
(2) <(2分)
(3)ΔH = 2ΔH1 +1/2 ΔH2 - 1/2 ΔH3 (2分)
II. (4)Ⅰ Ⅱ (2分) Ⅰ Ⅲ (2分)
(5)硫酸浓度(或c(H+))(2分) 保持溶液的总体积相同,保证其他物质浓度恒定。(2分)
18.(14分)(1)-99(2分)
(2)①> (2分)② 2 (2分) > (2分)
(3)①A(1分) ②或(2分)
③ (3分)或 ΔΗ=-55.6kJ.mol-1
19.(10分)(1)①(2分) ②AB(2分)
(2)①(2分)
②25%;(2分) 0.19(2分)
20.(13分)(1)CH4(1分) 阳(1分);
铁电极为阴极,(1分) H +在铁电极表面得电子, OH ﹣浓度不断增大,使酚酞变红(2分)
(3)0.4 mol (2分)
电解
(4) Cu +2Ag+===2Ag+Cu2+(3分)
(5)2NO3-+10e-+12H+=N2+6H2O(3分)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次性保暖贴利用了铁被腐蚀时放热的原理
B. 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其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 CO2过程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C. 将桥墩钢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绿氢”燃料电池客车投入“冰丝带”:光伏电解水制氢可作为“绿氢”的主要来源
2.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反应 B. 碳酸钙高温分解
C.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D. 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3. 某反应A(g)+3B(g)=2C(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D. 温度升高会降低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反应历程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2↑
B. 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
D. “Fe— - +稀硫酸—Cu 原电池”中负极反应为:Fe-3e =Fe3
5. 反应 A(g)+2B(g) C(g)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二化学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A.图中虚线表示加入了催化剂
B.图中虚线表示的反应Ⅰ、反应Ⅱ均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是因为改变了反应的焓变
﹣1
D.该反应的焓变△H=﹣91 kJ mol
6. 肼( N2H4 )-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 20%~30%的 KOH 溶液。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通入肼的一极为负极
B.电池每释放1molN2 转移的电子数为 4NA
C.通入空气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 2H2O 4e
4OH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 pH 将不变
7. 3+ ﹣ 2+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 2Fe +2I 2Fe +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盐桥中的 K 移向 FeCl3溶液
B.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 FeCl2固体,乙
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高二化学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8. 如图为反应 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拆开 2molH2(g)和 1molO2(g)中的化学键共吸收 1368kJ 能量
B.由 H、O 原子形成 2molH2O(g),共放出 1852kJ 能量
C.1molH2(g)和 molO2(g)反应生成 1molH2O(l),放出热量小于 242kJ
D. 2molH2(g)和 1molO2(g)反应生成 2molH2O(g),共放出 484kJ 热量
9. 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 min) B.v(B)=1.2mol/(L min)
C.v(C)=0.9mol/(L min) D.v(D)=0.04mol/(L s)
10.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 - -1
A. 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H (aq) + OH (aq) =H2O(l) ΔH= + 57.3 kJ ·mol
B. 已知 2 C(s) + 2 O2(g) =2 CO2(g) ΔH1 ,2 C(s) + O2(g) =2 CO(g) ΔH2,
则 ΔH1>ΔH2
-1
C. CO(g)的燃烧热 ΔH =-283.0 kJ mol ,则 2 CO2(g) = 2CO(g) +O2(g)
-1
ΔH = + 566.0 kJ mol
D.500 ℃、30 MPa 下,将 0.5 mol N2 和 1.5 mol H2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出热量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 + 3 H2(g) 2 NH3(g)ΔH= -38.6kJ·mol-1
11. 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 (g)+O2 (g) 2SO3(g)。下列
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B.混合物的密度不再变化
C.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高二化学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12. 一定条件下,将3mol X 和1mol Y 混合于 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X(g)+Y(g) Z(s)+2W(g) 。 2min 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W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
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0 ~ 2min 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 L-1 min-1
C. 从1min 到 2min 过程中,气体的压强没有变化
D. 反应过程中 X 和 Y 的转化率之比为 3∶1
13.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 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管发生吸氧腐蚀,b 管发生析氢腐蚀
B. 一段时间后,a 管液面高于 b 管液面
C. a 处溶液的 pH 增大,b 处溶液的 pH 减小
D. a、b 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14.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1 mol.L-1 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 pH 保持不变的是( )
A.HCl B. CuSO4 C. Na2SO4 D.NaCl
c(CO2 )c(H )15. 2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CO)c(H O)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2
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g)+H2(g) CO(g)+H2O(g)
高二化学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若在 1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CO 和 H2O 各 1 mol,5 min 后温度升高到 830℃,此时测
得 CO 为 0.4 mol,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若平衡浓度符合 5c(CO2)·c(H2)= 3c(CO)·c(H2O),则此时的温度为 1000℃
16. 以 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Fe[Fe(CN)6]+2Na +2e-=Na2Fe[Fe(CN)6]
B. 充电时,Mo 箔接电源的正极
C. +充电时,Na 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D. 外电路通过 0.2 mol 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 1.2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17.(15 分)I.(1)25℃、101kPa 时,使 1.0 g 乙烯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CO2和液态
H2O 并放出 50 KJ 的热量,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的大小关系。
CH4 (g)+2O2 (g)===CO2 (g)+2H2O (l) ΔH1
CH4 (g)+2O2 (g)===CO2 (g)+2H2O (g) ΔH2
则ΔH1________ΔH2
(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
已知:C (s,石墨) + O2 (g) = CO2 (g) ΔH1
2H2 (g) + O2 (g ) = 2H2O (l) ΔH2
高二化学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2C2H2 (g) + 5 O2 (g ) = 4 CO2 (g) + 2 H2O (1) ΔH3
则 2C (s,石墨)+ H2 (g)= C2H2 (g) 反应的ΔH的表达式为:ΔH =_____。
II. 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 + 2+
2MnO4 + 5H2C2O4 + 6H = 2 Mn + 10CO2↑ + 8H2O。现用 4 mL 0.001 mol/L KMnO4溶液与
2 mL 0.01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
组别 10%硫酸体积/mL 温度/℃ 其他物质
I 2 mL 20 /
II 2 mL 20 MnSO4固体
III 2 mL 30 /
IV 1 mL 20 1 mL 蒸馏水
(4)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和____ (用 I~IV 表示,下
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和______。
(5)对比实验 I 和 IV,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IV 中加
入 1 mL 蒸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 分)(1)工业上利用 CO 和H2 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CO g 2H2 g CH3OH g ,已知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H H C O C O H O C H
E/(kJ/mol) 436 343 1076 465 413
则CO g 2H2 g CH3OH g H __________ kJ mol 1
(2)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合成氨工业中:
N2 3H2 2NH3 H 0,其化学平衡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表:
完成下列填空: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高二化学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1)试比较 K1、K2的大小,K1___________K2(填写“>”、“=”或“<”)。
(2)400℃时,反应 2NH3 N2 3H2 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_。当测得 NH3
和 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3mol/L 和 2mol/L、1mol/L 时,则该反应
v(N2)(正)___________v(N2)(逆)(填写“>”、“=”或“<”)。
(3)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步骤如下。
a 50mL0.50mol L 1.用量筒量取 盐酸倒入如图装置的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b.用另一量简量取50mL0.55mol L 1NaOH 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c.将 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①实验中,倒入 NaQ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
A.一次性快速倒入 B.分 3 次倒入 C.边搅拌边慢慢倒入
②若将各含 1mol 溶质的 NaOH 稀溶液、Ca OH 2 稀溶液、稀氨水,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
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Q3 ,则Q1、Q2 、Q3 的关系为__________。
③若通过测定计算出产生的热量为 1.39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9. (10 分)甲烷是重要的气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由CH4 制取合成气(CO、H2 )的反应原
理为CH4 g H2O g CO g 3H2 g ΔH 0。回答下列问题:
(1)①当体系温度等于 T K 时ΔH TΔS 0 ,温度大于 T 时ΔH TΔS ______(填“>”
“<”或“=”)0。
②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状态表示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______(填标号)。
A. v正 CH4 v逆 H2O
B.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每消耗 1 mol CH4 ,同时产生 3 mol H2
D.CH4 与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2)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CH4 和 1 mol H2O g ,在不同条件下发生
反应CH4 g H2O g CO g 3H2 g ,测得平衡时H2O g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
高二化学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
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c 。
②若 q 点对应的纵坐标为 30,此时甲烷的转化率为______,该条件下平衡常数 Kc 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3 分)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的相关问题,其中
乙装置中X为离子交换膜。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甲 乙 丙
(1)甲装置中通入 一极是负极。
(2)乙中 X 是_________(阴、阳)离子交换膜,向乙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工作一段时间
后________电极(填 Fe 或 C)附近溶液变红,请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标准状况下,有 4.48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 C 电极上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为___________
(4)若丙装置中 a、b 电极均为Cu ,则丙池电解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污染,电化
学降解 NO3 的原理如上图所示:
Ag-Pt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QQABBYSUogggQAJAAQhCEwHyCAOQkACCAAoGRBAAIAABgA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