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度初中化学九上期末模拟考试卷(word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初中化学九上期末考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B.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C.有效防治水体污染 D.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力度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B.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
C.镁带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存期
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装置乙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C. 装置丙可用于收集氢气 D. 用装置丁干燥氧气时气体由b端进入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蜡 + 氧气二氧化碳+水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加热液体
C.读取体积 D.滴加液体
6.对前面的现象作出的微观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空气可以不断被压缩到自行车轮胎中--------分子变小
D.一个水分子质量为2.9889×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7.伊沙匹隆(化学式:C27H42N2O3S)是一种半合成的埃博霉素内酰胺类似物,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下列关于伊沙匹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伊沙匹隆中原子总数为76 B.伊沙匹隆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42
C.伊沙匹隆由5种元素组成 D.伊沙匹隆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2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变化 D.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9.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生活,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夜晚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
B.为了炉火更旺最有效的方法是快速通入空气
C.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伏低身子逃出
D.因为石墨有滑腻感,所以可以用来做铅笔芯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因此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因此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因此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1.有六种气体:①氧气 ②氢气 ③二氧化硫 ④一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 ⑥甲烷;请选择填空:
(1)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填序号,下同) ;
(2)可用来制汽水的是 ;
(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 ;
(4)在冶金工业利用其还原性用于炼铁的是 ;
(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6)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 。
12.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小兰到河边取了一瓶浑浊的河水,想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 ,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利用 的方法。
(2)取少量浑浊的河水于烧杯中,先加入适量的明矾并搅拌,使杂质快速沉降。为了得到澄清的液体,小兰进行了过滤操作,她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进行该操作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引流
D.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E.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漏斗内轻轻搅拌
(3)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13.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乙醇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水、2.8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14.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由上图可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由左向右的变化规律是:
(4)根据图示信息,推测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
三、推断题
15.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钾 氯 锰 氧 氮 铁 氢 碳 硫
元素符号 K CI Mn O N Fe H C S
(1)空气中含量最多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查阅资料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①请写出F物质的化学式:F 。
②从A与二氧化锰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二氧化锰操作方法的名称叫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Ⅰ.A生成B和C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Ⅱ.B和D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Ⅲ.整个流程图里发生化学反应里,分解反应共2个,化合反应共2个
四、流程题
16.氢气也可以由甲醇(CH3OH)转化获得,甲醇转化氢气的流程如下:
(1)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
(2)在蒸发器内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在反应器内发生两个反应: ① CH3OH = CO + 2H2;
②CO在一定条件下与H2O反应转化为CO2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实验题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以选择B装置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也可选择A装置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若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同一种黑色固体药品,它在这两个反应中起 作用;请你写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果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采用G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确定氧气已满? ,这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
(3)若实验室用C.F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
A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B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C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D制得气体难(不易)溶于水
E制得气体易溶于水
六、综合应用题
1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选用B和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实验室可以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编号)。硫化氢气体的收集装置如图所示,据此推断关于硫化氢气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填序号)
Ⅰ.硫化氢可用装置C收集
Ⅱ.硫化氢容易被水吸收
Ⅲ.硫化氢的密度大于空气
Ⅳ.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若0.2mol过氧化氢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用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七、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燃烧实验后,对木炭燃烧需要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他们用如下装置进行了探究。

【实验原理】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检查】在连接好装置后,小娜将锥形瓶置于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沿导管内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请把下表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目的)
①保持弹簧夹关闭,将纱布袋伸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木炭不燃烧
②提起纱布袋,打开弹簧夹,挤压氮气袋 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
③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 木炭 (填“燃烧”或“不燃烧”)
④保持酒精灯燃烧,再将纱布袋伸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木炭立即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步骤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对比步骤 (填序号),说明木炭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对比步骤③④,说明木炭燃烧需要 。
【实验反思】小张发现将纱布袋中的二氧化锰换成氧化铁也能较快产生氧气,若要证明氧化铁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有 (填字母)。
a.测量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是否改变
b.检验氧化铁的物理性质是否改变
c.检验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d.测定加入氧化铁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否改变
八、计算题
20.漂白粉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和漂白剂,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生产原理是:。某化工厂将1420kg氯气通入盛有过量冷消石灰的密闭容器中被完全吸收,反应后容器中所有物质形成的混合物即为漂白粉,其质量为4000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密闭容器中盛放的消石灰质量是 kg。
(2)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的质量是多少kg?(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该漂白粉中+1价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本题考查环保问题。
【详解】A、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加剧环境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C、有效防治水体污染,有益于人类活动的正常进行,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力度,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悬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常见的环保问题进行辨析即可。
2.A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相应用途。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助燃剂,不是燃料,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故B正确;
C、镁带在燃烧时放出耀眼的白光,军事上常用作照明弹,故C正确;
D、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食品填充气体延长食品保质期,故D正确;
故选择A。
3.B
【详解】A、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能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图中甲装置不能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选项说法错误;
B、装置乙的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用于固体加热制气体,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用装置干燥气体时,气体应从a端导管口进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的物质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B。
5.D
【详解】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借助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选项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溅出伤人,选项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读取,导致读数偏小实际偏大,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于试管口上方,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原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原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人的体温使水银温度计的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正确;
B、“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正确;
C、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空气不断被压缩到轮胎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不是分子变小了,错误;
D、一个水分子质量为2.9889×10-26kg,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一个伊沙匹隆分子中含有75个原子,不正确;
B、伊沙匹隆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42=324:42,不正确;
C、伊沙匹隆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正确;
D、伊沙匹隆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24:42:28:48:32,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正确。
故选C。
8.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前分子数为5,反应后分子数为3,故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A错误;
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B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变化,C错误;
D、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夜晚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B、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D、石墨有滑腻感,可以用来做润滑剂,用石墨来做铅笔芯,是因为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项正确。故选D。
10.C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及原子相关知识分析。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但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硫酸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则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D、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 ③ ⑤ ② ④ ④ ⑥
【详解】(1)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故选③;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汽水,故选⑤;
(3)氢气可用做理想高能燃料,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选②;
(4)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利用其还原性用于炼铁,故选④;
(5)一氧化碳是能与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故选④;
(6)甲烷充分燃烧时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⑥。
12.(1) 吸附 肥皂水 煮沸
(2) 漏斗 AE
(3)B
【解析】(1)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化水,故填吸附;
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故填肥皂水;
煮沸能够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故填煮沸。
(2)
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A 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浊液沿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仍浑浊,选项错误;
B 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浊液沿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仍浑浊,选项正确;
C 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引流,避免玻璃棒划破滤纸,选项正确;
D 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防止滤液飞溅,选项正确;
E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内轻轻搅拌,玻璃棒会划破滤纸,浊液沿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仍浑浊,选项错误;
故填AE。
(3)
A 该标识是国家节能标志,选项错误;
B 该标识是国家节水标志,选项正确;
C 该标识是可循环使用标志,选项错误;
故填B。
13. 隔绝氧气或空气 C2H5OH+3O22CO2+3H2O 5:2
【详解】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质量相等,因此乙醇的质量为5.4g××100%÷(×100%)=4.6g;
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8g××100%=1.2 g;
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 g÷(×100%)=4.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为4.4g+5.4g+2.8g-4.6g=8g;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5:2;
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C2H5OH+3O22CO2+3H2O;5:2。
14. 5 /铍/铍元素 从左到右,其原子的质子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14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3=5;
(2)铍原子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2,故铍元素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由图可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由左向右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其原子的质子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4)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个碳原子的电子数为6,1个氧原子的电子数为8,故1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6+8=14。
15.(1)N2
(2)
(3) CO2 过滤 ⅠⅡⅢ
【详解】(1)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物质的化学式为N2;
(2)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A~ 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F是二氧化碳;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是无色气体,故E是硫,B是氧气,氧气和硫会生成二氧化硫,G是二氧化硫;C通电会生成B氧气,故C是水,H是氢气;A和二氧化锰会生成水和氧气,且A是无色液体,故A是过氧化氢溶液;氧气和D会生成F二氧化碳,且D是黑色固体,故D是木炭,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
①由分析可知F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②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若要从混合物中分离二氧化锰,可采取过滤操作,过滤是将固液分离的一种方式;
③Ⅰ、A生成B和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Ⅱ、B和D的反应是氧气和木炭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Ⅲ、由分析可知A生成B和C的反应是分解反应,C生成B和H的反应是分解反应;B和D生成F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和E生成G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分解反应共2个,化合反应共2个,说法正确;
故选ⅠⅡⅢ。
16.(1)3:1
(2)物理
(3)CO+H2O CO2+H2
【详解】(1)由甲醇的分子式可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填3:1;
(2)在蒸发器内,液态甲醇被气态甲醇,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甲醇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H2O CO2+H2。
17. 催化 F 在b处用带火星本条检验 助燃性或者氧化性 AD
【详解】(1)实验室可以选择固液发生装置B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也可选择固体加热装置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同一种黑色固体药品是二氧化锰,它在这两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请你写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2)如果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装置是F;采用万能瓶G装置收集氧气,在b处用带火星本条检验,若木条复燃,则收集已满,这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若实验室用固液发生装置C和排水法.F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A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D制得气体难(不易)溶于水。
18.(1)酒精灯
(2) 分解反应
(3)bac
(4) A Ⅱ、Ⅲ、Ⅳ
(5)解:设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x=0.1mol
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B为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实验室可用硫酸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3)用C装置为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故选bac;
(4)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硫化氢气体的收集装置图看出:收集气体时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排出,硫化氢气体先沉积在集气瓶的底部,由下而上,充满集气瓶,说明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尾气可用倒扣的漏斗加入一定的水来吸收,说明硫化氢会污染环境,且硫化氢溶于水会形成氢硫酸,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Ⅱ、Ⅲ、Ⅳ;
(5)详解见答案。
19. 2H2O22H2O+O2↑ 上升 氧气/O2 不燃烧 Ca(OH)2+CO2=CaCO3+H2O ①④/④① 与氧气接触 ac/ca
【详解】实验原理:
锥形瓶中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检查:
将锥形瓶置于冰水中,锥形瓶内气体收缩,压强减小,大气压会将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压入导管,所以如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沿导管内液面上升。
实验步骤: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①将纱布袋伸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氧气生成,木炭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木炭着火点,不燃烧;
②通入氮气,可以排净装置内的氧气,使木炭不与氧气接触,与③结合得到木炭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着火点的实验组;
③木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和氧气接触,所以木炭不燃烧;
④将纱布袋伸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氧气产生,氧气与木炭接触,木炭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则燃烧。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说明木炭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需要木炭同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和木炭和氧气接触但温度不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进行对比,变量是温度从而得出结论,所以对比步骤①④。
对比步骤③木炭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着火点不燃烧,④氧气与木炭接触,木炭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变量是是否和氧气接触,说明木炭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反思: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为将纱布袋中的二氧化锰换成氧化铁也能较快产生氧气,已经说明了氧化铁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则设计的实验需要说明氧化铁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ac。
20.(1)2580
(2)解:设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的质量为x
x=1430kg
答: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的质量是1430kg
(3)次氯酸钙中氯元素显+1价,故该漂白粉中+1价氯元素的质量为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
解一:漂白粉中+1价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二: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得漂白粉中+1价氯元素质量为
漂白粉中+1价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漂白粉中+1价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7.7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密闭容器中盛放的消石灰质量是:4000kg-1420kg=2580kg;
(2)见答案;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贵州省贵阳市多区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23-2024度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