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化学研究的天地 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第1章《化学研究的天地》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实验室分离CH2Cl2(沸点:40℃)、CCl4(沸点:77℃),下列玻璃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备胶体,通常是将固体溶于沸水中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现象
C.光束通过云雾、蔗糖溶液、蒸馏水,均不出现丁达尔现象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化合物 混合物
A 氧气 空气 稀盐酸
B 氮气 氢氧化钠 洁净的空气
C 白磷 甲烷 冰水混合物
D 黄铜 干冰 碘酒
A.A B.B C.C D.D
4.下列各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的溶液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1L pH= 13的Ba(OH)2溶液中阴离子数为0.1 NA
B.5.6g铁粉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标准状况下,11.2LNO与5.6LO2混合后分子总数为0.5 NA
D.120g熔融NaHSO4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
6.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f可用于蒸发结晶
B.c和d均有“0”刻度
C.b、e和g常用于物质分离
D.d、f、g使用前需检漏
7.某矿石的成分为Cos、,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的回收钴和铜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钴的金属性强于Cu弱于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浸出”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可以提高浸出率
B.分液时,应将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至另一烧杯中
C.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上口应倾斜向下
D.用KSCN溶液和新制氯水可以检验“水相”中的
8.卫生部明令禁止在面粉中添加,从氧的价态角度进行分类,与属于同一类的是
A. B. C. D.
9.《天工开物》中的《燔石》篇载有:“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掘取受燔……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粘合。”其中可燔石可能为下列哪种物质
A.石膏 B.石灰石 C.熟石灰 D.生石灰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完全溶于水,反应过程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中含有4NA个极性共价键
C.由和少量形成的中性溶液中,数目为NA
D.100g23%的乙醇溶液中含氧原子个数为0.5NA
11.实验室用NaOH固体和蒸馏水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以下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烧瓶 B.烧杯 C.容量瓶 D.玻璃棒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通过灼热铜网
B HCl 通入溶液中
C 铁粉 铜粉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 KCl溶液 加入适量,过滤
A.A B.B C.C D.D
13.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微粒直径约为)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大多数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C.用适量澄清石灰水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
D.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14.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mol/L的稀硫酸100mL,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及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10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
A.②⑥⑤⑦⑥ B.④⑥③⑦⑤⑥
C.②⑥③⑦⑤⑥ D.①⑥③⑤⑥⑦
15.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在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交界处有三角洲形成
16.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多个质子
B.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C.甲烷燃料电池中,负极得到个电子,消耗甲烷
D.标准状况下,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
17.质量守恒定律帮助我们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若P是是,则Q只能是
C.物质W、R中可能含有P、Q中没有的元素
D.参加反应的P、Q质量之和为,则生成W、R质量之和为
18.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制取蒸馏水 D.分离水和四氯化碳
装 置 或 操 作
A.A B.B C.C D.D
19.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Na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是0.2
B.1的质量等于个水分子质量的总和
C.1任何分子都含有个原子
D.某原子的质量为g,则g该原子的原子数是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丙烯中含有双键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2NA
C.32gS8(分子结构:)中的共价键数目为NA
D.7.8gNa2O2和Na2S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如图为化学“五元环”图案,在图案上分别写了、Na、、、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根据某种“分类依据”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的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依据A、B、C、D中可总结为“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 (填代号)。
(2)写出除去溶液中杂质的离子方程式: 。
(3)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名称是 ,制备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 色。
(6)等质量的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①②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 (填序号)。
(2)根据如图,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制得的Fe(OH)3胶体中可能含有FeCl3溶液,为了提纯Fe(OH)3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将Fe(OH)3胶体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Fe(OH)3胶体粒子带 电荷;这种现象称为 。
24.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 ,理由是 。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
25.某学习小组为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散系的性质做了如下一组综合实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Fe2O3与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最终生成Fe(OH)3浊液,该过程的现象为 ,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式) 。
(3)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的分散系③为 ,把它与FeCl3溶液、Fe(OH)3浊液的区别开来的实验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C
(沸点:40℃)、(沸点:77℃)之间沸点差异较大,可通过分馏进行分离,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馏烧瓶(B项仪器名称)、直形冷凝管(A项仪器名称)和锥形瓶(D项仪器名称),不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D
A.制备胶体,通常是将饱和溶液滴于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A错误;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粒子直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1~100nm为胶体,大于100nm为浊液,故B错误;
C.云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分别为小于100nm为溶液,1~100nm为胶体,大于100nm为浊液,则分散质离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D正确;
答案选D。
3.B
A.空气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氮气是单质,氢氧化钠是化合物,空气是混合物,B正确;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错误;
D.黄铜不是单质,是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4.D
氯离子浓度大小与溶液体积无关,的溶液、的溶液、的溶液和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的溶液;
故答案选D。
5.A
A.常温下,1L pH= 13的Ba(OH)2中阴离子为OH-,pH=13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则1L该溶液中含有0.1mol氢氧根离子,含有的OH-离子数目为0.1NA,A正确;
B.5.6g铁的物质的量为n==0.1mol,而铁和水蒸气反应,Fe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和+3价,其中1个+2价和2个+3价,故0.1molFe失去NA电子,B错误;
C.标准状况下,11.2LNO物质的量为=0.5mol,5.6LO2物质的量为=0.25mol,混合后发生反应2NO+O2=2NO2;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一氧化氮和氧气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但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气体存在化学平衡2NO2 N2O4;所以分子数小于0.5mol,C错误;
D.120gNaHSO4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aHSO4固体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故1molNaHSO4固体中含2mol离子即2NA,D错误;
故选A。
6.C
A.a为泥三角、f为坩埚,泥三角和坩埚均可用于灼烧,而不是蒸发结晶,故A错误;
B.c为量筒无“0”刻度,d为碱式滴定管其零刻度在上端,故B错误;
C.b、e、g分别为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分液漏斗,常用于物质的分离,故C正确;
D.d、f、g分别为碱式滴定管、坩埚和球形分液漏斗,其中只有坩埚在使用前不需捡漏外其余在使用前均要捡漏,故D错误;
答案选C。
7.C
由流程可知,“生物浸出”在合适温度下进行可以提高浸出率,温度过高使细菌失去活性,过滤分离出滤渣1为S、CaSO4、SiO2,浸出液含Co2+、Fe2+、Fe3+、Cu2+,萃取后有机相含Cu2+,反萃取分离出硫酸铜,再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Cu;水相含Co2+、Fe3+、Fe2+,氧化后调节pH沉淀铁离子生成滤渣为氢氧化铁,电解含Co2+的溶液生成Co,以此来解答。
A.“生物浸出”在较高温度下使细菌失去活性,降低浸出率,故A错误;
B.分液时先放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故B错误;
C.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可便于排气,故C正确;
D.因水相中含Fe3+、Fe2+,则不能使用KSCN溶液和新制氯水可以检验“水相“中的Fe2+,检验亚铁离子可选用铁氰化钾溶液,观察是否生成蓝色沉淀,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观察紫色是否褪去,故D错误;
故选:C。
8.B
A.是超氧化物,不是过氧化物,A不选;
B.和中氧元素的价态均为-1价,都属于过氧化物,B选;
C.中氧元素为-2价,不是过氧化物,C不选;
D.是两性氧化物,不是过氧化物,D不选;
故选B。
9.B
根据《天工开物》中的描述可知,可燔石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矿物质,高温分解,生成的物质与水反应,则可燔石为石灰石炭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aO,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选B。
10.D
A.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3molNO2参与该反应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即标准状况下,3.36LNO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mol,故A说法正确;
B.1mol一氯甲烷有4mol极性共价键,因此标准状况下,22.4LCH3Cl含有极性共价键物质的量为4mol,故B说法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n(Na+)+ n (H+)= n (CH3COO-)+ n(OH-),混合液为中性溶液,n (H+)= n(OH-),即n(Na+)= n(CH3COO-)=1mol,故C说法正确;
D.乙醇和水都含有氧原子,因此含氧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1.A
A.配制NaOH溶液不需要使用烧瓶,A符合题意;
B.溶解NaOH固体在烧杯中进行,B不符题意;
C.容量瓶在定容时用到,C不符题意;
D.玻璃棒在溶解NaOH固体及转移溶液时使用,D不符题意;
答案选A。
12.A
A.氮气和氧气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可通过灼热铜网除去氮气中的氧气,A正确;
B.氯化氢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达不到除去杂质的目的,B错误;
C.铁和稀硫酸反应,铜不反应,达不到除去杂质的目的,C错误;
D.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引入新杂质,达不到除去杂质的目的,D错误;
答案选A。
13.C
A.气溶胶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PM2.5(微粒直径约为),分散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
B.“血液透析”是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静电除尘”利用胶体的胶粒带电,B错误;
C.用适量澄清石灰水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发生反应:Ca(OH)2+ Na2CO3=CaCO3↓+ 2NaOH,过滤除去CaCO3,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NaHCO3+ NaOH =Na2CO3+ H2O,D错误;
故选C。
14.C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配制1mol/L的稀硫酸100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0.1L×1mol/L)/18.4mol/L=0.0054L,即5.4ml,应选择10ml量筒,用量筒量取后,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综上所述先后顺序为②⑥③⑦⑤⑥,故选C。
15.C
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墨水是一种胶体,不同墨水胶粒带电荷不同,不同品牌墨水相遇时出现聚沉现象,生成沉淀,使笔管堵塞,故B正确;
C.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C错误;
D.河水和海水中土壤胶粒带电性不同,故相遇时胶粒发生聚沉,生成沉淀,出现沙洲,故D正确;
故选C。
16.D
A.1molD2O和1molH2O中质子数相同,均为10mol,A错误;
B.选项中并未说明HClO4溶液的体积,无法算出溶液中氢离子的数目,B错误;
C.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CH4-8e-+2H2O=CO2+8H+,负极失去8mol电子消耗1mol甲烷,C错误;
D.乙烷和丙烯中均含有6个碳氢键,11.2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3NA,D正确;
故答案选D。
17.D
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可能不发生改变,x+y和m+n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A说法错误;
B.若P是AgNO3,W 是,则 Q 可能是 CuCl2,也可能是铜,B说法错误;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物质W、R中不可能含有P、Q中没有的元素,C说法错误;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P、Q 质量之和为 20g,则生成W、R 质量之和为 20g,D说法正确;
答案:D。
18.A
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用向上拍空气的方法收集,错误;
B.关闭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水,当加入到一定程度后,水不能再滴入,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把自来水加入到蒸馏烧瓶中,然后加热至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冷凝分离出来,得到的水中不含各种可溶性的杂质,从而就得到了蒸馏水,正确;
D.水与CCl4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二者的密度不相同,故分离水和四氯化碳要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正确;
故选A。
19.B
A.1个钠原子变为钠离子失1个电子,2.3gNa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是 ,故A错误;
B.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1的质量等于个水分子质量的总和,故B正确;
C.1任何分子都含有个分子,不一定含有个原子,故C错误;
D.某原子的质量为g,则g该原子的原子数,故D错误;
选B。
20.B
A.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则1个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所以0.1mol丙烯中含有双键数目为0.1NA,A正确;
B.标准状况下,H2O呈液态,无法求出2.24LH2O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求出含有的共价键数目,B不正确;
C.在S8(分子结构:)分子中,共形成8个共价键,则32gS8(分子结构:)中的共价键数目为=NA,C正确;
D.Na2O2和Na2S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78,且都由3个离子构成,则7.8gNa2O2和Na2S的固体混合物为0.1mol,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D正确;
故选B。
21.(1)CD
(2)
(3)
(4) 丁达尔效应
(5)黄色
(6)小于
(1)Cl2、、、、五种物质分别为单质、氧化物、过氧化物、盐、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则C、D中两种物质均为盐,分类依据A、B、C、D中可总结为“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CD;
(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离子方程式为:;
(3)人体呼吸产生的CO2与Na2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名称为:丁达尔效应;制备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5)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6)设质量均为1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和,故相同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
22.(1)①③
(2)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主要过程反生的反应方程式:,,利用在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 ,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 溶解度最小,则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在①②③所涉及的操作中,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是过滤,②是加热分解;
(1)①②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是过滤;
(2)根据上图,写出①中发生反应氨气、二氧化碳、饱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红褐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渗析 正 电泳
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制得的Fe(OH)3胶体中可能含有FeCl3溶液,可以采用渗析法提纯Fe(OH)3胶体,。将Fe(OH)3胶体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答案:红褐;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渗析;正;电泳。
24. ③⑤ 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HCl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A可能为C、Si、S、常见的金属单质如Na、Mg、Al、Fe、Cu、Zn等;B和C均为气体,B、C可能为H2、N2、O2、Cl2等;化合物D、E溶于水分别得到D溶液、E溶液,“A+E溶液→C+D溶液”为置换反应,即固体单质在溶液中能置换出气体单质,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C为H2,E为HCl,B为Cl2,A为金属单质;A与B、E溶液反应都生成D,则A为Na或Mg或Al或Zn,根据上述分析作答。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A可能为C、Si、S、常见的金属单质如Na、Mg、Al、Fe、Cu、Zn等;B和C均为气体,B、C可能为H2、N2、O2、Cl2等;化合物D、E溶于水分别得到D溶液、E溶液,“A+E溶液→C+D溶液”为置换反应,即固体单质在溶液中能置换出气体单质,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C为H2,E为HCl,B为Cl2,A为金属单质;A与B、E溶液反应都生成D,则A为Na或Mg或Al或Zn。
(1)A为Na或Mg或Al或Zn,B为Cl2,C为H2,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氢化物、酸、盐;形成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不可能为碱,因为没有O元素且化合物D、E溶于水分别得到D溶液、E溶液,不可能为氧化物;答案为:③⑤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这种元素是A、B、C中的A,因为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答案为: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E的化学式为HCl。答案为:HCl
【点睛】熟悉常见物质的状态、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不是很明显,可从置换反应的规律分析,大胆推测后再代入验证。
25.(1)Fe2O3+6H+=2Fe3++3H2O
(2)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3) 胶体 Fe(OH)3浊液可通过直接观察可以区别出来,而胶体与FeCl3溶液两种分散系,其中胶体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Fe2O3发生反应后变为FeCl3可知是Fe2O3与盐酸反应可知①是盐酸,三氯化铁有氧化性可以和铁单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另外把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据此解题;
(1)Fe2O3发生反应后变为FeCl3可知是Fe2O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故答案为:Fe2O3+6H+=2Fe3++3H2O;
(2)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Fe(OH)2,Fe(OH)2是白色沉淀,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OH)3,这个过程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是Fe(OH)2被氧化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3)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Fe(OH)3胶体;胶体与FeCl3溶液、Fe(OH)3浊液这三种分散系,其中Fe(OH)3浊液可通过直接观察可以区别出来,而胶体与FeCl3溶液两种分散系,其中胶体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2023-2024九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pdf版 无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