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体积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
B.b点对应的溶液中:、、、
C.c点对应的溶液中:、、、
D.d点对应的溶液中:、、、
2.阿伏加 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钠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的体积是22.4L
C.100ml0.1mol/L的H2SO4溶液中H+的个数是0.2NA
D.若1gN2含有m个分子,则NA=m/28
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甲 乙 丙”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甲 乙 丙
A Si SiO2 H2SiO3
B NO NO2 HNO3
C Na NaCl NaOH
D CH2=CH2 CH3CH2OH CH3CHO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BaO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KOH HNO3 CaCO3 CaO SO2
D NaOH NaHCO3 CaF2 Na2O2 CO2
A.A B.B C.C D.D
5.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Al2O3 AlO2- Al(OH)3
D Si SiO2 H2SiO3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容量瓶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B.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的移液过程如图所示
C.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所配制的溶液,配制完成后应及时分装在试剂瓶中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
7.设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B.2 L 0.5 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2NA
C.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的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8NA
D.在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8.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锂和钠应保存在煤油中,防止与氧气反应
B.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硼酸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先检漏,且干燥后才能使用
D.实验后的难溶物或含有重金属的固体废渣,应当做深埋处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是mol
C.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2H既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以表示2mol氢原子
10.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关于新制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分子存在
B.用强光照射新制氯水一段时间后,溶液酸性增强,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
C.将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存在
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新制氯水中有和分子存在
11.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Cl、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充分反应后,下列有关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种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有NaBr,没有NaI
B.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可能仅存在Cl-、I-两种阴离子
C.反应后的溶液中c(Cl-):c(Br-):c(I-)可能为4:3:3
D.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
12.与100mL0.4mol/LNaH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A.50mL0.2mol/LNaCl溶液
B.10mL1mol/LNa2SO4溶液
C.200mL含Na+0.08mol的NaNO3溶液
D.10mL含0.008mol的Na2SO4溶液
13.能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
B.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
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氧气
D.氢气和氯气混合见光爆炸制氯化氢,再生产盐酸
14.常温下,向两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O3和O2,此时两容器内的压强相等,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相同的是
A.质量 B.密度 C.分子总数 D.原子总数
1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C.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6.把金属钠加入到下列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 B.、Cu2+、Cl-
C.K+、、Cl- D.、、Cl-
17.设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所含原子数为0.4NA
B.l0mL 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制得Cl2的分子数为0. 03NA
C.0. 1mol CH4与0.4mol Cl2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CCl4的分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6g乙酸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0.3NA
18.取氯水分成3等份,分别做以下实验:
①取一份氯水,加入蒸馏水,再滴加1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较快褪色。
②取一份氯水,加入少量棕色固体,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蒸馏水和1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比①快。
③取一份氯水,加入较浓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1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比①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有漂白性
B.②③中的沉淀都是
C.②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D.③中的沉淀上先滴加稀盐酸酸化的溶液,再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
19.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D.热稳定性:NaHCO320.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氯水,滴到一定量时,红色突然褪去。某同学为探究该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A.预测原因:氯水中的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将氢氧化钠消耗完所致
B.实验设计:往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是否重新变红
C.解释现象:褪色后的溶液滴加氢氧化钠后不变红,说明不是中和反应所致
D.反思评价: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水中的氯分子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装置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的圆底烧瓶加热时要垫 。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放的固体物质可选用 (填字母)。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2)装置B、D的作用均为 。从装置C的b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少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可将尾气通过盛有 溶液的洗气瓶。
(3)装置F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中的HCl,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 。
(4)写出足量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氧化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
22.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瓶内液体的pH 7(填“>”、“<”或“﹦”)。
(2)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只写一个)。
(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实验中待 时,应停止加热。
23.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等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了解这些消毒剂的制备原理、性质十分重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以在家中制备84消毒液。a为电源 极,制备84消毒液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盛装84消毒液宜选择塑料容器,不宜用铁器,其主要原因是 (答2条即可)。
24.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 ,B .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5.有一种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能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1)已知C为淡黄色固体,物质C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 。A与水反应也能生成D,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向盛有C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
①若再向试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变化
②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原剂为 ,反应中的物质C转移 个电子(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参考答案:
1.C
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A.据分析,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Na+、、,则Ca2+与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
B.据分析,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Na+、Cl-、,则OH-与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据分析,c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Na+、Cl-,与Na +、Ca2+、NO、Cl-均能大量共存,C选;
D.据分析,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Na+、Cl-、H+,则Ag+与Cl-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
故选C。
2.A
A.1mol钠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NA,生成过氧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也是NA,故A正确;
B.通常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NA个CO2分子的体积大于22.4L,故B错误;
C.100ml0.1mol/L的H2SO4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含有H+的个数是0.02NA,故C错误;
D.若1gN2含有m个分子,则NA==28mmol-1,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A
A.硅酸不溶于水,SiO2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H2SiO3,故A符合题意;
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B不符合题意;
C.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和氧气催化氧化得到乙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化合物。
A.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aO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分类科学合理,C正确;
D.Na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Na2O2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C。
5.C
A.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碳酸氢钠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钠,故A错误;
B.铜能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但氢氧化铜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铜,故B错误;
C.氧化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偏铝酸根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铝,故C正确;
D.硅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D错误;
故选C。
6.D
A.容量瓶带有瓶塞和活塞,为防止使用时发生漏液导致实验失败,使用前必须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故A正确;
B.配制500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移液过程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出影响实验结果,同时主要玻璃棒的下端要在刻度线一下,故B正确;
C.容量瓶是量器,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稀释、溶解和储存溶液,所以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所配制的溶液,溶液配制完成后应及时分装在试剂瓶中,故C正确;
D.由稀释定律可知,洁净的容量瓶是否干燥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D。
7.C
A.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态物质,无法利用体积计算其中共价键数目,故A错误;
B. H2SO3为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2 L 0.5 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小于2NA,故B错误;
C.高温下,16.8 g Fe物质的量,与足量的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Fe3O4,铁元素化合价平均升高价,则转移的电子数为,故C正确;
D. 在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反应为可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介于2NA~3NA之间,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8.B
A.金属锂的密度小于煤油,应保存在石蜡油中,A错误;
B.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硼酸,以中和碱液,B正确;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先检漏,以防摇匀过程中溶液流出,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就能使用,不会带来误差,C错误;
D.实验后的难溶物或含有重金属的固体废渣,应当集中送至环保单位进一步处理,D错误。
故选B。
9.B
A.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故B正确;
C、1mol H2O的质量是18g,单位不正确,故C错误;
D、2H表示2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0.D
A.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含Cl2,A正确;
B.光照时弱酸HClO转化为强酸HCl和O2,溶液酸性增强,B正确;
C.发生的反应为,可说明溶液中有H+,C正确;
D.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有漂白性能使红色褪去,说明新制氯水中有和HClO分子存在,D错误;
故选D。
11.C
A.由于还原性:I->Br->Cl-,所以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Cl、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首先发生反应:Cl2+2I-=2Cl-+I2,若恰好发生该反应,或有部分Br-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有NaBr,没有NaI,A正确;
B.由于还原性:I->Br->Cl-,所以首先发生反应:Cl2+2I-=2Cl-+I2,氯气的通入量较少时,碘离子还有剩余时,溴离子还没有被氧化,因此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可能仅存在Cl-、I-两种阴离子,还应有溴离子,B正确;
C.反应开始时NaCl、NaBr、NaI的物质的量相等,且首先发生反应Cl2+2I-=2Cl-+I2,I-浓度会减小,Cl-增大,而c(Br-)不变,离子浓度关系应该c(Cl-)+c(I-) =2c(Br-),而c(Cl-):c(Br-):c(I-)=4:3:3不符合上述关系,因此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存在上述情况,C错误;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Cl、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一定会发生反应:Cl2+2I-=2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2.C
100mL0.4mol/LNaH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是0.4mol/L,据此解答。
A.50mL0.2mol/LNaCl溶液中Na+离子浓度是0.2mol/L,A不符合;
B.10mL1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是1.0mol/L,B不符合;
C.200mL含Na+0.08mol的NaN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是0.08mol÷0.2L=0.4mol/L,C符合;
D.10mL含0.008mol的Na2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是0.008mol÷0.01L=0.8mol/L,则Na+离子浓度是1.6mol/L,D不符合;
答案选C。
13.A
A.工业制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B.工业制氯化钠是用海水晒制而得,不是用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这样成本太高,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C.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工业上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氧气属于实验室方法,适合制备少量的氧气,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氢气和氯气都是气体,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危险,不适合工业上制取氯化氢,工业上将H2在氯气中点燃生成HCl,氯化氢溶于水制盐酸,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14.C
常温、相同压强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为简单起见,可假设物质的量都为1mol。
A. O3和O2的质量分别为32g和48g,质量不相等,A不合题意;
B.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O3和O2的密度之比等于48g:32g=3:2,B不合题意;
C. O3和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总数相等,C符合题意;
D. 1molO3和O2的原子总数分别为3mol和2mol,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但不一定等于22.4L/mol。
15.A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由构成,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故B错误;
C.钠的化学性质活泼,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钠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故C错误;
D.钠能与水反应,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金属钠着火用沙子盖灭,故D错误;
选A。
16.C
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则题目要求下列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也可以大量共存。
A.与OH-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不可大量共存,A错误;
B. 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可大量共存,B错误;
C.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D错误;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为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除了给定的离子外需要考虑外加的条件。注意,溶液中的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
17.D
A. 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2.24L SO3并不是0.1 mol,A错误;
B. 12mol/L盐酸为浓盐酸,和足量的二氧化锰共热时,盐酸因消耗、部分挥发以及水的生成,使盐酸浓度变小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制得的Cl2小于0.03 mol,分子数小于0. 03NA,B错误;
C. 0. 1mol CH4与0.4mol Cl2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及氯化氢的混合物,生成CCl4的分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 一个乙酸分子中有3个C-H键,则常温常压下,6g乙酸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0.3NA,D正确;
答案选D。
18.B
实验①中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实验②和实验①相比,加入少量棕色固体,产生白色沉淀,使平衡正向移动,次氯酸浓度增大,品红溶液褪色比①快;实验③和实验①相比,加入较浓溶液,由于Ag+浓度较大,除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外,还生成AgClO沉淀,次氯酸浓度变小,则品红溶液褪色比①慢,据此分析解答。
A.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含有次氯酸,相关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②中的沉淀是AgCl,③中沉淀为AgCl和AgClO,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②中加入少量棕色固体,产生AgCl白色沉淀,使Cl-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③中的沉淀中含有AgClO,滴加稀盐酸酸化的溶液,AgClO转化为AgCl,同时生成的ClO-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为Fe3+,再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
答案选B。
19.C
A.碳酸钠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A正确;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因此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B正确;
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NaHCO3先生成CO2,Na2CO3生成NaHCO3后再生成CO2,反应速率碳酸氢钠的快,C错误;
D.NaHCO3受热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热稳定性:NaHCO3故选C。
20.D
A.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若氯水中的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将氢氧化钠消耗完所致,则酚酞褪色,A正确;
B. 若酚酞褪色由氢氧化钠消耗完所致,则溶液褪色后酚酞仍然存在,往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将重新变红,B正确;
C. 解释现象:褪色后的溶液滴加氢氧化钠后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而褪色后溶液中酚酞已经不存在,说明不是中和反应所致,C正确;
D. 反思评价: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氯气不具有漂白性,D不正确;
答案选D。
21.(1) 石棉网 b
(2) 干燥气体 氢氧化钠
(3) 1:2 1:1 饱和食盐水
(4)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1
(1)圆底烧瓶加热时,不容易受热均匀,故需要垫石棉网;氢氧化钠、生石灰能促使浓氨水产生氨气,利用氢氧化钠、生石灰与浓氨水可快速制取氨气,所以选b;
(2)制取的NH3中混有水蒸气,装置B中盛装的碱石灰可以除去水蒸气;D中是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故装置B、D的作用均为干燥气体;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3)在该反应中MnO2中的锰由+4价变为+2价,MnO2是氧化剂,锰离子是还原产物,氯离子由-1价到0价,氯离子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产物,由方程式可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1:1;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杂质,所以E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4)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有部分硝酸生成硝酸铜,体现酸性,有部分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体现氧化性,做氧化剂,根据方程式可知,8个硝酸参加反应,其中6个起酸的作用,2个做氧化剂,故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氧化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 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放水等 偏大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1))A实验中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二元弱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则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2)B实验中若红磷的量不够、反应为放热未恢复至室温即打开止水夹,导致进入的水减小或装置的气密性差,均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3)C实验中量取较大浓度的NaCl溶液时,俯视量筒,导致量取浓溶液的体积偏大,则NaCl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4)D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得到固体。
23. 负 具有强氧化性,易腐蚀铁器;是电解质,铁器易发生吸氧腐蚀(合理即可)
(1)发生水解反应,则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导管的作用是排出阴极生成的,阴极附近产生,阳极产生,溶液吸收可得到84消毒液,有关化学方程式依次为,,两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盛装84消毒液宜选择塑料容器,不宜用铁器,其主要原因是具有强氧化性,易腐蚀铁器;是电解质,铁器易发生吸氧腐蚀。
24. Na Na2O2 NaOH+CO2=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
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分析解答。
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Na、B是Na2O2;
(2)NaOH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3)在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点睛】本题以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A为单质及焰色反应来确定A的组成,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来推断,熟悉钠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网络结构,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25.(1)
(2) 先变红后褪色
金属单质A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则A为Na,根据框图顺推,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
(1)C为淡黄色固体Na2O2,其中阳离子Na+与阴离子 的个数比为2:1;Na与水反应也能生成NaOH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①向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为水和氧气,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会使酚酞溶液变红,强氧化性的过氧化氢或过氧化钠都会使红色酚酞溶液漂泊而褪色,则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②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中发生歧化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1 钠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下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