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硫酸铜 D.蒸馏水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C.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两种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冬天装有水的水管爆裂——水结成冰时,水分子间隙变大
3.下列为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B. C. D.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C.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5.稀士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的质子数是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6.下列符号表示氧原子的是( )
A.H B.O2 C.H2O D.O
7.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有图丙中的分子运动是有规律的
B.图甲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D.图丙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9.已知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5 B.53 C.78 D.131
10.如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钙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共有 个电子层
B.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C.核内外电子总数是
D.易失去最外层的 个电子,形成带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11.据广州日报报道:近年来,国内逐渐兴起“阿育吠陀”养生潮流,然而有专家研究发现,20%的“阿育吠陀”药物中含有超标的铅、汞、砷等有毒元素,过量服用可能造成中毒。相关铅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B.铅笔芯内含有铅,儿童使用时易中毒
C.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g D.铅属于非金属元素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主要区别是: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B.不同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符号“Cu”既能表示该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种物质
D.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质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研究发现,同种元素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氢元素的原子核(如下表)。
氧元素的原子核 原子名称
质子数(Z) 中子数(N)
1 0 氕
1 1 氘
1 2 氚
为了更好地区别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常用原子符号来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X原子,其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如上述氕、氘、氚3种不同的氢原子就可以依次表示为.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教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例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通过测定和,分析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追踪 发出的射线,确定磷在植物中的作用部位等。
(1)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时,要使用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该碳原子的原子符号为 .
(2)在中, 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
(3)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 氘原子与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由和 组成的1个水分子中含11个中子
D 氕、氘、氚3种氢原子最多可以组成6种不同的氢分子
14.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2)实验二:两杯水都变红,且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分子运动 ;
(3)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烧杯 (填序号)中溶液变红。
15.小明学习了分子的知识以后,他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兴趣,所以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和假设】①与温度有关;②与分子种类有关。
(1)探究一: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取相同体积的水,分别加入两个蒸发皿内,一个蒸发皿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露置于空气中,结果发现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得 ,而未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几乎无变化。
【结论1】猜想①正确,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2)探究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种类有关。
【查阅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探究】如图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打开弹簧夹a、b,过一会儿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而且d处白烟最浓厚。
【结论2】
①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②猜想 正确。
(4)【拓展】实验室保存浓盐酸等易挥发的物质时,需注意的事项是 。
1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 ,则求:
(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
(2)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写出计算过程,无需写出计算结果)。
(3)若某原子内部一共含有28个微粒,其中包含不显电性的微粒10个,则该原子的质量与锶原子的质量比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答案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答案错误;
C、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的。C答案正确;
D、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2.【答案】B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答案正确;
B、气体能够被压缩装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答案错误;
C、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C答案正确;
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根据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分析;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电子。A答案错误;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电子。B答案正确;
C、该原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C答案错误;
D、该原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A、 硫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6,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A答案正确;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B答案错误;
C、硫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C答案正确;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单元格的信息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答】A、铈的原子序数是58。A答案正确;
B、铈属于金属元素。B答案错误;
C、铈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8,质子数是58。C答案正确;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单元格的信息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的宏观意义表示元素,微观意义表示一个原子。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解答】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但分子大小不变,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9.【答案】B
10.【答案】D
【解析】【解答】A、由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不是5个,故不符合题意;
B、由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4,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而不是不易失去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C、核外电子总数为:2+8+8+2=20,所以核内外电子总数是20,不是40,故不符合题意;
D、钙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列,最外层电子数数小于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答】A.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故正确;
B. 铅笔芯内不含铅,铅笔芯主要的成分是石墨和粘土,儿童使用时不会中毒,故错误;
C. 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D. 铅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B、根据铅笔芯的成分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12.【答案】C
【解析】【解答】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不是化学变化中,原子还可以继续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故A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故B错误;
C、铜是由原子构成的,其元素符号表示三个意义,所以“Cu”既能表示该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种物质,故C正确;
D、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微粒受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缩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有三个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
(2);
(3)20
(4)BD
【解析】【解答】(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等于12。该碳原子的原子符号为。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教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在中, 互为同位素的是和。
(3)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35-15=20。
(4)A、的质子数为8,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不正确;
B、氘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B正确;
C、由和 组成的1个水分子中含12个中子,故C不正确;
D、氕、氘、氚3种氢原子最多可以组成6种不同的氢分子H2 、D2 、T2 、HD、HT、DT,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等于12。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教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3)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根据给出的资料,结合各个选项分析。
14.【答案】(1)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
(2)速率越快
(3)①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量必须相同,所以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相同。
(2)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①烧杯内,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分析】(1)根据对照实验的条件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3)根据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15.【答案】(1)加快;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2)
(3)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4)密封保存
【解析】【解答】探究一:实验探究:取相同体积的水,分别加入两个蒸发皿内,一个蒸发皿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露置于空气中,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结果发现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得很快,而未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几乎无变化;
结论1:被加热的水蒸发的较快,而未被加热的水几乎无变化,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探究二:查阅资料: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探究:结论2:①玻璃管内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当氯化氢分子和氨气分子相遇时,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形成白烟;
②d处白烟最浓厚,说明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的种类有关,故猜想②正确;
拓展:实验室保存浓盐酸等易挥发的物质时,应密封保存。
【分析】(1)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2)根据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分析;
(3)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4)根据挥发性药品需密闭保存分析。
16.【答案】(1)38;50
(2)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则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x=
(3)19:88
【解析】【解答】(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则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锶原子核内中子数=88-38=50.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核内中子数=88-38=50。
(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见答案。
(3)若某原子内部一共含有28个微粒,其中包含不显电性的微粒10个,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0,则该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 =9,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0=19,则该原子的质量与锶原子的质量比为:19:88。
【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3)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