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中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DCBCC 6~10 CDBAA 11~14 DBC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注意:1.本试卷中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此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2.方程式未写条件或条件不完全、不写“↓”或“↑”均扣一分,不配平不得分。
1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正反应方向(2分) 不变
(2)逆反应方向(2分) 减小 不变
(3)正反应方向(2分) 增大
(4)不(2分) 增大
1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CH4(g) + CO2(g)2CO(g) + 2H2(g) ΔH1 + ΔH2(方程1分,反应热1分) K1·K2
(2)① >(1分) ⅰ(1分)
② AC(1个1分,见错不给分)
(3)Ⅰ(1分)
反应Ⅰ放热熵减,低温下能正向自发进行;反应Ⅱ为吸热熵减,不能通过改变温度使其正向自发进行(描述合理即可给分)
(4)① >(1分)
② 反应已达到平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③⑤⑥⑦⑧(答全给2分,答对2~4个给1分,见错不给分)
(2)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答到“产生气泡”即可得分) >(1分)
(3)1.75×10 5 减小
(4)> 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会吸热,造成放出的热量减少,所以反应热的数值会减小
(5)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氢离子浓度小,故相对于盐酸反应速率慢一些,但盐酸和醋酸中H+物质的量相同,且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故最后压强几乎一样
18.(每空2分,共16分)
(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动注射器至一定位置,放开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3.3×10 2 mol·L 1·min 1(无单位扣1分) >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3)ABD(答全给2分,答对2个或1个给1分,见错不给分)
(4)不合理
虽然Fe3+和Cu2+浓度、体积都相同,但阴离子种类和浓度不一样
控制了阴离子浓度和种类一样,Fe3+的浓度比Cu2+小,出现反应更剧烈,则可以证明Fe3+比Cu2+催化效果更好
【解析】
1.D
A.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实现反应热的测定,如C燃烧生成CO的反应热测定,很难控制反应停留在CO阶段;
B.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才为焓变;
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引发条件,如氢气的燃烧,常温不能进行;
D.化工生产对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综合考虑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提高生产效率。
2.C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
B.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C.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不受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化学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
3.B
A.燃烧热对应的是生成液态水;
B.根据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写法和系数关系,该计算结果正确;
C.Cu(OH)2(s)溶解和电离均有热效应,故结论错误;
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CH3CH2CH2CH3(g)能量更高,则稳定性更低。
4.C
A.应该是Ka1 >Ka2;
B.电离时,两步电离程度不等,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c(HX ) ≠ c(X2 );
C.若H2X溶液酸性弱于CH3COOH,则提供的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
D.H2X的稀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逐渐缩小,最终趋近1。
5.C
A.Cl2溶于水,发生反应:Cl2 + H2OH+ + Cl + HClO,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可乐属于碳酸饮料,存在平衡:H2CO3H2O + CO2↑,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催化剂不影响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对2NO2N2O4平衡体系增大压强,体积变小,颜色变深,由于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6.C
A.让乙醇过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B.合理调节乙醇、乙酸、浓硫酸的比例,能在获得较多酯的同时,让相对昂贵原料(乙酸)用得相对少,能有效节约成本;
C.反应过程中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是对平衡正向移动不利的,不能通过升温提高酯的产率;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加入的浓硫酸能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
7.D
A.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热时,用浓硫酸替代稀盐酸,其数值偏高,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
B.将CO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平衡COHb + O2O2Hb + CO正向移动;
C.因为常压下SO3转化率已经很高,为了降低成本,SO3合成只需常压进行;
D.工业上利用Na制备K,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而不是利用金属活泼性原理。
8.B
A.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关系,H2SO3酸性更强;
B.忽略水的电离,c(H+)2 = 0.25×4.0×10 8 = 10 8,故c(H+)约为1×10 4 mol·L 1;
C.增大浓度,上述弱酸的电离程度均减小;
D.H2S酸性弱于H2SO3,故反应不能发生。
9.A
根据三段式: SO2(g) + NO2(g) SO3(g) + NO(g)
起始浓度(mol·L 1): 0.04 0.04 0 0
转化浓度(mol·L 1): c c c c
平衡浓度(mol·L 1):0.04 - c 0.04 - c c c
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有:,解得,
所以平衡时NO2的转化率。
10.A
根据反应原理,碘化氢分解的总反应是吸热的,而第二步2I (g)→I2(g)是成键过程,一定是放热,故第一步必然吸热,所以只有A符合两个过程热效应及总反应吸热。
11.D
根据三段式:2NO(g) + 2H2(g) N2(g) + 2H2O(g)
起始浓度(mol·L 1): 0.2 0.6 0.1 0.2
正向极限转化浓度(mol·L 1): 0.2 0.2 0.1 0.2
平衡极限浓度1(mol·L 1): 0 0.4 0.2 0.4
逆向极限转化浓度(mol·L 1): 0.2 0.2 0.1 0.2
平衡极限浓度2(mol·L 1): 0.4 0.8 0 0
故平衡时0 < c(NO) < 0.4 mol·L 1;0 < c(H2O) < 0.4 mol·L 1,A、B选项符合
设在转化过程中,NO的转化浓度为2x mol·L 1,
根据三段式:2NO(g) + 2H2(g) N2(g) + 2H2O(g)
起始浓度(mol·L 1): 0.2 0.6 0.1 0.2
转化浓度(mol·L 1): 2x 2x x 2x
正向转化平衡浓度(mol·L 1):0.2 - 2x 0.6 - 2x 0.1 + x 0.2 + 2x
逆向转化平衡浓度(mol·L 1):0.2 + 2x 0.6 + 2x 0.1 - x 0.2 - 2x
正向转化平衡时c(H2) + c(NO) = (0.6 - 2x) + (0.2 - 2x) = 0.8 - 4x > 0.4,
故可能转化0.0125,c(H2) + c(NO) = 0.75,
逆向转化平衡时c(H2) + c(NO) = (0.6 + 2x) + (0.2 + 2x) = 0.8 + 4x < 1.2,
C选项符合;
正向转化平衡时,,取0 < x < 0.1,;
逆向转化平衡时,,取0 < x < 0.1,,
故不可能小于2,D选项错误。
12.B
A.不能通过装置最终生成气体量(气球大小)进行速率比较;
B.仅仅是温度不同,可以比较;
C.0.3 mol·L 1 KMnO4是过量的,不能褪色,实验原理有误;
D.加入的2滴FeCl3浓度过小,不能引起溶液明显变色。
13.C
A.进行柴油除硫,既可减少SOx排放,又可避免催化剂因中毒而失效;
B.高效催化剂能提高治理的效率;
C.高温下,一方面空气中氧气会直接氧化氨气生成NOx,加重尾气处理负担,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故不能温度太高;
D.氧气(空气)适当过量,能提供氧化NO的原料,也避免过多导致氨直接氧化生成NOx,消耗更多的氨气去还原NOx,浪费原料尿素。
14.D
A.因为出现反应速率增大的过程,故反应必然是放热的;
B.平衡时反应速率不再改变;
C.因前20秒整条曲线都是未达到平衡状态,故反应都在不断向生成C和D的方向进行,均属于放热反应,温度持续升高,又因为该反应属于等体积反应,根据pV = nRT,在恒容绝热条件下,V、n、R均不变情况下,平衡前温度是逐渐升高的,故平衡前压强持续增大;
D.10~20秒,是平衡建立过程,反应物在不断地转化为产物,故20秒时,C的浓度较大。
15.(13分)
(1)增加CO浓度,Q < K,平衡正向移动,K只受温度影响不改变。
(2)保持反应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通入He,体积增大,分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该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反应的 H只与初始状态有关,不受影响。
(3)在一定温度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g)的转化率α(NO)增大。
(4)使用相同质量同种催化剂,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衡不会影响,但增大了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将增大。
16.(14分)
(1)利用盖斯定律反应Ⅰ+反应Ⅱ得出:CH4(g) + CO2(g)2CO(g) + 2H2(g) ΔH1 + ΔH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K1·K2。
(2)①由图知随着体系温度升高,CO的含量逐渐增加,平衡正向移动,正向为吸热反应,ΔH2大于0。相同温度下,CO含量越高说明催化效果越好,故ⅰ的催化效果更好;
② CH4—CO2催化重整生成CO、H2的反应为CH4(g) + CO2(g)2CO(g) + 2H2(g),该反应在恒温恒压体系中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在增加,容积在改变,故气体密度、体积分数保持不变都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C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错误;相同时间内,断裂4 mol C—H键的同时生成2 mol H—H键均为正反应,D错误。
(3)反应Ⅰ放热熵减,低温下能正向自发进行;反应Ⅱ为吸热熵减,不能通过改变温度使其正向自发进行。故选择反应Ⅰ作为工业上合成甲醇。
(4)① 由反应CO2(g) + 3H2(g)CH3OH(g) + H2O(g)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越高,故p1 > p2。
② 分析236℃后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二氧化碳转化率在236℃后逐渐降低。
17.(15分)
(1)③⑥⑦⑧属于电解质水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⑤是金属有自由电子,故能够导电。
(2)醋酸酸性强于碳酸,向醋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
(3)利用教材例题解题步骤即可求得电离常数,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增大了醋酸根离子浓度,使得醋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故比值减小。
(4)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会吸热,造成放出的热量减少,所以反应热的数值会减小。
(5)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氢离子浓度小,故相对于盐酸反应速率慢一些,但盐酸和醋酸中H+物质的量相同,且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故最后压强几乎一样。
18.(16分)
(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动注射器至一定位置,放开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0~6 min内,产生n(O2) = 1 × 10 3 mol,消耗n(H2O2) = 2 × 10 3 mol,则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3)98 kJ·mol 1是1 mol H2O2分解的反应热,反应热与活化能无关;IO 是该反应的中间物质;反应物浓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活化分子总数增加;反应是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水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且 (H2O2) = 2 (O2);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就越慢,所以慢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快反应的活化能。
(4)不合理,虽然Fe3+和Cu2+浓度、体积都相同,但阴离子种类和浓度不一样。理由是:控制了阴离子浓度和种类一样,Fe3+的浓度比Cu2+小,如果出现反应更剧烈,则可以证明Fe3+比Cu2+催化效果更好。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中联考
化 学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 2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均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进行测定
B.化学反应均会伴随能量变化,任何条件下的反应热即为焓变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可以顺利进行,转化为能量相对更低的产物
D.反应速率和限度是化工生产中控制反应条件的主要考虑因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使反应加快
B.催化剂能选择性地改变可逆反应正(或逆)反应方向速率,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C.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发生改变
D.用反应的ΔH或ΔS均能准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3.下列有关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醇的燃烧热为ΔH = -725.76 kJ·mol 1,其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 +O2(g) = CO2(g) + 2H2O(g) ΔH = -725.76 kJ·mol 1
B.已知2Li2O(s) = 4Li(s) + O2(g) ΔH = +1196 kJ·mol 1,则有:
2Li(s) +O2(g) = Li2O(s) ΔH = -598 kJ·mol 1
C.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的反应热ΔH = -57.3 kJ·mol 1,则稀硝酸溶解Cu(OH)2在相同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aq) + Cu(OH)2(s) = Cu2+(aq) + 2H2O(l) ΔH = -114.6 kJ·mol 1
D.已知CH3CH2CH2CH3(g)转化为CH3CH(CH3)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CH2CH3(g) = CH3CH(CH3)2(g) ΔH = -8 kJ·mol 1
则稳定性关系为:CH3CH2CH2CH3(g) > CH3CH(CH3)2(g)
4.H2X是一种弱电解质,先后进行两步电离,其电离常数分别为Ka1和K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1 < Ka2
B.当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HX ) = c(X2 )
C.H2X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以下离子:K+、Na+、CH3COO 、Cl
D.H2X的稀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逐渐增大
5.下列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B.振摇后打开可乐瓶盖,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
C.工业合成SO3选用V2O5作催化剂
D.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6.CH3COOH + CH3CH2OHCH3COOCH2CH3 + H2O ΔH < 0是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原理。下列有关合成乙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让乙醇过量,能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B.合理调节乙醇、乙酸、浓硫酸的比例,能有效节约成本
C.反应过程中适当提高加热温度,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能提高酯的平衡产率
D.加入的浓硫酸能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
7.下列事实对应的原因或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原因或结论
A 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热时,用浓硫酸替代稀盐酸,其数值偏高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
B 将CO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使平衡COHb + O2O2Hb + CO正向移动(Hb代表血红蛋白)
C 工业上由SO2和O2反应制备SO3在常压条件进行 常压下SO2已经有较大的转化率
D 工业制备K的原理是: KCl(l) + Na(l)NaCl(l) + K(g) 金属活泼性:Na > K
8.常温下,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 H2SO3 H2S HClO
电离常数 Ka1 = 1.5×10 2 Ka2 = 1.0×10 7 Ka1 = 9.3×10 8 Ka2 = 1.2×10 12 Ka = 4.0×10 8
A.浓度均为0.1 mol·L 1 H2SO3和H2S溶液,后者酸性强
B.0.25 mol·L 1 HClO中c(H+)约为1×10 4 mol·L 1
C.增大浓度,上述弱酸的电离程度均增大
D.将H2S通入少量NaHSO3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H2S + HSO3 = HS + H2O + SO2
9.在670℃时,反应SO2(g) + NO2(g)SO3(g) + NO(g)的平衡常数为,若
SO2、NO2的起始浓度均为0.04 mol·L 1,则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约为
A.71.43% B.64.00% C.4.57% D.2.86%
10.已知碘化氢分解吸热,分以下两步完成:2HI(g) → H2(g) + 2I (g);2I (g) → I2(g),下列图像最符合上述反应历程的是
A B C D
1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g) + 2H2(g)N2(g) + 2H2O(g),已知NO(g)、H2(g)、N2(g)、H2O(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 1、0.6 mol·L 1、
0.1 mol·L 1、0.2 mol·L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A.c(NO) = 0.38 mol·L 1 B.c(H2O) = 0.3 mol·L 1
C.c(H2) + c(NO) = 0.75 mol·L 1 D.
12.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可根据最终气球的大小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B.探究温度对[Cu(H2O)4]2+ + 4Cl [CuCl4]2 + 4H2O平衡的影响
C.探究KMnO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浓度对Fe3+ + 3SCN Fe(SCN)3平衡的影响
13.NO2、NO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排放,其原理为(均省略加热条件):
4NH3 + 2NO + 2O23N2 + 6H2O
4NH3 + 4NO + O24N2 + 6H2O
氨气由尿素提供,其反应如下:
CO(NH2)2 + H2O = 2NH3↑ + CO2↑
已知:① 氨气在高温下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N2及氮氧化合物(NOx);
② 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③ 催化剂对灰尘、杂质气体较敏感。
下列有关尾气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柴油除硫,既可减少SOx排放,又可避免催化剂失效
B.为了提高尾气治理的效率,可以研制更加高效的催化剂
C.为了提高尾气治理的反应速率和除杂效果,应尽量在高温下进行除氮反应
D.氧气(空气)适当过量,除NOx更经济
14.在一个绝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g)和B(g),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A(g) + bB(g)cC(g) + dD (g) ΔH,a + b = c + d。忽略其它副反应,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 > 0
B.15秒时反应恰好达到平衡
C.p点处容器内的压强最大
D.10秒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与20秒时不相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3分)
目前,常用三元催化将汽车尾气中NO和CO转化为CO2和N2。在密闭容器中模拟进行如下反应:
2NO(g) + 2CO(g)2CO2(g) + N2(g) H < 0
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分别改变下列条件。用“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分析判断平衡移动情况,用“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判断其他物理量变化情况。
(1)增加CO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2)保持反应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通入He,平衡向_______移动,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该反应的 H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平衡向_______移动,NO(g)的转化率_______。
(4)使用相同质量的同种催化剂,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衡_______移动,该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_。
16.(14分)
氢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能源,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油氢合建站为成都大运会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零污染、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提供了能源保障。CH4—CO2催化重整是目前制取氢气的同时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
已知:CH4—CO2催化重整的反应阶段如下:
Ⅰ:CH4(g)C(s) + 2H2(g) ΔH1 K1
Ⅱ:CO2(g) + C(s)2CO(g) ΔH2 K2
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生成CO、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热用ΔH1、ΔH2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用K1、K2表示)。
(2)在恒温恒压下,向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0 mol CH4和10 mol CO2进行催化重整,并分别加入两种不同催化剂ⅰ和ⅱ,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平衡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 由图可知,ΔH_______0(填“>”或“<”)。催化剂_______(填“ⅰ”或“ⅱ”)效果更好;
② 能够说明CH4—CO2催化重整生成CO、H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化学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C.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相同时间内,断裂4 mol C—H键的同时生成2 mol H—H键
(3)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合成甲醇,选用氢气或水作为氢源,可能设计出以下两个反应:
Ⅰ.CO2(g) + 3H2(g)CH3OH(g) + H2O(g)
Ⅱ.CO2(g) + 2H2O(g)CH3OH(g) +O2(g)
上述两个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如表所示(假设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反应 ΔH/kJ·mol 1 ΔS/(J·mol 1·K 1)
Ⅰ -48.97 -177.16
Ⅱ +676.48 -43.87
你认为反应_______(填“Ⅰ”或“Ⅱ”)更适宜甲醇的工业生产,理由是_______。
(4)实验室在模拟CO2(g) + 3H2(g)CH3OH(g) + H2O(g)制取甲醇的过程中,将气体体积比为1:1的CO2和H2混合气体按相同流速通过反应器,CO2的转化率[α(CO2)]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① p1_______ p2(填“>”“<”或“=”);
② 分析236℃后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
17.(15分)
现有下列物质:
① BaSO4 ② 酒精 ③ Na2CO3溶液 ④ H2S
⑤ 镁条 ⑥ 盐酸 ⑦ NaOH溶液 ⑧ 醋酸溶液
完成下列问题:
(1)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填序号)。
(2)向盛有2 mL 1 mol·L 1 ⑧试管中滴加1 mol·L 1 ③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Ka(CH3COOH)_______ Ka1(H2CO3)(填“>”“<”或“=”)。
(3)在某温度时,若⑧中CH3COOH的浓度为0.175 mol·L 1,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CH3COOH为1.75×10 3 mol·L 1,则该温度下的电离常数约为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值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4)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⑥和⑧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测得反应热的数值情况:⑥_______⑧(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
(5)分别向盛有2 mL 1 mol·L 1 ⑥和2 mL 1 mol·L 1 ⑧的锥形瓶中加入0.05 g ⑤,迅速塞紧橡胶塞,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反应过程中速率不同,但最终压强基本相等的原因:_______。
18.(16分)
某化学小组欲定量探究含I 对H2O2溶液发生分解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先取10 mL 0.40 mol·L 1 H2O2溶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如下数据: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说明:① 上表中V(O2)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
② 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
(2)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H2O2) =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填“>”“<”或“=”),原因是_______。
(3)已知:2H2O2(l) = 2H2O(l) + O2(g) ΔH = -196 kJ·mol 1。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
① H2O2 + I → H2O + IO 慢
② H2O2 + IO → H2O + O2 + I 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该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 1
B.I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
D.2 (H2O2) = 2 (H2O) = (O2)
E.反应①的活化能高于反应②
(4)对于H2O2的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滴加FeCl3溶液的试管产生的气泡更剧烈,研究小组得出了“Fe3+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更好”的结论,你认为利用该现象得出的该结论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某同学将0.1 mol·L 1 CuSO4溶液改为0.15 mol·L 1 CuCl2溶液进行实验,现象与上述实验一致,故研究小组得出了“Fe3+催化效果更好”的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