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B )
A.河源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45 ℃
B.一个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 m/s
C.课室的高度大约是11 dm
D.食用花生油的密度为3×103 kg/m3
2.在路口等红灯时,小华坐在爸爸的轿车里四处观望,当他看向右旁邻道并排的大巴车时,感觉爸爸的车在后退,当他看到路旁的树时,发现爸爸的车并没有动。关于此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
B.以大巴车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
C.以小华为参照物,爸爸的车向后运动
D.以小华爸爸的车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
3.根据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不同,嘉怡同学认为该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她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该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4.如图所示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可以说明气体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5.如图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B )
A.B 超查看胎儿情况
B.打开扬声器,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6.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江清月近人”,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C.“瀑水喷成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7.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 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C )
A.1.4 m/s B.1.5 m/s
C.1.6 m/s D.1.75 m/s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20 cm 时成等大的实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8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30 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9.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 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所示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将一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此眼镜是近视镜
D.将蜡烛放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
焰像
10.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缤纷色彩,如图所示,对光现象的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C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B.图乙中渔夫叉鱼时,鱼叉应对准看到的“鱼”位置的上方
C.图丙中体温计玻璃管的读数部分的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D.图丁中显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城市道路安装的“电子眼”的成像原理相同
1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这种液体的密度和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D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 kg/m3,10 g
B.1.7×103 kg/m3,10 g
C.1.4×103 kg/m3,20 g
D.1.0×103 kg/m3,20 g
1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空气的密度约为1.3 kg/m3,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2 kg
B.同种材料密度一定相同,不同材料密度一定不同
C.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瓶内氧气密度不变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13.如图所示为几种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甲 乙 丙 丁
A.甲、乙的音色、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B.甲、丙的音色、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C.乙、丁的音色、音调、响度都不同
D.丙、丁的音色相同,音调和响度不相同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3 s时甲在乙的后方
③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④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到反射光束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B.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
C.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纸板上仍有反射光束呈现
D.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仍在纸板上呈现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6.一辆小汽车在隧道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隧道全长1 980 m,有一辆长20 m的旅游大巴车全部经过该隧道用了100 s,则这辆车匀速过隧道的速度为 20 m/s。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 98 s。
17.2019年5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如图所示是会场中展示的“5G远程驾驶”,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个大屏幕分别显示多个视角及车速等信息。被控制的汽车上装有摄像头,其中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 望远镜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18.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 镜。在自带光源的照射下,人体内部器官会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再通过电信号传播出来;检查时,想要增大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远离 (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
19.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 遵守 (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的粉笔的质量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粉笔的密度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一个质量是50 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 g。装满某种液体后质量是130 g,则容器的容积为 100 cm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0.8×103 kg/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1小题,共4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和经过凹透镜、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2题6分,23题8分,24题7分,共21分)
22.小明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显示的是他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
或“小”)。
(2)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26.0 cm,tAC= 6 s,vBC= 16.0 cm/s。
(3)比较前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vAB < (选填“=”“<”或“>”)vAC,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23.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甲 乙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为止。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光屏,此时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乙所示,是小刚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小刚由此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可靠吗 说出理由: 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该结论具有偶然性 。
24.小聪用密度为0.8 g/cm3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75%的酒精,他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 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甲
乙
丙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则需要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端调。
(2)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 g,之后他将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的酒精的体积为 40 mL 。
(3)将烧杯和剩余酒精放在天平右上,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 61 g 。
(4)小聪配制的酒精的密度为 0.925 g/cm3。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配制的酒精中添加适量的 纯酒精 (选填“纯酒精”或“水”)。
(5)实验结束时同组的同学讨论认为,只用天平也能测出该配制酒精的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将烧杯装满水,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烧杯处理干净 将烧杯装满酒精,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2 ;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写出该配制酒精的密度的表达式ρ=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5题7分,26题8分,共15分)
25.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
(1)全程有多远的距离
(2)它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析:(1)由题知,前一半路程汽车的速度v=36 km/h,行驶时间t=1 h,
由v=可得,前一半路程s=vt=36 km/h×1 h=36 km,
所以全程距离s全=2s=2×36 km=72 km。
(2)由题知,后半程用时间t′=30 min=0.5 h,所以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72 km/h。
(3)汽车全程的行驶时间t全=t+t′=1 h+0.5 h=1.5 h,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全===48 km/h。
答案:(1)72 km (2)72 km/h (3)48 km/h
26.如图所示,小亮为了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然后仔细观察了瓶上标注的数据。则:
测量步骤 测整瓶酸 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480 g 260 g 460 g
(1)喝掉酸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2)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3)酸奶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析:(1)所加纯净水的质量m水=m3-m2=460 g-260 g=200 g,
由ρ=可得,喝掉酸奶的体积V奶=V水===200 cm3=200 mL。
(2)喝掉酸奶的质量m奶=m1-m2=480 g-260 g=220 g,
酸奶的密度ρ奶===1.1 g/cm3=1.1×103 kg/m3。
(3)由瓶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瓶中酸奶的总体积V总=300 mL=300 cm3,
酸奶的总质量m奶总=ρ奶V总=1.1 g/cm3×300 cm3=330 g,
酸奶瓶的质量m瓶=m1-m奶总=480 g-330 g=150 g。
答案:(1)200 mL (2)1.1×103 kg/m3
(3)150 g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河源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45 ℃
B.一个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 m/s
C.课室的高度大约是11 dm
D.食用花生油的密度为3×103 kg/m3
2.在路口等红灯时,小华坐在爸爸的轿车里四处观望,当他看向右旁邻道并排的大巴车时,感觉爸爸的车在后退,当他看到路旁的树时,发现爸爸的车并没有动。关于此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
B.以大巴车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
C.以小华为参照物,爸爸的车向后运动
D.以小华爸爸的车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
3.根据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不同,嘉怡同学认为该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她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该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4.如图所示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可以说明气体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5.如图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B 超查看胎儿情况
B.打开扬声器,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6.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清月近人”,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C.“瀑水喷成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7.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 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4 m/s B.1.5 m/s
C.1.6 m/s D.1.75 m/s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20 cm 时成等大的实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8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30 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9.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 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所示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将一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此眼镜是近视镜
D.将蜡烛放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
焰像
10.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缤纷色彩,如图所示,对光现象的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B.图乙中渔夫叉鱼时,鱼叉应对准看到的“鱼”位置的上方
C.图丙中体温计玻璃管的读数部分的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D.图丁中显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城市道路安装的“电子眼”的成像原理相同
1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这种液体的密度和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 kg/m3,10 g
B.1.7×103 kg/m3,10 g
C.1.4×103 kg/m3,20 g
D.1.0×103 kg/m3,20 g
1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的密度约为1.3 kg/m3,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2 kg
B.同种材料密度一定相同,不同材料密度一定不同
C.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瓶内氧气密度不变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13.如图所示为几种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乙的音色、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B.甲、丙的音色、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C.乙、丁的音色、音调、响度都不同
D.丙、丁的音色相同,音调和响度不相同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3 s时甲在乙的后方
③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④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到反射光束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B.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
C.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纸板上仍有反射光束呈现
D.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仍在纸板上呈现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6.一辆小汽车在隧道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隧道全长1 980 m,有一辆长20 m的旅游大巴车全部经过该隧道用了100 s,则这辆车匀速过隧道的速度为 m/s。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 s。
17.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如图所示是会场中展示的“5G远程驾驶”,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个大屏幕分别显示多个视角及车速等信息。被控制的汽车上装有摄像头,其中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18.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在自带光源的照射下,人体内部器官会成倒立、 的实像,再通过电信号传播出来;检查时,想要增大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
19.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 (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的粉笔的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粉笔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一个质量是50 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 g。装满某种液体后质量是130 g,则容器的容积为 cm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1小题,共4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和经过凹透镜、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2题6分,23题8分,24题7分,共21分)
22.小明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显示的是他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
或“小”)。
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AC= s,vBC= cm/s。
(3)比较前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vAB (选填“=”“<”或“>”)vAC,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3.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甲 乙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 为止。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光屏,此时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乙所示,是小刚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小刚由此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可靠吗 说出理由: 。
24.小聪用密度为0.8 g/cm3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75%的酒精,他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 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甲
乙
丙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则需要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
(2)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 g,之后他将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的酒精的体积为 。
(3)将烧杯和剩余酒精放在天平右上,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 。
(4)小聪配制的酒精的密度为 g/cm3。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配制的酒精中添加适量的 (选填“纯酒精”或“水”)。
(5)实验结束时同组的同学讨论认为,只用天平也能测出该配制酒精的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将烧杯装满水,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烧杯处理干净 ;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写出该配制酒精的密度的表达式ρ=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5题7分,26题8分,共15分)
25.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
(1)全程有多远的距离
(2)它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6.如图所示,小亮为了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然后仔细观察了瓶上标注的数据。则:
测量步骤 测整瓶酸 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480 g 260 g 460 g
(1)喝掉酸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2)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3)酸奶瓶的质量是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