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专题复习
(内容:第三章《声现象》较难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音调最高的是乙
C.响度最小的是甲 D.乙和丙音调相同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
B.若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
C.要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与高墙的距离至少应为34m
D.平均速度是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 )
①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
②悦耳动听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③地震、火山喷发会伴有次声波
④楼房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4.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A.音调相近 B.音色相近 C.频率相近 D.响度相近
5.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v1小于v2
B.听到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C.钢轨的长度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
7.如图是童谣“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诗怡同学第一次唱到“跑得快”这三个字期间,关于诗怡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音调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振幅逐渐增大
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204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34m/s
D.汽车的速度约为30.9m/s
9.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B.终点计时裁判靠听枪声或看到开枪产生的白烟开始计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产生的
C.起点裁判员打枪时一般会带耳塞,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若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刚好为12s,如果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那么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
10.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3次敲击声 C.4次敲击声 D.5次敲击声
11.振动可以发声,某款智能手机的振动模式,是因为其内部有个微型电动机会带动转轴上的叶片振动,如图所示,能实现振动功能的叶片可能是( )
A. B. C. D.
12.有一根长20米的钢管,钢管内装满水,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v气=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
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13.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正在朝着测速仪的方向运动
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
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
14.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15.如图所示,用几只相同的玻璃瓶子装有不同质量的水。用一根筷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 1, 2, 3, 4, 5, 6, 7, i”的声音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声音是由筷子振动产生的 B.该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该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 D.在月球上敲击瓶子同样能听到声音
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0米以上
17.下列体育节比赛中,描述正确的是( )
A.若百米赛跑终点处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测出的比赛成绩比真实时间要稍长
B.同学们高声呼喊“加油”助威,这里的“高”是指音调高
C.某同学200m赛跑的前半程速度为6m/s,后半程速度为8m/s,则全程平均速度约为6.86m/s
D.在掷实心球比赛中,测量距离时若用力拉紧皮尺,会提高比赛成绩
18.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
A.约36.5m B.约44m C.约214.3m D.约294.8m
19.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空气可以传声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20.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重锤敲了1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2的时间间隔为t,则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间和钢轨的长度分别是( )
A.; B.;
C.; D.;
2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22.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 340m/s
C.在 100m 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
D.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3.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法(1)中是小棒 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
C.方法(2)中是嘴 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
24.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26.某两位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让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另一同学在铁管另一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已知人耳区别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最短为0.1s;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300m,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听到了3次响声,则第一次响声一定是由空气中传来的
B.如果管中装满水,只听到1次响声,管道最长为30m
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m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1次和第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57s
27.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28.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的高度约为
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
2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乙丙
30.用牙轻咬住筷子的一端,用手指轻敲另一端,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右手握住筷子,使筷子不与牙齿接触,保持筷子的位置不变,手指仍像前次一样敲击筷子,比较两次的敲击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声音响些,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B.第二次声音响些,说明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好些
C.第一次声音响些,说明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好些
D.第二次声音响些,说明同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31.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的鱼可以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翔的鸟,散步的人也可以听到,若距离快艇的距离都相同,察觉快艇启动的先后是
A.鸟先于人 B.鱼先于鸟 C.人先于鱼 D.鸟先于鱼
32.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33.一位同学在离一绝壁519m远处吹一口哨,用秒表测得回声时间为3s,此时空气温度为
(表中是声音在不同气温下的速度)
A.0℃ B.15℃ C.20℃ D.10℃
34.牛的叫声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幅度较大
C.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
D.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低,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振幅较小
35.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声速随温度改变
36.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然后再依据超声回声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有一只在某校大天井里悬停的蝙蝠发出超声后0.12 s接收到了回声.请你帮蝙蝠算算前方的障碍物到它的距离是( )
A.40.8 m B.408 m C.20.4 m D.204 m
37.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B.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
D.声波就是声源
3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39.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20米/秒 B.25米/秒 C.30米/秒 D.40米/秒
40.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s乘以声速,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3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41.实验中学有一个150m×8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高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两音箱发出的声音在甲、乙、丙、丁四处(他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点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丁和丙
42.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声音逐渐变高,关于声音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 B.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小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D.声音的频率逐渐变高
43.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
A. B.
C. D.
44.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45.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
B.钢轨的长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46.小雨同学根据下表的数据中,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表1:介质中的声速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软木 500
表2:熔点/℃(标准大气压)
水银 -39
冰 0
铅 328
锡 232
表3:沸点/℃(标准大气压)
水银 357 酒精 78
亚麻油 287 液氨 -33.4
水 100 液氧 -183
煤油 111 液氢 -253
A.同种介质中的声速受温度影响
B.可以用锡锅来熔化铅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水银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但不能测量液态氧的温度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甲、乙、丙波形的振动是有规则的,是乐音;丁波形的振动是无规则的,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甲、乙、丙三幅图中,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B错误;
C.甲振幅最小,乙、丙振幅相同,所以甲的响度最小,故C正确;
D.甲、乙、丙三幅图中,甲、乙两图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图丙振动的次数多,则音调高一些,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A错误;
B.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公式可得物体的运动时间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所以人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
人到障碍物的至少距离
s′=v′t′=340m/s×0.05s=17m
故C错误;
D.平均速度是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可以用总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进行计算,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①错误;
②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就是噪声,故②错误;
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现象都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故③正确;
④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④正确。
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 C.男女生音调不同这是因为男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不同,男生的声带相对较长,振动频率相对较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而女生的声带相对较短,振动频率相对较高,发出的声音较高,故AC不符合题意;
B.两位歌唱家声音各具特色,音色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D.男女歌唱家站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主唱,故可能发声的力度相同,声带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人用很小的声音说话时,手机不能录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手机接收不到,所以无法录音,故B错误;
C.手机能听声识人,从而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都是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设钢轨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时间间隔
所以钢轨的长度为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计算可知,钢轨的长度为,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由图示知,第一次“唱跑得快”时,对应的乐谱为咪、法、索,而乐谱中由1至7这几个音符,一般情况下,越往后,音调越高,所以此时声音的变化是音调越来越高,振动频率越来越快,而音调变化不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汽车行驶34m所用的时间
汽车的车速为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 挡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帮助终点计时裁判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故A错误;
B. 发令枪响的同时产生白烟,起点的运动员听到枪响立刻开始奔跑,但声速远小于光速,终点裁判先看到“白烟”,但需要过一会儿才听到枪响,所以终点计时裁判靠听枪声计时要比看到开枪产生的白烟开始计时更短,故B错误;
C. 起点裁判员打枪时一般会带耳塞,这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 若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刚好为12s,如果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运动员真实的成绩为
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乙同学敲击铁管,通过空气和铁管将声音传到甲同学耳朵,需要的时间分别是
两个声音传到耳朵的时间差
t=t1-t2=0.04s-0.003s=0.037s<0.1s
那么耳朵无法分别出两个声音,所以只听到一次敲击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ACD选项的叶片都是对称分布,转动时不会有振动,而B选项的叶片分布不对称,转动时会有明显的振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声音通过钢管传播到乙同学处用的时间为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乙同学处用的时间为
可见两次时间间隔太短,乙同学只能听到一次响声。
故选A。
13.C
【详解】A.由v=s 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6s=102m
故A错误;
B.由题意: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故B错误;
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
t=t-t1+t2=1.5s-0.3s+0.5s=1.7s
故C正确;
D.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1s=170m
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时行驶的距离
s′=s2-s1=170m-102m=68m
行驶68m所用的时间
t′=t=1.7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40m/s=40×3.6km/h=144km/h
144km/h大于100km/h,故超速,144km/h163.2km/h,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声源所产生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A强于B,则说明声源与A的距离小于与B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受传播距离的影响,传播距离越大,响度越小,所以此处人是据响度作出判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A.用筷子敲击装有不同质量水的几个相同的玻璃瓶子,声音是通过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瓶内水位的高低不同,因此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敲击瓶子不能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详解】A.利用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有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正是声波所带的能量将结石粉碎了,故B正确;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人耳能将原声和回声分辨出来的时间为0.1s,则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
s=vt=340m/s××0.1s=17m
故D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运动员和指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后稍微一会,计时员才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故测出的成绩比真实成绩时间短了一些,故A错误;
B.比赛时高声呐喊助威,是指声音大响度高,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前半程时间为
后半程时间为
全程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测量距离时若用力拉紧皮尺,会使皮尺伸长,使得测量值比真实值小,会降低比赛成绩,故D错误。
故选C。
18.C
【详解】要听到三声,则要区分空气、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则相应的间隔时间至少为0.1s,即
要区分空气和水的声音,设铝管的长度为L,可得
解得,
要区分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设铝管的最短长度为L1,可得
解得,
因此要听到三次敲击声,铝管最短长度应为214.3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详解】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由于远方敌人的马蹄声,通过地面能较快地传递过来,比空气传声还要快,即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故选D。
20.A
【详解】钢轨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时间间隔为
钢轨的长度为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
故选A。
21.A
【详解】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可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因为完好的瓶胆中有真空层,而漏气的瓶胆没有真空层,比较音乐贺卡在两种情况下的传声情况,可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此实验中应控制音量相同,且在有空气和真空的情况下才能比较,故B不符合题意;
C.瓶胆有无瓶塞不能改变瓶胆的有无空气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
D.瓶胆放在距离远近不同的地方向,能比较出传声与距离的关系,不能达到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D
【详解】A.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就消失了,故A错误;
B.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这种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同,故B错误;
C.在1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若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提升运动员的成绩,因为发令枪响时,运动员已开始运动,但声音传到计时员那时需要一定时间,那么会造成所以计的时间偏短,故C错误;
D.地球和月球之间有真空存在,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23.D
【详解】AB.拿小棒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声源是瓶子和水。故AB错误;
CD.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声源是瓶中的空气柱。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D
【详解】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25.C
【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6.C
【详解】A.由题意知铁中的声速最快,故第一次响声一定是由铁传来的,故错误;
B.只听到1次响声,则最快与最慢传来的声音间隔小于0.1s,即
解得s1=31.92m,故错误;
CD.要听到3次响声,由B可知,要区分铁管与空气传来的响声,长度至少为31.92m,要区分水中传来的声响与铁管传来的声响,则
可解得s2=214.3m;
要区分水中与空气中传来的响声,则
可解得s3=37.5m.综上所述,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m,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1次和第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s.
故C正确,D错误.
27.B
【详解】A、小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人的耳朵里的,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8.A
【分析】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需要的时间;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声音先到达云层,经云层反射到达某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路程,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需要的时间,两次用时之差是11.7s,列出等式,求出云层的高度.
【详解】第一次听到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声音,需要时间,
要想声音经云层反射到达某人,起反射作用的云层一定在爆炸处和某人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的地方,声音经过的路程为:,某人经过云层反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为:,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s,,所以h=3986m≈4km.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知道声和光同样符合反射定律,确定起反射作用的云层在爆炸处和某人的距离中点的正上方.
29.C
【详解】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四个音阶.
故选C
30.A
【分析】通常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
【详解】第一次通过牙齿传声,第二次通过空气传声,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所以第一次声音响一些,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31.B
【详解】由于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快于空气中的速度,所以在距离相同时,水中的鱼先听到马达声;
人和鸟听到的马达声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听到的时间相同.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重点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虽然在其它介质中的声速我们不会全记住,但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的特征.
32.D
【详解】A. 玻璃坚硬光滑,不能较好地吸收声音,故A错误;
B. 玻璃没有振动,不能够发出声音,也不是隔音好的原因,故B错误;
C. 因、液、气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玻璃也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 玻璃表面坚硬光滑,能较好地反射声音,减小声音向外和向内的传播,即隔音效果好,故D正确;
故选D.
33.C
【详解】声音传播一个来回,所以经过的距离为:,测得回声时间为3s,
则传播速度为:;
根据表格知,此时空气温度为20℃.
故选C.
34.C
【详解】A. 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幅度大,而不是频率高,故A错误;
B. 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较高,故B错误;
C. 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而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所以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故C正确;
D. 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注意区分清楚音调和响度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而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
35.A
【详解】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
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
即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音反射的原理,故A正确;
故选A.
36.C
【详解】悬停的蝙蝠发出超声后0.12 s接收到了回声,超声波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根据得前方的障碍物到它的距离是: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要特别注意根据回声测距时,超声波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到目标的距离为传播路程的一半,当然也可以按时间的一半来计算.
37.B
【详解】但是在ACD三个选项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物体在发声,所以在不知道物体是否发声的情况下,不能说物体是声源,故ACD是错误的;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肯定的说是声源,所以B是正确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声源概念的理解.声源是指正在发声的物体,而不是能发声的物体,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38.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B正确不符合题
C.首先 10m2小房间可能有回声,但是原声与回声只差了约0.1s,二者叠加在一起,只是感觉不到回声而已,故C选项错误.D.因为是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所以太空舱内有气体,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交流,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分析】注意太空舱内有气体,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交流,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在太空舱外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
39.A
【详解】(1)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4.5个格,时间长为0.9s,P1、n1之间间隔的刻度值为1.5个格,所以对应的时间为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的时间;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1个格,所以对应的这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
(2)这17m共用了:;
(3)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故选A
【分析】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9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9秒;要从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
40.B
【详解】ABC.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为
所以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故AC错误,B正确;
D.若声速增大3倍以上,则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也应增加3倍以上,故D错误。
故选B。
41.B
【详解】人耳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约为0.1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同一声音,到达某点的距离相差
Δs=Δtv声=0.1s×340m/s=34m
时,就会被人耳分辨出来,听起来含混不清.读题并观察图示可见,两个音箱S1和S2同时在不同地点放出相同声音,到达乙、丁两地的距离是相等的,相同声音同时到达乙、丁,听起来声音是清晰的;两个音箱S1和S2同时在不同地点放出相同声音,到达甲、丙两地的距离相差150m,时间间隔约为
人耳可以分辨出同一声音到达的时间不同,声音听起来含混不清,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
42.D
【详解】试题分析: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解: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
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音调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频率的定义.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43.C
【详解】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表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水量越多,杯子越重,越不容易振动,此实验是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故C符合题意;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就增大,是探究影响响度大小因素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4.A
【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45.AC
【详解】AB.设钢轨的长度为L,由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而传播距离相同,所以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小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则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解之可得钢轨的长度
故A正确,B错误;
C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46.BC
【详解】A.由表1数据知,同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表2数据知,锡是熔点是232℃,铅的熔点是328℃,那么用锡锅来熔化铅,则铅尚未熔化,锡锅已经熔化了,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表3数据知,酒精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100℃,若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则水尚未沸腾,温度计中的酒精已经沸腾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结合表2和表3知,水银的沸点为357℃,远高于100℃,所以能测量沸水的温度,但水银的熔点,即凝固点为-39℃,可液态氧的最高温度为-183℃,所以不能测量液态氧的温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