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里)
1.(1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是(  )
A.食盐、水、酒精 B.衣服、桌子、电视机
C.太阳、宇宙、太空 D.精神、意识、力量
2.(1分)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试管夹 B. 集气瓶 C. 滴瓶 D. 量筒
3.(1分)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列对联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
B.上联:山清水秀 下联:人杰地灵
C.上联:家传美德 下联:国展宏图
D.上联:爆竹辞旧 下联:桃符迎新
4.(1分)小明在密封的汽车内感觉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车内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缘故,就建议司机师傅打开车窗。就“可能是车内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言(  )
A.观察与问题 B.假设与预测
C.实验与事实 D.反思与评价
5.(1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需在N2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N2(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性质不活泼 D.空气中含量多
6.(1分)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壶内水(  )
A.分子的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的质量增大 D.分子的个数增多
7.(1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8.(1分)若用“”“”“”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9.(1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铁粉 B. 液体的量取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10.(1分)我国已有城市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畴并向市民公布监测结果.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内容的是 (  )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11.(1分)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12.(1分)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厨房中的白酒和白醋可通过闻气味加以区分
B.铜线与铝线可通过接入电器后看是否导电加以区分
C.在家中可通过比较味精和食盐能否溶于水进行区分
D.木块和塑料可通过是否能点燃的方法进行区分
13.(1分)下列有关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14.(1分)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该原子的中子数是P,又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Ng(  )
A.12M+P B.12N+P C.﹣P D.+P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2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物质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6.(3分)在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达到稳定结构的有    。
17.(3分)用①氧气、②氮气、③氖气、④二氧化碳填空。
(1)能支持燃烧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填充于试电笔的灯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    。
(3)   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18.(3分)根据如图完成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3)对比呼气的玻璃片上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
19.(3分)有A、B、C三种元素,其中A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B的单质在A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C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
(1)C元素的名称为    。
(2)写出B元素的离子符号    。
(3)写出A元素的符号    。
20.(2分)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1)若三种金属的质量各为10g,则它们所含有的原子个数(镁、铜、铁)比为    。
(2)若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都是100个,那么它们的质量(镁、铜、铁)比为    。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21.(2分)走进化学实验室。
(1)用试剂瓶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为什么要朝向手心?
(2)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22.(2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偏二甲肼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溶于水,其优点在于与常规氧化剂四氧化二氮接触即自动着火;缺点是安全系数低,易通过皮肤吸收,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1)写出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写出两点即可,下同)
(2)写出偏二甲肼的化学性质。
23.(2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1)写出甲图所示实验中,烧杯B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作为对比实验   。
24.(4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操作:在250mL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按图所示组装装置,用下端烧红热的玻璃棒引燃红磷。
(1)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的作用是    (填字母)。
A.降温
B.吸收白烟
C.液封长导管
(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待装置冷却后,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91mL,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计算式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25.(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信息。请分析并回答下列各题。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3)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元素B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    (填“稳定”或“不稳定”)。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    。(各写一点)
(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飞跃时期。人工合成的第118号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
(6)查表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保留三位小数)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里)
1.【分析】根据化学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不是研究物体的,它不单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解答】解:A、化学研究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食盐,水,故A正确;
B、衣服、电视机是物体,化学研究组成它们的成分,故B错误;
C、太阳、太空是物理天文学研究的范畴;
D、精神、力量是哲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A。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2.【分析】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仪器为坩埚钳,故A错误;
B.该仪器为锥形瓶,故B错误;
C.该仪器为滴瓶,故C正确;
D.该仪器为试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门迎百福,属于物理变化。
B、山清水秀,属于物理变化。
C、家传美德,属于物理变化。
D、爆竹辞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能是车内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即可解答。
5.【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做保护气2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N2性质不活泼;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答】解: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壶内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离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7.【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定义、内部结构和特征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而不是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金属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而不是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因为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原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且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且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且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故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故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故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是: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指数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
【解答】解:A、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
C、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
D、二氧化氮会污染空气;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分析】A、根据分子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分析;
B、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C、根据原子的定义、构成分析;
D、根据阳离子的形成过程分析。
【解答】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故A错误;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分子没有停止运动;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故C错误;
D、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性质、构成、原子和离子的转化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2.【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白酒有酒的芳香香味,厨房中的白酒和白醋可通过闻气味加以区分。
B、铜线与铝线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C、味精和食盐均能溶于水,不能区分。
D、木块和塑料均具有可燃性,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分析】根据蜡烛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最暗;
B、蜡烛熄灭时,故产生白烟;
C、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D、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的烧杯会液化成小水滴,故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4.【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碳12原子的质量为Ng=。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原子的中子数是P﹣P。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体积约占78%的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答案为:氮气;铝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地壳中含量前五位元素,并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难度不大.
16.【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②⑤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
②⑤⑥;④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
(2)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填充于试电笔的灯管中。
(3)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之一。
故答案为:
(1)①;
(2)③;
(3)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
(2)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对比呼气的玻璃片上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高;
(3)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分析】根据A、B、C三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所以A为氧元素,B的单质在A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E,结合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所以B为镁,C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所以C为氟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验证即可。
【解答】解:(1)有A、B、C三种元素,则A为氧元素,发出耀眼白光,结合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C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经过验证,所以C为氟元素;
(2)由分析可知,B为镁,容易失去两个电子而带上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
(3)由分析可知,A为氧元素。
故答案为:(1)氟元素;
(2)Mg4+;
(3)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1)10g镁、铜、铁中原子个数比为:,故填:56:21:24;
(2)100个镁、铜、铁原子的质量比为:(100×):(100×,故填:3:8:7。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21.【分析】(1)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试剂瓶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向手心。
(2)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时。
故答案为:
(1)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2)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2.【分析】(1)根据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状态、密度、熔点、导电性、溶解性、吸附性等,密度比水的小,沸点为63℃等;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偏二甲肼的化学性质:有剧毒。
故答案为:(1)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有剧毒,能与四氧化二氮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3.【分析】(1)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没有必要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作为对比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水结合成氨水;
(2)没有必要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作为对比实验。
故答案为:(1)酚酞试液变红色;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水结合成氨水;
(2)没有必要,这是因为实验甲中已经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题目比较简单。
24.【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mL水的作用是降温、液封长导管。
故答案为:ABC。
(2)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故答案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待装置冷却后,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91 ,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25.【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信息分析;
(2)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分析;
(5)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分析;
(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分析。
【解答】解:(1)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3)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镁;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则元素B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钠带有金字旁;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答案为:镁;金属;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故答案为: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5)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故答案为:118;
(6)设氧原子的质量为x
x÷(1.993×10﹣26kg×)=16.00
x=2.66×10﹣26kg
故答案为:2.66×10﹣26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即可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小学外研版(三起)三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习成果阶段展示英语试卷(无听力音频及听力原文含笔试答案及笔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