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兴国班)
一、选择题
1.(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③嫦娥二号卫星上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采用硅材料制作,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④二氧化硅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来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器件
⑤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解:①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正确;
②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故正确;
③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故正确;
④硅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能够用于制造光学器件,故错误;
⑤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错误;
故选:A.
【分析】①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常见的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等;
③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④硅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能够用于制造光学器件;
⑤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故AgCl不是电解质
B.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D.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
【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解:A、AgCl的溶解度很小,导致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但氯化银在熔融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是电解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金属能导电,但金属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NaCl是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如金属或熔融态盐或酸、碱、可溶性盐溶液等.
3.(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干燥Cl
B.检验K2CO3中的K+
C.证明HCl极易溶于水
D.实验室制氨气
【答案】A
【知识点】实验装置综合;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干燥气体时导管长进短出,则实验装置不能干燥氯气,故A错误;
B.观察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图中操作可观察,故B正确;
C.HCl极易溶于水,内压小于外压,气球变大,则图中装置可证明HCl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收集的氨气的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图中装置可制备氨气,故D正确;
故A.
【分析】A.干燥气体时导管长进短出;
B.观察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C.HCl极易溶于水,内压小于外压;
D.收集的氨气的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4.(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致人中毒过程中+5价砷发生还原反应
D.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
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则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故A错误;
B.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5价砷生成+3价As,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为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
5.(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 )
A.将NaHCO3固体加入到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HCl)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因氯水中有盐酸,电离生成H+,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正确;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C错误;
D、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氯水中有盐酸,酸电离生成的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漂白;
C、氯气具有氧化性;
D、氯水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
6.(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
B.200mL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64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2mol水的质量是1mol水的质量的2倍,但水的摩尔质量为定值是18g/mol,故A错误;
B.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1mol/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氯离子浓度后者是前者的2倍,故B错误;
C.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标况下22.4LCO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O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前者是后者的2倍,故C正确;
D.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20%NaOH溶液密度大于10%的NaOH溶液密度,故前者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后者的2倍,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水的摩尔质量为定值是18g/mol;
B.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1mol/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
C.根据n= 计算二氧化硫物质的量,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硫的2倍,根据 计算CO物质的量,含有O原子物质的量等于CO物质的量;
D.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20%NaOH溶液密度大于10%的NaOH溶液密度.
7.(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
【答案】D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有: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乙为NaOH,丁为Al2(SO4)3,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甲为BaCl2,因此,丙为FeSO4.
故选D.
【分析】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则乙为NaOH,丁为Al2(SO4)3,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丙为BaCl2,甲为FeCl2,最后剩余的为丙物质.
8.(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除去NaCl中含有的Ca2+、Mg2+、SO42﹣、HCO3-等离子,通常采用以下四种试剂:①Na2CO3②BaCl2③NaOH ④HCl,加入试剂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解:根据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通过结晶蒸发得到精盐.加入Na2CO3的顺序必须在加入钡离子的后面即可,盐酸最后一步加入,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根据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进行分析.
9.(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已知A,B,C,D分别是Cu、Ag、Fe、Al四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①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②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③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由此可以推断A,B,C,D依次是( )
A.Fe、Cu、Al、Ag B.Al、Cu、Fe、Ag
C.Cu、Ag、Al、Fe D.Ag、Al、Cu、Fe
【答案】A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说明C是Al. 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说明 A、C可能是 Fe、Al,即A是Fe;
则B、D可能是Cu和Ag,因为“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则B是Cu,D是Ag.
即 A、B、C、D依次是 Fe、Cu、Al、Ag.
故选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较活泼金属能将较不活泼金属从盐中置换出来,在常见金属中Al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0.(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化学成分相同的是:①块状纯碱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②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④Na2SiO3水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物(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①块状纯碱为Na2CO3 10H2O,久置于空气中生成Na2CO3白色粉末;
②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白色物质为CaCO3;
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为CaCO3;
④Na2SiO3水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物为H2SiO3,
故生成物化学成分相同的是②③.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判断,①块状纯碱为Na2CO3 10H2O,易分解;②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为CaCO3;④Na2SiO3易与空气中CO2反应.
11.(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向含有1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SO42﹣恰好转化为沉淀,此时生成的Al(OH)3的物质的量是( )
A.1mo l B.1.33mol C.0.67mol D.0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溶液含有1mol KAl(SO4)2,所以含有SO42﹣2mol.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SO42﹣恰好转化为沉淀,
由反应SO42﹣+Ba2+=BaSO4↓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钡含有2molBa2+,即需加入2molBa(OH)2.
由于溶液含有1mol KAl(SO4)2,则含有1molAl3+,加入2molBa(OH)2,提供4molOH﹣,恰好反应Al3++4OH﹣=AlO2﹣+2H2O,没有沉淀生成.
故选:D.
【分析】SO42﹣+Ba2+=BaSO4↓,所以向含有1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SO42﹣恰好转化为沉淀,则加入的氢氧化钡为2mol,所以Al3+与OH﹣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4mol,恰好反应Al3++4OH﹣=AlO2﹣+2H2O,没有沉淀生成.
12.(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 H2O=Al(OH)3↓+3NH4+
C.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D.Fe3O4溶于稀硫酸:Fe3O4+8H+=3Fe3++4H2O
【答案】B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钙溶于水并完全电离,应写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故A错误;
B.氨水为弱碱,应写成化学式,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正确;
C.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亚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SO42﹣+Ba2+=BaSO4↓+Fe(OH)2,故C错误;
D.Fe3O4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碳酸氢钙溶于水并完全电离,应写成离子;
B.氨水为弱碱,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亚铁沉淀;
D.从电荷是否守恒的角度分析.
13.(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某无色溶液能与铝片作用生成氢气,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Mg2+、Cu2+、Cl- B.Na+、K+、NO3﹣、H+
C.Cl-、Ba2+、NO3﹣、OH- D.OH-、HCO3﹣、Cl-、Mg2+
【答案】C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解:无色溶液能与铝片作用生成氢气,该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
A、因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且碱溶液中H+、Mg2+、Cu2+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酸溶液中离子不反应,但与Al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NO,碱溶液中H+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C、酸溶液中OH-不能大量存在,但碱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Al反应生成氢气,符合题意,故C正确;
D、无论酸或碱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存在,即该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无色溶液能与铝片作用生成氢气,该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然后利用离子之间不反应来判断离子的共存.
14.(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32﹣时,用硝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用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后再加KSCN溶液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时,用硫酸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A、定性检验SO32﹣时,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也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会干扰亚硫酸根的检验,故A错误;
B、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反之则没有,故B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会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故C错误;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时,用硫酸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则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还可能是硫酸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
B、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D、氯化银和硫酸钡均是不溶于硫酸的白色沉淀.
15.(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MgCl2溶液,含有氯离子数为1NA
B.64gSO2含有氧原子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分子数为1NA
D.常温常压下,14g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答案】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数,故A错误;
B、n(SO2)= = =1mol,每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氧原子数为2 NA,故B错误.
C、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的使用范围为单一气体或能共存的混合气体(标况下),标况下水为液体,所以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n(N2)= = =0.5mol,所以14g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mol× =0.5NA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数;
B、根据n= 计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每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计算;
C、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的使用范围为单一气体或能共存的混合气体(标况下);
D、根据n= 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
16.(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2+的是( )
A.该溶液呈浅绿色
B.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C.向该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D.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有红色沉淀生成
【答案】B
【知识点】铁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溶液呈浅绿色的物质有亚铁盐溶液、多数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当然要浓度较低,氯化铜溶液浓度较低时也是浅绿色的,有些混合溶液产生复合色,也会是浅绿色比如三价铁离子和硫酸铜溶液,故A错误;
B.滴加NaOH溶液,利用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原溶液含有Fe2+,Fe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立即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只能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所以该实验能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Fe3+,故B正确;
C.先滴加氯水,若原溶液含Fe3+,滴加KSCN溶液后也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2+,故C错误;
D.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加入氯水,溶液中有Fe3+会反应生成红色溶液,不是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溶液呈浅绿色不一定是亚铁盐溶液;
B.依据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判断;
C.原溶液中含有铁离子进行实验操作也能出现此现象;
D.氯化铁中的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溶液.
17.(2015·海南模拟)以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HCl→Cl2→HClO→NaClO B.Na→Na2O2→Na2CO3→NaHCO3
C.Si→SiO2→H2SiO3→Na2SiO3 D.Al→NaAlO2→Al(OH)3→Al2O3
【答案】C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A、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与水,故A正确;
B、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B正确;
C、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SiO2不能一步生成H2SiO3,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故C错误;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解答.
A、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与碱反应生成盐;
B、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能和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与水.
18.(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Cl2 0.014mol L﹣1、H+ 0.001mol L﹣1,废水排出的速度为10.0mL s﹣1.为了除去此废水中的游离氯分子,并使废水变为中性,有人提出如下建议:在废水排出管A和B处分别注入一定流量的烧碱溶液(0.10mol L﹣1)和Na2SO3溶液(0.10mol 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排出管A处发生的反应为SO32﹣+Cl2+H2O═SO42﹣+2Cl-+2H+
B.废水排出管B处发生的反应为H++ OH-═H2O
C.A处溶液的流量为1.4 mL s﹣1
D.B处溶液的流量为2.8 mL s﹣1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排出管A处,废水中含有Cl2,可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32﹣+H2O═SO42﹣+2H++2Cl-,故A正确;
B、A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应先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再发生加入烧碱发生中和反应,废水排出管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
C、由反应Cl2+SO32﹣+H2O═SO42﹣+2H++2Cl-,得到n(Cl2)=n(Na2SO3),所以0.014mol L﹣1×10.0mL s﹣1=0.10mol L﹣1×v(A),所以v(A)=1.4 mL s﹣1,故C正确;
D、B处溶氢离子的浓度为:0.001mol L﹣1+0.028mol L﹣1=0.029mol L﹣1,所以B处溶液的流量为2.9 mL s﹣1,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该废水处理需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除去Cl2;二是调为中性,因为Cl2跟SO32﹣与水反应时能生成H+,所以除去H+应在该反应之后进行,由此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9.(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MnO2+4H++2Cl- Mn2++Cl2↑+2H2O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2Fe+3Cl2 2FeCl3
(4)Cl2+2NaOH=NaCl+NaClO+H2O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1)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水、氯气,方程式为:MnO2+4HCl MnCl2+Cl2↑+2H2O,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故答案为:2Fe+3Cl2 2FeCl3;(4)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4)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
20.(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资料卡片: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稀溴水呈黄色),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Cl2、Br2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离子符号)所致.
(2)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出一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出乙同学的观点正确.供选用的试剂:酚酞、CCl4、无水酒精、KSCN溶液、蒸馏水等.请你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结论:氧化性:Br2>Fe3+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实验后的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答案】(1)Br2;Fe3+
(2)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3)2Fe2++Br2=2Fe3++2Br-
(4)Fe2+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1)Fe2+的颜色:浅绿色,Fe3+的颜色:棕黄色,溴水的颜色:橙黄色.根据题意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若Fe3+氧化性强于Br2,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加入溴水引起的;如果Br2氧化性强于Fe3+,则发生反应:2Fe2++Br2═2 Fe3++2Br-,生成了Fe3+,则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因此①中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不发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溴水引起的;②中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发生反应生成Fe3+,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故答案为:Br2;Fe3+;(2)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检验亚铁离子是否被溴单质氧化,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生成,如果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三价铁生成了,乙同学的观点正确,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3)溴单质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实质是:2Fe2++Br2=2Fe3++2Br-,故答案为:2Fe2++Br2=2Fe3++2Br﹣;(4)根据上述实验推测,氧化性顺序是:氯气>溴单质>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所以先被氧化的是Fe2+,故答案为:Fe2+.
【分析】(2)Fe2+的颜色:浅绿色,Fe3+的颜色:棕黄色,溴水的颜色:橙黄色.根据题意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如果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溴水引起的,如果发生反应:2 Fe2++Br2═2Fe3++2Br﹣,生成Fe3+,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即可得出甲同学、乙同学的结论;(3)乙同学的观点认为氧化性:Fe3+<Br2,则会发生反应:2 Fe2++Br2═2 Fe3++2Br-,要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正确,考虑两种思路.第一,溶液中不存在Br2,然后选择合适试剂检验不存在Br2.第二,溶液中存在Fe3+,选择合适试剂检验存在Fe3+.即可确定乙同学观点正确;(4)溴单质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5)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先被氧化剂氧化.
21.(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
(i)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ii)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产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iii)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iv)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v)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黄色溶液.
(vi)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vii)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Z ,X2Y .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BZ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⑤X单质与Z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气体中X单质与Z单质的体积比可能为 .
【答案】HCl;H2O;HClO;2Fe+3Cl2 2FeCl3;Al3++4OH-═AlO2-+2H2O;V(氢气):V(氯气)≤1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X为H元素,Z为Cl元素,形成的单质为Cl2,形成的化合物为HCl;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应为H2O,则Y为O元素;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该棕红色固体为FeCl3,则A为Fe元素;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该白色沉淀为Al(OH)3,BZ3为AlCl3,B为Al;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该淡黄色固体为Na2O2,则C为Na,①由以上分析可知,XZ为HCl,X2Y为H2O,故答案为:HCl、H2O;②氯气溶于H2O中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HClO; ③Fe在Cl2中燃烧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故答案为:2Fe+3Cl2 2FeCl3;④AlCl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 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4OH-═AlO2-+2H2O;⑤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经点燃:H2+Cl2 2HCl,由于HCl、Cl2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故V(氢气):V(氯气)≤1,故答案为:V(氢气):V(氯气)≤1.
【分析】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X为H元素,Z为Cl元素,形成的单质为Cl2,形成的化合物为HCl;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应为H2O,则Y为O元素;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该棕红色固体为FeCl3,则A为Fe元素;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该白色沉淀为Al(OH)3,BZ3为AlCl3,B为Al;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该淡黄色固体为Na2O2,则C为Na,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22.(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如图表示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C,E,G为非金属单质,其中A,G常温常压下为气态,E遇淀粉变蓝,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I为淡黄色固体,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B,I代表的物质化学式分别为 、 .
(2)写出反应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3)选出实验室保存C单质的注意事项 (A.无色瓶B.棕色瓶C.橡胶塞D.玻璃塞),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什么特殊保存方法: .
(4)已知A,C,E均能与G反应,按其反应条件要求由高到低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5)A与H溶液反应,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1)KI;AgBr
(2)2Cl-+2H2O Cl2↑+H2↑+2OH﹣;3I2+6 OH- 5I-+IO3-+3 H2O
(3)BD;在表面覆盖一层水
(4)I2>Br2>Cl2
(5)2KOH+Cl2=KCl+KClO+H2O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由F+AgNO3→I+J,I为淡黄色固体,则I为AgBr,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含有K+离子,则J为KNO3,故F为KBr;E遇淀粉变蓝,则E为I2.电解D的溶液生成三种物质,且有2种气体,故生成的气体为Cl2、H2,D为含有Cl﹣的盐,由A+B→E+D,故A为Cl2,D为含有Cl-的盐,故B含有I-,由B+C→I2+KBr,故C为Br2,B为KI,由Cl2+KI→I2+D,故D为KCl;由KCl(溶液) A+G+H,由于A为Cl2,故G为H2,H为KOH,由反应②I2+KOH KI+K+L,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故K为KIO3,L为H2O.(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KI,I为AgBr;故答案为:KI;AgBr;(2)反应①是电解K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反应②是I2与KOH反应生成KI、KIO3、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I2+6 OH- 5I-+IO3-+3 H2O;故答案为:2Cl-+2H2O Cl2↑+H2↑+2OH-;3I2+6 OH- 5I-+IO3-+3 H2O;(3)C为Br2单质,常温下为液体,易挥发,应在棕色瓶内避光保存,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胶塞,选择玻璃塞,并在表面覆盖一层水,进行液封;故答案为:BD,在表面覆盖一层水;(4)Cl2、Br2、I2的活泼性依次减弱,故与氧气反应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故答案为:I2>Br2>Cl2;(5)Cl2与KOH溶液反应,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则生成次氯酸钾与氯化钾,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故答案为:2KOH+Cl2=KCl+KClO+H2O.
【分析】由F+AgNO3→I+J,I为淡黄色固体,则I为AgBr,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含有K+离子,则J为KNO3,故F为KBr;E遇淀粉变蓝,则E为I2.电解D的溶液生成三种物质,且有2种气体,故生成的气体为Cl2、H2,D为含有Cl-的盐,由A+B→E+D,故A为Cl2,D为含有Cl-的盐,故B含有I-,由B+C→I2+KBr,故C为Br2,B为KI,由Cl2+KI→I2+D,故D为KCl;由KCl(溶液) A+G+H,由于A为Cl2,故G为H2,H为KOH,由反应②I2+KOH KI+K+L,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故K为KIO3,L为H2O.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兴国班)
一、选择题
1.(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③嫦娥二号卫星上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采用硅材料制作,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④二氧化硅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来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器件
⑤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故AgCl不是电解质
B.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D.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
3.(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干燥Cl
B.检验K2CO3中的K+
C.证明HCl极易溶于水
D.实验室制氨气
4.(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致人中毒过程中+5价砷发生还原反应
D.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5.(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 )
A.将NaHCO3固体加入到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HCl)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6.(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
B.200mL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64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7.(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
8.(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除去NaCl中含有的Ca2+、Mg2+、SO42﹣、HCO3-等离子,通常采用以下四种试剂:①Na2CO3②BaCl2③NaOH ④HCl,加入试剂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9.(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已知A,B,C,D分别是Cu、Ag、Fe、Al四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①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②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③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由此可以推断A,B,C,D依次是( )
A.Fe、Cu、Al、Ag B.Al、Cu、Fe、Ag
C.Cu、Ag、Al、Fe D.Ag、Al、Cu、Fe
10.(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化学成分相同的是:①块状纯碱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②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④Na2SiO3水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物(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向含有1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SO42﹣恰好转化为沉淀,此时生成的Al(OH)3的物质的量是( )
A.1mo l B.1.33mol C.0.67mol D.0
12.(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 H2O=Al(OH)3↓+3NH4+
C.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D.Fe3O4溶于稀硫酸:Fe3O4+8H+=3Fe3++4H2O
13.(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某无色溶液能与铝片作用生成氢气,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Mg2+、Cu2+、Cl- B.Na+、K+、NO3﹣、H+
C.Cl-、Ba2+、NO3﹣、OH- D.OH-、HCO3﹣、Cl-、Mg2+
14.(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32﹣时,用硝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用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后再加KSCN溶液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时,用硫酸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15.(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MgCl2溶液,含有氯离子数为1NA
B.64gSO2含有氧原子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分子数为1NA
D.常温常压下,14g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16.(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2+的是( )
A.该溶液呈浅绿色
B.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C.向该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D.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有红色沉淀生成
17.(2015·海南模拟)以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HCl→Cl2→HClO→NaClO B.Na→Na2O2→Na2CO3→NaHCO3
C.Si→SiO2→H2SiO3→Na2SiO3 D.Al→NaAlO2→Al(OH)3→Al2O3
18.(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Cl2 0.014mol L﹣1、H+ 0.001mol L﹣1,废水排出的速度为10.0mL s﹣1.为了除去此废水中的游离氯分子,并使废水变为中性,有人提出如下建议:在废水排出管A和B处分别注入一定流量的烧碱溶液(0.10mol L﹣1)和Na2SO3溶液(0.10mol 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排出管A处发生的反应为SO32﹣+Cl2+H2O═SO42﹣+2Cl-+2H+
B.废水排出管B处发生的反应为H++ OH-═H2O
C.A处溶液的流量为1.4 mL s﹣1
D.B处溶液的流量为2.8 mL s﹣1
二、填空题
19.(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资料卡片: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稀溴水呈黄色),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Cl2、Br2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离子符号)所致.
(2)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出一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出乙同学的观点正确.供选用的试剂:酚酞、CCl4、无水酒精、KSCN溶液、蒸馏水等.请你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结论:氧化性:Br2>Fe3+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实验后的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1.(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
(i)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ii)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产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iii)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iv)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v)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黄色溶液.
(vi)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vii)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Z ,X2Y .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BZ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⑤X单质与Z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气体中X单质与Z单质的体积比可能为 .
22.(2015高一上·兴国月考)如图表示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C,E,G为非金属单质,其中A,G常温常压下为气态,E遇淀粉变蓝,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I为淡黄色固体,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B,I代表的物质化学式分别为 、 .
(2)写出反应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3)选出实验室保存C单质的注意事项 (A.无色瓶B.棕色瓶C.橡胶塞D.玻璃塞),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什么特殊保存方法: .
(4)已知A,C,E均能与G反应,按其反应条件要求由高到低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5)A与H溶液反应,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解:①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正确;
②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故正确;
③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故正确;
④硅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能够用于制造光学器件,故错误;
⑤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错误;
故选:A.
【分析】①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常见的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等;
③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④硅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能够用于制造光学器件;
⑤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解:A、AgCl的溶解度很小,导致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但氯化银在熔融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是电解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金属能导电,但金属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NaCl是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如金属或熔融态盐或酸、碱、可溶性盐溶液等.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装置综合;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干燥气体时导管长进短出,则实验装置不能干燥氯气,故A错误;
B.观察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图中操作可观察,故B正确;
C.HCl极易溶于水,内压小于外压,气球变大,则图中装置可证明HCl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收集的氨气的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图中装置可制备氨气,故D正确;
故A.
【分析】A.干燥气体时导管长进短出;
B.观察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C.HCl极易溶于水,内压小于外压;
D.收集的氨气的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4.【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
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则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故A错误;
B.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5价砷生成+3价As,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为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
5.【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因氯水中有盐酸,电离生成H+,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正确;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C错误;
D、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氯水中有盐酸,酸电离生成的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漂白;
C、氯气具有氧化性;
D、氯水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2mol水的质量是1mol水的质量的2倍,但水的摩尔质量为定值是18g/mol,故A错误;
B.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1mol/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氯离子浓度后者是前者的2倍,故B错误;
C.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标况下22.4LCO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O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前者是后者的2倍,故C正确;
D.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20%NaOH溶液密度大于10%的NaOH溶液密度,故前者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后者的2倍,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水的摩尔质量为定值是18g/mol;
B.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1mol/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
C.根据n= 计算二氧化硫物质的量,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硫的2倍,根据 计算CO物质的量,含有O原子物质的量等于CO物质的量;
D.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20%NaOH溶液密度大于10%的NaOH溶液密度.
7.【答案】D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有: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乙为NaOH,丁为Al2(SO4)3,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甲为BaCl2,因此,丙为FeSO4.
故选D.
【分析】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则乙为NaOH,丁为Al2(SO4)3,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丙为BaCl2,甲为FeCl2,最后剩余的为丙物质.
8.【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解:根据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通过结晶蒸发得到精盐.加入Na2CO3的顺序必须在加入钡离子的后面即可,盐酸最后一步加入,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根据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进行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说明C是Al. 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说明 A、C可能是 Fe、Al,即A是Fe;
则B、D可能是Cu和Ag,因为“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则B是Cu,D是Ag.
即 A、B、C、D依次是 Fe、Cu、Al、Ag.
故选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较活泼金属能将较不活泼金属从盐中置换出来,在常见金属中Al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0.【答案】B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①块状纯碱为Na2CO3 10H2O,久置于空气中生成Na2CO3白色粉末;
②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白色物质为CaCO3;
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为CaCO3;
④Na2SiO3水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物为H2SiO3,
故生成物化学成分相同的是②③.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判断,①块状纯碱为Na2CO3 10H2O,易分解;②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为CaCO3;④Na2SiO3易与空气中CO2反应.
11.【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溶液含有1mol KAl(SO4)2,所以含有SO42﹣2mol.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SO42﹣恰好转化为沉淀,
由反应SO42﹣+Ba2+=BaSO4↓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钡含有2molBa2+,即需加入2molBa(OH)2.
由于溶液含有1mol KAl(SO4)2,则含有1molAl3+,加入2molBa(OH)2,提供4molOH﹣,恰好反应Al3++4OH﹣=AlO2﹣+2H2O,没有沉淀生成.
故选:D.
【分析】SO42﹣+Ba2+=BaSO4↓,所以向含有1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SO42﹣恰好转化为沉淀,则加入的氢氧化钡为2mol,所以Al3+与OH﹣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4mol,恰好反应Al3++4OH﹣=AlO2﹣+2H2O,没有沉淀生成.
12.【答案】B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钙溶于水并完全电离,应写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故A错误;
B.氨水为弱碱,应写成化学式,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正确;
C.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亚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SO42﹣+Ba2+=BaSO4↓+Fe(OH)2,故C错误;
D.Fe3O4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碳酸氢钙溶于水并完全电离,应写成离子;
B.氨水为弱碱,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亚铁沉淀;
D.从电荷是否守恒的角度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解:无色溶液能与铝片作用生成氢气,该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
A、因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且碱溶液中H+、Mg2+、Cu2+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酸溶液中离子不反应,但与Al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NO,碱溶液中H+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C、酸溶液中OH-不能大量存在,但碱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Al反应生成氢气,符合题意,故C正确;
D、无论酸或碱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存在,即该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无色溶液能与铝片作用生成氢气,该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然后利用离子之间不反应来判断离子的共存.
14.【答案】B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A、定性检验SO32﹣时,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也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会干扰亚硫酸根的检验,故A错误;
B、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反之则没有,故B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会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故C错误;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时,用硫酸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则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还可能是硫酸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
B、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D、氯化银和硫酸钡均是不溶于硫酸的白色沉淀.
15.【答案】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数,故A错误;
B、n(SO2)= = =1mol,每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氧原子数为2 NA,故B错误.
C、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的使用范围为单一气体或能共存的混合气体(标况下),标况下水为液体,所以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n(N2)= = =0.5mol,所以14g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mol× =0.5NA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数;
B、根据n= 计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每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计算;
C、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的使用范围为单一气体或能共存的混合气体(标况下);
D、根据n= 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
16.【答案】B
【知识点】铁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溶液呈浅绿色的物质有亚铁盐溶液、多数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当然要浓度较低,氯化铜溶液浓度较低时也是浅绿色的,有些混合溶液产生复合色,也会是浅绿色比如三价铁离子和硫酸铜溶液,故A错误;
B.滴加NaOH溶液,利用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原溶液含有Fe2+,Fe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立即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只能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所以该实验能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Fe3+,故B正确;
C.先滴加氯水,若原溶液含Fe3+,滴加KSCN溶液后也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2+,故C错误;
D.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加入氯水,溶液中有Fe3+会反应生成红色溶液,不是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溶液呈浅绿色不一定是亚铁盐溶液;
B.依据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判断;
C.原溶液中含有铁离子进行实验操作也能出现此现象;
D.氯化铁中的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溶液.
17.【答案】C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A、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与水,故A正确;
B、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B正确;
C、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SiO2不能一步生成H2SiO3,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故C错误;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解答.
A、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与碱反应生成盐;
B、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能和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与水.
18.【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排出管A处,废水中含有Cl2,可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32﹣+H2O═SO42﹣+2H++2Cl-,故A正确;
B、A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应先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再发生加入烧碱发生中和反应,废水排出管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
C、由反应Cl2+SO32﹣+H2O═SO42﹣+2H++2Cl-,得到n(Cl2)=n(Na2SO3),所以0.014mol L﹣1×10.0mL s﹣1=0.10mol L﹣1×v(A),所以v(A)=1.4 mL s﹣1,故C正确;
D、B处溶氢离子的浓度为:0.001mol L﹣1+0.028mol L﹣1=0.029mol L﹣1,所以B处溶液的流量为2.9 mL s﹣1,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该废水处理需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除去Cl2;二是调为中性,因为Cl2跟SO32﹣与水反应时能生成H+,所以除去H+应在该反应之后进行,由此分析解答.
19.【答案】(1)MnO2+4H++2Cl- Mn2++Cl2↑+2H2O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2Fe+3Cl2 2FeCl3
(4)Cl2+2NaOH=NaCl+NaClO+H2O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1)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水、氯气,方程式为:MnO2+4HCl MnCl2+Cl2↑+2H2O,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故答案为:2Fe+3Cl2 2FeCl3;(4)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4)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
20.【答案】(1)Br2;Fe3+
(2)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3)2Fe2++Br2=2Fe3++2Br-
(4)Fe2+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1)Fe2+的颜色:浅绿色,Fe3+的颜色:棕黄色,溴水的颜色:橙黄色.根据题意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若Fe3+氧化性强于Br2,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加入溴水引起的;如果Br2氧化性强于Fe3+,则发生反应:2Fe2++Br2═2 Fe3++2Br-,生成了Fe3+,则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因此①中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不发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溴水引起的;②中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发生反应生成Fe3+,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故答案为:Br2;Fe3+;(2)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检验亚铁离子是否被溴单质氧化,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生成,如果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三价铁生成了,乙同学的观点正确,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3)溴单质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实质是:2Fe2++Br2=2Fe3++2Br-,故答案为:2Fe2++Br2=2Fe3++2Br﹣;(4)根据上述实验推测,氧化性顺序是:氯气>溴单质>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所以先被氧化的是Fe2+,故答案为:Fe2+.
【分析】(2)Fe2+的颜色:浅绿色,Fe3+的颜色:棕黄色,溴水的颜色:橙黄色.根据题意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如果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溴水引起的,如果发生反应:2 Fe2++Br2═2Fe3++2Br﹣,生成Fe3+,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即可得出甲同学、乙同学的结论;(3)乙同学的观点认为氧化性:Fe3+<Br2,则会发生反应:2 Fe2++Br2═2 Fe3++2Br-,要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正确,考虑两种思路.第一,溶液中不存在Br2,然后选择合适试剂检验不存在Br2.第二,溶液中存在Fe3+,选择合适试剂检验存在Fe3+.即可确定乙同学观点正确;(4)溴单质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5)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先被氧化剂氧化.
21.【答案】HCl;H2O;HClO;2Fe+3Cl2 2FeCl3;Al3++4OH-═AlO2-+2H2O;V(氢气):V(氯气)≤1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X为H元素,Z为Cl元素,形成的单质为Cl2,形成的化合物为HCl;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应为H2O,则Y为O元素;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该棕红色固体为FeCl3,则A为Fe元素;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该白色沉淀为Al(OH)3,BZ3为AlCl3,B为Al;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该淡黄色固体为Na2O2,则C为Na,①由以上分析可知,XZ为HCl,X2Y为H2O,故答案为:HCl、H2O;②氯气溶于H2O中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HClO; ③Fe在Cl2中燃烧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故答案为:2Fe+3Cl2 2FeCl3;④AlCl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 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4OH-═AlO2-+2H2O;⑤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经点燃:H2+Cl2 2HCl,由于HCl、Cl2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故V(氢气):V(氯气)≤1,故答案为:V(氢气):V(氯气)≤1.
【分析】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X为H元素,Z为Cl元素,形成的单质为Cl2,形成的化合物为HCl;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应为H2O,则Y为O元素;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该棕红色固体为FeCl3,则A为Fe元素;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该白色沉淀为Al(OH)3,BZ3为AlCl3,B为Al;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该淡黄色固体为Na2O2,则C为Na,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22.【答案】(1)KI;AgBr
(2)2Cl-+2H2O Cl2↑+H2↑+2OH﹣;3I2+6 OH- 5I-+IO3-+3 H2O
(3)BD;在表面覆盖一层水
(4)I2>Br2>Cl2
(5)2KOH+Cl2=KCl+KClO+H2O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由F+AgNO3→I+J,I为淡黄色固体,则I为AgBr,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含有K+离子,则J为KNO3,故F为KBr;E遇淀粉变蓝,则E为I2.电解D的溶液生成三种物质,且有2种气体,故生成的气体为Cl2、H2,D为含有Cl﹣的盐,由A+B→E+D,故A为Cl2,D为含有Cl-的盐,故B含有I-,由B+C→I2+KBr,故C为Br2,B为KI,由Cl2+KI→I2+D,故D为KCl;由KCl(溶液) A+G+H,由于A为Cl2,故G为H2,H为KOH,由反应②I2+KOH KI+K+L,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故K为KIO3,L为H2O.(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KI,I为AgBr;故答案为:KI;AgBr;(2)反应①是电解K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反应②是I2与KOH反应生成KI、KIO3、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I2+6 OH- 5I-+IO3-+3 H2O;故答案为:2Cl-+2H2O Cl2↑+H2↑+2OH-;3I2+6 OH- 5I-+IO3-+3 H2O;(3)C为Br2单质,常温下为液体,易挥发,应在棕色瓶内避光保存,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胶塞,选择玻璃塞,并在表面覆盖一层水,进行液封;故答案为:BD,在表面覆盖一层水;(4)Cl2、Br2、I2的活泼性依次减弱,故与氧气反应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故答案为:I2>Br2>Cl2;(5)Cl2与KOH溶液反应,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则生成次氯酸钾与氯化钾,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故答案为:2KOH+Cl2=KCl+KClO+H2O.
【分析】由F+AgNO3→I+J,I为淡黄色固体,则I为AgBr,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含有K+离子,则J为KNO3,故F为KBr;E遇淀粉变蓝,则E为I2.电解D的溶液生成三种物质,且有2种气体,故生成的气体为Cl2、H2,D为含有Cl-的盐,由A+B→E+D,故A为Cl2,D为含有Cl-的盐,故B含有I-,由B+C→I2+KBr,故C为Br2,B为KI,由Cl2+KI→I2+D,故D为KCl;由KCl(溶液) A+G+H,由于A为Cl2,故G为H2,H为KOH,由反应②I2+KOH KI+K+L,K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故K为KIO3,L为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