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巩固提升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硫酸铜 C.高锰酸钾 D.碳酸氢钠
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存的CO
B.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
C.硬水通过活性炭就可以变成软水
D.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3.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酸奶 B.玉米糊 C.可乐 D.冰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变为软水
B.纯铜的硬度大于黄铜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5.下列混合物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泥水 C.碘酒 D.澄清石灰水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B.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
C.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悬浊液和乳浊液均属于溶液
C.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明显的温度变化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泥水 B.油水 C.石灰水 D.蒸馏水
10.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酒精 B.粉笔灰 C.植物油 D.面粉
二、判断题
11.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12.伊利纯牛奶是溶液( )
13.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
14.生理盐水是一种混合物( )
15.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
三、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自来水时利用明矾和活性炭的 性,除去部分杂质后,再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向井水中加入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后,没有泡沫并有白色垢状物出现,说明井水是 (填“软水”或“硬水”);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简易方法是 。
(3)用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固体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以给发热病人降温。
(4)从空气中分离出的 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防止食品变质;该物质由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5)酸雨的危害很大,pH 的降水被称为酸雨。
17.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 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 粉笔灰 B 硫酸铜 C 蔗糖 D 食用油
18.用化学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氩原子 。
(2)3个氧分子 。
(3)2S2- 。
(4)五个硫酸根离子 。
(5)氧化铁中的金属元素 。
(6)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 。
19.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84消毒液、医用口罩、医用酒精在新冠病毒防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①84消毒液的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表面活性剂和水等,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下列操作中的 。
A.溶解B.过滤C.蒸发D.吸附
③75%的医用酒精可以灭活新冠病毒,其溶质是 。
(2)2021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蟠龙河贯穿了枣庄新老市区驻地,沿河流域文化遗存众多,是枣庄境内重要的河流,经薛城区流入微山湖,也是人们饮用水的重要来源。蟠龙河水的物质类别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
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清毒杀菌,④蒸馏等,其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有效灭菌的是 (选填序号)。
20.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水、使用水、爱护水资源。
(1)通过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①如图的(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从图中的现象可以判断电源电极X是 (填“正极”或“负极”)。
②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是 。
(2)我们用的自来水来自于天然水的净化,净化流程如图乙所示
①天然水中含钠、钙、镁等,这里的“钠、钙、镁”指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物质
②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要进行吸附异味、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净水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
③实验室常用 鉴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
④为了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洗洁精,这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
(3)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四、综合应用题
21.科学利用物质性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实验室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依据的是 。
(2)学校配备的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1中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 。
②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超滤膜”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 。
(二)物质间的转化
如图2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转化及相互反应的关系(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D是氧化物,B、C为单质,A是生活中常见液体,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3)物质B的化学式 。
(4)物质C的一种用途是 。
(5)写出D→A的化学方程式 。
22.(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 ②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下图“→”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是 ,D是 。
23.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 作用。
(2)上海世博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过滤+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 .
(4)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此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 :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可以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B
6.C
7.C
8.A
9.C
10.A
11.正确
12.错误
13.错误
14.正确
15.错误
16.(1) 吸附 +4
(2) 硬水 煮沸
(3)NH4NO3
(4) 氮气(或N2) 分子
(5)<5.6
17. 过滤 吸附 物理 +1 肥皂水 C
18.(1)2Ar
(2)3O2
(3)2个硫离子
(4)
(5)Fe
(6)NaCl
19.(1) +1 B 酒精
(2) 混合物 沉降悬浮物(合理即可) 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 ④
20.(1) 正极 增加水的导电性
(2) C 蒸馏 物理变化 使悬浮物沉降 肥皂水 煮沸 乳化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B
21.(1)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2) 吸附色素和异味 物理 滤纸
(3)H2
(4)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5)
22. 吸热 放热 > CO CuO
23. 乳化 吸附 混合物 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H2O 灭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