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月考
高二化学答案
1-5DBABA 6-10CCAD/AC 11-13BCA
14.(1)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低时,电离程度小,c(H+)和c(OH-)均较小
(2)10∶1
(3)6
(4)1∶103
15.(1)酸式
(2)锥形瓶中的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bd
(4)80.0%
16.(1)ABC
(2) C
(3)①增大生成物C浓度或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②逆反应
③画图略
17.Ⅰ.(1)④ (2)142.5kJ
Ⅱ.(1)AD (2)大于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
Ⅲ.< <
【详解】Ⅰ.(1)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的稳定氧化物为CO2,所以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④;(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①可知1mol氢气,即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kJ,则燃烧1g氢气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kJ÷2=142.5kJ;Ⅱ.A.HCl和NaOH均为强电解质,反应生成强电解质NaCl和水,可以用H++OH-=H2O表示,A符合题意;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时除了生成水还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用H++OH-=H2O表示,B不符合题意;C.醋酸为弱酸,不能写成离子,故不能用H++OH-=H2O表示,C不符合题意;D.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得到SO、H+和N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强电解质硫酸钠,可以用H++OH-=H2O表示,D符合题意;E.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故不能用H++OH-=H2O表示,E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D;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热,所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1molH2O(l),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Ⅲ.据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热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打磨磁石制司南 粮食酿醋 湿法炼铜 载人飞船发射
2、 下列做法的目的与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 B、在糖果制作过程中添加着色剂
C、高炉炼铁前先将铁矿石粉碎 D、牛奶在冰箱里保存
3、 下列仪器、pH试纸读数时,需要精确到0.01的是( )
A.滴定管 B.量筒 C.托盘天平 D.广泛pH试纸
4、 可逆反应 2HI(g)H2(g)+I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H2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HI 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5、 工业上处理含 CO、SO2 烟道气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S和 CO2。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S(s)+O2(g)=SO2(g) ΔH=-296 kJ/mol;则该条件下 2CO(g)+SO2(g)=S(s)+2CO2(g)的 ΔH 等于( )
A、- 270 kJ/mol B、+26 kJ/mo l C、-582 kJ/mol D、+270 kJ/mol
6、 已知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纯水加热到95℃时,KW变大,PH不变,水仍呈中性
B、向纯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KW变小
C、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OH-)增大,KW不变,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D、向纯水中加入盐酸,可抑制水的电离;加入醋酸可促进水的电离
7、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B、夏天打开啤酒瓶,有很多气泡冒出
C、由 NO2(g)、N2O4(g)组成的平衡体系通过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变深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8、 已知反应2H2(g)+CO(g)CH3OH(g)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温度/℃ 500 700 800
平衡常数K 2.50 0.34 0.15
A、平衡常数:K(a)>K(c),K(b)=K(d)
B、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t(c),t(b)>t(d)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r(a)=r(c),r(b)>r(d)
9、 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0、已知反应式:mX(g)+nY( )pQ(s)+2mZ(g),已知反应已达平衡,此时c(X)=0.3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c(X)=0.5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B、Y可能是固体或液体
C、化学计量数n>m D、Z的体积分数减小
11、常温下,关于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溶液的OH-浓度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Cl)>c(CH3COOH)
B、c(Cl-)=c(CH3COO-)
C、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H2多
D、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多
12、时,向盐酸中滴加的溶液,溶液的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B、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C、当接近终点时,需加快滴定速度便于观察颜色突变
D、时,
13、血浆中存在H2CO3/HCO3-“缓冲”体系:H+(aq)+HCO3-(aq)H2CO3(aq)CO2(aq)+H2O(aq)。该体系可使人体血液PH保持在7.35~7.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缓冲”作用,是指体系中增加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时,PH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变化
B、血液中CO2浓度增大,会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人体血液碱中毒时,可注射NaHCO3溶液缓解
D、该体系中一定不存在CO32-
非选择题(本体包括4小题,共57分)
14、(11分,第一空2分,其余3分)已知水在常温和1000C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B”),理由
(2)常温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
(3)1000C时,纯水的PH= 。
(4)1000C,将PH=12的NaOH溶液与PH=3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6,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
(11分,第一空2分,其余3分)已知NaOH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1.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
②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④用0.1000mol/L的盐酸滴定三次,每次消耗盐酸的体积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待测体积/ml 所消耗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I 25.00 0.50 20.60
II 25.00 6.00 26.00
III 25.00 1.10 21.00
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0.1000mol/L的盐酸。
判断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若出现下列情况,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字母)
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
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盐酸润洗
在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
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通过计算可知该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14分,每空2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VL密闭容器里加入n molA,2n molB,发生反应A (g)+2B (g)2C (g) △H<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A的转化率为x。
(1)一段时间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当2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3n:(3n-nx)
D、充入惰性气体(如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K和x的关系满足K=_____________,在保证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3)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_____________;t8时_____________;
②t2时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17、(21分,每空3分)Ⅰ.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 H=-285kJ·mol-1,
②H2(g)+O2(g)=H2O(g) H=-241.8kJ·mol-1,
③C(s)+O2(g)=CO(g) H=-110.5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 C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填序号)
(2) 燃烧1gH2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Ⅱ.中和热是一类重要的反应热,也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知强酸稀溶液与强碱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H1=-57.3kJ mol-1
(1) 下列各组试剂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是 (填序号)。
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C、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
D、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E、氢氧化镁溶于稀盐酸
(2) 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1molH2O(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7.3kJ,原因 。
Ⅲ.如图所示,某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据图可判断出反应物的总键能
(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 H 0。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常考点综合试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