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42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10s,一般在15s左右,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大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B符合实际;
C.现在用的乒乓球直径约4cm=40mm,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m/s,若1min时间能正常骑行600m,则速度为:,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分析】需要记忆的内容有中学生跑步速度6.5m/s,骑自行车速度5m/s,大拇指宽度、一元硬币直径等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2018八上·青岛月考)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答案为:C.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3.(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38cm、12.37cm、12.35cm、12.36cm,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书的宽度为L 12.365cm 12.37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求算平均宽度,等于宽度的总和除以四.
4.(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下降,乙上升 B.甲上升,乙下降
C.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楼房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在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乙在下降,甲看见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比乙快,故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为参照物题目,只需要“两两比较,选择参照物”即可.
5.(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AC不符合题意。
B.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D. 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找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
6.(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5:9 B.5:4 C.4:5 D.9:5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s甲:s乙=2:3,v甲:v乙=5:6,
由v= 可得,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C.
【分析】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v= ,特别是掌握数学上的分数与分数的除法。
7.(2018八上·深圳期中)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10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5dm,则它在后 2s 内的速度是( )
A.1m/s B.0.15m/s C.2m/s D.1.5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10min内物体的速度:v= = =0.15m/s;∵物体做s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它在后2s内的速度也是0.15m/s.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定,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即可.
8.(2018八上·运城月考)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400c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从0.03k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航模飞行器的速度 ;
B.汽车行驶的速度
C.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
D.下落物体的速度 由上分析知,A平均速度最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速度,再将单位化为统一的,比较大小即可.
9.(2018八上·天门期末)某天李军上学时,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5 m/s B.1.44 m/s C.1.68 m/s D.1.36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总路程为s,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 ∵ ,∴李军的运动时间: , ,总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B.
【分析】设总路程为s,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写出走完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的表达式,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10.(2018八上·成都期中)运动会短跑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一半路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
B.在冲刺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
C.两人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各阶段的速度都无法比较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说明前一半路程小明用时长,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在前一半路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所以A符合题意。在冲刺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两人在冲刺阶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都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B不符合题意;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 可知,全称中两人平均速度相等,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公式v= 分析计算即可,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
11.(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v大小由 决定,但与s、t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运动时间不确定,由s=vt知通过的路程不确定。A不符合题意;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不确定,由t= 知所用时间不确定。B不符合题意;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不变的,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速度大小与s、t无关。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速度的定义,与速度的求算之间的区别.
12.(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A.50s B.60s C.40s D.20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队伍全部通过涵洞,路程为: ,队伍的平均速度为: ,则过涵洞所需时间: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类题型还有火车过桥,汽车过隧道等,解法的共通点都是要考虑到车辆和队伍的本身长度。
13.(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A不符合题意;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C. 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是真空;
D. 物体振动发声我们不一定能听到,比如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5.(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C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C选项都探究的是影响音调的因素,D选项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16.(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不符合题意;
C.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D. 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17.(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B.“轻声细语”中的“轻”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高
D.“起调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引吭高歌”的意思是大声歌唱,所以其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A不符合题意;
B.“轻声慢语”是指小声的说话,所以其中的“轻”指声音的响度小,B不符合题意;
C.“尖声细嗓”中“尖”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C符合题意;
D.“起调太高唱不上去”当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一个成语都需要单独理解记忆,根据成语的意思判断是响度还是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18.(2018八上·龙岗月考)在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中,龚琳娜高唱屈原的《离骚》,用古代编钟演奏震撼全场!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大小不同的钟,材料和结构都相同,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敲击编钟演奏时,大小不同的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
C.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与钟的大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判断,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9.(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由波形图可知甲、乙两者的响度相同,因为波的形状不同所以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由波形图可知甲、丙两者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由波形图可知乙、丙两者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C不符合题意;
D.由波形图可知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甲、丁两幅图的波形形状相同,所以他们的音色相同,同时甲、丁都是出现了两个波峰和两个波谷,所以他们的音调也相同,由于响度不同,所以两者的波形振幅不同。
20.(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
【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故A正确;
B、月亮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故C错误;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次声波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地震、海啸等伴随着次声波产生;
(4)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
21.(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用两种尺来测两个物体时记录数据应为:甲图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
【答案】2.70;337.5s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7cm对齐,估读为7.7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70cm-5.00cm=2.70cm。小盘的最小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5min和6min之间且靠近6min刻线,故小盘为5min=300s,大盘上为37.5s,所以秒表的示数为300s+37.5s=337.5s。
【分析】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7.7cm的分度值为0.1cm,它的下一位就是0.01cm,所以填空一的答案为2.70cm。秒表不需要估读。
22.(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寒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上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
【答案】南;北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普通列车向南行驶; 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 所以,以乘坐高铁的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
【分析】合理选择参照物即可,普通列车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普通列车相对于地面向南行驶;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
23.(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某人乘出租车时得到一张XX市客运出租行业专用发票,如图所示,此人乘车所用时间为 s;该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km/h。
【答案】600;3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乘车所用时间:t=11:28 11:18=10min=600s;车的平均速度:v= = =33 km/h。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4.(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所示,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利用它还能探究有关声音的一个实验是: 。
【答案】振动;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所以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还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分析】本题使用了“转换法”,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所以利用图中的装置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弹起。
25.(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分析】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实验题
26.(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琴弦的材料为 ,长度 cm。
【答案】(1)③⑤
(2)④⑤
(3)钢;20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
故选择③⑤;(2)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所以表格中所缺部分:琴弦的材料为钢,长度20cm。
【分析】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不同,其它量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短不同,其它量相同,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其它量相同,据此分析即可.
27.(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1)v= ;刻度尺
(2)小
(3)0.16;0.2
(4)大;变速
(5)大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 ;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所以需用到刻度尺和停表;(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方便计时;(3)读图可知:sAC=80cm=0.8m,tAC=5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 = =0.16m/s;
下半程的路程sBC=80cm-40cm=40cm=0.4m;tBC=2s,
速度v3= = =0.2m/s。(4)从实验中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定值,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5)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由v= 可知,会使所测小车由A至C的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某一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某一段的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方便计时,小车运动的是越来越快,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
四、计算题
28.(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鸣枪,经过1.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
【答案】解: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s第一次听到回声,由v= 可得,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1=v× =340m/s× s=170m
又经过t2=0.5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的回声,则另一峭壁离人的距离:s2=v× s =340m/s×0.75s=255m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170m+255m=425m,
答:两峭壁间的距离是425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枪声的发出是向四周扩散的,即人站在峭壁之间、声音同时传向了两侧的峭壁。经过1s听到了一侧峭壁的回声,经过1.5s听到了另一侧的峭壁传回来的声音,计算出两侧峭壁分别距离人的距离,相加便可得出两侧峭壁间的距离。
河北省石家庄市42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2.(2018八上·青岛月考)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3.(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38cm、12.37cm、12.35cm、12.36cm,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4.(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下降,乙上升 B.甲上升,乙下降
C.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5.(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6.(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5:9 B.5:4 C.4:5 D.9:5
7.(2018八上·深圳期中)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10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5dm,则它在后 2s 内的速度是( )
A.1m/s B.0.15m/s C.2m/s D.1.5m/s
8.(2018八上·运城月考)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400c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从0.03k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
9.(2018八上·天门期末)某天李军上学时,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5 m/s B.1.44 m/s C.1.68 m/s D.1.36m/s
10.(2018八上·成都期中)运动会短跑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一半路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
B.在冲刺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
C.两人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各阶段的速度都无法比较
11.(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v大小由 决定,但与s、t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2.(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A.50s B.60s C.40s D.20s
13.(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1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15.(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6.(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7.(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B.“轻声细语”中的“轻”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高
D.“起调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18.(2018八上·龙岗月考)在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中,龚琳娜高唱屈原的《离骚》,用古代编钟演奏震撼全场!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19.(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20.(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
二、填空题
21.(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用两种尺来测两个物体时记录数据应为:甲图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
22.(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寒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上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
23.(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某人乘出租车时得到一张XX市客运出租行业专用发票,如图所示,此人乘车所用时间为 s;该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km/h。
24.(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所示,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利用它还能探究有关声音的一个实验是: 。
25.(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题
26.(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琴弦的材料为 ,长度 cm。
27.(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
28.(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鸣枪,经过1.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10s,一般在15s左右,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大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B符合实际;
C.现在用的乒乓球直径约4cm=40mm,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m/s,若1min时间能正常骑行600m,则速度为:,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分析】需要记忆的内容有中学生跑步速度6.5m/s,骑自行车速度5m/s,大拇指宽度、一元硬币直径等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答案为:C.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3.【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书的宽度为L 12.365cm 12.37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求算平均宽度,等于宽度的总和除以四.
4.【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楼房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在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乙在下降,甲看见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比乙快,故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为参照物题目,只需要“两两比较,选择参照物”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AC不符合题意。
B.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D. 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找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s甲:s乙=2:3,v甲:v乙=5:6,
由v= 可得,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C.
【分析】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v= ,特别是掌握数学上的分数与分数的除法。
7.【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10min内物体的速度:v= = =0.15m/s;∵物体做s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它在后2s内的速度也是0.15m/s.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定,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航模飞行器的速度 ;
B.汽车行驶的速度
C.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
D.下落物体的速度 由上分析知,A平均速度最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速度,再将单位化为统一的,比较大小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总路程为s,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 ∵ ,∴李军的运动时间: , ,总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B.
【分析】设总路程为s,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写出走完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的表达式,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10.【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说明前一半路程小明用时长,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在前一半路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所以A符合题意。在冲刺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两人在冲刺阶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都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B不符合题意;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 可知,全称中两人平均速度相等,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公式v= 分析计算即可,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
11.【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运动时间不确定,由s=vt知通过的路程不确定。A不符合题意;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不确定,由t= 知所用时间不确定。B不符合题意;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不变的,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速度大小与s、t无关。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速度的定义,与速度的求算之间的区别.
12.【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队伍全部通过涵洞,路程为: ,队伍的平均速度为: ,则过涵洞所需时间: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类题型还有火车过桥,汽车过隧道等,解法的共通点都是要考虑到车辆和队伍的本身长度。
13.【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A不符合题意;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C. 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是真空;
D. 物体振动发声我们不一定能听到,比如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5.【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C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C选项都探究的是影响音调的因素,D选项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不符合题意;
C.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D. 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17.【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引吭高歌”的意思是大声歌唱,所以其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A不符合题意;
B.“轻声慢语”是指小声的说话,所以其中的“轻”指声音的响度小,B不符合题意;
C.“尖声细嗓”中“尖”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C符合题意;
D.“起调太高唱不上去”当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一个成语都需要单独理解记忆,根据成语的意思判断是响度还是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18.【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大小不同的钟,材料和结构都相同,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敲击编钟演奏时,大小不同的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
C.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与钟的大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判断,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9.【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由波形图可知甲、乙两者的响度相同,因为波的形状不同所以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由波形图可知甲、丙两者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由波形图可知乙、丙两者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C不符合题意;
D.由波形图可知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甲、丁两幅图的波形形状相同,所以他们的音色相同,同时甲、丁都是出现了两个波峰和两个波谷,所以他们的音调也相同,由于响度不同,所以两者的波形振幅不同。
20.【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故A正确;
B、月亮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故C错误;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次声波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地震、海啸等伴随着次声波产生;
(4)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21.【答案】2.70;337.5s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7cm对齐,估读为7.7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70cm-5.00cm=2.70cm。小盘的最小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5min和6min之间且靠近6min刻线,故小盘为5min=300s,大盘上为37.5s,所以秒表的示数为300s+37.5s=337.5s。
【分析】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7.7cm的分度值为0.1cm,它的下一位就是0.01cm,所以填空一的答案为2.70cm。秒表不需要估读。
22.【答案】南;北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普通列车向南行驶; 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 所以,以乘坐高铁的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
【分析】合理选择参照物即可,普通列车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普通列车相对于地面向南行驶;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
23.【答案】600;3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乘车所用时间:t=11:28 11:18=10min=600s;车的平均速度:v= = =33 km/h。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4.【答案】振动;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所以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还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分析】本题使用了“转换法”,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所以利用图中的装置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弹起。
25.【答案】响度;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分析】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6.【答案】(1)③⑤
(2)④⑤
(3)钢;20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
故选择③⑤;(2)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所以表格中所缺部分:琴弦的材料为钢,长度20cm。
【分析】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不同,其它量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短不同,其它量相同,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其它量相同,据此分析即可.
27.【答案】(1)v= ;刻度尺
(2)小
(3)0.16;0.2
(4)大;变速
(5)大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 ;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所以需用到刻度尺和停表;(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方便计时;(3)读图可知:sAC=80cm=0.8m,tAC=5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 = =0.16m/s;
下半程的路程sBC=80cm-40cm=40cm=0.4m;tBC=2s,
速度v3= = =0.2m/s。(4)从实验中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定值,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5)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由v= 可知,会使所测小车由A至C的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某一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某一段的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方便计时,小车运动的是越来越快,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
28.【答案】解: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s第一次听到回声,由v= 可得,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1=v× =340m/s× s=170m
又经过t2=0.5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的回声,则另一峭壁离人的距离:s2=v× s =340m/s×0.75s=255m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170m+255m=425m,
答:两峭壁间的距离是425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枪声的发出是向四周扩散的,即人站在峭壁之间、声音同时传向了两侧的峭壁。经过1s听到了一侧峭壁的回声,经过1.5s听到了另一侧的峭壁传回来的声音,计算出两侧峭壁分别距离人的距离,相加便可得出两侧峭壁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