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一般不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一般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操作是过滤、蒸馏、萃取或分液,常用的仪器分别是漏斗、蒸馏烧瓶、分液漏斗。根据装置特点可知,A~D分别是蒸馏烧瓶、分液漏斗、容量瓶和漏斗。容量瓶常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不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是对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考查,结合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依据n= = 计算,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A不符合题意;
B.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B不符合题意;
C、依据n= 计算物质的量= =1mol,结合分子式计算原子数为3NA,C符合题意;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B、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C、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D、标准状态下,水不是气体;
3.(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在实验室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烧瓶中要放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B.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不能插入液面
C.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汽的流向相反
D.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通冷凝水;蒸馏完毕,应先停止通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解析】【解答】A.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应在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目的是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得到较纯净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这样冷凝效果好,C不符合题意;
D.开始蒸馏时,先开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蒸馏装置及操作的考查,结合蒸馏装置及其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44:2:28 B.22:1:28 C.29:8:13 D.26:16:57
【答案】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十字交叉法: ,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CO2和H2的体积比为26:16或13:8时(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8,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混合气体的成分计算的考查,可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
5.(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氧气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时,下列物理量一定不改变的是(  )
A.质量、摩尔质量 B.体积、摩尔质量
C.分子数、电子数 D.密度、摩尔体积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摩尔质量属于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而质量属于广度性质,随物质的量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摩尔质量属于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而体积属于广度性质,随物质的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由N=nNA可知,氧气分子数目及电子数目随物质的量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密度、摩尔体积都是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n、N、V、m之间的相互转化。强度性质就是不具有加和性的物理量,即不随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密度等,据此分析解答。
6.(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加试剂或采用的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NaCl固体(Na2CO3固体):加水过滤
B.KNO3溶液(NaCl):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C.CO2(HCl):通入Ca(OH)2溶液中
D.CuSO4溶液(Cu):直接过滤
【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NaCl固体和Na2CO3固体都易溶于水,不能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A不符合题意;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Ca(OH)2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将原物质也除掉了,C不符合题意;
D.铜不溶于水,可用过滤分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Na2CO3和NaCl固体都能溶于水;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应采用降温结晶;
C、CO2和HCl都能与Ca(OH)2反应;
D、CuSO4可溶于水,Cu不可溶于水;
7.(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将1L0.2mol/L NaCl溶液和1L0.2mL/LNa2SO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变为二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
A.0.2mol/L B.0.3mol/L C.0.6mol/L D.0.8mol/L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在混合溶液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n(Na+)=n(NaCl)+2n(Na2SO4)= 1L×0.2mol/L +2×1L× 0.2 moL/L=0.6mol;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c(Na+)=0.6mol÷2L=0.3mol/L,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原溶液浓度计算其溶液中n(Na+),再结合公式计算混合溶液中c(Na+)。
8.(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量相等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B.物质的量相等的O2和O3中含分子数相等
C.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D.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中含碳原子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n=m/M、N=nNA可知,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含有氧原子相等;或这样解答: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O2和O3的含有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8g·mol-1:32g·mol-1=3:2;故等质量O2和O3的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3×2):(2×3)=1:1,A不符合题意;
B、根据N=nNA可知,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B不符合题意;
C、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1:7,则碳原子的个数比是:11:7,C符合题意;
D、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C原子数目分别为1、1,故二者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B、结合公式N=n×NA计算;
C、结合公式计算;
D、结合公式N=n×NA计算;
9.(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卫生防疫人员要紧急配制0.01 mol/L的KMnO4 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所取的KMnO4样品受潮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C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A. 所取的KMnO4样品受潮,则溶质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
B. 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不符合题意;
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
D. 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加,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的考查,分析选项中错误操作对n、V的影响,结合公式判断误差。
10.(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将标准状况下的 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1/L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的物质的量为 = mol,氯化氢的质量为 mol×36.5g/mol= g,所以溶液质量为1000g+ g=(1000+ )g,所以溶液的体积为 = L,所以溶液浓度为 = mol/L,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公式计算H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的体积,结合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二、实验题
11.(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某同学配制480 mL 0.5 mol/L NaOH溶液。
(1)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
(2)其操作步骤如乙图所示,则甲图操作应在乙图中的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④与⑤
D.⑤与⑥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   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   (填小写字母),
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   (填大写字母)。
附表:砝码规格
  a b c d e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
(4)该同学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 mol·L-1,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
A.称量NaOH固体时,采用了“左码右物”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
C.溶解固体的烧杯移液后未洗涤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
【答案】(1)烧杯、500mL容量瓶
(2)C
(3)10.0;cd;C
(4)A;C;D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1)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应该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500mL容量瓶、烧杯。
(2)其操作步骤如乙图所示,甲图操作属于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所以应在定容之前,即乙图中的④与⑤之间,
故答案为:C。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质量是0.5L×0.5mol/L×40g/mol=10.0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需要砝码质量是30g,游码移动到3.1g处,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C、d,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是C。
(4)该同学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 mol·L-1,即浓度偏低。
A.称量NaOH固体时,采用了“左码右物”,导致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A符合题意;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溶解固体的烧杯移液后未洗涤,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C符合题意;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导致配制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配制的考查,结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12.(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mL 18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将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   ;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2)乙:用100mL量筒量取20mL浓硫酸,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到100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方法是否正确?若错误,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答案】(1)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错误,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1)①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故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筒量、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作为: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故答案为: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
③定容的操作是: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故该做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分析】(1)①根据溶液配制过程分析其所需的仪器;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③定容时,应采用胶头滴管滴加,至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操作;
三、填空题
13.(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离子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第二次 KCl、BaCl2、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错误。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首先,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其次,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   ;第三,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第四,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
【答案】(1)二
(2)HNO3;检验碳酸根离子;除尽碳酸根离子;Ba(NO3)2;检验硫酸根离子;AgNO3;检验氯离子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1)因氯化钡与硫酸钠在同一溶液中不共存,所以我们判断第二个方案是错误.
(2)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时,因在确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必须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所以我们首先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我们首先加过量的硝酸,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在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我们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因硝酸银能跟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银,是一种沉淀干扰检验.所以我们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最再用硝酸银来检验氯离子。
【分析】(1)结合溶液中离子共存分析;
(2)结合SO42-、Cl-、CO32-的检验进行分析;注意每次加入的试剂都能与其中的一种离子形成沉淀;
四、计算题
14.(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常温下,在35.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0g /cm3,求:
(1)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2)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解: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2.5/250=0.05mol,硫酸铜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0.05摩尔硫酸铜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1摩尔。溶液的质量为35.5+12.5=48克
(2)解:溶液的体积=48/1.20=40mL,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0.05/0.05=1mol/L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其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2)根据公式计算溶液的体积,再结合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5.(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在25℃、101 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   L,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
【答案】(1)5;5
(2)(a-10)/(20-a)
【知识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解析】【解答】(1)设一氧化碳的体积为x,则氢气的体积为10L-x,
2CO + O2 2CO2 2H2 + O2 2H2O
2 1 2 2 1
x 0.5x x 10L-x (10L-x)×0.5
根据题意,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有:x+[15L-0.5x-(10L-x)×0.5]=15L,解得x=5L,则氢气的体积为:10L-5L=5L,故答案为:5;5;
(2)根据题意,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有:x+[15L-0.5x-(10L-x)×0.5]=aL,解得x=(a-10)L,则氢气的体积为:10L-(a-10)L=(20-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混合物燃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一般不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是(  )
A. B. C. D.
2.(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3.(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在实验室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烧瓶中要放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B.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不能插入液面
C.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汽的流向相反
D.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通冷凝水;蒸馏完毕,应先停止通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4.(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44:2:28 B.22:1:28 C.29:8:13 D.26:16:57
5.(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氧气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时,下列物理量一定不改变的是(  )
A.质量、摩尔质量 B.体积、摩尔质量
C.分子数、电子数 D.密度、摩尔体积
6.(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加试剂或采用的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NaCl固体(Na2CO3固体):加水过滤
B.KNO3溶液(NaCl):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C.CO2(HCl):通入Ca(OH)2溶液中
D.CuSO4溶液(Cu):直接过滤
7.(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将1L0.2mol/L NaCl溶液和1L0.2mL/LNa2SO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变为二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
A.0.2mol/L B.0.3mol/L C.0.6mol/L D.0.8mol/L
8.(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量相等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B.物质的量相等的O2和O3中含分子数相等
C.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D.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中含碳原子数相等
9.(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卫生防疫人员要紧急配制0.01 mol/L的KMnO4 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所取的KMnO4样品受潮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10.(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将标准状况下的 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1/L
二、实验题
11.(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某同学配制480 mL 0.5 mol/L NaOH溶液。
(1)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
(2)其操作步骤如乙图所示,则甲图操作应在乙图中的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④与⑤
D.⑤与⑥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   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   (填小写字母),
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   (填大写字母)。
附表:砝码规格
  a b c d e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
(4)该同学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 mol·L-1,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
A.称量NaOH固体时,采用了“左码右物”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
C.溶解固体的烧杯移液后未洗涤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
12.(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mL 18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将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   ;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2)乙:用100mL量筒量取20mL浓硫酸,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到100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方法是否正确?若错误,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三、填空题
13.(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离子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第二次 KCl、BaCl2、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错误。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首先,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其次,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   ;第三,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第四,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
四、计算题
14.(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常温下,在35.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0g /cm3,求:
(1)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2)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15.(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在25℃、101 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   L,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一般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操作是过滤、蒸馏、萃取或分液,常用的仪器分别是漏斗、蒸馏烧瓶、分液漏斗。根据装置特点可知,A~D分别是蒸馏烧瓶、分液漏斗、容量瓶和漏斗。容量瓶常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不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是对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考查,结合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依据n= = 计算,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A不符合题意;
B.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B不符合题意;
C、依据n= 计算物质的量= =1mol,结合分子式计算原子数为3NA,C符合题意;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B、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C、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D、标准状态下,水不是气体;
3.【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解析】【解答】A.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应在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目的是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得到较纯净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这样冷凝效果好,C不符合题意;
D.开始蒸馏时,先开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蒸馏装置及操作的考查,结合蒸馏装置及其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十字交叉法: ,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CO2和H2的体积比为26:16或13:8时(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8,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混合气体的成分计算的考查,可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摩尔质量属于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而质量属于广度性质,随物质的量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摩尔质量属于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而体积属于广度性质,随物质的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由N=nNA可知,氧气分子数目及电子数目随物质的量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密度、摩尔体积都是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n、N、V、m之间的相互转化。强度性质就是不具有加和性的物理量,即不随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密度等,据此分析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NaCl固体和Na2CO3固体都易溶于水,不能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A不符合题意;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Ca(OH)2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将原物质也除掉了,C不符合题意;
D.铜不溶于水,可用过滤分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Na2CO3和NaCl固体都能溶于水;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应采用降温结晶;
C、CO2和HCl都能与Ca(OH)2反应;
D、CuSO4可溶于水,Cu不可溶于水;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在混合溶液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n(Na+)=n(NaCl)+2n(Na2SO4)= 1L×0.2mol/L +2×1L× 0.2 moL/L=0.6mol;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c(Na+)=0.6mol÷2L=0.3mol/L,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原溶液浓度计算其溶液中n(Na+),再结合公式计算混合溶液中c(Na+)。
8.【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n=m/M、N=nNA可知,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含有氧原子相等;或这样解答: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O2和O3的含有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8g·mol-1:32g·mol-1=3:2;故等质量O2和O3的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3×2):(2×3)=1:1,A不符合题意;
B、根据N=nNA可知,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B不符合题意;
C、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1:7,则碳原子的个数比是:11:7,C符合题意;
D、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C原子数目分别为1、1,故二者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B、结合公式N=n×NA计算;
C、结合公式计算;
D、结合公式N=n×NA计算;
9.【答案】C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A. 所取的KMnO4样品受潮,则溶质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
B. 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不符合题意;
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
D. 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加,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的考查,分析选项中错误操作对n、V的影响,结合公式判断误差。
10.【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的物质的量为 = mol,氯化氢的质量为 mol×36.5g/mol= g,所以溶液质量为1000g+ g=(1000+ )g,所以溶液的体积为 = L,所以溶液浓度为 = mol/L,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公式计算H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的体积,结合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答案】(1)烧杯、500mL容量瓶
(2)C
(3)10.0;cd;C
(4)A;C;D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1)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应该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500mL容量瓶、烧杯。
(2)其操作步骤如乙图所示,甲图操作属于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所以应在定容之前,即乙图中的④与⑤之间,
故答案为:C。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质量是0.5L×0.5mol/L×40g/mol=10.0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需要砝码质量是30g,游码移动到3.1g处,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C、d,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是C。
(4)该同学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 mol·L-1,即浓度偏低。
A.称量NaOH固体时,采用了“左码右物”,导致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A符合题意;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溶解固体的烧杯移液后未洗涤,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C符合题意;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导致配制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配制的考查,结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1)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错误,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1)①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故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筒量、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作为: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故答案为: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
③定容的操作是: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故该做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分析】(1)①根据溶液配制过程分析其所需的仪器;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③定容时,应采用胶头滴管滴加,至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操作;
13.【答案】(1)二
(2)HNO3;检验碳酸根离子;除尽碳酸根离子;Ba(NO3)2;检验硫酸根离子;AgNO3;检验氯离子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1)因氯化钡与硫酸钠在同一溶液中不共存,所以我们判断第二个方案是错误.
(2)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时,因在确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必须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所以我们首先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我们首先加过量的硝酸,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在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我们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因硝酸银能跟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银,是一种沉淀干扰检验.所以我们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最再用硝酸银来检验氯离子。
【分析】(1)结合溶液中离子共存分析;
(2)结合SO42-、Cl-、CO32-的检验进行分析;注意每次加入的试剂都能与其中的一种离子形成沉淀;
14.【答案】(1)解: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2.5/250=0.05mol,硫酸铜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0.05摩尔硫酸铜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1摩尔。溶液的质量为35.5+12.5=48克
(2)解:溶液的体积=48/1.20=40mL,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0.05/0.05=1mol/L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其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2)根据公式计算溶液的体积,再结合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5.【答案】(1)5;5
(2)(a-10)/(20-a)
【知识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解析】【解答】(1)设一氧化碳的体积为x,则氢气的体积为10L-x,
2CO + O2 2CO2 2H2 + O2 2H2O
2 1 2 2 1
x 0.5x x 10L-x (10L-x)×0.5
根据题意,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有:x+[15L-0.5x-(10L-x)×0.5]=15L,解得x=5L,则氢气的体积为:10L-5L=5L,故答案为:5;5;
(2)根据题意,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有:x+[15L-0.5x-(10L-x)×0.5]=aL,解得x=(a-10)L,则氢气的体积为:10L-(a-10)L=(20-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混合物燃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鲁教五四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 9 do you like bananas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下一篇: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