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
故选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可知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A.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3.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镜面反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折射
【答案】C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当光照在墙上时,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发生漫反射,光向四处传播开来,减弱了光的强度,对人们的眼睛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C.
【分析】①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沿特定的方向反射出去,如果人眼接收到反射光感觉很强;
②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4.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故选B.
【分析】明确光的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及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菜市场里,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红灯,其目的是( )
A.杀菌消毒 B.防止蚊、蝇叮肉
C.醒目,吸引顾客 D.使肉看起来新鲜些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解:红色灯能发出红色光,红光照在猪肉上,被猪肉反射,使猪肉呈现红色看起来更新鲜,
红光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没有防止蚊蝇叮肉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新鲜的肉呈现红色,根据分析商贩开红灯的原因.
7.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A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内容.
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8.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静影沉璧的意思是静静的月影却像沉在水中的碧玉,是人从水面看到的月亮的虚像,所以是月光通过水面反射而形成的.
皓月指的是月亮,月亮靠反射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皓月不是光源.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搞清这段文字的意思,而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同时要掌握光源的概念: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能区别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9.一束光从空气射向透明物质,发生反射与折射,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10°,则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
A.45°,25° B.25°,45° C.45°,65° D.65°,45°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DOB=∠DOA=α.
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60°,即∠AOC=160°,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10°,即∠BOC=110°,
所以∠AOB=360°﹣∠AOC﹣∠BOC=360°﹣160°﹣110°=90°,
则入射角∠DOA==45°,
折射角∠EOC=180°﹣∠DOB﹣∠BOC=180°﹣45°﹣110°=25°.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0.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故选 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经过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物体反射光线的多少进行分析物体的明暗.
11.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由题目条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可知入射角为60°;
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10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要变为50°,则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即可,所以选项D符合;
故选D。
【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故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故选D.
【分析】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玻璃不仅透明,而且还会可以当做平面镜,所以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造成视野不清晰.
13.(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
C.小孔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14.(2016八上·滁州期中)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
故选A.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与液面变化的关系.
15.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线只能在空气和玻璃缸的界面上传播路径改变,故本选项错误;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绝对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C、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本选项正确;
D、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色散,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激光不能发生色散.
16.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答案】D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呈在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所以A说法错误.
要使画面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是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BC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投影仪的构造特点及制作原理.
投影仪的镜头相等于凸透镜,胶片相等于物体,屏幕相等于光屏.
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则A与D排除,又因所成的像位于物体的后方,是放大镜的原理,那C排除,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8.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故选B.
【分析】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1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B.通过平面镜看自己
C.小孔成像
D.冰透镜向日取火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20.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物体沿主光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物距越来越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
故选A.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逐渐减小,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21.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②④;③⑦;①⑤⑥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属光的折射现象;
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后面形成的暗区;
⑤水底的奇石,是奇石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奇石的虚像,属光的折射现象;
⑥潭清疑水浅,是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好像水变浅了,属光的折射现象;
⑦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②④;③⑦;①⑤⑥.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在分析几个实例时,要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
22.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镜子 m;他向镜子前进1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4;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这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人离镜面为3m,当他向镜子前进1m后,则他距离镜面为:3m﹣1m=2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2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3;4;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23.如图所示的是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光路图.其中光线a是 光线,光线c是 光线,折射角的度数是 ,界面的 侧是空气.
【答案】入射;折射;30°;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的角度可知,∠aON和∠bON是一对相邻且相等的角,所以这两个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但不确定哪个角是入射角,哪个角是反射角;光线a和光线b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也不能确定哪条是入射光线,哪条是反射光线;但能够确定NN′是法线,c是折射光线.
(2)由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为c是折射光线,所以a是入射光线,b是反射光线.
(3)折射光线c和法线NN′的夹角为折射角,由于∠cOM等于60°,所以折射角∠cON′=30°.
(4)由于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是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故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入射;折射;30°;左.
【分析】(1)光线射到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相邻且相等的一对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中间的线为法线,根据图示的角度大小关系可以确定法线以及折射光线.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此可以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4)根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光线是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还是从其它透明介质进入空气.
2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答案】3:40;12:0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作出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图对称图形可以读出甲表的时刻是3:40,乙表的时刻是12:05.
故答案为:3:40;12:05.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作出题中钟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即为真实的表的时刻.
25.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
【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
【分析】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称为三原色,它们分别是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答案】红、绿、蓝;白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原色混合而成的;红光、绿光、蓝光三者混合后为白光.
故答案为:红、绿、蓝;白.
【分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色电视机是利用三原色合成各种色光,出现多彩的画面.
27.(2016八上·大庆期中)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答案】虚;反射;6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已知小鸟距水面3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3m+3m=6m.
故答案为:虚;反射;6.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2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 的 像.
【答案】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1)温度计中的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水银柱处在焦点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分析】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的应用.
三、作图题
29.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答案】解: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0.如图所示的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画出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1)过界面的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
(2)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3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答案】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32.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解:因为反射光线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线也在水中,并且反射角跟入射角相等.因为入射光线在水中,所以折射光线在空气中,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据图解识别三条光线.
33.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的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连接SS′,然后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联接S点与反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34.作出光路图
【答案】解: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35.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答案】(1)物距;像距
(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
(3)不能;虚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用直尺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物距;像距;(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3)不能;虚.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0°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三条)
(1) ;
(2) ;
(3)
【答案】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第一列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
(2)由表格的第一行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3)因为在水中的折射角与玻璃中的折射角不同,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故答案为:(1)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3)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分析】结合表格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进行总结规律,看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变化或同样的入射角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
37.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
【答案】D;A;C;B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如图从甲→丙→丁→乙,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D;A;C;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B.
C. D.
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3.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镜面反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折射
4.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 B.
C. D.
6.菜市场里,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红灯,其目的是( )
A.杀菌消毒 B.防止蚊、蝇叮肉
C.醒目,吸引顾客 D.使肉看起来新鲜些
7.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8.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9.一束光从空气射向透明物质,发生反射与折射,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10°,则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
A.45°,25° B.25°,45° C.45°,65° D.65°,45°
10.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11.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13.(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
C.小孔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14.(2016八上·滁州期中)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5.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16.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18.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1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B.通过平面镜看自己
C.小孔成像
D.冰透镜向日取火
20.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21.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
22.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镜子 m;他向镜子前进1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的是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光路图.其中光线a是 光线,光线c是 光线,折射角的度数是 ,界面的 侧是空气.
2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25.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
26.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称为三原色,它们分别是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27.(2016八上·大庆期中)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2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 的 像.
三、作图题
29.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30.如图所示的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画出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3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32.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3.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34.作出光路图
35.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0°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三条)
(1) ;
(2) ;
(3)
37.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
故选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2.【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可知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A.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当光照在墙上时,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发生漫反射,光向四处传播开来,减弱了光的强度,对人们的眼睛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C.
【分析】①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沿特定的方向反射出去,如果人眼接收到反射光感觉很强;
②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故选B.
【分析】明确光的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及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解:红色灯能发出红色光,红光照在猪肉上,被猪肉反射,使猪肉呈现红色看起来更新鲜,
红光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没有防止蚊蝇叮肉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新鲜的肉呈现红色,根据分析商贩开红灯的原因.
7.【答案】A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内容.
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8.【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静影沉璧的意思是静静的月影却像沉在水中的碧玉,是人从水面看到的月亮的虚像,所以是月光通过水面反射而形成的.
皓月指的是月亮,月亮靠反射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皓月不是光源.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搞清这段文字的意思,而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同时要掌握光源的概念: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能区别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9.【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DOB=∠DOA=α.
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60°,即∠AOC=160°,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10°,即∠BOC=110°,
所以∠AOB=360°﹣∠AOC﹣∠BOC=360°﹣160°﹣110°=90°,
则入射角∠DOA==45°,
折射角∠EOC=180°﹣∠DOB﹣∠BOC=180°﹣45°﹣110°=25°.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故选 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经过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物体反射光线的多少进行分析物体的明暗.
11.【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由题目条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可知入射角为60°;
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10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要变为50°,则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即可,所以选项D符合;
故选D。
【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故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故选D.
【分析】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玻璃不仅透明,而且还会可以当做平面镜,所以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造成视野不清晰.
1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1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
故选A.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与液面变化的关系.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线只能在空气和玻璃缸的界面上传播路径改变,故本选项错误;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绝对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C、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本选项正确;
D、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色散,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激光不能发生色散.
16.【答案】D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呈在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所以A说法错误.
要使画面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是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BC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投影仪的构造特点及制作原理.
投影仪的镜头相等于凸透镜,胶片相等于物体,屏幕相等于光屏.
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17.【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则A与D排除,又因所成的像位于物体的后方,是放大镜的原理,那C排除,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8.【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故选B.
【分析】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1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20.【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物体沿主光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物距越来越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
故选A.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逐渐减小,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
21.【答案】②④;③⑦;①⑤⑥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属光的折射现象;
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后面形成的暗区;
⑤水底的奇石,是奇石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奇石的虚像,属光的折射现象;
⑥潭清疑水浅,是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好像水变浅了,属光的折射现象;
⑦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②④;③⑦;①⑤⑥.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在分析几个实例时,要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
22.【答案】3;4;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这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人离镜面为3m,当他向镜子前进1m后,则他距离镜面为:3m﹣1m=2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2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3;4;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23.【答案】入射;折射;30°;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的角度可知,∠aON和∠bON是一对相邻且相等的角,所以这两个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但不确定哪个角是入射角,哪个角是反射角;光线a和光线b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也不能确定哪条是入射光线,哪条是反射光线;但能够确定NN′是法线,c是折射光线.
(2)由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为c是折射光线,所以a是入射光线,b是反射光线.
(3)折射光线c和法线NN′的夹角为折射角,由于∠cOM等于60°,所以折射角∠cON′=30°.
(4)由于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是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故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入射;折射;30°;左.
【分析】(1)光线射到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相邻且相等的一对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中间的线为法线,根据图示的角度大小关系可以确定法线以及折射光线.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此可以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4)根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光线是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还是从其它透明介质进入空气.
24.【答案】3:40;12:0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作出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图对称图形可以读出甲表的时刻是3:40,乙表的时刻是12:05.
故答案为:3:40;12:05.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作出题中钟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即为真实的表的时刻.
25.【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
【分析】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6.【答案】红、绿、蓝;白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原色混合而成的;红光、绿光、蓝光三者混合后为白光.
故答案为:红、绿、蓝;白.
【分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色电视机是利用三原色合成各种色光,出现多彩的画面.
27.【答案】虚;反射;6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已知小鸟距水面3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3m+3m=6m.
故答案为:虚;反射;6.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28.【答案】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1)温度计中的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水银柱处在焦点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分析】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的应用.
29.【答案】解: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0.【答案】解:(1)过界面的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
(2)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31.【答案】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32.【答案】解:因为反射光线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线也在水中,并且反射角跟入射角相等.因为入射光线在水中,所以折射光线在空气中,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据图解识别三条光线.
33.【答案】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的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连接SS′,然后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联接S点与反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34.【答案】解: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35.【答案】(1)物距;像距
(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
(3)不能;虚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用直尺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物距;像距;(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3)不能;虚.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6.【答案】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第一列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
(2)由表格的第一行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3)因为在水中的折射角与玻璃中的折射角不同,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故答案为:(1)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3)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分析】结合表格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进行总结规律,看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变化或同样的入射角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
37.【答案】D;A;C;B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如图从甲→丙→丁→乙,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D;A;C;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