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7-2018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下·沭阳月考)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00g,则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本物理书 B.一支钢笔 C.一张课桌 D.一个学生
2.(2018八下·沭阳月考)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3.(2018八下·沭阳月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是(  )
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
4.(2018八下·沭阳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存在的是(  )
A.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
C.磁铁能够把铁钉吸住 D.固体金属很难被分开
5.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6.(2018八下·沭阳月考)如表所示的几种液体的密度,则能够装下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下1kg的液体是(  )
液体 密度/kg/m3
酒精 0.8×103
酱油 1.1×103
煤油 0.8×103
色拉油 0.92×103
A.酒精 B.酱油 C.煤油 D.色拉油
7.(2015八上·成都期末)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8.(2018八下·沭阳月考)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A.0.005m3 B.0.05m3 C.0.5m3 D.5m3
9.(2018八下·沭阳月考)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10.(2018八下·沭阳月考)两个轻小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则这两个物体(  )
A.肯定带异种电荷 B.肯定带同种电荷
C.肯定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D.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11.(2018八下·沭阳月考)如图所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内,盛有不同体积的水,现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比较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二、填空题
12.(2018八下·沭阳月考)单位及单位换算:海洋中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20t=   kg;某位八年级男同学的质量约为5×104   ;我们教室地板所用的大理石密度约为2.7×103   。
13.(2018八下·沭阳月考)一节容积为50m3的运油车装满石油。从油罐内取样30mL,称得其质量为25.5g,则石油的密度是    g/cm3,该运油车共约装石油   t。
14.(2018八下·沭阳月考)如图所示,两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试根据图中液面的高低判断:A杯盛的是   ;B杯盛的是   。(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15.(2018八下·沭阳月考)质量为450g的水的体积为   cm3,这部分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cm3.(ρ冰=0.9×103kg/m3)
16.(2018八下·沭阳月考)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   ,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   
17.(2018八下·沭阳月考)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若将甲切去 ,乙切去 ,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18.(2018八下·沭阳月考)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所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值相同。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标尺的   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铁块的质量   (小于/等于/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平衡。
19.(2018八下·沭阳月考)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质量为   g,量筒的质量为   g,液体的密度为   kg/m3。
三、计算题
20.(2018八下·沭阳月考)“五 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1.(2018八下·沭阳月考)一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81g,体积为50cm3求:
(1)求出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2)如果往空心部分灌入某种液体后,球和液体总质量为97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22.(2018八下·沭阳月考)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用密度可以物质。小姬同学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⑵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   ;
⑶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图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
⑷算出水的密度ρ
【评估】
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①   ;②   
【提出问题】
改进实验后,小姬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1g/cm。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冰的质量m/g 冰的体积V/cm3 冰的密度ρ/(g cm-3)
1 36 40 0.9
2 45 50 0.9
3 54 60 0.9
【分析与论证】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23.(2018八下·沭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1)在如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由上可知密度是   (选填“物体”或“物质”)的一种属性。
(3)由实验可知:干松木的密度为   kg/m3。
(4)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
24.(2018八下·沭阳月考)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g/cm3(保留两位小数),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两个苹果差不多,在300g左右。A符合题意;
B、一支钢笔的质量在10g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结合题意选择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解析】【解答】铝箔是比较薄的,之所以可以做的这么薄就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便于加工。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雨滴是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雪花属于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树叶属于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A、铅丝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不符合题意;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黏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不符合题意;
C、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说明磁铁与铁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属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而非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符合题意;
D、固体金属很难被分开,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不易分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可能表现为引力.分子间有吸引力存在的现象大都是物体紧贴在一起或物体很难被拉伸的现象.
5.【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当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冰的密度比水小,根据ρ=知冰的体积变大,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ρ=知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6.【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ρ= 可得V= ,
可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
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小的物质。
因为A、C、D选项中的酒精、煤油和色拉油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
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水小的A、C、D选项中的物质。
而B选项中的酱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能容纳1kg水的瓶子,也能容纳1kg密度比水大的酱油。
故答案为:B。
【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
7.【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10cm3时,mA=20g;当VB=10cm3时,mB=10g;当VC=20cm3时,mC=10g,
所以ρA= = =2g/cm3;
ρB= = =1g/cm3;
ρC= = =0.5g/cm3.
由计算可得:ρA>ρB>ρC且ρA>ρ水.
故选A.
【分析】由m﹣V图象得出某体积A、B、C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ρ= 计算出A、B、C三种物质的密度,然后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8.【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因此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v= = =0.05m3。
故答案为:B。
【分析】先估测出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直接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v=即可求出.
9.【答案】D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AC、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A、C不符合题意。
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10.【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斥是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的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
11.【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中水最少,C中水最多,将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说明放入A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
(2)已知三个金属球,质量相等,由ρ= 可得放入A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密度最小;
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即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丙最大。
故答案为:C。
【分析】当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说明放入A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确定三者的密度关系.
12.【答案】1.2×105;g;kg/m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因为1t=103kg,所以120t=120×103kg=1.2×105kg;
八年级男同学的质量一般在50kg=5×104g左右;
体积为1m3的大理石的质量在2.7×103kg左右,所以大理石的密度在2.7×103kg/m3左右。
故答案为:1.2×105;g;kg/m3。
【分析】根据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3.【答案】0.85;42.5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石油样品的体积:
V=30mL=30cm3,
石油的密度:
ρ= = =0.85g/cm3=0.85×103kg/m3;
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m′=ρV′=0.85×103kg/m3×50m3=4.25×104kg=42.5t。
故答案为:0.85;42.5。
【分析】先用取出的石油质量和体积算出石油的密度,再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就可以算出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14.【答案】酒精;水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相同时,根据公式V= 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水的密度大,所以水的体积小,酒精的体积大,
A杯盛的是酒精,B杯盛的是水。
故答案为:酒精、水。
【分析】质量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15.【答案】450;50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ρ= ,
∴水的体积为V水= = =450cm3;
②水结成冰后,其体积为V冰= = =500cm3。
故答案为:450;500。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再结合密度的计算方法m=ρV进行计算.
16.【答案】C;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图象C正确;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是一个恒量,因此图象A正确。
故答案为:C;A.
【分析】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除气体外一般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17.【答案】1:1;1: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天平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所以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1,
密度之比为 = = = ,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切去一部分后,密度之比不变仍为1:2。
故答案为:1:1;1:2。
【分析】天平恰好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体积之比,根据公式ρ=可求密度之比.
18.【答案】0(或“零”);大于;用镊子取出5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将铁块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指针偏左说明左边的铁块重,铁块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加上5g的砝码,指针偏右说明右边的砝码重,应该取出5g的砝码,通过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上更小的砝码),直到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0(或“零”);大于;用镊子取出5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
【分析】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游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19.【答案】80;30;1×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是30g,量筒的质量为30g;
(2)当液体体积V=10cm3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为40g,则
液体质量m液=m-m量筒=40g-30g=10g,
液体的密度:
ρ= = =1g/cm3=1×103kg/m3,
当液体的体积V′=50cm3时,液体的质量:
m液′=ρV′=1g/cm3×50cm3=50g,
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
m′=m液′+m瓶=50g+30g=80g。
故答案为:80;30;1×103。
【分析】某液体体积V时,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求出液体质量(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量筒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和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液体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总质量.
20.【答案】(1)解: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V盖=V水= = =14.8cm3;
这种材料的密度 = =3.0g/cm3=3.0×103kg/m3;
答: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0×103kg/m3;
(2)解: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V壶= = =53cm3=5.3×10-5m3。
答: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10-5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计算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然后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壶盖的密度就是壶的材料密度;(2)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 可以直接求解.本题考查体积、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溢出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1.【答案】(1)解:∵ρ= ,
∴铝球实心部分的体积V实= = =30cm3,
V空=50cm3-30cm3=20cm3
答: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
(2)解:该液体的质量m液=m总-m=97g-81g=16g,
V液=V空=20cm3
该液体的密度ρ液= = =0.8g/cm3=0.8×103kg/cm3。
答: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先求出实心部分的体积,然后用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
(2)根据(1)得空心部分体积即为空心部分注满液体的体积,用球和液体总质量减去空心铝球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然后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22.【答案】m2-m1;量杯的分度值太大;烧杯中有液体残留;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值是不一样的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已知空烧杯的质量m1和倒入水后的总质量m2,所以水的质量为m水=m2-m1;【评估】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①量杯的分度值太大,导致读数不准确;②实验中将水倒入量杯时,由于烧杯壁上不可避免地沾有部分水,导致用量杯测出的水体积偏小。【分析与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故答案为:m2-m1;①量杯的分度值太大;②烧杯中有液体残留;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值是不一样的。【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已知烧杯的质量以及倒入水后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水的质量;
【评估】从测量过程在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操作以及两倍的分度值分析。
【分析与结论】根据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数据可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到导致误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分析】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到导致误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23.【答案】(1)如图所示:
(2)相同;不同;物质
(3)0.5×103
(4)为了寻找规律
【知识点】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解析】【解答】(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3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3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
(2)①由蜡块的3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3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5g/cm3,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③由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某种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干松木的密度为ρ= = =0.5g/cm3=0.5×103kg/m3。
(4)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规律。
故答案为:(1)如图;(2)相同;不同;物质;(3)0.5×103;(4)为了寻找规律。
【分析】结论的成立离不开前提条件,所以要由数据得出结论,就需要先找出表格中相等的量,然后在这个等量关系的条件下,去比较其它几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即可得出结论;实验中多次测量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本实验中是为了得出规律.
24.【答案】(1)175.6
(2)70
(3)2.51;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矿石的质量:m=100g+50g+20g+5g+0.6g=175.6g。
(2)矿石的体积:V=200mL-130mL=70mL=70cm3。(3)矿石的密度:ρ= = ≈2.51g/cm3。矿石从水中取出,矿石上会沾有一部分水,使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大于矿石的体积,会使矿石体积测量值偏大,密度会偏小。
故答案为:(1)175.6;(2)70;(3)2.51;偏小。
【分析】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物体的体积等于量筒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物体从水中取出,物体上会沾有一部分水,使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大于物体的体积,会使物体体积测量值偏大.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下·沭阳月考)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00g,则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本物理书 B.一支钢笔 C.一张课桌 D.一个学生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两个苹果差不多,在300g左右。A符合题意;
B、一支钢笔的质量在10g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结合题意选择即可.
2.(2018八下·沭阳月考)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解析】【解答】铝箔是比较薄的,之所以可以做的这么薄就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便于加工。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3.(2018八下·沭阳月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是(  )
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雨滴是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雪花属于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树叶属于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4.(2018八下·沭阳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存在的是(  )
A.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
C.磁铁能够把铁钉吸住 D.固体金属很难被分开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A、铅丝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不符合题意;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黏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不符合题意;
C、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说明磁铁与铁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属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而非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符合题意;
D、固体金属很难被分开,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不易分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可能表现为引力.分子间有吸引力存在的现象大都是物体紧贴在一起或物体很难被拉伸的现象.
5.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当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冰的密度比水小,根据ρ=知冰的体积变大,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ρ=知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6.(2018八下·沭阳月考)如表所示的几种液体的密度,则能够装下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下1kg的液体是(  )
液体 密度/kg/m3
酒精 0.8×103
酱油 1.1×103
煤油 0.8×103
色拉油 0.92×103
A.酒精 B.酱油 C.煤油 D.色拉油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ρ= 可得V= ,
可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
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小的物质。
因为A、C、D选项中的酒精、煤油和色拉油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
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水小的A、C、D选项中的物质。
而B选项中的酱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能容纳1kg水的瓶子,也能容纳1kg密度比水大的酱油。
故答案为:B。
【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
7.(2015八上·成都期末)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10cm3时,mA=20g;当VB=10cm3时,mB=10g;当VC=20cm3时,mC=10g,
所以ρA= = =2g/cm3;
ρB= = =1g/cm3;
ρC= = =0.5g/cm3.
由计算可得:ρA>ρB>ρC且ρA>ρ水.
故选A.
【分析】由m﹣V图象得出某体积A、B、C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ρ= 计算出A、B、C三种物质的密度,然后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8.(2018八下·沭阳月考)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A.0.005m3 B.0.05m3 C.0.5m3 D.5m3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因此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v= = =0.05m3。
故答案为:B。
【分析】先估测出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直接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v=即可求出.
9.(2018八下·沭阳月考)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AC、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A、C不符合题意。
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10.(2018八下·沭阳月考)两个轻小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则这两个物体(  )
A.肯定带异种电荷 B.肯定带同种电荷
C.肯定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D.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斥是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的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
11.(2018八下·沭阳月考)如图所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内,盛有不同体积的水,现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比较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中水最少,C中水最多,将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说明放入A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
(2)已知三个金属球,质量相等,由ρ= 可得放入A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密度最小;
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即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丙最大。
故答案为:C。
【分析】当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说明放入A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确定三者的密度关系.
二、填空题
12.(2018八下·沭阳月考)单位及单位换算:海洋中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20t=   kg;某位八年级男同学的质量约为5×104   ;我们教室地板所用的大理石密度约为2.7×103   。
【答案】1.2×105;g;kg/m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因为1t=103kg,所以120t=120×103kg=1.2×105kg;
八年级男同学的质量一般在50kg=5×104g左右;
体积为1m3的大理石的质量在2.7×103kg左右,所以大理石的密度在2.7×103kg/m3左右。
故答案为:1.2×105;g;kg/m3。
【分析】根据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3.(2018八下·沭阳月考)一节容积为50m3的运油车装满石油。从油罐内取样30mL,称得其质量为25.5g,则石油的密度是    g/cm3,该运油车共约装石油   t。
【答案】0.85;42.5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石油样品的体积:
V=30mL=30cm3,
石油的密度:
ρ= = =0.85g/cm3=0.85×103kg/m3;
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m′=ρV′=0.85×103kg/m3×50m3=4.25×104kg=42.5t。
故答案为:0.85;42.5。
【分析】先用取出的石油质量和体积算出石油的密度,再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就可以算出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14.(2018八下·沭阳月考)如图所示,两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试根据图中液面的高低判断:A杯盛的是   ;B杯盛的是   。(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答案】酒精;水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相同时,根据公式V= 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水的密度大,所以水的体积小,酒精的体积大,
A杯盛的是酒精,B杯盛的是水。
故答案为:酒精、水。
【分析】质量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15.(2018八下·沭阳月考)质量为450g的水的体积为   cm3,这部分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cm3.(ρ冰=0.9×103kg/m3)
【答案】450;50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ρ= ,
∴水的体积为V水= = =450cm3;
②水结成冰后,其体积为V冰= = =500cm3。
故答案为:450;500。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再结合密度的计算方法m=ρV进行计算.
16.(2018八下·沭阳月考)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   ,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C;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图象C正确;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是一个恒量,因此图象A正确。
故答案为:C;A.
【分析】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除气体外一般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17.(2018八下·沭阳月考)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若将甲切去 ,乙切去 ,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答案】1:1;1: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天平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所以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1,
密度之比为 = = = ,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切去一部分后,密度之比不变仍为1:2。
故答案为:1:1;1:2。
【分析】天平恰好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体积之比,根据公式ρ=可求密度之比.
18.(2018八下·沭阳月考)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所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值相同。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标尺的   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铁块的质量   (小于/等于/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平衡。
【答案】0(或“零”);大于;用镊子取出5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将铁块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指针偏左说明左边的铁块重,铁块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加上5g的砝码,指针偏右说明右边的砝码重,应该取出5g的砝码,通过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上更小的砝码),直到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0(或“零”);大于;用镊子取出5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
【分析】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游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19.(2018八下·沭阳月考)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质量为   g,量筒的质量为   g,液体的密度为   kg/m3。
【答案】80;30;1×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是30g,量筒的质量为30g;
(2)当液体体积V=10cm3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为40g,则
液体质量m液=m-m量筒=40g-30g=10g,
液体的密度:
ρ= = =1g/cm3=1×103kg/m3,
当液体的体积V′=50cm3时,液体的质量:
m液′=ρV′=1g/cm3×50cm3=50g,
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
m′=m液′+m瓶=50g+30g=80g。
故答案为:80;30;1×103。
【分析】某液体体积V时,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求出液体质量(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量筒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和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液体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总质量.
三、计算题
20.(2018八下·沭阳月考)“五 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答案】(1)解: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V盖=V水= = =14.8cm3;
这种材料的密度 = =3.0g/cm3=3.0×103kg/m3;
答: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0×103kg/m3;
(2)解: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V壶= = =53cm3=5.3×10-5m3。
答: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10-5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计算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然后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壶盖的密度就是壶的材料密度;(2)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 可以直接求解.本题考查体积、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溢出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1.(2018八下·沭阳月考)一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81g,体积为50cm3求:
(1)求出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2)如果往空心部分灌入某种液体后,球和液体总质量为97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解:∵ρ= ,
∴铝球实心部分的体积V实= = =30cm3,
V空=50cm3-30cm3=20cm3
答: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
(2)解:该液体的质量m液=m总-m=97g-81g=16g,
V液=V空=20cm3
该液体的密度ρ液= = =0.8g/cm3=0.8×103kg/cm3。
答: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先求出实心部分的体积,然后用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
(2)根据(1)得空心部分体积即为空心部分注满液体的体积,用球和液体总质量减去空心铝球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然后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四、实验探究题
22.(2018八下·沭阳月考)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用密度可以物质。小姬同学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⑵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   ;
⑶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图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
⑷算出水的密度ρ
【评估】
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①   ;②   
【提出问题】
改进实验后,小姬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1g/cm。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冰的质量m/g 冰的体积V/cm3 冰的密度ρ/(g cm-3)
1 36 40 0.9
2 45 50 0.9
3 54 60 0.9
【分析与论证】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m2-m1;量杯的分度值太大;烧杯中有液体残留;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值是不一样的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已知空烧杯的质量m1和倒入水后的总质量m2,所以水的质量为m水=m2-m1;【评估】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①量杯的分度值太大,导致读数不准确;②实验中将水倒入量杯时,由于烧杯壁上不可避免地沾有部分水,导致用量杯测出的水体积偏小。【分析与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故答案为:m2-m1;①量杯的分度值太大;②烧杯中有液体残留;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值是不一样的。【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已知烧杯的质量以及倒入水后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水的质量;
【评估】从测量过程在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操作以及两倍的分度值分析。
【分析与结论】根据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数据可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到导致误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分析】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到导致误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23.(2018八下·沭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1)在如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由上可知密度是   (选填“物体”或“物质”)的一种属性。
(3)由实验可知:干松木的密度为   kg/m3。
(4)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
【答案】(1)如图所示:
(2)相同;不同;物质
(3)0.5×103
(4)为了寻找规律
【知识点】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解析】【解答】(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3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3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
(2)①由蜡块的3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3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5g/cm3,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③由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某种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干松木的密度为ρ= = =0.5g/cm3=0.5×103kg/m3。
(4)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规律。
故答案为:(1)如图;(2)相同;不同;物质;(3)0.5×103;(4)为了寻找规律。
【分析】结论的成立离不开前提条件,所以要由数据得出结论,就需要先找出表格中相等的量,然后在这个等量关系的条件下,去比较其它几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即可得出结论;实验中多次测量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本实验中是为了得出规律.
24.(2018八下·沭阳月考)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g/cm3(保留两位小数),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175.6
(2)70
(3)2.51;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矿石的质量:m=100g+50g+20g+5g+0.6g=175.6g。
(2)矿石的体积:V=200mL-130mL=70mL=70cm3。(3)矿石的密度:ρ= = ≈2.51g/cm3。矿石从水中取出,矿石上会沾有一部分水,使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大于矿石的体积,会使矿石体积测量值偏大,密度会偏小。
故答案为:(1)175.6;(2)70;(3)2.51;偏小。
【分析】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物体的体积等于量筒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物体从水中取出,物体上会沾有一部分水,使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大于物体的体积,会使物体体积测量值偏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16-2017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华明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下一篇:2022-202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英语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