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精练(八) 化学与社会发展


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精练(八)
化学与社会发展
考点1 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
1.(2023吉林中考)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2.(2023江苏扬州中考)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3.(2023湖北恩施州中考)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4.(2023重庆中考B卷)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5.【跨学科·生物】(2022浙江杭州中考)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6.【跨学科·物理】(2023贵州中考)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宏观视角看,水由      组成;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                            。
(2)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    能。
(3)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    (填“大”或“小”)。
(4)氢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
考点2 化学与生活
7.(2023湖南株洲中考)臭豆腐是株洲市民喜爱的小吃,制作臭豆腐的原料——大豆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
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8.(2023辽宁营口中考)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太空强国之一。为了探索太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宇航服。其中舱外宇航服的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尼龙属于 (  )
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合金
9.(2023湖南怀化中考)现代社会,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某些商贩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这样的海鲜可放心食用
B.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当今社会使用的三大合成材料
10.【新素材·航空航天】(2023湖南衡阳中考)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六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胜利会师,举国欢庆。试回答:
(1)航天员的航天服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以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棉针织内衣层
B.羊毛保暖层
C.聚氯乙烯管水冷层
(2)为了解决航天员的饮水、呼吸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其中部分过程是:人体排出的水通过收集和净化处理后,部分经电解产生氧气供给呼吸。
①净化水使用的分子筛表面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具有   作用。
②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其质量是负极产生的气体的    倍。
考点3 化学与环境
11.(2023江苏苏州中考)垃圾分类时,下列物品可放入可回收物垃圾箱的是 (  )
A.旧书、旧报纸  B.废旧电池
C.剩饭、剩菜   D.过期药品
12.(2023四川南充中考)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南充,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13.(2023天津中考)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是    (填字母)。
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写出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全解全析
1.B 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和天然气。
2.B 太阳能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故选B。
3.D “火要虚”是指燃烧木柴时要架空一点,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故选D。
4.C 植被茂密,可燃物较多,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A正确;高温少雨,气候干燥,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B正确;细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错误;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可以让大火不再蔓延,D正确。
5.A 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A错误;燃烧和呼吸作用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B正确;汽油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C正确;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D正确。
6.(1)2H2O 2H2↑+O2↑ 氢、氧元素 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为一个氧分子 (2)化学 (3)小 (4)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1)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宏观视角看,水由氢、氧元素组成。(2)电解水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高压压缩氢气,分子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变小。(4)氢气做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7.D 大豆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选D。
8.C 尼龙是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9.A 甲醛本身有毒,不能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A错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B正确;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C正确;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D正确。
10.(1)C (2)①吸附 ②氧气(或O2) 8
解析 (1)棉线属于天然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2)①净化水使用的分子筛表面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类似,说明其具有吸附作用;②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生成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32∶(2×2)=8∶1。
11.A 旧书、旧报纸能循环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故选A。
12.D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A合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B合理;倡导市民低碳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合理;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D不合理。
13.(1)B (2)C2H5OH+3O2 2CO2+3H2O (3)CO2+4H2 CH4+2H2O
解析 (1)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碳排放,A符合题意;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虽能缓解电能紧缺,但过度使用化石能源,会增加碳排放,加重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CH4+2H2O。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27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原卷+解析卷)--【高分攻略】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学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精练(七) 物质的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