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从下图选择仪器,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过滤、蒸发。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用下列装置进行O2和CO2的实验。
A B C
(1)A装置用于制备O2,药品X为 (写化学式)。
(2)B装置中木炭燃烧的现象为 。
(3)C装置中生成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 (填“a”或“b”)。
3.用下图所示仪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实验中需要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 g。
(2)溶解时,用到的仪器有 。
(3)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称量 B.溶解 C.装瓶贴标签 D.量取
(4)在图中的标签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4.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O2。将水槽中的水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
(1)设计①②的目的是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3)气球的作用是 。
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左管的燃烧匙里盛有足量白磷,左管中气体的高度为h0。
Ⅰ.加热铜丝,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至液面不再变化,测得左管中剩余气体的高度为h1。
(1)能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2)白磷熄灭的原因是 。
(3)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B (填序号)。
A.×100% B.×100% C.×100%
6.如图所示,在孔穴1~4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1)孔穴中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 (填序号)。
(2)孔穴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孔穴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序号)。
A.CaCl2 B.Ca(OH)2 C.HCl
7.对比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向4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Ⅰ.对比①和④可得到的结论是 。
Ⅱ.能比较出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实验组有 (填序号,写全对比组)。
(2)实验2,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Ⅰ.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补充了实验⑥,观察到⑥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⑤。⑥中集气瓶里应加入 。
Ⅱ.写出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8.氢气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可采用硼氢化钠与水制取氢气,该反应产氢效率高,其主要反应为NaBH4+2H2O4H2↑+NaBO2。现有19kg硼氢化钠,理论上若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9.天然气中的硫化氢(H2S)气体可用Na2CO3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Na2CO3+H2SNaHS+NaHCO3。计算理论上吸收17g硫化氢,需要10%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从下图选择仪器,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溶解 、过滤、蒸发。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BDF (填序号)。
(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2.用下列装置进行O2和CO2的实验。
A B
C
(1)A装置用于制备O2,药品X为 KMnO4 (写化学式)。
(2)B装置中木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热 。
(3)C装置中生成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 b (填“a”或“b”)。
解析 (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3)C装置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显酸性,所以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b。
3.用下图所示仪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实验中需要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 5 g。
(2)溶解时,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
(3)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DBC(或DABC) (填序号)。
A.称量 B.溶解 C.装瓶贴标签 D.量取
(4)在图中的标签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解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首先需要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然后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并在烧杯内溶解,溶解后再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4)配制好的溶液,需要在标签上标明溶液的名称及溶质的质量分数。
4.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O2。将水槽中的水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
(1)设计①②的目的是 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升温至40℃时,②中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或②中白磷开始时不燃烧,升温至40℃时才燃烧) 。
(3)气球的作用是 调节压强,防止白烟扩散 。
解析 (1)①中白磷与氮气接触,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其他因素相同,②中白磷燃烧,①中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②③试管中均充满氧气,而②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③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②中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3)由于白磷燃烧放热,且会产生大量有害的白烟,可用气球收集,所以气球的作用为调节压强,防止白烟扩散。
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左管的燃烧匙里盛有足量白磷,左管中气体的高度为h0。
Ⅰ.加热铜丝,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至液面不再变化,测得左管中剩余气体的高度为h1。
(1)能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加热铜丝,白磷才能燃烧 。
(2)白磷熄灭的原因是 装置中氧气被耗尽 。
(3)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B (填序号)。
A.×100% B.×100% C.×100%
解析 (1)加热铜丝前,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但白磷未燃烧;加热铜丝后,白磷燃烧,前后变量是白磷的温度,故加热铜丝,白磷才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装置中氧气被逐渐消耗,直到装置中氧气不足以支持白磷燃烧,故而白磷熄灭。(3)假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由实验的数据可知,最终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0%=×100%,故选B。
6.如图所示,在孔穴1~4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1)孔穴中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 1、2 (填序号)。
(2)孔穴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向孔穴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有 AB (填序号)。
A.CaCl2 B.Ca(OH)2 C.HCl
解析 (1)孔穴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孔穴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孔穴3: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孔穴4: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不变色。故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1、2。(3)孔穴4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向孔穴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钙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氢氧化钙。
7.对比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向4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Ⅰ.对比①和④可得到的结论是 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的好 。
Ⅱ.能比较出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实验组有 ①②、①③ (填序号,写全对比组)。
(2)实验2,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Ⅰ.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补充了实验⑥,观察到⑥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⑤。⑥中集气瓶里应加入 200mLCO2、50mLH2O 。
Ⅱ.写出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解析 (1)Ⅰ.对比①和④可看出,在20℃时,6g蔗糖能全部溶于10mL水中,但只能部分溶于10mL酒精中,变量为水和酒精,则在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的好。Ⅱ.比较食盐和蔗糖的溶解性强弱,需要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质量的相同溶剂中比较它们的溶解量,故对比①和②或者①和③可看出,在20℃时,6g蔗糖能全部溶于10mL水中,而4g和6g食盐均不能全部溶于10mL水中,说明在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食盐好。(2)Ⅰ.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溶于水,与水反应,⑤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为了实验更严谨,应在⑥中集气瓶里加入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和水来与⑤对比,会观察到⑥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⑤。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8.氢气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可采用硼氢化钠与水制取氢气,该反应产氢效率高,其主要反应为NaBH4+2H2O4H2↑+NaBO2。现有19kg硼氢化钠,理论上若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案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NaBH4+2H2O4H2↑+NaBO2
38 8
19kg x
=
x=4k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4kg。
9.天然气中的硫化氢(H2S)气体可用Na2CO3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Na2CO3+H2SNaHS+NaHCO3。计算理论上吸收17g硫化氢,需要10%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 解:设需要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NaHS+NaHCO3
106 34
x 17g
=
x=53g
Na2CO3溶液的质量为53g÷10%=530g
答:需要10%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为530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