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广东省广州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模拟练习卷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是磷酸亚铁锂LiFePO4,磷元素在磷酸亚铁锂中显+5价,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A.0价 B.+1价 C.+2价 D.+3价
2.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镁带变短 B.生成白色粉末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放出大量的热
3.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4.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装装置时,要先固定试管的位置,后放置酒精灯
B.加入药品时,要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试管时,要先预热试管,后固定在药品下方加热
D.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拿出水面
5.下列实验操作与所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两次 B.取用碳酸钠粉末--镊子
C.吸取少量的液体试剂--胶头滴管 D.少量液体间的反应--量筒
6..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B.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C.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D.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7.“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中为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
B.图②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6
C.图③中X可能为7,也可能为8
D.图④中甲和乙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8.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9.如图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3 种物质
B.反应物的质量比7∶9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生成物中只有1种化合物
10.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B.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
C.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1.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实验前可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宏观﹣微观﹣符号”三维表征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征之一。
(1)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①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______。
②铵根离子______。
③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O4,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A.铜 B.氯化钠 C.足球烯(C60) D.臭氧(O3)
(3)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a、b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_。结合电解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完成图A______.
宏观变化 微观解释
电解水示意图
14.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
(2)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 漏斗下端管口未靠在烧杯内壁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可以去除异味、色素等杂质,则需加入_____。
(4)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几乎无泡沫,说明液体D属于_____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使用含磷洗衣粉
D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6)请你说出生活中的一条节水措施_____。
三、简答题
15.课堂上老师按图Ⅰ装置进行分子运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1)图Ⅰ观察到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请你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2)同学们按图Ⅱ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进后的实验观察到现象是:B试管中的溶液_________(选填“很快”“慢慢”,下同)变成红色,C试管中的溶液__________变成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图II装置与图I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合理即可)。
四、实验题
16.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以下文字表达式。甲 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 ,丙 _________
(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__ 。
(3)在做甲、乙、丙三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中甲和乙中水的作用分别是:甲 _____ ,乙 ____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常温下,ClO2是有刺激性气味黄绿色气体,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其熔点-59℃,沸点11℃。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含氯消毒剂”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ClO2的名称是__________,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3)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 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4)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阴冷暗处保存
C.常温下,100g水中大约能溶解2.9g ClO2
D.ClO2的浓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安全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