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 第一学期
八年级 物理学科 期中考试(人教版第一章~第三章)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9分)
1、如图所示,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
B.三种不同乐器发出声波的响度、音调和音色都不相同
C.三种波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同样条件下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比不下雪时更安静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采取以下的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C.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D.环卫工人用砂纸清理小广告
5、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晶体的凝固过程 B.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C.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大容器A装酒精,小容器B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酒精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7、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如果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的方法不当,镜片上很容易起“雾”,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镜片时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8、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9、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蒸笼旁的“白气” B.蜡烛流出的“烛泪”
C.树上的“雾凇” D.草叶上的“露珠”
10、为了克服小明大吵大闹的坏习惯,爸爸在家里专门贴了一张宣传画“嗓门不是用来嚷嚷的”,是要提醒他时刻注意要轻声细语。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是一种文明修养、行为美德,“轻”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1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4、下列是广安市现代实验中学初中部某班级同学的部分活动图片,其中图甲是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图乙是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图丙是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15、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__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__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吃饭时,刚端上来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干冰升华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6、如图所示,甲、乙是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像信息可知,响度较大的是_______波形对应的声音,音调较高的是_______波形对应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声音都____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若这两种声音分别属于一对男女正常说话的声音,那么一般情况下_______应该是女生声音的波形图。
17、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 -183℃,液态氮的沸点是 -196℃,液态氦的沸点是 -268.9℃,利用液化空气可提取氧气、氮气和氦气,使空气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压缩体积;当温度逐渐升高,液态空气变成气态,该物态变化叫__________________,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_cm,测得时间tAB=3s,同时该同学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16cm/s,则小车通过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停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__s。
19、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物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量温度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 357 ℃
酒精 -117 ℃ 78 ℃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3)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乙是小明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时现象是________图;(选填“1”或“2”)
(5)当水温升到88 ℃时,小明开始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8 90 92 94 98 99 99 99 99 99
如图丙所示是第4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_℃;由表可知此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
(7)探究液化现象:两位同学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继续探究液化现象,实验装置如图(C是温度计)。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现象。
四、计算题(20题8分;21题11分;共19分)
20、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当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若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求:
(1)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5分)
(2)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分)
21、我国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模型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00m/s,用大炮瞄准模型飞机,开炮后经1.5s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再经4.8s听到爆炸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开炮到看到模型飞机爆炸,模型飞机飞行的距离;(4分)
(2)模型飞机爆炸时离炮口的距离;(3分)
(3)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三种乐器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三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波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综上分析可知,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多次反射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很少有声音反射出来,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所以,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比不下雪时更安静一些。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为了避免“二手烟”的扩散现象,影响他人健康,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调节气温,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环卫工人用砂纸清理小广告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解析: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选A.
6、答案:A
解析: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酒精沸腾,酒精的沸点是78°C,继续加热,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A容器内的酒精温度将不再变化,所以容器B内的水温度能达到78°C,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容器B内的水不能沸腾。
故选:A。
7、答案:C
解析: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后,呼出的高温水蒸气通过口罩上方的缝隙后,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而起“雾”。
故选:C。
8、答案:C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蒸笼旁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蜡烛流出的“烛泪”,是固态的蜡熔化为液态,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树上的“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是指说话时声音要小一些,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
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则相对乙车向南运动,所以甲车相对于地面有可能向南运动,有可能以比乙车慢的速度向北运动,故B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
13、答案:D
解析:小明跑步的图象为一直线,在数学上称为一次函数,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跑步的图象为一曲线,通过图象可以看出,随时间的推移,路程变化不均匀,先快后慢,因此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B都不正确;由图象可知,前2s小华跑得远一些,因此前2s小华跑得快,故选项C不正确;用公式可分别求出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结果都是5m/s,因此选项D正确.
14、答案: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积
解析:图甲,刚洗过的锅上有水珠,用火烤一烤,水珠的温度升高,水珠很快就蒸发了,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将湿手帕晾在通风处,空气流动快,手帕上的水蒸发较快,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增大了积水的表面积,积水很快变干了,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15、答案:凝华;凝固;吸热
解析: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是因为手上的水遇冷凝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看到的“仙雾”。
16、答案:乙;乙;不属于;乙
解析:乙波形振幅较大,因此响度较大的是乙波形对应的声音,乙波形频率较高,因此音调较高的是乙波形对应的声音。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声音都是有规律的振动,不属于噪声。
若这两种声音分别属于一对男女正常说话的声音,因为女生说话一般情况下比男生说话音调高,乙应该是女生声音的波形图。
17、答案:降低温度;汽化;氦气
解析:使空气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当温度逐渐升高,液态空气变成气态,该物态变化叫汽化,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氦气的沸点低,先汽化,所以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氦气。
18、答案:(1);减慢小车从斜面下滑的速度,方便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2)40.0;0.2
(3)偏小;大
(4)100.6
解析:
19、答案:(1)水银
(2)自下而上
(3)与液面相平
(4)1
(5)96;低于
(6)C
(7)液化;升高
解析:(1)由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测温物质的沸点应高于100 ℃,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
(2)实验时要用酒精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于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故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确保一次调试器材到位。
(3)为减小读数时的误差,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
(4)沸腾前,气泡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变小;沸腾时,水中的水蒸气不断汽化进入气泡,所以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所以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1所示。
(5)实验中,第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 ℃,此时水的温度是96 ℃。
由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9 ℃,由于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此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本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沸点不变,需要更多的加热时间,水才能沸腾,由丁图可知,c图线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A中遇冷,由气态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水。
由于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水需要放出热量,所以容器B内的冷水吸收热量,所以容器B内水的温度升高,故温度计示数升高。
20、答案:(1)4℃/cm或0.25cm/℃(2)40℃
解析:(1)水银柱10cm时温度为0℃,35cm时温度为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是
(2)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为,
所以液体的温度
21、答案:(1)600m
(2)1632m
(3)
解析:(1)由可得从开炮到看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的距离:;
(2)飞机爆炸时到炮口的距离:;
(3)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物理科试卷( 无答案)

下一篇: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高二物理9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