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上学期湖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2022秋·湖北十堰·九年级期末)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2022秋·湖北宜昌·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氯酸钾 C.过氧化氢 D.二氧化碳
3.(2022秋·湖北襄阳·九年级统考期末)“襄阳牛肉面是襄阳人最喜爱的早餐。香浓扑鼻,让人闻香止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4.(2022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氧气转化为液氧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大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分子数目
5.(2022秋·湖北荆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6.(2022秋·湖北宜昌·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
A. B. C. D.
7.(2022秋·湖北荆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 B. C. D.
8.(2022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9.(2022秋·湖北黄石·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10.(2022秋·湖北十堰·九年级期末)“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1.(2022秋·湖北襄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氟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氟离子
12.(2022秋·湖北随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①可知,反应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图②可知,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由图③可知,镓原子核电荷数为31,图中x的值为3
D.由图④可知,元素Y和Z位于同一周期,元素X和Y位于同一族
13.(2022秋·湖北荆门·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小明同学制作的某元素一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内圈上的大球表示质子或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克
C.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D.该原子的原子核由4个质子构成
二、填空题
14.(2022秋·湖北武汉·九年级期末)“分子运动现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图1是27 ℃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图2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图1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 “慢”)。
(2)已知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会产生白烟,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图2中A、B、C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 处。
15.(2022秋·湖北鄂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的物质是 。
(4)氯化铵的构成粒子是Cl-和 。
16.(2022秋·湖北襄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 。
(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这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17.(2022秋·湖北十堰·九年级期末)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分别是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X= ;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下同)。
(3)A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 的化学性质相似。
18.(2022秋·湖北十堰·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

甲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乙图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图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乙图中x的数值为 。
(3)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它与丙图中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A”或“B”或“C”)。
19.(2022秋·湖北十堰·九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B-F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在B-F五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序号)。
(3)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 。
(4)F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三、实验题
20.(2022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四、综合应用题
21.(2022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期末)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2)1869年,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12号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属于 周期,硫离子的符号是 。
(4)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同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往右所遵循的规律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大,A选项正确;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由于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选项正确;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C选项错误;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选项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人能闻到香味,主要是因为带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所以“香浓扑鼻,让人闻香止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A。
4.C
【详解】氧气转化为液氧是气态的氧气变成液态的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大小、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选:C。
5.D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
【详解】A、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降温的过程中,氧气的分子数目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温度,分子间间隔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温度和压强会影响分子间间隔,温度降低,间隔变小,压强增加,间隔变小。
6.C
【详解】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A选项错误;
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选项错误;
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10,为阴原子,故C选项正确;
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7.B
【详解】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则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图B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B
【详解】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故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原子.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要善于从题干中发现有用的解题信息并且做出解答.
10.B
【详解】“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粗略的描述了物质的组成。
故选:B。
11.D
【详解】A、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氟的原子序数是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写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变成氟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存在四种结构不同的分子,故该项说法正确;
B、根据酒精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一个酒精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故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该项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镓原子核电荷数为31,图中x的值为31-2-8-18=3,故该项说法正确;
D、由图④根据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律可知,元素Y和Z位于同一周期,但元素X和Y不是位于同一族,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C
【详解】A、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电子数为2。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因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该模型表示一种氦原子。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C、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正确。
D、该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错误。
故选:C。
14. 慢 化学变化 C
【详解】(1)由图1可知,27 ℃时氢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为氧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快,而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氧分子小,因此得出,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慢,故填写:慢;
(2)已知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会产生白烟氯化铵,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写:化学变化;
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氯化氢(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由(1)的结论可得,氯化氢分子运动比氨气慢,因此,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会在靠近氯化氢处相遇,故填写:C。
15.(1)N2
(2)H2O2
(3)C2H5OH/C2H6O
(4)
【详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体积分数为78%的氮气,其化学式为:N2。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2O2。
(3)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的物质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
(4)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4Cl,其由氯离子与铵根离子构成,故填:。
16.(1)分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原子、离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这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1) 19.00 20
(2) 8 B和C
(3)B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钙的原子序数为20,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0,故填:19.00;20;
(2)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8,属于氩原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18 2 8=8;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和C,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填:8;B和C;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A的化学性质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B。
18.(1)6.941
(2)3
(3) 失 C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1=3;
(3)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失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
锂原子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9.(1)83.80
(2)BD
(3)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4/四
【解析】(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值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3.80。
(2)
当最外层电子数是8(一个电子层时是2)时,微粒处于相对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D。
(3)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
微粒F是原子,且其核外一共有4个电子层,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或四)周期。
20.(1)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ba
(4)更环保(或不污染空气)
【详解】(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压缩时分子间隔变小;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是由于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与水混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大烧杯外的酚酞没有遇到氨分子因此不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会沿着玻璃管从b出移动到a处,遇到酚酞使其变红,因此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最后充满氨气后c处才变红;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图3是密封装置,因此改进后的优点是更环保(或不污染空气)。
21.(1)A
(2)B
(3) 12 三/3 S2-
(4)非金属
(5)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是按照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合理即可)
【详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A。
(2)A、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选项B符合题意;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填:B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其核电荷数是12,镁原子中电子层数为3,所以属于第三周期,硫离子的符号是S2-,故填:12;三(或3);S2-。 
(4)由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属于氯元素,该元素的名称是氯,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5)同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往右所遵循的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是按照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填: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是按照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1)(人教版13-16章)(原卷+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物理科试卷( 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