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中考化学专题
5年中考
考点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2021北京,3)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
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2.(2023北京,35,3分)用下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 。
(2)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3.(2022北京,33节选,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
4.(2017北京,36节选,1分)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 。
5.(2020北京,19B,2分)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6.(2019北京,20节选,1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
考点2 二氧化碳的制取
7.(2023北京,18)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8.(2019北京,10)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制CO2 的药品 B.发生 装置 C.收集 装置 D.比较CO2与空 气的密度
9.(2021北京,37,3分)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分层模拟
53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23房山二模)下列不属于CO2用途的是 ( )
A.灭火 B.作燃料
C.用于人工降雨 D.作气体肥料
2.(2023石景山一模)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2023海淀模拟)下列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成分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
A.O2 B.N2 C.CO D.CO2
4.(2023西城模拟)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灭火
B.人工降雨
C.生产纯碱(Na2CO3)
D.光合作用
5.(2023通州模拟)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6.(2022海淀模拟)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 )
A.观察颜色
B.滴加澄清石灰水
C.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伸入燃着的木条
二、非选择题
7.(2023海淀模拟节选)下图为自然界中CO2循环的示意图。减少CO2的排放和增加CO2的吸收与转化是实现“低碳”的重要途径。
(1)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是为了减缓 效应。
(3)一种“碳封存”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将CO2加压打入深海海水中,此过程中CO2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8.(2023石景山二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序号及依据分别是 。
9.(2023朝阳模拟节选)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
(1)实验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其原因是 。
10.(2023朝阳二模节选)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2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需在B处放置 。
11.(2023海淀二模)用如图实验研究CO2遇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1)CO2与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盖紧瓶盖,由瓶子变瘪不能证明一定是CO2与Ca(OH)2发生反应,原因是 。
12.(2023丰台模拟)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A 实验B 实验C
(1)实验A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 (填“大”或“小”)。
(2)实验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2023房山模拟)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点燃酒精灯,湿润纸花又变为紫色的原因是 。
(4)实验结束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熄灭酒精灯 ②将导管移出液面
14.(2022顺义一模)用两只相同的软塑料瓶探究C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A B
(1)A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证明NaOH能与CO2反应的现象是 。
53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23石景山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液氢用作火箭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2.(2022朝阳模拟)下列关于CO2和CO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均能溶于水
C.用途:固态CO2用作制冷剂;CO用作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3.(2023石景山一模)O2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 ( )
A.密度不同
B.原子个数不同
C.分子质量不同
D.分子种类不同
4.(2023西城二模)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由碳原子构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石墨烯 石墨双炔
A.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单质
B.石墨烯和石墨双炔性质完全相同
C.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D.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可作电极材料
5.(2022西城模拟)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它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作散热材料
B.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6.实验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振荡两支试管,观察到:①中澄清液体里出现白色沉淀,②中无明显现象。
资料:CO2对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CO2与乙醇不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的溶剂是水
B.②中的现象能证明CO2不溶于乙醇
C.①中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
D.该实验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
7.(2023丰台模拟)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排放和吸收的CO2达到平衡。
(1)碳达峰中的“碳”是指 (填字母序号)。
A.碳单质 B.二氧化碳
(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写出1条即可)。
(3)控制CO2的排放和吸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①写出一条减少CO2排放的措施: 。
②自然界中可以吸收CO2的途径是 (填字母序号)。
A.海洋
B.碱性土壤(含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等)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2023西城模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此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2)实验2,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2023东城二模)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A
B
C
D
(1)A是“大象牙膏”趣味实验,现象为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实验用于制取CO2,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盐酸液面应位于 (填“a”或“b”)处。
(3)C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4)D实验,为了验证CO2能与H2O反应,①、②处可分别放置 。
10.(2023顺义模拟)用下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B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A处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11.(2023海淀模拟)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CO2的性质,其中a为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b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
(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证明CO2可以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烧杯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据此可以说明CO2的性质有 。
12.(2022西城一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Y形管两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左侧 ;
右侧 。
(2)实验中观察到b处紫色石蕊试纸比a处先变红,可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13.(2023西城二模)用下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1)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是 (用“A”“B”“C”表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北京中考化学专题
5年中考
考点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2021北京,3)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D)
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解析 CO2与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和H2O。
2.(2023北京,35,3分)用下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纸花1和3变红、2不变红 ,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 纸花3比1先变红 。
(2)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
解析 (1)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观察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干燥紫色石蕊纸花的变色情况;要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观察到低处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比高处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先变红。(2)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CO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3.(2022北京,33节选,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解析 瓶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湿润紫色石蕊纸花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4.(2017北京,36节选,1分)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后质量增大 。
5.(2020北京,19B,2分)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解析 (2)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与湿润紫色石蕊纸花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6.(2019北京,20节选,1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液体变浑浊 。
解析 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题指导 需要注意表述实验现象的严谨性,要强调“集气瓶内”,因为细口瓶内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考点2 二氧化碳的制取
7.(2023北京,18)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解析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
8.(2019北京,10)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制CO2 的药品 B.发生 装置 C.收集 装置 D.比较CO2与空 气的密度
解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碳酸钙与稀硫酸继续反应,A项不正确;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B项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C项正确;向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项正确。
9.(2021北京,37,3分)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没有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解析 (2)依据题给信息,打开K时,短蜡烛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对比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两支蜡烛均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3)依据题给信息,容器底部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但是没有验证只有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纸花是否变红,应补做二氧化碳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的实验。
分层模拟
53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23房山二模)下列不属于CO2用途的是(B)
A.灭火 B.作燃料
C.用于人工降雨 D.作气体肥料
解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不能作燃料,A正确、B错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C正确;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以用作气体肥料,D正确。
2.(2023石景山一模)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属于(B)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故选B。
3.(2023海淀模拟)下列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成分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C)
A.O2 B.N2 C.CO D.CO2
4.(2023西城模拟)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B)
A.灭火
B.人工降雨
C.生产纯碱(Na2CO3)
D.光合作用
解析 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灭火既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A错误;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固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B正确;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纯碱,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错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D错误。
5.(2023通州模拟)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B)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6.(2022海淀模拟)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A)
A.观察颜色
B.滴加澄清石灰水
C.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伸入燃着的木条
解析 A项,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故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B项,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区分;C项,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以区分;D项,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而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区分。
二、非选择题
7.(2023海淀模拟节选)下图为自然界中CO2循环的示意图。减少CO2的排放和增加CO2的吸收与转化是实现“低碳”的重要途径。
(1)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是为了减缓 温室 效应。
(3)一种“碳封存”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将CO2加压打入深海海水中,此过程中CO2发生的变化是 AB (填序号)。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解析 (3)CO2与海水中的水接触,CO2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O2与水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8.(2023石景山二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填序号)。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选用的发生装置序号及依据分别是 A,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
解析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高锰酸钾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
9.(2023朝阳模拟节选)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
(1)实验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其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10.(2023朝阳二模节选)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2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需在B处放置 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 。
解析 (1)实验1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3)实验2中,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首先需要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需在B处放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若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通过观察可知,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新物质。
11.(2023海淀二模)用如图实验研究CO2遇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1)CO2与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盖紧瓶盖,由瓶子变瘪不能证明一定是CO2与Ca(OH)2发生反应,原因是 CO2能溶于H2O且与H2O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子变瘪 。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2)瓶子变瘪是由于瓶内压强减小,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使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无法确定瓶内压强减小到底是CO2溶于水造成的,还是CO2与Ca(OH)2发生反应造成的。
12.(2023丰台模拟)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A 实验B 实验C
(1)实验A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 大 (填“大”或“小”)。
(2)实验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解析 (2)实验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变红。
13.(2023房山模拟)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点燃酒精灯,湿润纸花又变为紫色的原因是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
(4)实验结束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 (填序号)。
①熄灭酒精灯 ②将导管移出液面
解析 (1)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通过观察二氧化碳与干燥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的对比实验的现象。
(3)给变红的纸花加热,碳酸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纸花又变为紫色。
(4)实验结束,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液面,易造成B处干燥管内压强减小,C中石灰水倒吸,会引起B处干燥管因冷热不均匀而炸裂。
14.(2022顺义一模)用两只相同的软塑料瓶探究C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A B
(1)A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塑料瓶变瘪,溶液变为红色 。
(2)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证明NaOH能与CO2反应的现象是 B瓶变瘪的程度比A瓶大 。
解析 (3)题图A、题图B只有滴有2滴石蕊的水和NaOH溶液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B中有H2O和NaOH,如果NaOH与CO2也反应,则B瓶会比A瓶变得更瘪。
53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23石景山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B)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液氢用作火箭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解析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A错误;液氢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用作火箭燃料,利用的是液氢的化学性质,B正确;液氮汽化吸热,用作冷冻剂,利用的是液氮的物理性质,C错误;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呈灰黑色,用于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物理性质,D错误。
2.(2022朝阳模拟)下列关于CO2和CO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均能溶于水
C.用途:固态CO2用作制冷剂;CO用作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解析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故B项错误;用作气体肥料是CO2的用途,故C项错误;CO2不会导致酸雨,导致酸雨的气体有SO2、NO2等,引起雾霾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物如PM10,故D项错误。
3.(2023石景山一模)O2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D)
A.密度不同
B.原子个数不同
C.分子质量不同
D.分子种类不同
解析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O2与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故选D。
4.(2023西城二模)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由碳原子构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石墨烯 石墨双炔
A.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单质
B.石墨烯和石墨双炔性质完全相同
C.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D.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可作电极材料
解析 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A说法正确;根据题图可知,石墨烯和石墨双炔中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B说法错误;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碳单质,完全燃烧都生成CO2,C说法正确;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材料,D说法正确。
5.(2022西城模拟)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它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作散热材料
B.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只含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石墨烯属于单质,故D不正确。
6.实验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振荡两支试管,观察到:①中澄清液体里出现白色沉淀,②中无明显现象。
资料:CO2对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CO2与乙醇不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①中的溶剂是水
B.②中的现象能证明CO2不溶于乙醇
C.①中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
D.该实验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 ①中的溶剂是乙醇,A错误;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不溶于乙醇,B错误;根据①中澄清液体产生沉淀,且二氧化碳对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析出沉淀,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2023丰台模拟)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排放和吸收的CO2达到平衡。
(1)碳达峰中的“碳”是指 B (填字母序号)。
A.碳单质 B.二氧化碳
(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写出1条即可)。
(3)控制CO2的排放和吸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①写出一条减少CO2排放的措施: 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
②自然界中可以吸收CO2的途径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海洋
B.碱性土壤(含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等)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3)①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来减少CO2的排放,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含碳元素的新能源来减少CO2的排放。
②吸收CO2可以通过物理变化(也伴随化学变化)的途径,如海洋吸收;也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如与碱性物质反应、使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O2等。
8.(2023西城模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CO2进入烧杯,使蜡烛隔绝空气或氧气 ;此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2)实验2,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通入CO2后,a不变色,b变成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解析 (2)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做二氧化碳与干燥及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接触的对比实验。若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9.(2023东城二模)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A
B
C
D
(1)A是“大象牙膏”趣味实验,现象为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B实验用于制取CO2,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盐酸液面应位于 a (填“a”或“b”)处。
(3)C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
(4)D实验,为了验证CO2能与H2O反应,①、②处可分别放置 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 。
解析 (1)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2)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锥形瓶内液面应位于a处。
(3)碳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实验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但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实验中为了验证CO2能与H2O反应,①、②处可分别放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
10.(2023顺义模拟)用下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B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3)A处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
解析 (2)题图中导管伸到了C烧杯的底部,无论二氧化碳密度是否大于空气,蜡烛熄灭的顺序都是自下至上,因此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只能证明CO2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
11.(2023海淀模拟)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CO2的性质,其中a为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b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
(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a处小花不变红,b处小花变红 ,证明CO2可以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2)烧杯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据此可以说明CO2的性质有 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可燃 。
解析 (1)向集气瓶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CO2与水反应,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12.(2022西城一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Y形管两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左侧 CaCO3+2HClCaCl2+CO2↑+H2O ;
右侧 CO2+Ca(OH)2CaCO3↓+H2O 。
(2)实验中观察到b处紫色石蕊试纸比a处先变红,可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13.(2023西城二模)用下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1)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是 BA(或CA) (用“A”“B”“C”表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B处滴入水后,①处纸花不变色;A处滴入稀硫酸后,①处纸花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或C处滴入水后,②处纸花不变色;A处滴入稀硫酸后,①处纸花不变红,②处纸花变红) 。
解析 (1)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需做对比实验。B(或C)处滴加水后,①(或②)处纸花不变色,排除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的干扰;A处滴入稀硫酸后,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接触潮湿的紫色石蕊纸花,纸花变红,接触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试剂的加入顺序是BA(或CA)。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