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随后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成功抵达天和核心舱,开始长达6个月的太空任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分析神舟十三号运动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B.研究飞船姿态控制问题时,可将飞船视为质点
C.研究飞船对接后的运动时,不可选地球为参考系
D.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是时间间隔
2.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面关于这些研究方法表达的是( )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任何物理问题时都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B.图像描述质点的运动,v-t图像可以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C. 这里用两个物理量(和)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a),这在物理学上叫比值定义法,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
D. 是平均速度公式,当时,其值可以用来作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在物理学上应用了等效替代方法。在实际计算中取的越小,得到的瞬时速度会越精确
3.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相同
B.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一定快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4.“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m处的B点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0,0 B. 4m/s,0 C. 2m/s,0 D. 30m/s,3m/s
5.某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则该同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3.5m/s B.4m/s C.4.5m/s D.5m/s
6.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司机发现正前方30m处人行道上有行人过马路,马上开始刹车,刹车过程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数值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若取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关于该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大小为a=1m/s2 B.汽车在3s末的速度为v=6m/s
C.汽车在前6s内的位移为x=25m D.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
7. 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中,图线c是一条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c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t=5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
D. 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8.滑草是一种时尚、刺激的运动。如图,滑草人从高坡滑入水平草地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为水平草地上的三点。经过A点时速度为v1,经过C点时速度为v2,已知BC=2AB,则滑草人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 )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若加速度不断减小,则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D.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则速度一定不断增大
10.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6m/s,2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2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大于4m/s B.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
C.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11.在野外自驾游容易碰见野生动物突然从路边窜出的清况。如图所示,汽车以大小为6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一头小象冲上公路,由于受到惊吓,小象停在汽车前方距离车头10m处。司机立即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从刚刹车到汽车刚停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所用的时间为6s B.汽车通过的距离为18m
C.汽车最后1s的位移为1m D.汽车没有与小象发生碰撞
12.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 )
A.在0~2s内,物体加速度为10m/s2 B.在4~6s内,物体加速度为10m/s2
C.在0~6s内,物体的位移为40m D.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三、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3.如图甲所示,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匀加速直线滑下。由于实验者粗心,不小心把纸带弄成了三段,并把中间一段丢失了,图乙是打出的完整纸带中剩下的两段。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f=50Hz。请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纸带的 (填“右端”或“左端”)与小车相连。
(2)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A=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纸带上D、E之间的距离xDE理论上应该等于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丢失的中间一段纸带上应该有 个计时点。
(5)为尽量准确地求出加速度a,必须使用当前已知的全部六段长度xOA、xAB、xBC、xDE、xEF、xFG和已知的物理量,则计算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 (用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据计算的题目,还应计算出最后结果,只有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4.(12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而刹车,若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刹车时间5s,刹车距离为25m,试求:
(1)刹车前汽车的速度;
(2)刹车2s的位移;
15.(12分)据最新消息,目前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的003型航母采用了领先世界的综合电力系统,它是世界上首型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在一艘装有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上,正进行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航母静止时的弹射起飞测试,已知该战斗机在航母跑道上加速时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m/s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而弹射器能使飞机瞬间获得的最大初速度为40m/s,求:
(1)该战斗机经弹射后在跑道上至少要运动多长时间才能起飞?
(2)若要求该战斗机在航母上不弹射由静止加速起飞,则该舰跑道至少应为多长?
16.(14分)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通过测量车辆在这两个监控点间的运行时间,来计算车辆在监控点的平均行驶速度。一小汽车进入一段长为s=8km、限速v=90km/h的直线区间测速路段,测速起点的速度为V1=54km/h,行驶中途速度飙到V2=108km/h,并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了200s,再减速到原来的速度54km/h匀速到测速终点。已知汽车加速减速时均可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0.5m/s2,求:
(1)小车以54km/h匀速运动的时间;
(2)汽车在该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高一物理月考试题答案
1.【答案】A【解析】【详解】A.在分析神舟十三号运动轨迹时,神舟十三号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可以将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故A正确;B.研究飞船姿态控制问题时,神舟十三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即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B错误;C.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研究飞船对接后的运动时,可以选地球为参考系,故C错误;D.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是神舟十三号点火的时刻,是时刻,不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故A错误;B.图像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v-t图像可以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故B正确:C.因为是定义式,不能说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故C错误;D.平均速度公式当时,其值可以用来作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在物理学上应用了极限方法,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B【详解】A.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故A错误;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一定快,故B正确;C.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C错误;D. 为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大小与和均没有关系,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B。
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受试者的路程平均速率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为零。故选B。
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设一半位移为x,则该同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是故选B。
6【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位移x与时间t的数值关系为可知,选项A错误;B.汽车在3s末的速度为选项B错误;
C.汽车运动停止的时间在前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为选项C正确;
D.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故选C。
7.【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a物体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线c是一条抛物线,结合可知,c物体初速为零,加速度为0.2m/s2,所以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x-t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可得,a物体的速度始终为而c物体在5s时的速度为则t=5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故C正确;D.由题图可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为2m/s,但a物体是沿x的正方向,b物体沿x轴的负方向,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设人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又因为联立三式解得故选C。
9.【答案】BD【详解】A.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在最高点时,其速度为零,但其重力加速度为g,故A错误;
B.根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正确;CD.若加速度不断减小,并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不断增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10.【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B.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变化量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4m/s,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同当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变化量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6m/s,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原速度方向反向所以AB正确;C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公式有当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加速度的大小为4m/s,加速度的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同当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变为加速度的大小为8m/s,加速度的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反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ABC。
11.【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BD.汽车减速至0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总位移大小AB错误,D正确;C.将汽车的运动视为反向的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汽车最后1s的位移C正确。故选CD。
12.【答案】B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v-t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在0~2s内物体的加速度故A错误:B.在4~6s内,物体的加速度故B正确:C.经过的位移为图像与x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由图可得故C错误:D.在0~6s内平均速度则为故D正确。故选BD.
13.【答案】①左端 ②.1.36 ③.8.23 ④.3 ⑤.
【分析】【详解】(1)【1】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小车与纸带的左端相连。(2)【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有即得(4)【4】因为说明中间应相隔两段间隔,即相隔3个计时点。(5)【5】由(4)问知,CD之间有两段,则根据逐差法可得
14.0m/s;(2)16m;(3)5m/s【详解】(1)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根据逆向思维,则
(2)刹车后2s内的位移,由运动学公式得
15.【答案】(1)2s:(2)250m【解析】【详解】(1)以获得最大初速度,最大初速度加速至时间最短,根据带入数据解得(2)以最大加速度,由0加速到v时跑道最短,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16.(1)解:,加速时间
加速位移由

减速时间
减速位移由

以v2匀速行驶位移
以v1匀速行驶位移
以v1匀速行驶时间
(2)解:则平均速度
代入数值得平均速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3-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素养测评质量检测卷五(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