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素养测评质量检测卷四
一、选择题(共16分)
1.一盒巧克力3元,23盒多少元?下边竖式中的“6”表示( )。
A.2盒巧克力6元 B.20盒巧克力60元 C.20盒巧克力6元
2.一游泳池的泳道长100米,芳芳一共游了2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
A.200 B.300 C.400
3.1袋味精400克,10袋这样的味精重( )千克。
A.400 B.4000 C.4
4.一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4000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 )。
A.4克 B.4千克 C.40千克
5.图中,涂色部分的周长( )空白部分的周长。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6.如图是一个长为28厘米的长方形,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涂色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
A.28 B.56 C.112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A.36 B.18 C.288
8.一支钢笔的价格是铅笔的8倍,买40支铅笔的钱可以买( )支钢笔。
A.5 B.40 C.320
二、填空题(共16分)
9.的积是( )位数;的积的末尾有( )个0。
10.一套桌椅卖298元,买5套这样的桌椅约需要( )元。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鸭约重3( )。
(2)一个苹果约重150( )。
12.
(1)妈妈买了4袋饼干,一共重( )千克。
(2)张阿姨买了6袋饼干和1盒巧克力,一共重( )千克。
13.一根铁丝长40厘米,用它围成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14.将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之和比原来的大长方形最多增加了( )厘米。
15.奶奶吃的一瓶药的规格及用法用量如图所示。这瓶药够奶奶吃20天吗?(□够□不够)。这瓶药奶奶最多吃( )天。
共180片 每日2~3次 每次2~4片
16.4名农民3小时摘苹果228千克,平均每人每小时摘苹果( )千克。
三、判断题(共8分)
17.一个两位数乘9,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18.1袋方便面大约重100克,10袋这样的方便面大约重1千克。( )
19.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
20.东方食品厂生产了1000千克小吃,这些小吃分装成袋,每袋重2千克,一共可以装2500袋。( )
四、计算题(共18分)
21.(12分)用竖式计算。带▲的小题要验算。
385×5 7×209 369÷3
267×6 620×5 ▲846÷4
22.(6分)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五、连线题(共6分)
23.(6分)估计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线连一连。
六、解答题(共36分)
24.(6分)妈妈买了3千克的色拉油,若每天做菜用去180克,则7天后色拉油还剩多少克?
25.(6分)昨天,某水果店共运进9筐苹果,每筐重95千克,今天早上卖出了367千克,这时还剩下多少千克?
26.(6分)修路队修一段公路,已经修了6天,平均每天修165米,还剩210米没有修,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27.(6分)农场准备用100米长的篱笆来围一块长方形地,这块地长30米,宽25米。篱笆够不够用?如果不够,还差多少米?
28.(6分)一张长方形纸,长9分米,宽7分米,如果把它裁成一张最大的正方形纸(如下图),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剩下的部分的周长又是多少分米?
29.(6分)
(1)买一双鞋子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巧克力的盒数×1盒巧克力的价钱=总价,再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等于几个一,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等于几个十,即可解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
竖式中的“6”表示6个10,也就是60,即竖式中的“6”表示的20盒巧克力6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分析】2个来回也就是游了4个游泳池长度,用100乘4即可解答。
【详解】100×4=400(米)
一共游了400米。
故答案为:C
【点睛】2个来回也就是游了4个游泳池长度,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C
【分析】10个400克是4000克,再根据1千克=1000克,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1袋味精400克,10个400克是4000克,
1千克=1000克,4000克里面含有4个1000克,
所以4000克=4千克,
因此,1袋味精400克,10袋这样的味精重4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B
【分析】一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4000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4000克,1000克=1千克,再把克换算成千克即可。
【详解】4000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4000克。
4000克=4千克
故答案为:B
【点睛】熟悉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C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图形的周长,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一半与中间的曲折线的长度之和,即周长相等。
【详解】涂色部分周长:长方形周长的一半与中间的曲折线长度之和;
空白部分周长:长方形周长的一半与中间的曲折线长度之和;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关键是明确这两部分的周长都包括哪几个部分。
6.B
【分析】涂色部分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原长方形的长,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用长与宽的和28乘2即可求出涂色部分的周长。
【详解】28×2=56(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根据图找到涂色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解答的关键。
7.B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已知,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72÷4=18(厘米)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它的边长是18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
8.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8支铅笔可以买1支钢笔,用铅笔的支数除以8,即等于钢笔的支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0÷8=5(支)
一支钢笔的价格是铅笔的8倍,买40支铅笔的钱可以买5支钢笔。
故答案为:A
【点睛】明确8支铅笔可以买1支钢笔,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四 2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哪一位上。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算出341×3和450×2×5的积,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341×3=1023
450×2×5
=900×5
=4500
的积是(四)位数;的积的末尾有(2)个0。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10.1500
【分析】根据题意,也就是求5个298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把298看成300进行估算出结果即可。
【详解】298×5≈300×5=1500(元)
一套桌椅卖298元,买5套这样的桌椅约需要150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乘法的意义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应用。
11.(1)千克/kg
(2)克/g
【分析】根据题意,依据生活常识来选择质量单位,一只鸭约重3千克;一个苹果约重150克。
【详解】(1)一只鸭约重3千克
(2)一个苹果约重150克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依据生活常识来选择质量单位。
12.(1)1
(2)2
【分析】(1)1袋饼干重250克,4袋饼干的质量是250与4的积,最后根据1千克=1000克将单位化为千克即可。
(2)250乘6即可求出6袋饼干的质量,1盒巧克力是500克,6袋饼干的质量加500即可求出总质量,最后根据1千克=1000克,将单位化为千克即可。
【详解】(1)250×4=1000(克)
1000克=1千克
妈妈买了4袋饼干,一共重1千克。
(2)250×6=1500(克)
1500+500=2000(克)
2000克=2千克
张阿姨买了6袋饼干和1盒巧克力,一共重2千克。
【点睛】熟记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解答的关键。
13.10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度,铁丝长度除以4即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0÷4=10(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
【点睛】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7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长方形,要使周长增加的最多,应使小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相等,这样4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6条长。据此解答。
【详解】
12×6=72(厘米)
它们的周长之和比原来的大长方形最多增加了72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意义、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及应用。
15.够;45
【分析】要求这瓶是否够奶奶吃20天,则要算每天每次最少吃的数量,用180÷2÷2求出最多能吃的天数,然后和20天比较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最多吃的天数:
180÷2÷2=45(天)
20<45
这瓶药够奶奶吃20天,这瓶药奶奶最多吃45天。
【点睛】明确求最多的天数,每天尽可能吃最少的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9
【分析】先用228除以3,计算出4人1小时摘的质量,然后除以4,计算出平均每人每小时摘多少千克。
【详解】228÷3÷4
=76÷4
=19(千克)
平均每人每小时摘苹果19千克。
【点睛】解决本题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列出连除算式求解即可。
17.×
【分析】最大的两位数乘9。最小的两位数乘9。再判断积的位数即可。
【详解】99×9=891
10×9=90
即一个两位数乘9,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原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关键是求出最大和最小的积,即可得出结论。
18.√
【分析】10袋这样的方便面的重量=100×10,1千克=1000克,单位换算统一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00×10=1000(克)
1000克=1千克,即10袋这样的方便面大约重1千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对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的掌握。
19.×
【分析】如图:,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长方形周长。将正方形周长和长方形周长作比较再进行判断。
【详解】1×4=4(厘米)
(2+1)×2
=3×2
=6(厘米)
6不是4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不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周长的定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采用赋值法简洁易懂。
20.×
【分析】用食品厂生产的小吃的总质量除以每袋的质量,即可求出一共可以装多少袋,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000÷2=500(袋)
东方食品厂生产了1000千克小吃,这些小吃分装成袋,每袋重2千克,一共可以装500袋。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生产的质量单位与每袋的质量单位是否相同。
21.1925;1463;123;
1602;3100;211……2;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先从百位除起,百位不够除时,就用前两位数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详解】385×5=1925 7×209=1463 369÷3=123
267×6=1602 620×5=3100 ▲846÷4=211……2
验算:
22.16厘米;16厘米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5+3)×2
=8×2
=16(厘米)
4×4=16(厘米)
23.见详解
【分析】这4个数后面的单位都是千克,其中最重的是大象,4个数中最大的是4800千克,即为大象的体重,接下来比较重的是冰箱,根据数据大小应为60千克,人与小狗比较,人的体重比较大,所以人的体重是30千克,小狗的体重是6千克。
【详解】4800千克>60千克>30千克>6千克
【点睛】此题数据的单位都相同,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直接解答即可。
24.1740克
【分析】每天用180克,7天用的质量是180与7的积,根据1千克=1000克,将3千克单位化为克是3000克,再用3000减7天用去的质量,即可求得剩下的质量。
【详解】180×7=1260(克)
3千克=3000克
3000-1260=1740(克)
答:还剩1740克。
【点睛】根据“用去的质量=每天用的质量×天数”来求出用去的质量。
25.488千克
【分析】共运进9筐苹果,每筐重95千克,那么苹果的总质量就是9个95千克,用95乘9即可求出苹果的总质量,再减去卖出的367千克,即可求出还剩下的质量。
【详解】95×9=855(千克)
855-367=488(千克)
答:这时还剩下488千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减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先求出苹果的总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26.1200米
【分析】用平均每天修路长度乘修路天数,求出已经修路长度,再加上没有修的长度,求出这段公路总长度。
【详解】165×6+210
=990+210
=1200(米)
答:这段公路长1200米。
【点睛】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关键是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已经修路长度。
27.不够;10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算出周长,再与100米比较大小即可知道够不够,如果不够,再两者相减,可知差多少米。
【详解】(30+25)×2
=55×2
=110(米)
110>100
110-100=10(米)
答:不够,还差10米。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28分米;18分米
【分析】已知一张长方形纸,长9分米,宽7分米,如果把它裁成一张最大的正方形纸,那么这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7分米,7乘4即可求出正方形周长。剩下的部分为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为7分米,宽是9与7的差,再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求长方形周长。
【详解】7×4=28(分米)
9-7=2(分米)
=9×2
=18(分米)
答: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是28分米,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18分米。
【点睛】在长方形纸上裁下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29.(1)21顶
(2)见详解
【分析】(1)买一双鞋子的钱可以买帽子的顶数=一双鞋子的价钱÷一顶帽子的价钱,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
(2)题中已知每种物品的价钱,那么可以提一个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答案不唯一。例如:买一双鞋子和一件上衣一共多少钱?解答时,用买一双鞋子的价钱加上买一件衣服的价钱。
【详解】(1)84÷4=21(顶)
答:买一双鞋子的钱可以买21顶帽子。
(2)买一双鞋子和一件上衣一共多少钱?(答案不唯一)
84+448=532(元)
答:买一双鞋子和一件上衣一共532元。
【点睛】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提供的数据在题中的含义,根据数据提出相应的问题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