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小的是(提示:铝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NH、Na+、Cl-、HCO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CO
C.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K+、Fe2+、SO、ClO-
D.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中:Mg2+、Fe3+、SO、I-
3.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Cl2+2OH-=Cl-+ClO-+H2O
B.铜与氯化铁溶液:Fe3++Cu=Fe2++Cu2+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2Al+2OH-+2H2O=2AlO+3H2↑
D.过氧化钠与水:2Na2O2+2H2O=4Na++4OH-+O2↑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l2HClOHCl B.FeFeCl2FeCl3
C.NaNa2ONaOH D.FeFe2O3FeCl3
5.“铁肥”(主要含)常用于解决植物叶面变黄问题,通过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喷施在叶面上。下列有关“铁肥”说法错误的是
A.“铁肥”易因保存不当被空气氧化变质
B.可用溶液检验“铁肥”中的
C.为保证“铁肥”的效果,可向配制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D.可用KSCN溶液检验“铁肥”是否完全失效
6.将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再向其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过足够长时间后,铁粉仍有剩余,则此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B.0.2 C.0.3 D.0.4
7.下列金属氧化物中,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
A. B. C. D.
8.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
A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再滴入HCl酸化的BaCl2溶液 溴水褪色,出现白色沉淀 该无色气体为SO2
B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出现血红色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C 向某钾盐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为K2SO3或KHSO3
D 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HCl具有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之褪色
A.A B.B C.C D.D
9.铁和铜部分物质的价一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d不能发生化合反应
B.高温条件下,a与水蒸气反应可制得c和氢气
C.b、e都是黑色固体,d溶液和h溶液都是透明溶液
D.从元素价态来看,b和f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
10.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铝合金的硬度比铜和铝的都大,熔点比铜和铝的都低
B.合金只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组成
C.合金的制成是一个化学变化
D.铝合金不能与酸反应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的铜析出
③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
⑤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都能产生白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2.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棕色固体和氢气
B.为了防止溶液变质,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粉
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被锈蚀,是因为铁比铝性质活泼
D.在一定条件下铁与氯气反应生成
13.下列有关铁、铁矿石与铁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游离态的铁存在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俗称铁红
C.向溶液中通入,然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铁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FeO都是碱性氧化物
14.下列有关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铁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氧化亚铁与三氧化二铁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常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D.铁与氯气或足量盐酸反应都可生成FeCl2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下,0.2mol·L-1的Na2SO4 溶液中含Na+ 数目为0.4NA
B.高温下,0.3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 分子数目为0.4NA
C.标准状况下, NA个HI 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2.3g的金属钠与足量的O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无处不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现有下列物质用于做导电性实验:①铝线②Na2O③液态氯化氢④NH3.H2O⑤二氧化碳气体⑥食盐水⑦KOH粉末⑧酒精。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Ⅱ.根据描述书写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或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4)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5)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Ba2++SO=BaSO4↓: ;
(7)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7.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黑木耳等食品中富含铁元素。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同学检验黑木耳中的铁元素并测定其含量的实验流程图。
(一)定性检验
(1)粉碎后的黑木耳应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灼烧。取3滴待测液滴在点滴板上,加几滴 (填化学式)溶液,若出现 的现象,则此溶液中存在Fe3+。
(2)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玻璃棒用作引流
B.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二)定量测定
(3)已知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c(Fe3+)关系如下图。该小组从上述100mL溶液中取出10mL待测液,测得待测液吸光度位于图中X点,试计算该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mg/100g) 。(要求有计算过程)
18.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色固体 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
受热分解
制法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二者的关系 在空气中,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现象是 ,最后变成 ,化学方程式为
19.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化学式② 。
(2)利用以下试剂研究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a. b.Fe c.NaOH d. e.
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盐,可能与 发生反应(填序号);从化合价角度看,体现氧化性,可能与 反应(填序号)。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一些氧化剂氧化为。
①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血红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配制含的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 ,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工业中常用高铁酸钾()作为高效、多功能的自来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能生成胶体吸附杂质净水,同时还产生一种气体,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每生成1个,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个。
20.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 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产物是
(3)人体内的铁元素是以和的形式存在。易被人体吸收,服用维生素,可使转化成,有利于人体吸收,说明维生素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为探究化合物A(仅含三种元素,摩尔质量为198g/mol)的组成与性质,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取3.96g化合物A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B(红褐色沉淀)、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溶液中加入100mL0.6mol/L稀硫酸,再加入含有0.08mol K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后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将所得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10.44g。
(1)化合物A所含的元素为 ,化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化合物A可由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化合物X由两种元素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固体2为一种常见氧化物,呈红棕色。请回答:
(1)固体1的化学式是 ,X的化学式是 。
(2)化合物X在空气中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热条件下氨气被固体2氧化成一种气体单质,同时生成金属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简述检验磁性氧化物固体1中金属价态的实验方案 。
23.化学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氯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X的化学式为 ;Cl2O7为 (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
(2)巴西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以Y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与双氧水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物质常用于杀菌消毒,其中消毒原理与HClO相同的是 (填字母)。
A.O3 B.酒精 C.熟石灰 D.KMnO4
Ⅱ.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Cl2,并验证Cl2的部分性质。
(4)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写出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
(5)根据装置C中淀粉-KI溶液变蓝可验证非金属性:Cl (填“>”“<”或“=”)I。
(6)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 ,说明Cl2具有氧化性;实验中未被反应的Cl2用装置E吸收,g应连接 (填“h”或“i”)口。
(7)该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B中的新制氯水进行如图实验。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探究丙中的褪色原因,该实验小组同学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氧化;b.SCN-被氧化。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褪色后的溶液,滴加0.1mol L-1的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 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②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2Al+2NaOH+2H2O=2NaAlO2+3H2↑假设反应产生3mol氢气,需消耗2molNaOH;
B.2Al+3H2SO4=Al2(SO4)3+3H2↑,假设反应产生3mol氢气,需消耗3mol硫酸;
C.2Al+6HCl=2AlCl3+3H2↑,假设反应产生3mol氢气,需消耗6molHCl;
D.由于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铝发生反应,不能产生氢气;
综上,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小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选A。
2.B
解析: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H+,H+与HCO反应产生CO2、H2O,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在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Fe2+、Cl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与Fe2+会反应产生Fe(OH)2沉淀,也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Fe3+、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2+、I2,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3.B
解析:A.Cl2与NaOH溶液常温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A项正确;
B.Cu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题中离子方程式违背了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故B项错误;
C.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3H2,故C项正确;
D.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4.A
解析:A.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A正确;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B错误;
C.在加热条件下钠和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钠,得不到氧化钠,C错误;
D.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得不到氧化铁,D错误;
答案选A。
5.D
解析:A.“铁肥”中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A正确;
B.溶液与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用来检验,B正确;
C.加入少量铁粉可与Fe3+反应生成Fe2+,“铁肥”配制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C正确;
D.KSCN溶液可与Fe2+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可检验Fe3+的存在,还需要检验Fe2+不存在才能证明“铁肥”完全失效,D错误;
故选:D。
6.B
解析: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为2Fe3++Fe=3Fe2+、Fe+Cu2+=Fe2++Cu,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为FeSO4溶液,设两种溶液的体积均为V,c()==0.2mol/L,c(Fe2+)=c()=0.2mol/L,故选B。
7.C
解析:A.氧化钠不和碱反应,故A错误;
B.氧化镁和酸反应,不和碱反应,故B错误;
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氧化铁和酸反应,不和碱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A.若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可知溴水褪色,出现白色沉淀,故A正确;
B.铝热剂中含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后加KSCN,也出现血红色,故B错误;
C.可能为K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
D.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HCl具有酸性使石蕊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9.D
【分析】根据Fe和Cu的化合价及相应物质的分类可知,a为Fe,b为FeO,c为,d为Fe(III)盐,e为Cu,f为Cu2O,g为,h为Cu(II)盐。
解析:A.由分析可知,a为Fe,d为Fe(III)盐,二者可以发生化合反应,比如,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为Fe,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错误;
C.由分析可知,b为FeO,该物质是黑色固体;e为Cu,该物质是紫红色固体;d为Fe(III)盐,h为Cu(II)盐,它们的溶液都是透明溶液,C错误;
D.由分析可知,b和f为中间价态,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A.依据合金的性质可知:铜铝合金的硬度比铜和铝的都大,熔点比铜和铝的都低,故A符合题意;
B.合金指的是一种金属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中可以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为铁与碳的合金,故B不符合题意;
C.合金的制备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个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合金中含有铝,能够与盐酸等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1.C
解析: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①错误;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②错误;
③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因此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故③正确;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故④正确;
⑤钠在氯气中燃烧能产生白烟,氢气在氯气中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故⑤错误;
因此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12.D
解析:A.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和氢气,A错误;
B.为了防止溶液变质,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不能加入铜粉,否则会引入铜离子,B错误;
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被锈蚀,是因为铝表面易被氧化为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比铁性质活泼,C错误;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氯气反应生成,D正确;
答案选D。
13.B
解析:A.在地球上没有游离态的铁存在,但星球爆炸产生的陨铁中,含有游离态的铁,A错误;
B.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磁性氧化铁,化学式为Fe3O4,赤铁矿俗称铁红,其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生产红色颜料和红色油漆,B正确;
C.若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通入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也为红色,C错误;
D.Fe2O3、FeO与酸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但Fe3O4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14.D
解析:A.铁的游离态主要存在于陨铁中,化合态主要存在于矿物中,故A正确;
B.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因为都是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不变价的盐和水,故B正确;
C.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3+,加入铁粉可以发生反应2Fe3++ Fe= 3e2+,故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常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故C正确;
D.氯气过量和不过量都生成三氯化铁,因为铁不能还原固体状态三氯化铁,只有在溶液中铁才能与三氯化铁反应,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A
解析:A.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体积,不能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
B.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每3 mol Fe反应产生4 mol H2,则0.3 mol Fe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4mol,故反应产生H2的数目是0.4NA,B正确;
C.标准状况下 NA个HI 分子为1mol,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C正确;
D.2.3 gNa的物质的量是0.1 mol,由于Na是+1价金属,所以0.1 mol Na与足量的O2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6.(1)①⑥
(2)②③④⑦
(3)⑤⑧
(4)NaHSO4=Na++H+ + SO
(5)2Na+Cu2++2H2O=Cu(OH)2↓+2Na++H2↑
(6)BaCl2+Na2SO4=BaSO4↓+2NaCl
(7)2Al+2H2O +2OH- =2AlO +3H2↑
【分析】Ⅰ.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解析:(1)铝线是金属,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食盐水是溶液,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导电的是①⑥;
(2)Na2O的熔融态能导电,液态氯化氢、NH3.H2O、KOH粉末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因此②③④⑦是电解质;
(3)二氧化碳气体、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且属于化合物,因此⑤⑧属于非电解质;
(4)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为Na+、H+、,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 ;
(5)Na在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Na2SO4,总离子方程式为2Na+Cu2++2H2O=Cu(OH)2↓+2Na++H2↑;
(6)BaCl2与Na2SO4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Ba2++SO=BaSO4↓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7)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 +2OH- =2AlO +3H2↑。
17.(1)坩埚 KSCN 血红色
(2)BD
(3)1.26mg/100g
【分析】干黑木耳粉碎后在坩埚中灼烧除去有机杂质,得到木耳灰,加入适量硝酸搅拌溶解,得到浊液,过滤得到滤渣、滤液,检测滤液中的铁元素。
解析:(1)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检验Fe3+一般使用KSCN溶液,滴入KSCN溶液后若出现血红色,说明有Fe3+;
(2)A.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A正确;
B.为防止捣破滤纸,不能用玻璃棒搅拌,B错误;
C.将滤纸湿润,可以避免滤纸与漏斗间有空隙,使其紧贴漏斗壁,C正确;
D.为防止滤液滴入烧杯时飞溅,漏斗末端颈尖应紧靠烧杯内壁,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3)10mL待测液中n(Fe3+)=0.45×10-5mol/L×10mL=4.5×10-8mol,而2g样品配成了100mL溶液,故2g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4.5×10-8mol×10×56g/mol=2520×10-8g=2.52×10-2mg,则100g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52×10-2mg×50=1.26mg;故其含量为1.26mg/100g。
18. 白 红褐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Fe2++2OH-=Fe(OH)2↓ Fe3++3OH-=Fe(OH)3↓ 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Fe(OH)2是白色固体,而Fe(OH)3是红褐色固体;
Fe(OH)2是难溶性碱,能够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2+2H+=Fe2++2H2O;
Fe(OH)3也是难溶性碱,能够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Cl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Fe(OH)3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Fe2O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Fe2O3+3H2O;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2沉淀、金属氯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金属氯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Fe(OH)2具有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会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红褐色Fe(OH)3,因此看到现象是: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19.(1)
(2) ce b
(3) 铁粉
(4)4
解析:(1)二维图缺失的是+3价的铁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
(2)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盐,可能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与发生置换反应,故选ce;从化合价角度看,体现氧化性,可能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
(3)①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配制含的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到-2价,若1个,化合价降4价,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个。
20.(1) 铜丝上有银白色的固体析出
(2)
(3)还原性
(4)
解析:(1)铁和硫酸铜溶液置换出铜单质,反应方程式为:;铜比银活泼,铜能置换溶液中的单质;根据反应:,,、、的氧化性由强到弱:;
(2)根据反应,,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为;
(3)维生素可使转化成,维生素具有还原性;
(4)铁粉与人体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被人体吸收,反应的方程式为:。
21. K、Fe、O 4FeO42-+10H2O=4Fe(OH)3↓+3O2↑+8OH-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解析:化合物A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B(红褐色沉淀)、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D分别为氢氧化铁和氧气,说明A含有Fe元素、O元素。向溶液中加入100mL 0.6mol/L稀硫酸,再加入含有0.08mol K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后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该红棕色固体粉末为氧化铁,由铁元素守恒可知,3.96g化合物A含铁为:×2=0.02mol,将所得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10.44g,该盐为硫酸钾,说明A中含有钾元素,3.96g化合物A含钾为:×2-0.08mol=0.04mol,则3.96g化合物A含氧(3.96g-0.02mol×56g/mol-0.04mol×39g/mol)÷16g/mol=0.08mol,K、Fe、O的个数比为0.04mol:0.02mol:0.08mol=2:1:4,根据摩尔质量,可得A的化学式为K2FeO4。
(1)根据分析可知,化合物A所含有的元素为:K、Fe、O;化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3O2↑+8OH-;
(2)化合物A可由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得,根据电子守恒,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22.(1) Fe3O4 Fe3C
(2)
(3)
(4)取两份溶液甲于试管中,向第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解析:化合物X在空气中高温燃烧,生成磁性氧化物和无色无味气体,此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应为二氧化碳;而磁性氧化物溶于过量盐酸后,再通入足量氯气后,溶液里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可知溶液乙应为FeCl3溶液,则固体1为Fe3O4;化合物X中含有的二种元素应为铁元素和碳元素,将FeCl3溶液加热、蒸发并灼烧,最终所得固体2为Fe2O3,24g Fe2O3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8.0g化合物X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则化合物X中Fe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X的化学式为Fe3C。
(1)由分析可知,固体1的化学式是Fe3O4;X 的化学式是Fe3C;
(2)Fe3C在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Fe3O4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2为Fe2O3,加热条件下氨气被固体2氧化成一种气体单质,同时生成金属单质,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氮气,则化学方程式为:;
(4)取两份溶液甲于试管中,向第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3.(1) Cl2O 酸性
(2)NaClO+H2O2=NaCl+O2↑+H2O
(3)AD
(4) 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5)>
(6)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i
(7) 滴加KSCN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取褪色后的溶液少量放入试管,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用装置A制取Cl2,然后将Cl2依次通过B、C、D、E装置,分别制取氯水、比较Cl2与I2的氧化能力、Cl2与Fe3+的氧化能力,最后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1)X为氧化物,且Cl元素显+1价,则其化学式为Cl2O;Cl2O7对应的酸为HClO4,它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为:Cl2O;酸性;
(2)Y为NaClO,与双氧水混合,生成O2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2=NaCl+O2↑+H2O。答案为:NaClO+H2O2=NaCl+O2↑+H2O;
(3)HClO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杀菌消毒,其中消毒原理与HClO相同的是O3和KMnO4,故选AD。答案为:AD;
(4)从图中可以看出,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答案为:分液漏斗;MnO2+4HCl(浓)MnCl2+Cl2↑+2H2O;
(5)根据装置C中淀粉-KI溶液变蓝可知,发生反应2KI+Cl2=2KCl+I2,则氧化性Cl2>I2,可验证非金属性:Cl>I。答案为:>;
(6)装置D中,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说明Cl2具有氧化性;实验中未被反应的Cl2用装置E吸收,g应连接i口。答案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i;
(7)①假设b成立,则SCN-被氧化,所以往褪色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红。
②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即检验的存在,需往待测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操作及现象:取褪色后的溶液少量放入试管,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为:滴加KSCN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取褪色后的溶液少量放入试管,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点睛】Cl2具有强氧化性,不仅能将Fe2+氧化,还能将SCN-氧化,所以检验Fe2+时,应滴加少量的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