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2.(2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3.(2分)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万物,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cm)(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课桌的高度 D.粉笔的长度
4.(2分)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5.(2分)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6.(2分)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分)在2022央视元宵晚会上,还在执行航天任务的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送上元宵祝福,她还用一把古筝弹奏出悠扬的《茉莉花》,不少网友留言称,“来自宇宙的乐”“此曲只应天上有”,是根据声音的哪个要素进行的( )
A.音调 B.音色 C.振幅 D.响度
8.(2分)用同一把尺子测量一物理课本的宽,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32cm、17.33cm、17.82cm、17.33cm,根据数据分析( )
A.17.45cm B.17.32cm C.17.33cm D.17.32
9.(2分)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10.(2分)图中小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情况并听到大小不同的声音,根据这一现象,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B.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C.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鼓面振动幅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多选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11.(4分)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是1.5m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是20cm
D.一位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5m/s
(多选)12.(4分)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多选)13.(4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加发声部的琴弦长度
B.体育课上远处的同学听不到哨声是因为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利用超声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具有能量
D.在小区内“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多选)14.(4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1,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如图2,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如图3,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如图4,“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多选)15.(4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三、非选择题,共9小题,共60分
16.(4分)如图1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 cm;秒表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 s。
17.(4分)在《自然》杂志上,曾有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他们认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当雪花落入海面上时,海里的鲸鱼就会异常烦躁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些声波。
18.(4分)2019年10月16日,连接江南一江北的沅江隧道顺利通车,隧道全长2240m,给常德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隧道口设有如图所示标示牌,标示牌上“60”的单位为 ,张师傅驾车通过沅江隧道,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 s。
19.(4分)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vB(选填“=”“>”或“<”)。
20.(6分)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下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出租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TAXI车费发票车号EU﹣8888日期04﹣08﹣28上车10:00下车10:05单价2.00元里程6.0km金额12.00元
21.(6分)前段时间秋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标牌上写着:洞深大约255m.小明在洞口向洞内大喊一声,经过多长时间后听到回声?(声速按340m/s)
22.(12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求:
(1)汽车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9m
(2)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26m,求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10分)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根据实验的原理 可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小车AB段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4.(10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①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小华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5)实验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探究、②提出问题、③猜想假设、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研究的是树的运动状态,“远树来”说明树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它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树是运动的,故A正确。
故选:A。
2.(2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答案】B
【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体,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故A错误;
B、海底是被研究对象,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故B正确;
C、“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D、“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上浮,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B。
3.(2分)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万物,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cm)(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课桌的高度 D.粉笔的长度
【答案】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长度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cm),17cm的长度与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2分)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分析】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
【解答】解:由题意知,v小张=30km/h,v小王=5m/s=18km/h,v小李=0.4km/min=36km/h,
由速度公式v=可知,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
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
故选:C。
5.(2分)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答案】A
【分析】(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B、罩内抽出空气,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空气柱变长,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选:A。
6.(2分)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三角尺和直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解答】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故A;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
故选:C。
7.(2分)在2022央视元宵晚会上,还在执行航天任务的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送上元宵祝福,她还用一把古筝弹奏出悠扬的《茉莉花》,不少网友留言称,“来自宇宙的乐”“此曲只应天上有”,是根据声音的哪个要素进行的( )
A.音调 B.音色 C.振幅 D.响度
【答案】B
【分析】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或辨别发声体。
【解答】解: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或辨别发声体,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故选:B。
8.(2分)用同一把尺子测量一物理课本的宽,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32cm、17.33cm、17.82cm、17.33cm,根据数据分析( )
A.17.45cm B.17.32cm C.17.33cm D.17.32
【答案】C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
【解答】解:(1)用此刻度尺测量的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
比较测量结果知,“17.82cm”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所以是错误的;
(2)课本的宽度为L=≈17.33cm。
故选:C。
9.(2分)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答案】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男低音独唱时,他的音调低,故他的响度大,她的音调高,故她的响度小。
故选:B。
10.(2分)图中小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情况并听到大小不同的声音,根据这一现象,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B.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C.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鼓面振动幅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C
【分析】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情况并听到大小不同的声音,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表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即响度不同,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选:C。
二、多选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11.(4分)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是1.5m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是20cm
D.一位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5m/s
【答案】A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5枚一元硬币叠放的高度接近10mm。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0.7m左右;
C、中学生伸开手掌。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8×.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C。
(多选)12.(4分)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答案】ACD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
A、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这是有必要的。
故选:ACD。
(多选)13.(4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加发声部的琴弦长度
B.体育课上远处的同学听不到哨声是因为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利用超声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具有能量
D.在小区内“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答案】ABC
【分析】(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
【解答】解:A、增加发声部的琴弦长度,音调就会变低;
B、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远处的同学离老师远,所以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哨声;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可以传递信息;
D、小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故D正确。
故选:ABC。
(多选)14.(4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1,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如图2,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如图3,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如图4,“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ABD
【分析】(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泡沫颗粒)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音色与发出声音的物体有关;
(4)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敲击鼓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音色是相同的,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故D正确。
故选:ABD。
(多选)15.(4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C
【分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而B从距离O点5m处沿正方向开始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A在O点,故B正确;
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A的斜率大,即有vA>vB,第5s时A、B到O点的距离相同(均为10m)、B相遇。
D、由图知,5s内B通过的路程为10m﹣5m=5m,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共9小题,共60分
16.(4分)如图1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 2.34 cm;秒表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 40.0 s。
【答案】2.34;40.0。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8mm,右侧在2.3cm和6.4cm中间,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2.34cm;
由图8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偏过中线,秒针读数在30~60s之间,5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40.0s处;
故答案为:2.34;40.7。
17.(4分)在《自然》杂志上,曾有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他们认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属于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当雪花落入海面上时,海里的鲸鱼就会异常烦躁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些声波。
【答案】超声波; 能。
【分析】(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即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都是人耳朵无法听到的。
(2)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声音。
【解答】解:(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2)当雪花落入海面上时,液体能传播声音,鲸鱼能听到这些声波。
故答案为:超声波; 能。
18.(4分)2019年10月16日,连接江南一江北的沅江隧道顺利通车,隧道全长2240m,给常德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隧道口设有如图所示标示牌,标示牌上“60”的单位为 km/h ,张师傅驾车通过沅江隧道,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 134.4 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图中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
(2)已知所行驶的路程(隧道全长)和允许的最大速度,利用t=求出所需的最少时间。
【解答】解:(1)图中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最大速度为60km/h。
(2)隧道全长s=2240m,速度v=60km/h=,
由v=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的时间:
t===134.5s。
故答案为:km/h;134.4。
19.(4分)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A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 vB(选填“=”“>”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示判断A、B两球的运动状态。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示比较A、B两球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2)则由图可知,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A>vB。
故答案为:(1)A;(2)>。
20.(6分)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下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出租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TAXI车费发票车号EU﹣8888日期04﹣08﹣28上车10:00下车10:05单价2.00元里程6.0km金额12.00元
【答案】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20m/s。
【分析】从出租车发票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从10:00到10:05;
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6km=6000m,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20m/s。
答: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20m/s。
21.(6分)前段时间秋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标牌上写着:洞深大约255m.小明在洞口向洞内大喊一声,经过多长时间后听到回声?(声速按340m/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回声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所以回声所走的路程是声音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根据v=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
【解答】解: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
s=255m×2=510m,
由v=可得
t===1.7s。
答:小明在洞口向洞内大喊一声,经过1.5s后听到回声。
22.(12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求:
(1)汽车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9m
(2)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26m,求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6s;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
【分析】(1)已知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和速度,利用t=求司机的反应时间;
(2)已知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总时间和行驶路程,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1)v=54km/h=15m/s,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0.8s;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行驶路程s总=26m,
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t总=t+t′=0.6s+8s=2.6s,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10m/s。
答:(1)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7s;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
23.(10分)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根据实验的原理 v= 可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40.0 cm,如果测得小车AB段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0.25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答案】(1)v=;小;(2)40.0;0.25;(3)大。
【分析】(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由图可以读出AB段的路程,根据AB段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答】解:(1)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电子停表测量时间,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小些;
(2)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7cm=0.4m;
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5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可知。
故答案为:(1)v=;小;(2)40.0;(3)大。
24.(10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①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A、C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A、B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小华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80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5)实验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探究、②提出问题、③猜想假设、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②③①④ 。
【答案】(1)A、C;(2)A、B;(3)80;(4)控制变量法;(5)②③①④。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4)在本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5)物理中探究实验一般有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
【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C进行研究;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B进行研究;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D进行探究;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
(5)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提出问题(或猜想)、分析归纳,故为②③①④。
故答案为:(1)A、C;(2)A、B;(4)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