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在形成或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图甲,德化九仙山的雪景
B.图乙,弥漫在郑成功雕塑周围的雾气
C.图丙,深秋时节草叶上的霜
D.图丁,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2.(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 )
A.夏天,喝冷饮使人感觉凉爽
B.爬竿时从竿上滑下,手有点发热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用热水袋取暖,手暖和了
3.(2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沙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4.(2分)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卫星常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
A.较低的凝固点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比热容 D.较大的热值
5.(2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6.(2分)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c铜<c铝),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
A.两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从铜块传向铝
C.热量从铝块传向铜
D.无法判定
7.(2分)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53℃,打破了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D.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8.(2分)《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B.提高湿纸的温度
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2分)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如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 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10.(2分)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是某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则该热机的效率是( )
A.
B.
C.
D.
11.(2分)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8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
12.(2分)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
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
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
13.(2分)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可以得到合金,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铁 铜 铝 镁
熔点/℃ 1535 1083 660 649
沸点/℃ 2750 2567 2467 1090
A.铝镁合金 B.镁铁合金 C.铁铜合金 D.铜铝合金
14.(2分)有甲、乙两个金属球温度和质量都相等,先把甲球放入装有100℃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10℃,再将乙球放入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10℃,则甲球比热容c甲和乙球比热容c乙大小的关系是( )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摄氏温标是世界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 摄尔修斯(如图所示)提出来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规定 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甲、乙两个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甲的温度 乙的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2分)如图所示,在超市里常喷一些水雾来保鲜蔬菜和水果,利用这种水雾在发生 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达到保鲜的目的。
17.(2分)如图所示,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可以用来防虫,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2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
19.(3分)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罐外壁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吸收大量的热,使罐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 形成霜。
20.(2分)国庆长假,喝茶打牌晒太阳,露营自然成为新宠,如图所示。在某次烧水过程中,消耗了0.016m3的燃气,这些燃气完全燃烧能释放出的热量为 ,若这些热量有50%被壶中初温为25℃、体积为1L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了 ℃。【燃气的热值为4.2×107J/m3,壶内液面上方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1.(4分)长征五号与梦天搭伴,助力我国空间站建设。长征五号发射时,在点火后5~15s之间,确保发射台不被高达3000℃的尾焰烧坏,如图所示。请用所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
(1)向火箭尾焰喷水的原因。
(2)发射塔周围白雾的形成原因。
四、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2.(4分)小希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记录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小希同学嫌实验耗时太久,请你在图中画出能体现两种方式缩短实验时间的图像。
五、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23.(9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5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的过程中萘应选用 (选填“大”或“小”)颗粒装入试管进行实验。
(2)采用“水浴法”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数据为 ℃。
(3)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 ℃,在第15min时,萘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第10min时萘的内能 第20min时萘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采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萘,需要在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是指 。
24.(11分)小航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的顺序安装、调试实验器材,确定烧杯底部的陶土网的高度是根据 ,如图甲所示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2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选填“A”、“B”或“C”)读数,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 ,继续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
(3)此时水的沸点 ℃,可判断当时杯内液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小航小组和另一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两个小组选取水的 不同。
(5)实验结束后,小航撤去酒精灯,发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
(6)当大家都结束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还有一组同学还在进行实验,同时他们报告老师水温达到90℃就不再升高,你认为原因是 。
25.(11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将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如图1所示是小圆小组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 。
(3)实验中用 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
(4)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初温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5)小圆每个2min记录一次数据,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t/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水温T水/℃ 20 25 30 35 40 45 50 54 57 60 62
油温T油/℃ 20 30 40 50 60 70 80 89 97 103 108
①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条件可知,当水和食用油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吸收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更多, 吸热本领更强。(后两个空均选填“水”或“食用油”)
②同组细心的小祥发现,随着实验持续进行,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越来越慢 。
(6)如图2所示,小明仅将加热方式由酒精灯更改为电加热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①由图3和下表可知,小明选用的是 (选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②在实验过程中食用油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沸腾。
③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你会选用哪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
1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
酒精 73
煤油 150
水银 357
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6.(6分)小涵周末在家积极进行劳动实践,用燃气灶将质量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消耗了0.1m3的天然气。已知当时环境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27.(7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通过技术革新和品质提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某国产品牌汽车自重为1.4t,该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自身重力的0.1倍,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汽车行驶一百公里消耗燃油的体积(单位:L)称之为百公里油耗。在汽车匀速行驶200km的过程中,求:
(1)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百公里油耗。(保留一位小数)
28.(7分)在课后兴趣活动中,小欣小组在烧杯中放入200g的碎冰,试管中放入40g的碎冰,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实线部分为A温度计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试管底部未与烧杯底部接触。假设烧杯和试管中的冰(或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质量不变且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恒定不变。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
(1)烧杯中的冰0~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2)烧杯中的水在第14min时的温度。
(3)如果在2min﹣4min过程中消耗0.16g的酒精,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10%间接地被试管中的冰吸收,则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在形成或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图甲,德化九仙山的雪景
B.图乙,弥漫在郑成功雕塑周围的雾气
C.图丙,深秋时节草叶上的霜
D.图丁,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D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严冬,升华吸热。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 )
A.夏天,喝冷饮使人感觉凉爽
B.爬竿时从竿上滑下,手有点发热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用热水袋取暖,手暖和了
【答案】B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解:A、夏天,是能量发生了转移,故A不合题意;
B、爬竿时从竿上滑下,是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
C、发烧时,是能量发生了转移,故C不合题意;
D、用热水袋取暖,是能量发生了转移,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与应用,要注意与实例相结合。
3.(2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沙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答案】C
【分析】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体与比热容大物体吸收同样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升高的快。
【解答】解: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我国新疆某些地区都是沙漠或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远远小于水的比热容,故中午温度很高,沙石放出同样多的热量温度降低的也很快,需穿皮袄、密度,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4.(2分)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卫星常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
A.较低的凝固点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比热容 D.较大的热值
【答案】D
【分析】热值是指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释放的能量,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
【解答】解:卫星的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值定义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火箭的具体应用来分析。
5.(2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答案】D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解答】解:A.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B错误;
C.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内能不一定大;
D.只要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内能少的物体温度可能高,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
故选:D。
【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2分)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c铜<c铝),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
A.两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从铜块传向铝
C.热量从铝块传向铜
D.无法判定
【答案】B
【分析】知道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Δt知道,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而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所以铝的温度变化小;又知道初温相同,由此判断铜的末温高;热量将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据此判断得出答案。
【解答】解: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根据Q吸=cmΔt可知,
比热容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少,
因为c铝>c铜,
所以铝块升高的温度少,
又因为铜块和铝块初温相同,
所以铝块的末温低,铜块的末温高,
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铜块向铝块传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量的计算、热传递的方向,知道铁和铜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突破口,用好吸热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7.(2分)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53℃,打破了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D.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答案】C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故A正确;
B、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
C、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泼水成冰”形成原理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2分)《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B.提高湿纸的温度
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解答】解:“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9.(2分)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如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 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答案】C
【分析】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应该选择凝固点低于50℃,同时沸点高于40℃的物质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
【解答】解: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同时沸点高于40℃的物质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满足条件的物质是酒精,但是凝固点不满足要求,沸点不满足要求。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知道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10.(2分)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是某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则该热机的效率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热机的效率等于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据此分析。
【解答】解:热机的效率等于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故热机的效率η===。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热机效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11.(2分)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8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
【答案】C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小华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只有小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故C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
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
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
【答案】D
【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给盛水的容器加热,温度到达水的沸点时,A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
加热过程中,B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但B杯之外水的沸点较低,所以B中的水不能沸腾。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3.(2分)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可以得到合金,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铁 铜 铝 镁
熔点/℃ 1535 1083 660 649
沸点/℃ 2750 2567 2467 1090
A.铝镁合金 B.镁铁合金 C.铁铜合金 D.铜铝合金
【答案】B
【分析】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的温度来解答。
【解答】解:A.由镁的熔点649℃,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1090℃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镁合金;
B.由铁的熔点为1535℃、1090℃,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
C.由铁的熔点为1535℃,铜的熔点为1083℃,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可制取铜铁合金;
D.由铜的熔点为1083℃,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467℃时,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铜合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关键是对熔点和沸点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有甲、乙两个金属球温度和质量都相等,先把甲球放入装有100℃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10℃,再将乙球放入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10℃,则甲球比热容c甲和乙球比热容c乙大小的关系是( )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设甲乙两球的质量为m,初温度为t0,甲球的比热容为c甲,乙球的比热容为c乙,甲球吸收的热量为Q吸1,乙球吸收的热量为Q吸2,
根据Q放=c水m水Δt表示出甲、乙球放入水中后,水放出的热量,
根据Q吸=cmΔt表示出甲、乙球吸收的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判断出甲乙比热容的关系。
【解答】解:设甲乙两球的质量为m,初温度为t0,甲球的比热容为c甲,乙球的比热容为c乙,甲球吸收的热量为Q吸1,乙球吸收的热量为Q吸4,
则甲球放入水中后,水放出的热量为:Q放1=c水m水Δt1=c水m水×10℃,甲球吸收的热量为:Q吸7=c甲m(100℃﹣10℃﹣t0)
因为Q吸1=Q放8,所以c甲m(100℃﹣10℃﹣t0)=c水m水×10℃﹣﹣﹣﹣﹣①;
乙球放入水中后,水放出的热量为:Q放2=c水m水Δt8=c水m水×10℃,乙球吸收的热量为:Q吸2=c乙m(100℃﹣10℃﹣10℃﹣t0)
因为Q吸5=Q放2,所以c乙m(100℃﹣10℃﹣10℃﹣t0)=c水m水×10℃﹣﹣﹣﹣﹣②;
由得出,所以c甲<c乙,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热平衡方程、热量公式,能确定甲、乙两球的末温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摄氏温标是世界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 摄尔修斯(如图所示)提出来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规定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甲、乙两个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甲的温度 等于 乙的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冰水混合物;等于。
【分析】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采用的是摄氏温标,该温标通常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水沸腾的温度作为100℃;把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
【解答】解:在摄氏温标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甲、乙两个物体,若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等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概念及摄氏温标的理解,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16.(2分)如图所示,在超市里常喷一些水雾来保鲜蔬菜和水果,利用这种水雾在发生 汽化 的过程中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达到保鲜的目的。
【答案】汽化;吸收。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要吸热。
【解答】解:在超市里常喷一些水雾来保鲜蔬菜和水果,水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点评】判断一种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过程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17.(2分)如图所示,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可以用来防虫,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 升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升华;吸收。
【分析】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解答】解:时间久了樟脑丸会明显变小,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
【点评】本题考查了升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8.(2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36.3 ℃。
【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6.3。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体温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解:常用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3℃。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6.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原理、正确读数方法的了解,属于基础题。
19.(3分)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罐外壁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升华 吸收大量的热,使罐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 凝华 形成霜。
【答案】升华;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把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升华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形成霜。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20.(2分)国庆长假,喝茶打牌晒太阳,露营自然成为新宠,如图所示。在某次烧水过程中,消耗了0.016m3的燃气,这些燃气完全燃烧能释放出的热量为 6.72×105J ,若这些热量有50%被壶中初温为25℃、体积为1L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了 75 ℃。【燃气的热值为4.2×107J/m3,壶内液面上方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答案】6.72×105J;75。
【分析】(1)根据燃气的质量,计算出燃料油的质量,根据公式Q放=Vq求出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2)利用Q吸=ηQ放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Δt可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解答】解:燃气完全燃烧能释放出的热量为:
Q放=V燃料q=0.016m3×6.2×107J/m7=6.72×105J;
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50%×8.72×105J=3.36×104J,
由ρ=可知水V=1.0×102kg/m3×1×10﹣3m3=1kg;
水升高的温度:Δt===80℃,
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且25℃+80℃>100℃,
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则水实际升高的温度Δt′=100℃﹣25℃=75℃。
故答案为:6.72×105J;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值、热量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1.(4分)长征五号与梦天搭伴,助力我国空间站建设。长征五号发射时,在点火后5~15s之间,确保发射台不被高达3000℃的尾焰烧坏,如图所示。请用所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
(1)向火箭尾焰喷水的原因。
(2)发射塔周围白雾的形成原因。
【答案】(1)向火箭尾焰喷水的原因是:水汽化时吸收热量,能降低尾焰的温度。确保发射台不被烧坏。
(2)发射塔周围白雾的形成原因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发射台,马上放热液化,形成白雾。
【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答:(1)向火箭尾焰喷水的原因是:水汽化时吸收热量,能降低尾焰的温度。
(2)发射塔周围白雾的形成原因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发射台,马上放热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与液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四、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2.(4分)小希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记录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小希同学嫌实验耗时太久,请你在图中画出能体现两种方式缩短实验时间的图像。
【答案】
【分析】加热时间与水的质量多少,初温高低有关。
【解答】解:为缩短实验时间,可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b是通过减少水的质量缩短实验加热时间的图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做水沸腾实验时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难度不大。
五、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23.(9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5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实验的过程中萘应选用 小 (选填“大”或“小”)颗粒装入试管进行实验。
(2)采用“水浴法”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受热均匀 ,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数据为 70 ℃。
(3)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 80 ℃,在第15min时,萘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第10min时萘的内能 小于 第20min时萘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采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萘,需要在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是指 略超过试管中的物质的高度 。
【答案】(1)秒表;小;(2)受热均匀;70;(3)如图所示;(4)晶体;80;固液共存态;(5)小于;(6)略超过试管中的物质的高度。
【分析】(1)本实验需要测量时间,因此需要秒表;小颗粒在加热时受热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
(2)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能使试管受热均匀;温度计读数时,先明确其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用描点法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晶体熔化前处固态,熔化完成后处于液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5)萘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6)烧杯中的水要适量,适量是指略超过试管中的物质的高度。
【解答】解:(1)本实验需要测量时间,因此还需要秒表,加热时间短;
(2)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由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3)用描点法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
(4)由图象数据可知,该物质熔化时,该物质是晶体,萘在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5)萘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所以第10 min时的内能小于第20 min时的内能;
(6)烧杯中的水要适量,适量是指略超过试管中的物质的高度,太多加热时间太长;
故答案为:(1)秒表;小;(2)受热均匀;(3)如图所示;80;(5)小于。
【点评】此题是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查了水浴法对加热固体的好处,同时考查了数据分析的能力等内容。
24.(11分)小航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的顺序安装、调试实验器材,确定烧杯底部的陶土网的高度是根据 酒精灯外焰的高度 ,如图甲所示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杯底 。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2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B (选填“A”、“B”或“C”)读数,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 不变 ,继续 吸热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
(3)此时水的沸点 98 ℃,可判断当时杯内液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小航小组和另一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两个小组选取水的 质量 不同。
(5)实验结束后,小航撤去酒精灯,发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水能从陶土网上继续吸热 。
(6)当大家都结束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还有一组同学还在进行实验,同时他们报告老师水温达到90℃就不再升高,你认为原因是 吸收热量和散出的热量相等 。
【答案】(1)自下而上;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杯底;(2)B;不变;吸热;(3)98;小于;(4)质量;(5)水能从陶土网上继续吸热;(6)吸收热量和散出的热量相等。
【分析】(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实验过程中要用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外焰的位置,据此分析;
结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
(2)温度计在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4)影响水达到沸腾的时间与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有关,水的初温越低,质量越大,达到沸腾的时间越长;
(5)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6)水温达到90℃就不再升高,水也没有沸腾可能是:酒精灯燃料不足;吸收热量和散出的热量相等。
【解答】解:(1)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由图甲可见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即上述三种情况中,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即读数会偏小;
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3)由表格可知,水温达到98℃后,因此水的沸点是98℃,因此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
(4)水的质量越大,水达到沸腾的时间越长;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所以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6)水温达到90℃就不再升高,水也没有沸腾可能是:酒精灯燃料不足。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酒精灯外焰的高度;(2)B;吸热;小于;(5)水能从陶土网上继续吸热。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中主要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读数及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还考查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并且考查得很全面,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25.(11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将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如图1所示是小圆小组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水和食用油体积相同 。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 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
(3)实验中用 加热时间 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
(4)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初温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5)小圆每个2min记录一次数据,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t/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水温T水/℃ 20 25 30 35 40 45 50 54 57 60 62
油温T油/℃ 20 30 40 50 60 70 80 89 97 103 108
①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条件可知,当水和食用油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吸收的热量, 食用油 升高的温度更多, 水 吸热本领更强。(后两个空均选填“水”或“食用油”)
②同组细心的小祥发现,随着实验持续进行,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越来越慢 液体温度越高,热量损失越多 。
(6)如图2所示,小明仅将加热方式由酒精灯更改为电加热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①由图3和下表可知,小明选用的是 水银 (选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②在实验过程中食用油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沸腾。
③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你会选用哪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电加热器,相同时间易控制吸热相同 。
1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
酒精 73
煤油 150
水银 357
【答案】(1)水和食用油体积相同;(2)相同时间吸热相同;(3)加热时间;(4)不一定;(5)①等于;食用油;水;②液体温度越高,热量损失越多;(6)①水银;②不一定;③电加热器;相同时间易控制吸热相同。
【分析】(1)(2)(3)(4)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或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5)根据表中数据,结合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回答;
从热量损失的角度考虑;
(6)①根据食用油的温度为260℃,并与酒精和煤油的沸点和水银的沸点比较分析;
②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满点继续吸热;
③从易于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2)根据转换法,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3)根据转换法,实验中用加热时间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
(4)实验中通过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所以两种液体的初温不一定相同。
(5)①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条件可知,当水和食用油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吸收的热等于水吸收的热量,水的吸热本领更强。
②同组细心的小祥发现,随着实验持续进行,热量损失越多;
(6)①因食用油的温度为260℃,大于酒精和煤油的沸点,故由图3和下表可知。
②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图中只达到了沸点。
③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根据Q=W=Pt。
故答案为:(1)水和食用油体积相同;(2)相同时间吸热相同;(4)不一定;食用油;水,热量损失越多;②不一定;相同时间易控制吸热相同。
【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估,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6.(6分)小涵周末在家积极进行劳动实践,用燃气灶将质量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消耗了0.1m3的天然气。已知当时环境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为1.68×106J;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2×106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40%。
【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2)由Q放=Vq可求出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跟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解答】解:(1)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即水的末温为100℃,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4×103J/(kg ℃)×5kg×(100℃﹣20℃)=5.68×106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Vq=0.6m3×4.5×107J/m3=2.2×106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η=×100%=。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68×106J;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8×106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40%。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Vq、吸热公式Q吸=cm(t﹣t0)和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27.(7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通过技术革新和品质提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某国产品牌汽车自重为1.4t,该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自身重力的0.1倍,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汽车行驶一百公里消耗燃油的体积(单位:L)称之为百公里油耗。在汽车匀速行驶200km的过程中,求:
(1)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百公里油耗。(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2.8×108J;
(2)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7×108J;
(3)百公里油耗为10.9L。
【分析】(1)求出汽车的重力,根据f=0.1G求出汽车受到的阻力,汽车匀速行驶时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W=Fs求出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根据η=求出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根据Q放=mq求出消耗燃油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消耗燃油的体积,据此求出百公里油耗。
【解答】解:(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f=0.1G=4.1mg=0.5×1.4×103kg×10N/kg=1.4×104N,
因汽车匀速行驶时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发动机的牵引力:F=f=1.4×107N;
在汽车匀速行驶200km的过程中,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W=Fs=1.4×106N×200×103m=2.7×108J;
(2)根据η=可知
Q放===7×108J;
(3)根据Q放=mq可知,消耗燃油的质量为:
m油==≈15.6kg;
消耗燃油的体积为:
V油==≈4.0217m3=21.7L,
故该车辆百公里油耗为:
≈10.9L。
答:(1)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4.8×108J;
(2)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6×108J;
(3)百公里油耗为10.9L。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功的公式、二力平衡、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热量公式和效率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28.(7分)在课后兴趣活动中,小欣小组在烧杯中放入200g的碎冰,试管中放入40g的碎冰,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实线部分为A温度计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试管底部未与烧杯底部接触。假设烧杯和试管中的冰(或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质量不变且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恒定不变。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
(1)烧杯中的冰0~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2)烧杯中的水在第14min时的温度。
(3)如果在2min﹣4min过程中消耗0.16g的酒精,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10%间接地被试管中的冰吸收,则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答案】(1)烧杯中的冰0~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2)烧杯中的水在第14min时的温度为5℃;
(3)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960J。
【分析】(1)知道烧杯内冰的质量、比热容,从图象得出烧杯中冰0~4min过程中的初温和末温,利用Q吸=cm(t﹣t0)求烧杯内冰吸收的热量;
(2)由题知,烧杯和试管中的冰(或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质量不变,且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恒定不变;则根据烧杯内冰在0~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求烧杯内冰化成水后在10~1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利用Q吸=cmΔt求水的温度升高值,进而求出水的末温;
(3)知道消耗酒精的质量、热值,利用Q放=mq求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由题知,试管中的冰吸收的热量Q吸=10%×Q放,这些热量是在2min﹣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求1min吸收的热量,进而求出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10min~14min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
(1)烧杯内冰的质量m1=200g=0.3kg,比热容c冰=2.1×102/(kg ℃),从图象得出烧杯中冰0~4min过程中的初温为﹣10℃,
则烧杯内冰吸收的热量为:
Q吸=c冰m4(t1﹣t01)=2.2×103J/(kg ℃)×0.4kg×[0℃﹣(﹣10℃)]=4.4×103J;
(2)由题知,烧杯和试管中的冰(或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质量不变,
根据烧杯中冰0~8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知:烧杯内冰化成的水在10~14min过程中的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为:Q吸′=Q吸=4.2×104J;
由于烧杯内冰化成的水在10min时从0℃开始升高温度,根据Q吸=cm(t1′﹣t01′)可得水的末温:
t2′=+t01′=+0℃=6℃;
(3)消耗酒精的质量m酒精=0.16g=1.8×10﹣4kg,则在2min﹣5min过程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酒精q酒精=1.6×10﹣3kg×3.0×102J/kg=4.8×106J,
1min试管中的冰吸收的热量为:Q吸2=10%×Q放×=10%×4.7×103J×=240J,
由图象可知:试管中的冰在5min~14min的时间内处于熔化过程,但在5~10min内温度相同,不吸热,则3min吸收的热量:
Q吸熔化=4Q吸2=4×240J=960J。
答:(1)烧杯中的冰0~4min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5.2×103J;
(2)烧杯中的水在第14min时的温度为6℃;
(3)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960J。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物质熔化过程以及热量的计算,要熟练应用吸热公式和燃料燃烧放热公式,关键是从图象中得出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