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二)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二)
一、单选题
1.黑糊糊的石油可以变成多种面料的衣物。下面提出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可将地下的石油开采出来
2.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3.(2020九上·海淀期中)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
A.装满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用酒精灯加热
D.熄灭酒精灯
4.(2019九上·雁塔月考)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D.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5.要具有良好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C.固执已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8.打雷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成臭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与臭氧是同种物质
B.这种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D.这种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9.下列变化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节日烟火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
10.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
二、填空题
11.小亮和小东一起把蓝色块状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磨,发现蓝色块状胆矾变成了蓝色粉末。小亮问:“胆矾研碎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呀 ”
小东想了一下,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①: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假设②:胆矾研碎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你认为假设   是合理的,理由是   。
小东和小亮用块状的蓝色胆矾和得到的蓝色粉末继续做下面的实验。
查阅资料: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不易溶于水。
他们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后振荡,结果均观察到   ,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又观察到   。
小东问:“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
小亮想了想说:“因为物质的颜色没变,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你认为小亮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根据以上讨论,你得到的启示是   。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你能总结出胆矾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各答一条即可)
12.物质   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   、    、   、   、硬度、密度等。
13.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研究物质的    、    、    及    等.学习化学,既可提炼出自然界里    的物质,还可制造出自然界里    的物质.
14.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厨房里的糖和食盐:   ;白酒和食醋:   ;面粉和洗衣粉:   ;铜丝和铁丝:   .
1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利:    ;   .
弊:   ;   .
三、实验探究题
16.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到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①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③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无色小液滴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④   
焰心处是否产生可燃性气体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⑤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 ⑥   
17.
(1)探究活动名称:   。
(2)观察与问题:   。
(3)假设与预测:   。
(4)实验与事实
步骤和方法 现象 解释与结论
a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气味,检查硬度、密度和溶解性。 白色腊状固体。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留下痕迹。将一小块石蜡放于水中,漂于水面上。
石蜡的硬度   。    于水。密度比水   。
b点燃时:
点燃蜡烛。 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片刻取下。 取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片刻取下。 蜡烛先熔化后气化再燃烧,出现明亮火焰。
干燥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的壁变模糊。
蜡烛具有   。 蜡烛燃烧生成   。
c熄灭后:
点燃蜡烛刚刚熄灭时的白烟。 有一缕白烟飘出。 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   ,具有   。
(5)表达与交流(用文字表达以上化学反应):   。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丹阳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3位宇航员送入中国天宫空间站。
(1)燃料舱内使用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液氢等,助燃剂为四氧化二氮(N2O4)、液氧等。
①发射时C2H8N2)与N2O4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
②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时,为使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液氧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核心舱内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氧气制备、二氧化碳去除等子系统。
①空间站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电解水,在直流电源的   (选填“正极”或“负极”)上产生氧气。
②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生成碳酸锂(Li2C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飞船舱段建造使用铝合金、钛合金代替常规材料。
①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②常温下钛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则金属钛比金属铁的金属活动性   (选填“弱”或“强”)。
19.请用序号填空:①碘单质升华,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③浓氨水易挥发,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⑤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铜绿,⑥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⑦氧化汞受热分解了, ⑧常温下水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0.请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
(1)物理变化中   发生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   发生物理变化;
(3)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   是化学变化;
(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是化学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 石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不符合题意;
B、 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及制取,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不符合题意;
C、 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不符合题意;
D、 通过什么方法可将地下的石油开采出来是物质的开采,与化学研究内容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组成与结构、制取及用途等内容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符合题意。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不符合题意。
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3.【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A不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失火,B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C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灯容积的三分之二分析;
B、根据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D、根据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可行,紫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铁丝,不符合题意;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可行,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酒味的是白酒,不符合题意;
C、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不可行,因为现象不明显,符合题意;
D、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可行,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短时间内无变化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鉴别物质时,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鉴别的方法或试剂,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
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学习化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不符合题意;
B、学习化学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不符合题意;
C、学习化学要多交流,符合题意;
D、学习化学要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及要求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探究实验中的各步骤进行分析,探究实验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步骤。
7.【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电灯通电后发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8.【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氧气与臭氧是不同种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这种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这种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D.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即生成了新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9.【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火箭发射、燃放烟火、葡萄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0.【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A正确.
B.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故B正确.
C.若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C正确.
D.使用试管是要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但是,这不是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故D错误.
【分析】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先预热;试管上不能有水珠;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外焰加热;加热时要来回晃动使受热均匀;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11.【答案】①;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均出现蓝色沉淀;错误;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蓝色沉淀物,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合理即可);蓝色固体(合理即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假设①: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胆矾研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胆矾的物理性质有:蓝色固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有: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分析。
12.【答案】不通过;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3.【答案】实验;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存在;不存在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一门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学习化学,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里不存在的物质.
答案为:实验;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存在;不存在.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答案】味道;气味;溶解性;颜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所以是:味道 ;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
所以是:气味 ;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所以是:溶解性 ;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所以是:颜色.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
15.【答案】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化学是一把双刃剑,(1)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②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2)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①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②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分析】依据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如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核辐射可能导致的重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癌、多发骨髓瘤、良性和不明原因肿瘤等.
16.【答案】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取两片相同的干冷玻璃片,向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观察;“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或“外焰温度最高”;白烟燃烧;蜡烛燃烧后产物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多少,故①实验步骤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③实验现象是观察玻璃片在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是否有水珠出现,故实验步骤为取两片相同的干冷玻璃片,向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观察;
④该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或“外焰温度最高”;⑤实验结论是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故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白烟燃烧;⑥该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燃烧后产物有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变水雾,蜡烛火焰外焰最高进行分析
17.【答案】(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蜡烛有哪些特点,能够燃烧吗?
(3)不易溶于水,密度较小,能够燃烧
(4)较小;不易溶;小;可燃性;水和二氧化碳;蜡烛蒸气冷却所致;可燃性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由实验和事实可知,该实验为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由实验和事实可推知,该实验观察与问题为蜡烛有哪些特点,能够燃烧吗?;(3)根据步骤和现象可作出假设,蜡烛不易溶于水,密度较小,能够燃烧;(4)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留下痕迹说明蜡烛硬度小,将一小块石蜡放于水中,漂于水面上说明蜡烛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蜡烛燃烧出现明亮火焰,说明蜡烛能燃烧,干燥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的壁变模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有白烟,且点燃蜡烛刚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燃烧,是因为蜡烛蒸气冷却所致;(5)由上述实验及事实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探究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分析解答。
18.【答案】(1)氮气或N2;1:8
(2)正极;
(3)铝和空气中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腐蚀;弱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C2H8N2与N2O4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则该气体单质为氮气。
②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加注液氢、液氧的质量比为4:32=1:8时,恰好反应。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电解水,在直流电源的正极上产生氧气。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锂(LiOH)反应生成碳酸锂(Li2CO3)和水,。
(3)①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空气中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②常温下钛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金属钛比金属铁的金属活动性弱。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单质的概念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条件及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19.【答案】(1)③⑥⑧
(2)⑤
(3)①④
(4)②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③⑥⑧
(2)属于化学性质的有:⑤
(3)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①④
(4)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②⑦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20.【答案】(1)一定
(2)不一定
(3)不一定
(4)一定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会有新物质生成,就成了化学变化了,就不属于物理变化了;(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状、状态、颜色等可能发生了变化,只要是在变化过程中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就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二)
一、单选题
1.黑糊糊的石油可以变成多种面料的衣物。下面提出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可将地下的石油开采出来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 石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不符合题意;
B、 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及制取,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不符合题意;
C、 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不符合题意;
D、 通过什么方法可将地下的石油开采出来是物质的开采,与化学研究内容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组成与结构、制取及用途等内容分析。
2.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符合题意。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不符合题意。
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3.(2020九上·海淀期中)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
A.装满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用酒精灯加热
D.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A不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失火,B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C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灯容积的三分之二分析;
B、根据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D、根据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分析。
4.(2019九上·雁塔月考)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D.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可行,紫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铁丝,不符合题意;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可行,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酒味的是白酒,不符合题意;
C、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不可行,因为现象不明显,符合题意;
D、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可行,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短时间内无变化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鉴别物质时,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鉴别的方法或试剂,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
5.要具有良好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C.固执已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学习化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不符合题意;
B、学习化学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不符合题意;
C、学习化学要多交流,符合题意;
D、学习化学要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及要求分析。
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探究实验中的各步骤进行分析,探究实验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步骤。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电灯通电后发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8.打雷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成臭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与臭氧是同种物质
B.这种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D.这种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氧气与臭氧是不同种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这种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这种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D.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即生成了新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9.下列变化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节日烟火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火箭发射、燃放烟火、葡萄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0.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A正确.
B.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故B正确.
C.若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C正确.
D.使用试管是要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但是,这不是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故D错误.
【分析】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先预热;试管上不能有水珠;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外焰加热;加热时要来回晃动使受热均匀;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二、填空题
11.小亮和小东一起把蓝色块状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磨,发现蓝色块状胆矾变成了蓝色粉末。小亮问:“胆矾研碎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呀 ”
小东想了一下,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①: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假设②:胆矾研碎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你认为假设   是合理的,理由是   。
小东和小亮用块状的蓝色胆矾和得到的蓝色粉末继续做下面的实验。
查阅资料: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不易溶于水。
他们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后振荡,结果均观察到   ,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又观察到   。
小东问:“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
小亮想了想说:“因为物质的颜色没变,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你认为小亮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根据以上讨论,你得到的启示是   。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你能总结出胆矾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各答一条即可)
【答案】①;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均出现蓝色沉淀;错误;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蓝色沉淀物,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合理即可);蓝色固体(合理即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假设①: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胆矾研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胆矾的物理性质有:蓝色固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有: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分析。
12.物质   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   、    、   、   、硬度、密度等。
【答案】不通过;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3.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研究物质的    、    、    及    等.学习化学,既可提炼出自然界里    的物质,还可制造出自然界里    的物质.
【答案】实验;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存在;不存在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一门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学习化学,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里不存在的物质.
答案为:实验;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存在;不存在.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厨房里的糖和食盐:   ;白酒和食醋:   ;面粉和洗衣粉:   ;铜丝和铁丝:   .
【答案】味道;气味;溶解性;颜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所以是:味道 ;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
所以是:气味 ;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所以是:溶解性 ;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所以是:颜色.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
1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利:    ;   .
弊:   ;   .
【答案】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化学是一把双刃剑,(1)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②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2)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①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②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分析】依据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如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核辐射可能导致的重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癌、多发骨髓瘤、良性和不明原因肿瘤等.
三、实验探究题
16.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到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①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③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无色小液滴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④   
焰心处是否产生可燃性气体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⑤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 ⑥   
【答案】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取两片相同的干冷玻璃片,向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观察;“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或“外焰温度最高”;白烟燃烧;蜡烛燃烧后产物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多少,故①实验步骤为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③实验现象是观察玻璃片在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是否有水珠出现,故实验步骤为取两片相同的干冷玻璃片,向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观察;
④该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或“外焰温度最高”;⑤实验结论是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故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白烟燃烧;⑥该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燃烧后产物有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变水雾,蜡烛火焰外焰最高进行分析
17.
(1)探究活动名称:   。
(2)观察与问题:   。
(3)假设与预测:   。
(4)实验与事实
步骤和方法 现象 解释与结论
a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气味,检查硬度、密度和溶解性。 白色腊状固体。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留下痕迹。将一小块石蜡放于水中,漂于水面上。
石蜡的硬度   。    于水。密度比水   。
b点燃时:
点燃蜡烛。 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片刻取下。 取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片刻取下。 蜡烛先熔化后气化再燃烧,出现明亮火焰。
干燥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的壁变模糊。
蜡烛具有   。 蜡烛燃烧生成   。
c熄灭后:
点燃蜡烛刚刚熄灭时的白烟。 有一缕白烟飘出。 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   ,具有   。
(5)表达与交流(用文字表达以上化学反应):   。
【答案】(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蜡烛有哪些特点,能够燃烧吗?
(3)不易溶于水,密度较小,能够燃烧
(4)较小;不易溶;小;可燃性;水和二氧化碳;蜡烛蒸气冷却所致;可燃性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由实验和事实可知,该实验为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由实验和事实可推知,该实验观察与问题为蜡烛有哪些特点,能够燃烧吗?;(3)根据步骤和现象可作出假设,蜡烛不易溶于水,密度较小,能够燃烧;(4)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留下痕迹说明蜡烛硬度小,将一小块石蜡放于水中,漂于水面上说明蜡烛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蜡烛燃烧出现明亮火焰,说明蜡烛能燃烧,干燥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的壁变模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有白烟,且点燃蜡烛刚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燃烧,是因为蜡烛蒸气冷却所致;(5)由上述实验及事实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探究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丹阳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3位宇航员送入中国天宫空间站。
(1)燃料舱内使用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液氢等,助燃剂为四氧化二氮(N2O4)、液氧等。
①发射时C2H8N2)与N2O4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
②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时,为使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液氧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核心舱内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氧气制备、二氧化碳去除等子系统。
①空间站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电解水,在直流电源的   (选填“正极”或“负极”)上产生氧气。
②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生成碳酸锂(Li2C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飞船舱段建造使用铝合金、钛合金代替常规材料。
①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②常温下钛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则金属钛比金属铁的金属活动性   (选填“弱”或“强”)。
【答案】(1)氮气或N2;1:8
(2)正极;
(3)铝和空气中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腐蚀;弱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C2H8N2与N2O4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则该气体单质为氮气。
②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加注液氢、液氧的质量比为4:32=1:8时,恰好反应。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电解水,在直流电源的正极上产生氧气。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锂(LiOH)反应生成碳酸锂(Li2CO3)和水,。
(3)①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空气中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②常温下钛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金属钛比金属铁的金属活动性弱。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单质的概念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条件及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19.请用序号填空:①碘单质升华,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③浓氨水易挥发,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⑤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铜绿,⑥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⑦氧化汞受热分解了, ⑧常温下水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1)③⑥⑧
(2)⑤
(3)①④
(4)②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③⑥⑧
(2)属于化学性质的有:⑤
(3)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①④
(4)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②⑦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20.请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
(1)物理变化中   发生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   发生物理变化;
(3)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   是化学变化;
(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是化学变化。
【答案】(1)一定
(2)不一定
(3)不一定
(4)一定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会有新物质生成,就成了化学变化了,就不属于物理变化了;(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状、状态、颜色等可能发生了变化,只要是在变化过程中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就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内蒙古鄂尔多斯四旗联考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试题)

下一篇: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