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兴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dm(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3分)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 )
A.钟声的回声
B.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
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
D.大钟还在振动
3.(3分)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B.医学上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二胡演奏家在演奏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D.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3分)如图是小明在做“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通过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来改变钢尺发声的音调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钢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5.(3分)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6.(3分)甲物体的速度是108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500m( )
A.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B.丙物体运动得快
C.乙物体运动得快 D.甲物体运动得快
7.(3分)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 )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8.(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
A.1:4 B.4:1 C.1:2 D.2:1
9.(3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0.(3分)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从身边飞过的蚊子声。这是因为( )
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
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波
11.(3分)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关卡关闭时,人能在两关卡间运动;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
12.(3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运动4s,A和B相距3.5m
C.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1分,每空1分。)
13.(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4.(2分)如图1,如图所示,所测钢管的外直径为 cm;如图2,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
15.(5分)填单位并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8 ;
(2)人步行的速度为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600m/min= m/s。
(4)180km/h= m/s。
16.(2分)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生动描述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
17.(3分)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18.(3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 不同;教室里有“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的标语,要注意保持安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个特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3分)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读作35 (填单位)。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1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 h才能到达机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6分,每空2分。)
21.(12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2.(14分)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实验中测得路程sAB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BC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AC上的平均速度为V,那么V1、V2、V由大到小排列为 。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 ,理由是: 。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7分)
23.(9分)小田一家国庆节期间从成都东站出发乘火车去阆中旅游,已知成都到阆中铁路全程270km,他们乘坐C5804次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成都东 发站 06:30
遂宁 07:36 07:38
南充北 08:13 08:16
南部 08:45 08:48
阆中 09:00 终站
(1)该次火车从成都到阆中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多少分钟?
(3)C5804次列车全长为200m,若C5804次列车以50m/s的速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
24.(8分)一辆汽车在距前面山崖处,假设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4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340m/s)
(1)若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
(2)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兴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70μm=7×10﹣4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10cm=4dm;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mm=25.2cm;
D、中学生的身高是1.67m=16.5dm。
故选:D。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敲击大钟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可解答此题。
3.【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一般是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3)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A正确;
B、医学上用“B超“检查身体,从而知道身体内部是否有疾病产生,故B错误;
C、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通过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和声音的传播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是一道考查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不过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解决。
4.【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解答】解:A、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因此多次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体积越大,振动得越慢,故B错误。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频率越低。
D、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5.【分析】整个过程乌龟用的时间小于兔子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判断大小。
【解答】解:乌龟先到达终点说明乌龟用的时间少,根据公式V=。
故选:C。
【点评】计算平均速度时,所用的时间为跑完全程所用的总时间。
6.【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丙的速度,然后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甲的速度:v甲=108km/h=30m/s;
乙的速度:v乙=20m/s;
丙的速度:v丙===25m/s。
比较可知,v甲>v丙>v乙,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本题难度不大。
7.【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解答】解:
(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三是也向北运动。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8.【分析】知道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根据v=求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之比为2:1,
由v=可得,甲
==×=×=4: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9.【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4)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路程s=15m,故A选项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以地球为参照物,故B选项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可知,故C选项不正确;
D、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0.【分析】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看蝴蝶和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不是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解答】解: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或高于20Hz),而蝴蝶飞行时,低于20Hz,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人耳听不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的听觉范围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1.【分析】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
【解答】解:关卡关闭时,人能在两关卡间运动,
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好放行,
由v=可得3===4.5s<7s;
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t==,
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t2=t7+t=4.5s+3s=8.5s,7s+2s<t2<8s+2s+5s,所以关卡3不会挡住他;
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t3=t4+t=8.5s+6s=12.5s,5s+8s+5s<t3<2s+2s+5s+4s,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计算出小强到每个关卡所用的时间。
12.【分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由图像分析4s时A、B的位置;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而B从距离O点5m处沿正方向开始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A在O点,A从3s~3s在2s时间内运动了10m,B开始在距离O点5m处,故3s时间内运动了5m,此时A和B相距4m;
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A的斜率大,即有vA>vB,第4s时A、B到O点的距离相同(均为10m)、B相遇。
D、由图知,5s内B通过的路程为10m﹣5m=6m,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路程﹣时间图象,较为简单,但要防止将其作为速度﹣时间图象处理。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1分,每空1分。)
13.【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4.【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3mm,右侧三角板直角边与4.50cm对齐;
图2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3.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49.9s。
故答案为:7.50;1min49.9s。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停表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要熟练掌握使用和读数方法。
15.【分析】(1)结合对骑车速度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单位;
(2)速度值的含义:每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m;
(3)(4)单位换算时,前面的数字不参与单位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
【解答】解:(1)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18km/h;
(2)人步行的速度为1.5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在1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8m。
(3)600m/min===10m/s。
(4)180km/h=180×m/s=50m/s。
故答案为:(1)km/h;(2)1.6;(3)10。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的估测、物理意义、单位换算,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16.【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来讲的,这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舟运动,一定选择一个和舟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人不觉说明舟是静止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解答】解:舟行,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舟是运动的;
人不觉,意思是人没有感觉舟在运动(舟是静止的),以人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河岸;人。
【点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7.【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1)敲响乙音叉时,乙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使甲音叉振动发声,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甲,声音无法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18.【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由于发声体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要大声说话。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三个特性的认识与辨别,属声学基础题。
19.【分析】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噪声的响度等级,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解答】解:该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等级;
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其符号是dB,读作35分贝(dB),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
故答案为:响度;dB。
【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监测装置的认识,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20.【分析】从标志牌可以看出距离和最高限速,根据公v=可求行驶时间。
【解答】解:由标志牌知:最大行驶速度为100km/h,距机场距离为30km,
据v=得至少需要的时间:
t===0.3h。
故答案为:4.3。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还要懂得交通标志牌上数值代表的意义。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6分,每空2分。)
21.【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材料、横截面积不变,改变长度。
(2)探究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改变材料,比较频率与材料的关系。
(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应控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变,改变同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比较频率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
(2)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②1.02。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A;D;F;(2)80;(3)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本题中的应用。
22.【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4)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8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2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4)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
(1)40.0;25.2;
(2)小;
(3)v2>v>v1;
(4)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7分)
23.【分析】(1)根据列车时刻表可知火车运行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的运行时间,就可以知道比原来节约了多少时间;
(3)先求出列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
【解答】解:(1)从C5804次列车时刻表可以得出火车从成都到阆中的行驶时间为:t=9:00﹣6:30=8.5h;
火车的行驶速度:v===108km/h;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由v=,此时列车的运行时间:t′==;
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的时间:Δt=t﹣t′=2.5h﹣8.9h=1.6h=96min;
(3)列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车+s桥=1100m+200m=1300m,火车过桥的速度:v车=50m/s;
由v=可知==26s。
答:(1)该次火车从成都到阆中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08km/h;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96分钟;
(3)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需时间为26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能从列车时刻表找出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4.【分析】(1)先利用v=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2)利用v=计算出汽车4s行驶的路程,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的两倍等于汽车行驶的路程加上声音传播的路程;
(3)利用v=计算出汽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可得是否超速。
【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4s=1360m;
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L=s声=×1360m=680m;
(2)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6s=80m;
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L′===720m;
(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路程:s=120km;
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平均速度:v===90km/h<100km/h。
答:(1)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为680m;
(2)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为720m;
(3)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点评】本题是关于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交通标志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