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三十六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2.(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温度有关
B.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如果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爆炸声
3.(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
A.该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乒乓球振动产生的
C.乒乓球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2分)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A.音调相近 B.音色相近 C.频率相近 D.响度相近
5.(2分)别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于2023年3月30日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 )
A.振幅大、频率高 B.振幅大、频率低
C.振幅小、频率高 D.振幅小、频率低
6.(2分)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毛不易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B.毛不易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多选)7.(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8.(2分)如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中,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9.(2分)以下有关物体温度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6.5℃
B.喝起来感觉到凉的水温约为60℃
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约为4℃
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10.(2分)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则(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
11.(2分)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12.(2分)下表中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3种气体的沸点,现把这3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用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 )
氮 氦 氢
﹣196℃ ﹣268℃ ﹣253℃
A.氮 氦 氢 B.氮 氢 氦
C.氦 氮 氢 D.氦 氢 氮
二.填空题(第13-21题每空1分,第22题3分,共26分)
13.(3分)如图所示,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是杯子和水 产生的;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发生变化时候,声音特性中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人们一听就能判断是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不同。
14.(2分)2023年9月18日东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地震时会伴有 (超声波/次声波);在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慢)。
15.(2分)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若记下所用时间为10.82s,则记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实际时间 (长/短),实际用时 秒(保留一位小数)。
16.(2分)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铁管/空气)传来的;人耳能区别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要想听到两次敲击声 米(保留一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是5000m/s)
17.(2分)徐州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提出:“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这是在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控制噪声;“大妈广场舞,吵我好辛苦”,这属于在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18.(3分)体温测量是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示数是 ℃。
19.(4分)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来是液体的 ;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外界温度升高时 (升高/降低)。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 (上端/下端);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0.(2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选填“温度”或“表面积”)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1.(3分)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该过程是 (吸热/放热)的。
22.(3分)如图,小妍用光滑的厚纸,做成纸锅盛有水并加热,纸锅 (选填“会”“不会”)燃烧,原因是: 。
三、综合题(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8分,共30分)
23.(12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在图1乙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实验测得水的沸点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如图2 (甲/乙)所示;
(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5)另外小红、小明同学也认真做实验,而后画出的图像如图2丙所示,存在差异 ;
(6)如图3,将一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烧杯里,此时烧杯内的水在沸腾,试管中的水 (能/不能)沸腾。
24.(10分)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 粗 细
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3 3 4 3
(1)对比1、2两次实验,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 ;
(2)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 ;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3)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
(4)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mi)、4(fa)”位置,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
(5)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
25.(8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同学们玩捉迷藏听声音时(如图1),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2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也就是“音色差”。
(1)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并将声音传播出去,图1中蒙住双眼的同学能辨别周围其他同学的声音 不同(响度/音调/音色);
(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小,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
(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
①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②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③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4)如图3,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d,声速为v,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从0°增大到180° (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三十六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答案】A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振动能看到,有的振动看不到,通过转换法体现。
【解答】解: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发出声音,故A正确;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正在发声,故B不正确;
C.空中飞行的蜜蜂正在发声,故C不正确;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故D不正确。
故选:A。
2.(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温度有关
B.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如果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爆炸声
【答案】B
【分析】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应该在0.1s以上。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都有关。
B、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故C错误。
D、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地球上的人听不到。
故选:B。
3.(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
A.该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乒乓球振动产生的
C.乒乓球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答案】D
【分析】音叉的振动不好观察,而乒乓球与发声的音叉接触会被弹开,可以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反映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解答】解: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选项错误;
B.声音是音叉振动产生的,不是乒乓球振动产生的;
C.乒乓球只是用于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并不能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由于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不容易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2分)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A.音调相近 B.音色相近 C.频率相近 D.响度相近
【答案】D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解答】解: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男女两位歌唱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调不同,声带振动的幅度相近,故D正确。
故选:D。
5.(2分)别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于2023年3月30日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 )
A.振幅大、频率高 B.振幅大、频率低
C.振幅小、频率高 D.振幅小、频率低
【答案】C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解答】解: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不在人耳达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植物发声人类听不见、C正确。
故选:C。
6.(2分)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毛不易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B.毛不易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答案】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不同人声带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故B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其发声仍需要振动;
D、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音色,调节音量开关,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故选:D。
(多选)7.(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BCD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丁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CD。
8.(2分)如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中,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B、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
C、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D、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接触液体。
故选:B。
9.(2分)以下有关物体温度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6.5℃
B.喝起来感觉到凉的水温约为60℃
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约为4℃
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符合实际;
B、人的体温是37℃,故B不符合实际;
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应低于0℃;
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600℃左右。
故选:A。
10.(2分)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则(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
【答案】C
【分析】放在空气中的温度计甲,测量的是空气的温度;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酒精不能蒸发,酒精的温度和空气温度时一样的,所以乙温度计的示数等于空气的温度;插在开口的酒精中的丙温度计,由于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丙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是比较低的。
【解答】解:
甲温度计应等于空气温度;
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酒精不蒸发;
丙温度计由于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
若三支温度计有一个出了问题就肯定是丙。
故选:C。
11.(2分)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答案】A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珠形成白气。
【解答】解: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A。
12.(2分)下表中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3种气体的沸点,现把这3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用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 )
氮 氦 氢
﹣196℃ ﹣268℃ ﹣253℃
A.氮 氦 氢 B.氮 氢 氦
C.氦 氮 氢 D.氦 氢 氮
【答案】D
【分析】沸点越低的气体,越容易分离出来。
【解答】解:从表格数据可知:氢的沸点最低,氦其次,所以对它们加热、氢、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第13-21题每空1分,第22题3分,共26分)
13.(3分)如图所示,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是杯子和水 振动 产生的;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发生变化时候,声音特性中的 音调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人们一听就能判断是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音色 不同。
【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是杯子和水振动产生的,振动频率不同;人们一听就能判断是玻璃杯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4.(2分)2023年9月18日东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地震时会伴有 次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在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 (快/慢)。
【答案】次声波;快。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地震时常伴有次声波产生;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解答】解: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其频率范围低于20Hz,声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故答案为:次声波;快。
15.(2分)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若记下所用时间为10.82s,则记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实际时间 短 (长/短),实际用时 11.1 秒(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短;11.1。
【分析】根据枪声计时会比看烟雾计时测量的时间短;根据空气中的声速和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的实际用时。
【解答】解: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若记下所用时间为10.82s。
声音在100m的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运动员实际用时为:t'=t+10.82s=0.29s+10.82s≈11.6s。
故答案为:短;11.1。
16.(2分)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铁管 (铁管/空气)传来的;人耳能区别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要想听到两次敲击声 2006 米(保留一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是5000m/s)
【答案】铁管;2006。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固体传声效果更好;根据时间差计算出铁管的长度。
【解答】解:(1)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因为铁管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2)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则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0.1s
v空t=(t﹣3.1s)v铁,即:
340m/st=(t﹣0.4s)×5000m/s,解得:t=5.9s;
铁管的长度为:s=vt=340m/s×3.9s=2006m。
故答案为:铁管;2006。
17.(2分)徐州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提出:“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这是在 声源处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控制噪声;“大妈广场舞,吵我好辛苦”,这属于在 传播过程中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社区居民尽量关闭门窗,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18.(3分)体温测量是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2 ℃,分度值是 0.1 ℃,示数是 37.3 ℃。
【答案】35﹣42;0.1;37.3。
【分析】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结合体温计中液面对应刻度,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示数。
【解答】解: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如图所示的体温计1℃被分成10等份,对应的读数为37.3℃。
故答案为:35﹣42;7.1。
19.(4分)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来是液体的 水 ;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外界温度升高时 降低 (升高/降低)。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 下端 (上端/下端);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 减小细管直径(或换用更大的烧瓶)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水;降低;下端;减小细管直径(或换用更大的烧瓶)。
【分析】温度计有固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固体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气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长)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
【解答】解: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
空气温度计是根据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所以空气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在下方;
将细管做得再细一点或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可以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
故答案为:水;降低;减小细管直径(或换用更大的烧瓶)。
20.(2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表面积 (选填“温度”或“表面积”)有关;
(2)通过 A、C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答案】(1)表面积;(2)A、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A、B两图可知、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相同的情况下,水滴的表面积更大。
(2)为了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温度的关系,可以选用两组质量、表面空气流速相同,即可通过A。
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
21.(3分)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液化 现象,该过程是 放热 (吸热/放热)的。
【答案】汽化;液化;放热。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金属板吸收放出的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解: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从烧瓶口部冒出,由于液化放热,温度升高,能说明此过程放热。
答案为:汽化;液化。
22.(3分)如图,小妍用光滑的厚纸,做成纸锅盛有水并加热,纸锅 不会 (选填“会”“不会”)燃烧,原因是: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能达到纸的着火点) 。
【答案】不会;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能达到纸的着火点)。
【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解答】用纸锅烧水时,纸锅,当水达到沸点时,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故答案为:不会;水沸腾过程中吸热。
三、综合题(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8分,共30分)
23.(12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在图1乙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实验测得水的沸点 98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如图2 甲 (甲/乙)所示;
(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继续吸热沸腾 ;
(5)另外小红、小明同学也认真做实验,而后画出的图像如图2丙所示,存在差异 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
(6)如图3,将一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烧杯里,此时烧杯内的水在沸腾,试管中的水 不能 (能/不能)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2)见解答题;(3)98;甲;(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继续吸热沸腾;(5)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6)不能。
【分析】(1)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
(2)根据表中数据,先描点后连线;
(3)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温度到达98℃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气泡里面的水蒸气液化进入水中,使气泡逐渐变小。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烧杯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收热量而沸腾
(5)由图丙可知二者的初温相同,所以导致达到沸点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6)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据此分析。
【解答】解:(1)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2)根据表中数据,先描点后连线:
(4)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在温度到达98℃后继续吸收热量,故沸点为98℃。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使气泡逐渐变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甲是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图像;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水能继续吸收热量而沸腾;
(6)由图丙可知二者的初温相同,所以导致达到沸点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7)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温到达沸点,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见解答题;甲;(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5)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24.(10分)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 粗 细
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3 3 4 3
(1)对比1、2两次实验,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 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
(2)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 D ;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3)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松紧 ;
(4)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mi)、4(fa)”位置,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松开中指;当粗细和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
(5)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松紧不变 。
【答案】(1)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2)D;
(3)松紧;
(4)松开中指;当粗细和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5)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松紧不变。
【分析】(1)(2)(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弦乐器的琴弦振动快慢与琴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有关,可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判断;
(3)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
(4)用橡皮筋替代钢丝不可行,因为在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时,橡皮筋容易发生形变,则粗细及松紧也随着变化。
【解答】解:(1)第1、2两次实验中、长短相同,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关系,比较第7,在弦的松紧,弦越细音调越高;
(2)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两组数据中只能有一个变量、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3,若都填粗、4得到音调与松紧的关系,1,若都填细、3或4、4;
(3)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
(4)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弦越长音调越低;
(5)用橡皮筋替代钢丝不可行,因为在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时,则粗细及松紧也随着变化。
故答案为:
(1)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
(2)D;
(3)松紧;
(4)松开中指;当粗细和松紧相同时;
(5)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
25.(8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同学们玩捉迷藏听声音时(如图1),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2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也就是“音色差”。
(1)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声带 振动 产生的,并将声音传播出去,图1中蒙住双眼的同学能辨别周围其他同学的声音 音色 不同(响度/音调/音色);
(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小,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右前方 (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
(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① ;
①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②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③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4)如图3,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d,声速为v,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从0°增大到180° (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答案】(1)振动;音色;(2)右前方;(3)①;(4)。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2)根据左耳和右耳声级差,可知声源大概位置;
(3)根据双耳效应的定义分析;
(4)人在转身过程中,声源与两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当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0°或180°时,听到声音的时间差最大,当α=90°时,时间差为0。
【解答】解:(1)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图1中蒙住双眼的同学能辨别周围其他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小,则声源距离左耳较远;
(3)①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经地面,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符合题意;
②③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不符合题意;
(4)当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0°或180°时,Δt=。
故答案为:(1)振动;音色;(3)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