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南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内容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良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2.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
3.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4.生活中感冒发烧时,量体温发现液柱体积变大,原因是( )
A.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原子分解生成新物质 D.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5.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气体集气瓶,按如图A,B两种方式放置,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H2的密度比NO2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6.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铁元素含量的是( )
A.1 B.2 C.3 D.4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臭氧 B.空气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C.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9.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用液体 B.滴加液体
C.量筒读数 D.加热液体
10.2022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明矾用于净水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D.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11.为探究原子内部结构,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1),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有实验现象进行推理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相对于原子核,核外空间很大
12.下列微粒①水分子 ②钠离子 ③氯离子 ④氧离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氩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X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如图三种元素位于同一族
14.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Na+比Na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实验安全 B.化学中的数据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 用天平测量质量——37.52g用100mL量液体体积——7.5mL
C.药品的取用 D.构成物质的微粒
剩余药品处理——放回原瓶块状固体取用——镊子 氯化钠——离子铁——分子
A.A B.B C.C D.D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7.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故Fe、Fe2+、Fe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物质燃烧伴随放热,故放热反应一定是物质燃烧产生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8.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19.HCl气体的工业制造方法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生氢气和氯气,然后在合成炉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如图瓶中能正确表示出,“”表示H原子)( )
A. B.
C. D.
2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齐平,读数为12mL,仰视液面读数为6mL。则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6mL B.等于6mL C.小于6mL D.无法确定
2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减少氯化钠
C.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D.增加氯化钠
2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镁+醋酸→醋酸镁+氢气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硫+氧气二氧化硫
23.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x﹣2 B.x+2 C.x D.2
2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氮气 过氧化氢 氧化铜
B.铁 蒸馏水 食盐水
C.稀有气体 石灰水 二氧化碳
D.洁净空气 氧化镁 液态氧
2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2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氧原子 ;
(2)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 ;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 ;
(4)4个钙离子 ;
(5)2个氧分子 ;
(6)磷原子结构示意图 。
27.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填序号,后同),表示单质的有 ,能表示氧气的是 。
(2)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写出一个我们学过的一个有①生成的化学变化,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8.酒精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回答有关酒精的问题:(填序号)
(1)物理性质有 。
(2)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
(4)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
2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填“是”或“否”),依据是 。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对应图1中的 (填a或b)。
(2)由图2可知,铁的质子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
(3)图3是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m的值为 ,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②图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选填字母)。
3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水的组成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查阅资料】通过电解水和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其中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可吸收水分干燥气体),并在导管口d处将气体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实验与结论】
(1)图甲中玻璃管a和玻璃管b得到气体的体积比为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
(2)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导管口d处 ;烧杯底部有 。
(3)写出实验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如图丙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5)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6)由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三、计算题
3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多少?(写出简单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2)若铝的质子数为13,则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南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内容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良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培养新品种,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综合利用石油,属于研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设计新程序,属于信息技术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
【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发出黄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内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可知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C。
【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并应用于解题当中.
4.生活中感冒发烧时,量体温发现液柱体积变大,原因是( )
A.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原子分解生成新物质 D.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生活中感冒发烧时,量体温发现液柱体积变大。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气体集气瓶,按如图A,B两种方式放置,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H2的密度比NO2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但是真实存在。
【解答】解: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能说明NO2的密度比H2密度小,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铁元素含量的是( )
A.1 B.2 C.3 D.4
【分析】根据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结合图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前四位)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从图中看,故图中4区域代表的元素是铁。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的理解及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臭氧 B.空气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
【解答】解: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氧气,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含有氧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C.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该图示能否反映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物质的类别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2+4CO4CO2+N2,由此可知:
A、由图示可知,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故B正确;
C、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该反应物有两种,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分析微观粒子表示的物质的特征: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只有掌握这些才能顺利解题。
9.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用液体 B.滴加液体
C.量筒读数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瓶口应紧挨,图中瓶塞未倒放;
B、胶头滴管加液时,更不能接触容器壁,故B错;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3/3,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0.2022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明矾用于净水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D.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明矾用于净水主要利用其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C、明矾用于净水主要利用其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
D、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掌握电解水的知识、净化水的方法、防止水污染的措施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为探究原子内部结构,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1),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有实验现象进行推理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相对于原子核,核外空间很大
【分析】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结合所学原子的构成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于α粒子带正电,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射、质量大;
C、该实验并不能证明原子核的构成,C符合题意;
D、由于大部分α粒子未发生偏移,核外空间很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下列微粒①水分子 ②钠离子 ③氯离子 ④氧离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电子总数就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之和加上微粒的电荷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水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每个水分子中有10个电子,所以每个钠离子含有10个电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7+1=18,则氧离子的电子数为:8+3=10。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离子中电子数的计算,对于常见的微粒,根据微粒的构成情况确定质子数和电子数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氩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X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如图三种元素位于同一族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6、17、18,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氩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C.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X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7,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7、7,核外有3个电子层;
D.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6、17,属于同一周期。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排列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Na+比Na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Na+,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Na+,但质子数没有改变,因此核电荷数不变;
②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N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说法错误;
③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5个单位正电荷的Na+,电子的质量与中和质子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说法正确;
④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中,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具有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相互转化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题时要会灵活应用。
15.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实验安全 B.化学中的数据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 用天平测量质量——37.52g用100mL量液体体积——7.5mL
C.药品的取用 D.构成物质的微粒
剩余药品处理——放回原瓶块状固体取用——镊子 氯化钠——离子铁——分子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实验安全知识来分析;
B、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来分析;
C、根据药品的取用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解答】解:A、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可用湿布盖灭;药液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减少对眼睛的伤害,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量取3.5mL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不合题意;
C、剩余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说法错误;
D、铁是一种金属单质,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上难度不大,知识点较为全面,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气体受压后,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故Fe、Fe2+、Fe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物质燃烧伴随放热,故放热反应一定是物质燃烧产生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
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2+、Fe3+,则Fe、Fe7+、Fe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伴随放热,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
D、分子,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放热反应、单质的特征、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HCl气体的工业制造方法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生氢气和氯气,然后在合成炉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如图瓶中能正确表示出,“”表示H原子)( )
A. B.
C. D.
【分析】根据HCl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分析。
【解答】解:HCl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的是C。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微粒模型图的意义和氯化氢的构成即可分析解答。
2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齐平,读数为12mL,仰视液面读数为6mL。则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6mL B.等于6mL C.小于6mL D.无法确定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2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偏小,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6mL。
故选:C。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
2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减少氯化钠
C.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D.增加氯化钠
【分析】根据已有的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称取10.5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说明药品多了,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
2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镁+醋酸→醋酸镁+氢气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硫+氧气二氧化硫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x﹣2 B.x+2 C.x D.2
【分析】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质子数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关系考虑本题,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R2+是指在原子中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设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Y,所以Y=x+2.
故选:B。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要熟记它们并能灵活运用.
2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氮气 过氧化氢 氧化铜
B.铁 蒸馏水 食盐水
C.稀有气体 石灰水 二氧化碳
D.洁净空气 氧化镁 液态氧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氮气属于单质、氧化铜都属于化合物;
B、铁属于单质,食盐水属于混合物;
C、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
D、洁净空气属于混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在一定条件下,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不变。
B、端午时节粽飘香,粽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
C、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氧原子 2O ;
(2)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 Cl﹣ ;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 H2O ;
(4)4个钙离子 4Ca2+ ;
(5)2个氧分子 2O2 ;
(6)磷原子结构示意图 。
【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8要省略,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 H2O;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1要省略,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
(5)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
(6)磷原子的质子数为15,核外电子数为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7.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①④⑤ (填序号,后同),表示单质的有 ④⑤ ,能表示氧气的是 ④ 。
(2)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写出一个我们学过的一个有①生成的化学变化,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 。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示①④⑤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④中只含一种分子,属于单质;⑤中只含有一种原子;因此①④⑤均属于纯净物;④可以表示氧气;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能表示氧气的是④;
(2)由物质的构成和反应的特点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2+O2H3O。
故答案为:(1)①④⑤;④⑤;④;
(2)H2+O2H4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28.酒精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回答有关酒精的问题:(填序号)
(1)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 。
(2)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⑧ 。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⑦ 。
(4)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⑤ 。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1)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均属于物理性质;
(2)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4)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故答案为:(1)①②③;
(2)⑧;
(3)⑦;
(4)⑤。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否 (填“是”或“否”),依据是 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 。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对应图1中的 b (填a或b)。
(2)由图2可知,铁的质子数是 26 ,相对原子质量是 55.85 。
(3)图3是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m的值为 16 ,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b (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②图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2 周期。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O2﹣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ce (选填字母)。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及原子中各微粒关系来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①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②周期数=电子层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③根据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
【解答】解:(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两种微粒质子数不同;He为2号元素,又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b表示He﹣6原子。
(2)元素方框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由图2可知,根据“在原子中,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由图2可知。
(3)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相似;
②图b微粒有7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2﹣;
③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就是阴离子;b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e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1)否;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b;
(2)26;55.85;
(3)①16;b;
②4;得到;O2﹣;
③c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水的组成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查阅资料】通过电解水和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其中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可吸收水分干燥气体),并在导管口d处将气体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实验与结论】
(1)图甲中玻璃管a和玻璃管b得到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管口,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2)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导管口d处 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底部有 水雾 。
(3)写出实验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4)如图丙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CAB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5)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H和O (填微粒符号)。
(6)由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及产生气体的验证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及产物进行分析;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即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2:1,产生的是氢气,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然后慢慢打开活塞看木条是否复燃,即可证明是氧气。
(2)在d处点燃气体,可观察到气体燃烧,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
(3)甲中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
(4)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可知,大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和氧气。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O。
(6)以上实验水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8:1;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产生淡蓝色火焰;水雾;
(3)水氢气+氧气;
(4)CAB;
(5)H和O;
(6)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及其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三、计算题
3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多少?(写出简单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2)若铝的质子数为13,则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27 。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则
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7。
答: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7。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若铝的质子数为13。
故答案为:1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