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的反应现象是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淡蓝色火焰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C.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方法都可用于制取氧气,但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它是
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加热暗紫色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常温下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4.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而且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可以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都可以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
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6.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 1 连接电源的负极
B.产生 H2与 O2的体积比为 1:2
C.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 2 中的气体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8.电视综艺节目中,舞台上那些白色雾状物是
A.干冰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
B.干冰升华产生的白色雾状二氧化碳
C.干冰吸收四周空气中的热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吸热后变成的水蒸气
9.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⑤活性炭吸附。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⑤③①②④ B.④⑤①③② C.④③⑤②① D.③⑤①④②
10.如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该实验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时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氧气
D.反应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1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B.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朝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至集气瓶底
14.CO2和O2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④二氧化碳气体可作制冷剂
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⑥二氧化碳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在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h导管口连接病人呼吸氧气的胶管
B.h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监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18.小明等四位同学以”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为课题开展研究。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四组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19.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探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通过装置和数据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D.NP段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熄灭
20.下图为几种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①是分解反应
B.反应③是氧化反应
C.如固体C为硫,则气体D会有刺激性气味
D.反应②中加入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催化剂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21.(5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
①干冰 ②氮气 ③镁粉 ④红磷 ⑤氧气 ⑥金刚石
(1)可用于充填灯泡的是 ;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气体是 ;
(4)可制作烟花的是 ;
(5)可用于发令枪的是 。
22.(5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唐代化学家马和最先发现氧气,他认为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阳气比阴气多得多。则氧气属于马和认为的 (填“阳气”或“阴气”)。
(2)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①-④中生成氧气的是 。
①食物腐败 ②煤炭燃烧 ③植物光合作用 ④人的呼吸
(3)如图1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氧气”若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的物质可能是 (填序号)
A 稀有气体 B 水 C 蜡烛
②“氧气”若不能从甲处通过,除①举例的物质外甲处还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名称)
(4)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2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并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23.(4分)空气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①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 (填“好”或“差”)。
②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填字母序号)。
A.PM2.5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4.(8分)在氧气中分别点燃下列物质:①木炭.②硫.③磷.④光亮的铁丝.用序号填空.
(1)能发出白光的是
(2)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3)生成物在常温下只有气体的是 。
(4)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5)有大量白烟生成的是 。
(6)生成物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7)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8)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5.(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26.(9分)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CO2的性质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大小
(1)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图1),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某同学进行图1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操作错误可能是 。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课堂上,老师做了甲、乙两个实验(图2所示,下同),观察到甲实验中溶液变红色,乙实验中小花也变红色。然后布置了作业:请探究甲实验中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丙、丁、戊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所有瓶内小花是滤纸做的,均浸有石蕊且干燥)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明从生物课上知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他打算从A处向丁、戊装置中吹气,从而找出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小雨说小明的方案有错,应该加以改进。小雨改进的实验方案是:应在丁装置前加一个装置,其目的是 。
(4)小雨按照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中丁装置的实验说明了 。从丁装置小花不变色而戊装置中小花变红色,可知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写出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7.(8分)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试回答相关问题:
(1)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①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净水剂,明矾的作用是 ;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等杂质,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
(2)水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A、B、C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答:

①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只需写一点);
②实验B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③实验C中试管B中的气体可用 检验。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8.(12分)化学世界的“石灰”也有传奇的“三生三世”(如图),丰富物质世界,带来多彩多样的化学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 进(选填a或b)。
(3)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如果要干燥该气体,可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5)“超越者”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已知NaOH溶液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H2O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实验一: 实验二:
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显著变瘪。 ②③试纸无变化,①④试纸先后变蓝色。
根据上述实验,请归纳NH3的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的反应现象是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淡蓝色火焰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C
【详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C。
2.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C.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详解】A. 用废水浇灌农田,会污染土壤,此选项错误;
B.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此选项错误;
C. 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防止出现水华现象,此选项正确;
D. 水是由是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方法都可用于制取氧气,但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它是
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加热暗紫色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常温下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答案】A
【详解】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原理,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来,属于物理方法,符合题意;
B、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化学方法,不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方法,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化学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而且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可以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都可以
【答案】C
【详解】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C。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
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用于炼钢,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可燃,符合题意;
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因此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 1 连接电源的负极
B.产生 H2与 O2的体积比为 1:2
C.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 2 中的气体
【答案】B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1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H2和O2的体积比约为2:1;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试管2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得到的气体是O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气体;正确;
故选B。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答案】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放热、火星四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电视综艺节目中,舞台上那些白色雾状物是
A.干冰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
B.干冰升华产生的白色雾状二氧化碳
C.干冰吸收四周空气中的热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吸热后变成的水蒸气
【答案】A
【详解】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制造舞台烟雾;
故选A。
9.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⑤活性炭吸附。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⑤③①②④ B.④⑤①③② C.④③⑤②① D.③⑤①④②
【答案】C
【详解】对河水处理,应先自然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然后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然后消毒,除去病毒和细菌,然后加热煮沸,即可饮用,故顺序为:④③⑤②①。
故选C。
10.如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该实验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时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氧气
D.反应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详解】A、制取气体的装置都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
B、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故B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开始收集,故C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错误;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量筒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所以量筒中的水得作用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正确;
D、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的水将空气排空,避免与氢气混合。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排干净则收集满氢气。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氢气集满,正确。
故选:A。
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答案】B
【详解】A、MnO2也能作为其它反应的催化剂,如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马铃薯可代替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说明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B.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朝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至集气瓶底
【答案】D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至集气瓶口处即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CO2和O2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答案】C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可用作制冷剂,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④二氧化碳气体可作制冷剂
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⑥二氧化碳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
【详解】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汽水,正确;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生成碳酸,碳酸会使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正确;
③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没有毒,不能供给呼吸,错误;
④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作制冷剂,气体不可作制冷剂,错误;
⑤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所以①②⑤⑥正确
故选:A。
16.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A
【详解】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①②③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
故选A。
17.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在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h导管口连接病人呼吸氧气的胶管
B.h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监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答案】B
【详解】A、g导管为气体流入端,使氧气从h端流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故A正确;B、h导管连接供氧钢瓶,则g端为气体输出端,这样会首先把水排出,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B错误;C、因进气管通入到了蒸馏水中,气泡越明显,气体的流入速度就越快,因此,可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故C正确;D、气体从g流入,会产生气泡从而判断有无气体,D正确。故选B。
18.小明等四位同学以”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为课题开展研究。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四组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答案】C
【详解】A、同时实验,其它条件相同,反应后看哪一个气球膨胀最快,则哪一个反应速度快,可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故选项错误。
B、同时实验,其它条件相同,观察反应时哪一个试管中的气泡产生快,反应速度就快一些,可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故选项错误。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只能看出是否生成了氧气,不能准确判定速度,故选项正确。
D、分两次实验,其它条件及由于收集的装置相同,都收集一试管气体,收集满时用时短的反应速度快,可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9.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探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通过装置和数据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D.NP段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熄灭
【答案】D
【详解】A. 由图2 可知,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正确;
B. 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C. 由图2可知,在第25s左右时氧气浓度逐渐变小,故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正确;
D. NP段氧气浓度逐渐减小,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接近,蜡烛正常燃烧,错误。
故选D。
20.下图为几种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①是分解反应
B.反应③是氧化反应
C.如固体C为硫,则气体D会有刺激性气味
D.反应②中加入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催化剂
【答案】D
【详解】A、A是暗紫色固体,故A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反应③是固体C和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故说法正确;
D、B是无色液体,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则是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水,在反应②中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说法错误。
故选D。
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21.(5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
①干冰 ②氮气 ③镁粉 ④红磷 ⑤氧气 ⑥金刚石
(1)可用于充填灯泡的是 ;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气体是 ;
(4)可制作烟花的是 ;
(5)可用于发令枪的是 。
【答案】(1)② (2)⑥
(3)⑤ (4)③ (5)④
【详解】(1)氮气可用于充填灯泡,防止钨丝被氧化,故填写:②。
(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填写:⑥。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故填写:⑤。
(4)镁粉燃烧时放出耀眼的白光,可制作烟花,故填写:③。
(5)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可用于发令枪的是红磷,故填写:④。
22.(5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唐代化学家马和最先发现氧气,他认为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阳气比阴气多得多。则氧气属于马和认为的 (填“阳气”或“阴气”)。
(2)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①-④中生成氧气的是 。
①食物腐败 ②煤炭燃烧 ③植物光合作用 ④人的呼吸
(3)如图1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氧气”若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的物质可能是 (填序号)
A 稀有气体 B 水 C 蜡烛
②“氧气”若不能从甲处通过,除①举例的物质外甲处还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名称)
(4)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2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并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阴气 (2)③
(3)AB 木炭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详解】(1)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阳气比阴气多得多,空气中氮气比氧气多得多,故氧气属于马和认为的阴气;
(2)①食物腐败,是食物和氧气反应,故①错误;
②煤炭燃烧,是煤炭和氧气反应,故②错误;
③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故③正确;
④人的呼吸,是吸进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④错误;
故选:③;
(3)①A、稀有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能通过;
B、水不能和氧气反应,能通过;
C、蜡烛能和氧气反应,不能通过;
故选:AB;
②木炭能和氧气反应,不能通过;
(4)甲瓶口向上,乙瓶口向下,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说明乙瓶中氧气扩散快,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23.(4分)空气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①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 (填“好”或“差”)。
②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填字母序号)。
A.PM2.5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1)H2O/水蒸气
(2)O2/氧气
(3)好 BC
【详解】(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受潮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2)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填:氧气;
(3)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故填:好;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臭氧等;空气的成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填:BC。
24.(8分)在氧气中分别点燃下列物质:①木炭.②硫.③磷.④光亮的铁丝.用序号填空.
(1)能发出白光的是
(2)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3)生成物在常温下只有气体的是 。
(4)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5)有大量白烟生成的是 。
(6)生成物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7)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8)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答案】(1)① (2)② (3)①② (4)② (5)③ (6)①
【详解】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白烟即白色固体。
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①;
(2)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②;
(3)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①②;
(4)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②;
(5)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③;
(6)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①;
(7)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③;
(8)根据分析可知,本题选④。
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5.(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答案】长颈漏斗 锥形瓶 B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A b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紫色石蕊试液
【详解】(1)长颈漏斗、锥形瓶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答案为a为长颈漏斗 b为锥形瓶。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反应制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B;装置C为向上排除空气法,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是固体加热制气,故发生装置应选择A。
(4)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可以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故应选择b。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实质上就是检查碳酸,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26.(9分)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CO2的性质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大小
(1)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图1),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某同学进行图1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操作错误可能是 。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课堂上,老师做了甲、乙两个实验(图2所示,下同),观察到甲实验中溶液变红色,乙实验中小花也变红色。然后布置了作业:请探究甲实验中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丙、丁、戊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所有瓶内小花是滤纸做的,均浸有石蕊且干燥)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明从生物课上知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他打算从A处向丁、戊装置中吹气,从而找出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小雨说小明的方案有错,应该加以改进。小雨改进的实验方案是:应在丁装置前加一个装置,其目的是 。
(4)小雨按照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中丁装置的实验说明了 。从丁装置小花不变色而戊装置中小花变红色,可知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写出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倾倒过快,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小
(2)小花不变色
(3)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4)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
(5)
【详解】(1)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图1),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若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可能是二氧化碳倾倒过快,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小,故填二氧化碳倾倒过快,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小(合理即可);
(2)水呈中性,不能使得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丙中纸花不变色。故填小花不变色;
(3)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会导致丁、戊的实验条件相同,且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让纸花变红色还是二氧化碳与水的生成物让纸花变红色,所以需要在丁之前加一个干燥装置,用于吸收水分、干燥气体,故填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4)丁装置中纸花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故填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
从丁装置小花不变色而戊装置中小花变红色,可知二氧化碳可以和水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酸性物质,故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某种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
(5)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文字表达式为。
27.(8分)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试回答相关问题:
(1)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①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净水剂,明矾的作用是 ;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等杂质,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
(2)水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A、B、C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答:

①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只需写一点);
②实验B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③实验C中试管B中的气体可用 检验。
【答案】(1)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 物理 煮沸 肥皂水
(2)引流 滤纸破损 CO2能溶于水 带火星的木条
【详解】(1)①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②活性炭结构疏松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③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2)①实验A为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仍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造成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缝隙间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②实验B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③实验C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并且生成的氢气体积大,氧气体积小,所以试管A中是氢气,试管B中是氧气,验证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是否复燃。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8.(12分)化学世界的“石灰”也有传奇的“三生三世”(如图),丰富物质世界,带来多彩多样的化学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 进(选填a或b)。
(3)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如果要干燥该气体,可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5)“超越者”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已知NaOH溶液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H2O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实验一: 实验二:
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显著变瘪。 ②③试纸无变化,①④试纸先后变蓝色。
根据上述实验,请归纳NH3的性质 。
【答案】长颈漏斗 KClO3 KCl + O2 a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AG E 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详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氯酸钾发生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短导气管进入,水从长导气管排出,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KClO3 KCl + O2 ;a;
(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常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因此需要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故答案为AG;E;
(5)在上述实验中,归纳NH3的性质: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答案为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衡水金卷先享题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 历史(湖南专版)(一)1试题

下一篇:2023-2024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