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一、单选题
1.打开雪碧瓶盖时,逸出的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石蕊颜色变为
A.蓝色 B.绿色 C.橙色 D.红色
2.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区别、分离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铁丝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自来水和纯水并蒸干的方法区别它们
D.双氧水制氧气结束后,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
3.根据图示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的用途之一是灭火
B.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制造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可燃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变红是因为CO2显酸性
D.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5.下列实验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停止加热
B.“净化浑浊的河水”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
6.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D.饮用碳酸饮料
7.下列“课外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开锁更灵活
B.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C.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制简易净水器
D.用石蕊检验硬水和软水
8.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A.颜料的质量好 B.字画保存得好
C.墨汁是黑色的,黑色不易褪色 D.墨汁里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空气
B.实验室用块状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
C.用稀盐酸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CaCO3
D.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分
10.“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加剧
B.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变小
D.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干冰升华放热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红色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1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13.实验室制取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④②⑤⑥
14.下列关于CO2和C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途:固态CO2用作制冷剂;CO用作气体肥料
B.性质:CO2、CO均能溶于水
C.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煤气中毒
15.某同学在确定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A.反应所需条件和药品的状态
B.实验装置及原理
C.气体的验证
D.气体的用途
二、填空题
16.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Al(NO3)3、He、CO2、CO、Na2S,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的名称是 。生成物的俗名为 .
17.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氧气;④四氧化三铁;⑤五氧化二磷;⑥稀有气体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18.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现代环保的理念之一是“绿色”,其核心是“低碳、创新、环保”。
(1)“低碳”。低碳是指较低的 气体排放。国家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在制冰过程中,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过程 。
(2)“创新”。新型陶瓷材料Si3N4可用于发动机的制造。Si3N4中硅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给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3)“环保”。应用氢燃料,如图为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循环制氢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
①关于该工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反应1需要在ZnFe2O4的催化下进行
B.反应2要持续下去,需要在循环制氢体系中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反应3中通入氩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氩气很不活泼的化学性质
②反应3生成的储氢物质MgH2可通过两种方式制备氢气:
水解法:MgH2+2H2O=Mg(OH)2+2H2↑;
热解法:MgH2Mg+H2↑
要制备相同质量的氢气,则利用“水解法”和“热解法”分别消耗的MgH2质量比为 。
19.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对比AB实验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
(2)若要证明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
20.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B 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相同。
C 已知硒(Se)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硒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三、实验题
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选用的一组装置是 (填序号),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A 6.C 7.D 8.D 9.B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He CO2 硝酸铝 胆矾/蓝矾
17.⑥ ② ①
18.(1)二氧化碳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3:2 化学
(3)C 1:2
19.(1)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分别向盛有氧气、木炭的集气瓶以及反应后的B瓶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20.离子 得到 34 最外层电子数 45
21.长颈漏斗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BC; 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