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盐类的水解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常温下,的溶液中:、、、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对应错误的是
A.氯化铵水溶液显酸性,可用作焊接铁锈去除剂
B.K2Cr2O7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酒精检测仪中的检测剂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轴承中的固体润滑剂
D.聚乳酸易降解,可用作生产降解材料的原料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镀件油污 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B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会降低氮肥肥效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A.A B.B C.C D.D
4.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
B 向某补铁口服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该补铁口服液中有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溶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分别测浓度均为和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A.A B.B C.C D.D
5.下列钠盐溶于水后呈酸性的是( )
A.醋酸钠 B.碳酸氢钠
C.硫酸氢钠 D.硫化钠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溶液:、、
B.溶液:、、
C.加入甲基橙后变红的溶液:、、
D.溶液:、、
7.已知:室温下0.2 mol·L-1的氨水与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假设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不变),则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H)>c(OH-)>c(Cl-)>c(H+)
B.c(NH)+c(H+)=c(OH-)+c(Cl-)
C.c(NH)+c(NH3·H2O)=0.1 mol·L-1
D.c(NH)+2c(H+)=2c(OH-)+c(NH3·H2O)
8.某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 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Cl-
浓度/mol·L-1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试样pH为
A.4 B.5 C.6 D.7
二、非选择题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氨与氯气混合也会产生白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白烟的过程:_______。
(2)在饱和溶液中滴加,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现象:_______,体现_______。
(3)实验室常用饱和氯化铵与亚硝酸钠加热来制取氮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体现_______。
10.在室温下,下列四种溶液:①0.1 mol/L NH4Cl溶液,②0.1 mol/L CH3COONH4溶液,③0.1mol/L NH4HSO4溶液,④0.1 mol/L氨水。
(1)溶液①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①、②、 ③、④溶液中c ()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3)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_______。
(4)25℃时,向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④溶液,若Fe(OH)3的Ksp=1×10-39,当铁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当c(Fe3+)小于10-6mol/L时,可忽略不计],溶液的pH=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说明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说明溶液呈碱性,与反应而不共存,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的溶液,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而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的溶液:与、与都要反应而不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C
解析:A.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故可以除去铁锈,用作除锈剂,故A正确;
B.K2Cr2O7中Cr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为橙黄色,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变为无色,可用作酒精检测仪中的检测剂,故B正确;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等,用来作润滑剂,是利用了其具有原理的润滑性,故C错误;
D.聚乳酸易降解,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可用作生产降解材料的原料,故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A.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钠溶液反应是水解生成氢氧化钠显碱性,Na2CO3不可直接与油污反应,故A错误;
B.当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则二者的水解作用相互促进,使N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因而肥效会降低,故B正确;
C.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次氯酸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次氯酸见光分解,漂白粉失效,故C错误;
D.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A.玻璃棒含有钠元素,灼烧时火焰出现黄色,不能说明原溶液含有钠元素,故A错误;
B.补铁口服液中可能含有其他还原性微粒,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
C.能使的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与溴单质发生了加成反应,说明该烃是不饱和烃,故C正确;
D.醋酸铵是醋酸根、铵根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双水解,碳酸氢钠是碳酸氢根发生水解和电离,因此不能通过pH的大小来判断电离常数,一般通过测同浓度的醋酸钠和碳酸氢钠的pH来判断对应酸的电离常数大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C
解析:A. 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A错误;
B. 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呈碱性,故B错误;
C. 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于水呈酸性,故C正确;
D. 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A.偏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在水溶液中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两者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加入甲基橙后变红的溶液存在氢离子,氢离子与氟离子会反应生成弱电解质HF,C不符合题意;
D.限定溶液中,离子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A.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NH4Cl和NH3·H2O混合液,溶液呈碱性,则有c(OH-)>c(H+);由于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则有c(Cl-)>c(OH-),故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H)>c(Cl-)>c(OH-)>c(H+),故A错误;
B.混合液呈电中性,存在电荷守恒:c(NH)+c(H+)=c(OH-)+c(Cl-),故B正确;
C.混合前氨水中c(NH3·H2O)=0.2 mol·L-1,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加1倍,据物料守恒可得c(NH)+c(NH3·H2O)=0.1 mol·L-1,故C正确;
D.由电荷守恒变形可得c(Cl-)=c(NH)+c(H+)-c(OH-)=0.05 mol·L-1,又知c(NH)+c(NH3·H2O)=0.1 mol·L-1,则有c(NH)+c(NH3·H2O)=2[c(NH)+c(H+)-c(OH-)],从而可得c(NH)+2c(H+)=2c(OH-)+c(NH3·H2O),故D正确;
故选A。
8.A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K+)+c(Na+)+c()+c(H+)=2c()+c()+c(Cl-),则4×10-6+6×10-6+2×10-5+c(H+)=2×4×10-5+3×10-5+2×10-5,求出c(H+)=1×10-4mol/L。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H+)=1×10-4mol/L,则pH=4,A正确;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9.(1),
(2) 水解呈酸性
(3) 的还原性
解析:(1)将氨与氯气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氯化铵是固体小颗粒,所以会产生白烟。
(2)水解使溶液显酸性,能和氢离子作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并有弱电解质NH3 H2O生成,NH3 H2O分解会以氨气的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离子方程式为:。
(3)饱和氯化铵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N2,N元素由-3价上升到0价,又由+3价下降到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中N元素化合价上升,体现了其还原性。
10.(1)
(2)③①②④
(3)10:1
(4)3
解析:(1)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先酸性;
(2)①0.1 mol/L 溶液,完全电离,发生水解;②0.1 mol/L溶液,完全电离,水解促进水解,减小;③0.1mol/L溶液,完全电离,抑制水解,浓度较大;④0.1 mol/L氨水,不完全电离,浓度最小,所以c ()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3),将pH=9的溶液,,pH=4的溶液,两者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溶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10:1;
(4)的,当铁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