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甘泉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1.以下诗句中描写的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孤帆一片日边来 C. 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霜叶红于二月花
2.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 )
A. B. 40 mm C. 40 cm D.
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的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2s
B.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2mm
C. 初中生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
D. 演奏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是
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圆的直径为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5.如图所示是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雄伟的空军飞机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的情景,29架直升机排列成“100”字样。当直升机队形不变时,小明认为排头的直升机是静止的,则他所选的参照物为( )
A. 地面 B. 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
C. 天安门城楼 D. 站在地面的人
6.如图所示,小伟和小杜分别在甲、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小伟看到小杜竖直向下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
A. 甲静止,乙向下运动
B. 乙静止,甲向上运动
C. 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
D. 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
7.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A. B. C. D.
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4s末,小车的速度为 B. ,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完听不到铃声,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 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1.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发声时的声源是空气柱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 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
D.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13.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 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 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A的音调最高
D. 玻璃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玻璃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14.昆虫飞行时翅膀振动,甲昆虫翅膀1分钟振动120次,乙昆虫翅膀1秒钟振动10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哪种昆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
A. 甲昆虫 B. 乙昆虫 C. 都能听到 D. 都听不到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 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6.关于物体机械运动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龟兔赛跑时,最终结果是乌龟取得了胜利,是利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B. 物理上所说的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的大小来表示
D.
17.下列有关测量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B.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 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
D. 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大
18.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内乙车的速度是
B. 在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
C. 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 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 )
A. 甲车的速度为
B. 10s时,甲、乙两车相距70m
C. 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8:3
D.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20.2022年12月,疫情期间,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 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 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 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越大,说明该学生声带振动得越快
21.学习物理,离不开各种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习声波,把声波比作水波——模型法
B.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响度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由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推理法
C. 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得出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转换法
D. 探究细线发声的音调与细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控制变量法
2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 选填“大”或“小”一些。
图中AB段的路程______ cm,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 。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则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 。
23.墨墨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紧
乙 钢丝 10cm 紧
丙 钢丝 5cm 紧
丁 钢丝 5cm 松
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乙钢丝时发出的声音刺耳尖锐,这说明它的______ 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 和______ 两根钢丝。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是为了研究______ 。
本实验所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 。
24.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0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次 时间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D315 到站时间 -- 10:54 14:38 16:22
发车时间 08:22 10:56 14:41 --
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中途列车以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该大桥的长。
25.在某次测试中,测试司机小张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的速度行驶100s,完成了整个测试,求: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离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求该车的速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
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是水的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不要和政治运动、生物运动、分子运动相混淆。
2.【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解答】
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4cm左右,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左右。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解: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大约次,所以跳动1次大约1s,所以A选项错误;
B.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所以B选项错误;
C.初中生上学的步行速度是正常人的步行速度,也就是,所以C选项正确;
D.演奏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约是,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大约次;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演奏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约是。
本题考的是生活中的估算估测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4.【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故C正确;
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
故选:C。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
5.【答案】B
【解析】【分析】
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关键是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平时要多观察,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为参照物,排头的直升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直升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站在地面的人为参照物,直升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解:A、如果甲静止,乙向下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A符合题意;
B、乙静止,甲向上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上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使分析更加简便,应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理解好参照物,明白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
7.【答案】B
【解析】解:从题中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工件的宽度是:。
故选:B。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计录数据中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要注意平均值也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A
【解析】解:物体在这15秒内行驶的总路程:
,
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故选
根据题意求出物体在这15秒内行驶的总路程,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为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9.【答案】B
【解析】解:AC、由图可知,在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则4s末,小车的速度为,故A、C错误;
B、由图可知,内通过的路程为2m,则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D、由图可知,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所以此时段,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在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内,小车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对运动图像的认识与理解,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玻璃罩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抽完,通过推理得出结论,故A错误;
B、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的振动,所以声源是空气柱,故D正确。
故选:C。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声音的产生原因的理解,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由于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声带振动慢,音调低。所以我们经常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调,故B错误;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故C正确;
D、蝙蝠是靠超声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故D错误。
故选:C。
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据此分析;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
D、蝙蝠是靠超声波回声定位的。
本题考查乐音三要素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同时考查声音回声定位的运用。
13.【答案】B
【解析】解:
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错误;
B、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A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
C、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B。
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14.【答案】B
【解析】解:甲昆虫飞行时翅膀1分钟振动120次,每秒振动2次,频率为2Hz,人听不到;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100次,频率为100Hz,人可以听到,故B正确。
故选:B。
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
本题考查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需要结合频率的内容,进行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
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
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振幅对响度的影响以及通过波形图判断音色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6.【答案】ABD
【解析】解:龟兔赛跑的起点和终点确定,也就是利用了运动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方法,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
B.物理上所说的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而参照物不一定是地面,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的大小来表示,因为平均速度就是表示物体大致的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
D.,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要选说法错误的,
故选:ABD。
龟兔赛跑的路程相同,比较运动时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对于变速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
本题考的是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以及参照物的知识点,属于基础题,难度简单。
17.【答案】BD
【解析】解:A、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故A正确;
B、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环境引起的,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
C、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减小误差,故C正确;
D、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自身长度变长,会造成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BD。
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环境引起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
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掌握刻度尺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要学会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
18.【答案】AD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乙的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时,则,因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内乙车的速度也是,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时,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象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求出乙车的速度;
根据求在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根据图象得出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在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白图象中图线的含义是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
A、由甲的图象知,当时,,则甲车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乙的图象知,当时,,则,10s时,因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甲、乙两车相距,故B不符合题意;
C、丙的图象是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其速度大小,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故C符合题意;
D、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得到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知道速度大小,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出10s时两车行驶的距离,然后算出两车间距离;
已知乙与丙通过的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利用公式得到时间之比。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分清图象和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20.【答案】AB
【解析】解:
A、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故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C、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为,不能发出次声波,故C错误;
D、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越大,说明该学生的声音响度大,振动不一定快,故D错误。
故选:AB。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为。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1.【答案】BCD
【解析】解:A、学习声波,把声波比作水波,使用了类比法,故A错误;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响度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由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使用了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故B正确;
C、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得出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使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
D、探究细线发声的音调与细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
故选:BCD。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建立模型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是初中物理涉及到的主要研究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应用。
22.【答案】 小 小
【解析】解: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为:;
为了计时方便,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所以斜面的坡度要较小;
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
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B段的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小;;小;。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若要计时方便,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由图可得出AB段路程;
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再根据分析即可;
由图可知知AC段的路程,利用可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3.【答案】音调 在钢丝长度、松紧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越高 乙 丙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的音调与松紧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由于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因此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
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
由图示可知,丙和丁两根钢丝的长度和粗细相同而松紧程度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探究: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的音调与松紧的关系;
本实验所应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音调;在钢丝长度、松紧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越高;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的音调与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对于钢丝来说,钢丝振动时产生声音的音调和钢丝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根据丙、丁两根钢丝的异同、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答题。
以探究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来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把握住每次研究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即可。
24.【答案】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由可知,列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大桥的长度:。
答: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
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
该大桥的长为1800m。
【解析】南京到站时间减去济南发车时间即为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大桥的长度等于列车通过行驶的路程减去列车的长度。
本题通过列车时刻表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列车时刻表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解:根据速度公式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
根据速度公式得,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的速度行驶100s的路程:
;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当该车运动到距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说明发出信号就被汽车反射,把汽车和超声波信号看作是两个相向运动的物体,经1s二者相遇,则有:;
代入数据得:;
解得:。
答: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
该车的速度为。
【解析】由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利用可求通过的路程;
先利用求出在模拟公路上的路程,再由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发出信号后2s接收到信号,说明从发出信号1s被汽车反射,把汽车和超声波信号看作是两个相向运动的物体,依据,即可求解汽车的速度。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利用回声测速度,理解“当该车运动到距离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是求解本题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