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

2023 年下期育贤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时量:75 分钟 总分:100 分 2023 年 10月
一.单选题(每小题 4分,共 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小明在一匀速上升的电梯内,观察到电梯顶部有一螺丝因松动而掉落.已知电梯顶部离
电梯地板的高度为 3.2m,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2 m/s,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力加
速度 2g 取 10 m/s ,则螺丝从电梯顶部掉落到地板上的时间为( )
A.0.4s B.0.6s C.0.8 s D.1.6s
2.如图所示,倾斜直杆的左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
面成 θ角,杆上穿有质量为 m 的小球 a 和轻质圆环 b,两者
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相连接.当 a、b 静止时,Oa 段绳
与杆的夹角也为 θ,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可能受到 2 个力的作用 B.b 可能受到 3 个力的作用
C.绳对 a 的拉力大小为 mg tanθ D.杆对 a 的支持力大小为 mg cosθ
3.如图所示,传送带以 10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侧的传送带长都是 16 m,且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均为 37°.现有两个滑块 A、B(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同时由静止滑下,已
知滑块 2A、B 的质量均为 1 kg,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0.5,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
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 A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滑块 A 比 B 早到达底端 3 s
C.滑块 A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5 m
D.滑块 A、B 到达传送带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4.如图甲所示,在竖直面内固定一光滑的半圆形轨道 ABC,小球以初速度 v0从最低点 A 冲
上轨道,图乙是小球从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其速度 v 的平方与其对应高度 h 的关系图像。
已知小球在最高点 C 受到轨道的作用力为 2.5 N,空气阻力不计,B 点为 AC 轨道的中点,g
取 210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 x=36
B.小球质量为 0.2 kg
C.小球在 B 点时重力的功率大小为 8 W
D.小球在 B 点受到轨道的作用力为 8.5 N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
5.“天问一号”探测器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成功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
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成为一颗人造行星,与地球、火星共同绕
太阳公转,并逐渐远离地球,飞向火星,其运行轨道如图所示。若地球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1 Au(天文单位),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1.5 Au,
则“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约为( )
A.0.8 年 B.1.4 年 C.2.2 年 D.2.6 年
6.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与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平滑衔接,其中圆弧 DE 部分可以拆卸,
弧 CD(C 点与圆心等高)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为 30°,在 D 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与计算机相
连,在 A 点固定弹簧枪,可以发射质量相同、速率不同的小球,通过计算机得到传感器读
数 F 与发射速率平方 v20 的关系
如图乙所示,g 取 210 m/s ,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 )
A.小球质量为 0.2 kg
B.圆弧轨道半径为 0.6 m
C.当传感器读数为 3.5 N 时,小球在 E 点对轨道压力大小为 2 N
D.若拆掉圆弧DE部分,当 v20 =17.5时,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水平面的高度为 0.875m
二.多选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全选对得 5 分,少选得 3 分,错选得 0 分。)
7.如图甲所示,长木板 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 m=2 kg 的另一物体 B(可看成质点)
以水平速度 v0=2 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 A 的上表面。由于 A、B 间存在摩擦,之后 A、
B 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g 取 10 m/s )( )
A.木板 A 获得的动能为 2 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2 J
C.木板 A 的最小长度为 2 m
D.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
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A、mB的 A、B 两物块紧靠在一起放在倾角为 θ的斜面上,两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 F 推 A,使它们沿斜面向
上匀加速运动,为了增大 A、B 间的压力,可行的办法是( )
A.增大推力 F B.减小倾角 θ
C.减小 B 的质量 D.减小 A 的质量
9.如图甲所示,开始时光滑物块静止于斜面底端,
某时刻,物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 F 作用下沿斜
面向上运动,其机械能 E 随位移 s 变化的图像如图
乙所示,图中 0-3 m 段为曲线,3 m-5 m 段为直
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
A. 3m-5m 过程,拉力 F 恒为 10 N B. 0-5m 过程,拉力的功率先减小后不变
C. 0-3m 过程,物块的动能一定增大 D. 0-3m 过程,物块可能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10.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一质量为 0.5 kg 的金属环,另一端绕过定滑
轮悬挂一质量为 2.5 kg 的重物.金属环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直杆上,定滑
轮与竖直杆之间的距离 OQ=0.3 m,金属环从图中 P 点由静止释放.OP
与直杆之间的夹角θ =37°,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则( )
A.金属环在 Q 点的速度大小为 2 m/s
B.金属环从 P 上升到 Q 的过程中,绳子拉力对重物做的功为-4.5 J
C.金属环从 P 上升到 Q 的过程中,重物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若金属环最高能上升到 N 点,则 ON 与直杆之间的夹角 α=53°
三.科学探究与实验(2 个小题,共 15 分)
11.(6 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实验室做 “测量动摩擦因
数 ”的实验,将细线跨过木板上端的定滑轮连接钢球和
滑块,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该同学发现烧断细线后,
钢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时刻相同。
(1)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a= (用图中 x、H 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 )。
(2)用刻度尺测量出 H=1.25 m, x=0.50 m, h=0.30 m,代入相关数据,可
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12.(9 分)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
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
固定一水平的气垫导轨,导轨上 A 点处
有一滑块,其质量为 M,左端由跨过轻
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 m 的小
球相连.调节细绳的长度使每次实验时滑块运动到 B 点处与劲度系数为 k 的弹簧接触时小
球恰好落地,测出每次弹簧的压缩量 x,如果在 B 点的正上方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
定滑块到达 B 点的速度,发现速度 v与弹簧的压缩量 x 成正比,作出速度 v随弹簧压缩量 x
k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测得 v-x 图像的斜率 k′= .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没有开启速
M
度传感器,但测出了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L,弹簧的压缩量为 x0.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则:
(1)滑块从 A 处到达 B 处时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 Ek
= ,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 Ep= ,在误差允许的范
围内,若Δ Ek=Δ E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
(2)在实验中,该同学测得 M=m=1 kg,弹簧的劲度系数 k=100 N/m,并改变 A、B 间
的距离 L,作出的 2x L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 g= 2 m/s .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
四.计算题(本大题 3 个小题,共 41 分.解答应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 分)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块 A 和悬挂的物块 B 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 AO
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质弹簧的右端及轻绳 BO 的上端连接于 O 点,轻质弹簧中轴线沿水
平方向,轻绳的 OC 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53°,斜面倾角 α=30°,物块 A 和 B 的质量
分别为 mA=0.5 kg、mB=0.3 k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2
200 N/m,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
求:(1)弹簧的伸长量 x;
(2)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
14.(13 分)在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
牌.如图为该项比赛赛道示意图,AO 段为助滑道,OB 段为倾角 α=30°的着陆坡.运动员
从助滑道的起点 A 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起跳点 O 时,借助设备和技巧,保持在该点的速
率不变而以与水平方向成 θ角(起跳角)的方向起跳,最后落在着陆坡上的某点 C.已知 A、O
两点间高度差 h=50 m,不计一切摩擦和阻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210 m/s .可能用到的公式:
sin (A-B)+sin (A+B)
积化和差 sin A cos B= .
2
(1)求运动员到达起跳点 O 时的速度大小 v0;
(2)求起跳角 θ为多大时落点 C 距 O 点最远,
最远距离 L 为多少.
15.(16 分)如图所示,小滑块 A(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木板 B 的左端,现给滑块 A 一个水平
向右的初速度 v=4 m/s,最终滑块 A 刚好未从木板 B 上滑出。已知滑块 A 和木板 B 的质量
均为 2 kg,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3,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0.1,设最大静
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210 m/s 。
(1)求滑块 A 开始在木板 B 上滑动时,木板 B 的加速度大小;
(2)求木板 B 的长度 L;
(3)当滑块 A 刚好滑至木板 B 右端时,给木板 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26 N,同
时在木板 B 上某位置轻放一个和 A 完全一样的小滑块 C。若拉力 F 作用 1 s 后撤除,滑块 C
刚好不从木板 B 上滑下,求滑块 C 放上木板 B 后与木板 B 之间产生的热量 Q。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2023 年下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6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
1--6:C C C D B C
二.多选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全选正确的得 5 分,少选正确的
得 3 分,错选或不选的得 0 分。)
7--10:BD AD AD CD
三.科学探究与实验(2 个小题,共 15 分)(3 分一空)
2
xg kx

0 M+m


11、(1) (2)0.25 12、 (1) (2) mgL (3) 9.6
H 2M
四.计算题(共 41分.解答应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
骤,只写出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 分)答案:(1)2 cm (2)2.5 N,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析】 (1)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 FTOC正交分
解,根据平衡条件有
x 方向:FTOCsin 53°-kx=0, ①
y 方向:FTOCcos 53°-FTOB=0, ②
由题知 FTOB=mBg, ③
由①②③解得 FTOC=5 N,x=2 cm.
(2)假设 A 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对物块 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并
将 mAg 正交分解,轻绳各处张力大小相等,FTOC=FTCA,
根据平衡条件有,x 方向 FTCA-mAg sin 30°-Ff=0,
1
解得 Ff=FTCA-mAg sin 30°=5 N-0.5×10× N=2.5 N,2
方向沿斜面向下.
1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
14.(13 分)答案:(1)10 10 m/s. (2)200 m
【解析】(1)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m,运动员从 A 点运动到 O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1 2
mgh= mv
2 0
解得:v0=10 10 m/s
(2)设运动员在 O 点起跳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将起跳时速度 v0和重力加
速度 g 沿雪坡方向和垂直雪坡方向分解,
如图所示,则有:
v1=v0sin (α+θ) v2=v0cos (α+θ)
a1=g cosα a2=g sinα
设运动员从 O 点到 C 点的时间为 t,运动员离开雪坡的距离为 s
1
v 2
2v1
由 s= 1t- a1t ,当 s=0 时,t= 2 a1
1 2
运动员从 O 点运动到 C 点的距离为 L,则 L=v2t+ a2t 联立解得: 2
800 400 400 1
L= sin (30°+θ)cos θ= [sin (2θ+30°)+sin 30°]= [sin (2θ+30°)+ ]
3 3 3 2
所以当 2θ+30°=90°时,即 θ=30°时,L 最大,且 Lmax=200 m
15.(16 分 2 ) 答案:(1) 1 m/s (2) 2 m (3) 10.25J
【解析】 (1)在 A、B 相对运动过程中,对木板 B 有:μ1mAg-μ2(mA+mB)g=mBaB1
2
代入数据解得:aB1=1 m/s ;
(2)设 A、B 相对运动过程中,经 t 时间 A、B 达到相等速度 v1,滑块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a,对滑块 A 有:μ1mAg=mAa
2
代入数据解得:a=3 m/s
A、B 共速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v1=v-at=aB1t
1 2 1 2
木板 B 的长度:L=vt- at - a
2 2 B1
t
联立解得:L=2 m;
2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
(3)设放上滑块 C 后,设木板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aB2,C 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A 的加速度大
小 a,对 B 有:F-μ1(mA+mC)g-μ2(mA+mB+mC)g=mBaB2
2
解得:aB2=4 m/s
力 F 作用 t1=1 s 过程中,C 在 B 上的相对位移:
1 2 1 2
s 相 1=v1t1+ aB2t1 - at1 代入数据解得:s 相 1=1.5 m 2 2
撤掉力 F 作用后,对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A+mC)g+μ2(mA+mB+mC)g=mBaB3
2
代入数据解得:aB3=9 m/s
A、B、C 相对滑动过程中,设经时间 t2,A、B 达到相等速度 v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
1 17
可得:v2=(v1+aB2t1)-aB3t2=(v1+at1)+at2 解得:t2= s,v = m/s 12 2 4
v1+aB2t1+v2 at1+(at1+at2)
t2时间内 B、C 的相对位移:s 相 2= t2- t2 2 2
1
代入数据解得:s 相 2= m 8
此后 A、B 一起匀减速,C 匀加速经时间 t3后 A、B、C 达到相等速度 v3,对 A、B 有:
2
μ1mCg+μ2(mA+mB+mC)g=(mA+mB)a3 代入数据解得:a3=3 m/s
对 A、B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v3=v2-a3t3=at1+at2+at3
1 15
代入数据解得:t3= s,v3= m/s 6 4
v2+v3 at1+at2+v3
t3时间内 B、C 的相对位移:s 相 3= t - t2 3 2 3
1
代入数据解得:s 相 3= m 12
最后 A、B、C 一起匀减速至静止,B、C 间没有相对滑动,C 刚好滑至 B 左端.
全程相对运动中 B、C 间相对滑动的总位移为:s 相=s 相 1+s 相 2+s 相 3= m
物块 C 放上木块 B 后产生热量 Q=μ1 mC g s 相=10.25J
3
{#{QQABTYQAoggAAhBAAQhCAw2wCAGQkBAACCoGwBAMIAABwQNABA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堂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下一篇:2023-2024四川省重点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