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 测试题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Q(△H<0)达到新平衡时,在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当达到新平衡时,18O的原子应存在于
A.只能存在于O2的分子中 B.只能存在于SO3的分子中
C.能同时存在于SO2和O2的分子中 D.能同时存在于SO2、O2、SO3分子中
2.已知反应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减小
B.减小压强,的物质的量增大
C.增大压强,CO转化率增大
D.充入一定量的氦气,的物质的量增大
3.可将机动车尾气中的转化为[反应为],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C.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
D.其它条件不变,增大的值,的转化率下降
4.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的量,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
B.将和混合,充分反应能放出906kJ的热量
C.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5.下列实验装置使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甲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利用装置乙判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利用装置丙测定锌和硫酸的反应速率
D.利用装置丁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性强弱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和中和反应反应热,则和反应生成时放热
B.的燃烧热,则反应的
C. 且,任意温度下都自发进行
D.浓硫酸的稀释和铝热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7.现有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 (l)+H2(g)→(l) ΔH>0 ②(l)+2H2(g)→(l)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都存在:ΔS>0 B.反应①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从焓变的角度看,反应①能自发进行 D.从熵变的角度看,反应②能自发进行
8.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研究成果取得了原创性突破,其合成路线中的第一步反应为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投入2和6,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变为原来的0.7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反应只有在低温时才能自发进行,则活化能
B.继续通入可提高的产率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D.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9.工业生产氨气的适宜条件中不包括
A.用浓硫酸吸收产物 B.用铁触煤作催化剂
C.温度500℃左右 D.压强为20~50MPa
10.温度为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B.增大压强,W(g)体积分数增加
C.增大X(g)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升高温度,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1.随着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对锂资源的开发也日益精进。从碳酸锂中回收高纯金属锂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Li的熔点为180℃,沸点为1340℃;Al2O3的熔点为2054℃,沸点为2980℃。
A.粉碎焙烧后的固体可加快“真空热还原”的反应速率
B.加入复合助剂“焙烧分解”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真空热还原”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
D.“纯化”时可用真空蒸馏法分离出高纯金属锂
12.由同一反应物发生反应Ⅰ、Ⅱ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能量变化类型与生石灰溶于水时的反应相同
B.加催化剂后,反应结束时反应Ⅱ曲线不可能位于反应Ⅰ上方
C.反应Ⅱ无需加热即可发生
D.反应Ⅱ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
13.对于反应2M(g)+3N(g)xQ(g)+3R(g),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气体M和3mol气体N混合,当反应经2min后达平衡生成2.4mol气体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则x的值为____,M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vN=____。
14.利用可吸收尾气(主要含及少量)中的氮氧化物,实验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反应:(棕色)(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当观察到_______时,说明b中溶液需要更换。
(2)吸收液再生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
15.(1)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升温反应速率________,增大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
②达到化学平衡时,v正(SO2)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SO3);若平衡后增加O2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________;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nmol,C增加了n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16.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 mol D,请填写下面空白。
(1)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填“右移”、“左移”或“不移动”),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若开始时只加C和D各mol,其他条件均不变,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____mol B。
(4)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A,B,C,D各1 mol,平衡________(填“右移”、“左移”或“不移动”)。
17.在2L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X(g)和1molY(g),发生反应:2X(g)+Y(g)2Z(g) ΔH<0。若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0.85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反应经历5min达到平衡,则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2)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在t1时刻,只改变下列某一种条件,其曲线图象如图甲。
若n=0.9mol,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填选项编号,A.升温 B.降温 C.加压 D.减压 E.加催化剂),t2__5min(填“>”“<”或“=”,下同)。
(3)若其他条件不变,原容器为恒压容器,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__0.9mol。
(4)若将物质的量均为3mol的物质X、Y混合于5L容器中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乙。
①A、B两点Z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速率用A、B表示)
②温度T18.I.根据表格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973K 1173K
①Fe(s)+CO2(g)FeO(s)+CO(g) K1 1.47 2.15
②Fe(s)+H2O(g)FeO(s)+H2(g) K2 2.38 1.67
③CO(g)+H2O(g)CO2(g)+H2(g) K3 ? ?
(1)反应①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I.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用K1、K2表示)。
II.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②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III.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设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
19.铼(Re)广泛应用于喷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是重要的战略贵金属,可以通过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还原其氧化物制取。
Ⅰ.实验室以富铼渣(主要成份)为原料制备高纯高铼酸铵(),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萃取原理可表示为)
(1)酸浸时转化为两种强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通过萃取与反萃取可实现铼元素的富集。
①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_______(填序号)。
A.密度大于水
B.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
C.不溶于水
②在反萃取时,加入氨水、水的目的是_______。
Ⅱ.以ReS2为原料制备NH4ReO4的装置如图所示:
(3)反应开始前,先向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和水,60℃下,通过分液漏斗依次滴入两种溶液。充分反应后可得和的混合溶液。
①滴入两种溶液时候,向三颈瓶中先滴加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氨水 B.溶液
②不考虑原料损失,实验中加入的与的最佳比为_______。
(4)请设计以三颈瓶中反应后的溶液为原料,制备金属铼粉的实验方案_______。(实验须使用的试剂:Zn粒,稀硫酸,浓硫酸、)
已知①:有关物质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75.4 6.1
30 78.0 32.3

20.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的反应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的反应速率时,必须要求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按照上述装置图组装3套相同的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将注射器推至0刻度处;然后在三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相同形状的锌粒2 g,最后通过分液漏斗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 mol/L、2 mol/L和4 mol/L的稀硫酸40 mL。请填写下列表中空白:
序号 加入的稀硫酸浓度 反应时间/min 收集的气体/mL 反应速率/ mL·min-1
① 1 mol/L 11 10 ___________
② 2 mol/L a 10 b
③ 4 mol/L ___________ 10 5.0
请选择一组合适的数据填写在第②组实验中的a、b处___________。
A.12和0.83 B.6和1.67 C.1和10 D.6和3.67
(3)如果将锥形瓶用热水浴加热,则收集10 mL氢气的时间将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新平衡时,由于平衡时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同时三氧化硫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则在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 当达到新平衡时,18O的原子应存在于所有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即能同时存在于SO2、O2、SO3分子中,故选D。
2.A
解析:A.因为正反应放热,因此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A正确;
B.CO(g)+H2O(g)CO2(g)+H2(g),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n(CO2)不变,B错误;
C.CO(g)+H2O(g) CO2(g)+H2(g),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转化率不变,C错误;
D.温度、压强一定,充入一定量的氦气,体积增大,对平衡的影响相当于减压,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无影响,n(H2)不变,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故,,当温度较高时,,故该反应高温不自发,A错误;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B错误;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历程,但不能改变焓变,C错误;
D.其它条件不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的值,提高CO的转化率,NO的转化率降低,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A.增加的量,平衡右移,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选项A正确;
B.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故4mol和5mol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06kJ,选项B错误;
C.当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D
解析: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用铜制搅拌器造成热量损失测量不准确,应选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且隔热层应充满,A项错误;
B.该过程涉及碳酸钠的溶解,且产生,无法确定反应吸放热,B项错误;
C.装置丙无法实现液封,C项错误;
D.锌棒变细,铜棒变粗即可比较金属性强弱,D项正确。
故选D。
6.B
解析:A.H2SO4 和Ba(OH)2 反应除生成水外还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所以二者反应生成 2molH2O(l) 时放出的热量不是 114.6kJ ,A错误;
B.因 CO(g) 的燃烧热ΔH=-a kJ mol 1 ,则有热化学方程式 2CO(g)+O2(g)=2CO2(g) ΔH= 2akJ mol 1 ,因此反应 2CO2(g)=2CO(g)+ O2(g) 的 ΔH=+2akJ mol 1 ,B正确;
C.反应 2H2(g)+O2(g)=2H2O(g) 的 ΔH<0 , 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所以ΔS<0 ,低温下能自发进行,C错误;
D.浓硫酸的稀释是物理变化,不是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7.B
解析:A.由题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①②均为熵减反应,即ΔS<0,A错误;
B.由题可知,反应①ΔH>0,ΔS<0,则ΔH-TΔS>0,所有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B正确;
C.反应①ΔH>0,为吸热反应,吸热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C错误;
D.反应②ΔS<0,熵减的反应不利于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又该反应只有在低温时才能自发进行,根据时反应可自发进行知,,则,则,A正确。
B.继续通入,平衡正向移动,的实际产量增大,由于的投入量并未发生变化,则的理论产量不变,故的产率增大,B正确。
C.设生成的物质的量为x,由题给信息列三段式: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变为原来的0.7倍,即,则。平衡时、、、,该温度下,C正确。
D.按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原料时,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D。
9.A
【分析】分析工业生产氨气整个反应。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考虑反应平衡,温度不宜太高。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促进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生产时的条件会限制压强。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一般为压强:20MPa-50MPa,温度:500℃左右,催化剂:铁触媒。
解析: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一般为压强:20MPa-50MPa,温度:500℃左右,催化剂:铁触媒。用浓硫酸吸收氨气会生成硫酸铵,不适合吸收产物。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氨气的反应中反应条件的选择,综合反应速率、反应平衡考虑。
10.D
【分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所以该反应为,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不知道该反应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无法确定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的变化,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所以增大压强,平衡W(g)体积分数降低,故B错误;
C.X为生成物,增大X(g)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升高温度,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总物质的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1.C
解析:A.粉碎焙烧后增大了固体的表面积,可加快“真空热还原”的反应速率,A正确;
B.加入复合助剂“焙烧分解”时,碳酸锂分解生成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真空热还原”是为了防止锂被氧化成氧化锂,C错误;
D.“纯化”时因铝的熔点远小于氧化铝的熔点,可用真空蒸馏法分离出高纯金属锂,D正确;
故选C。
12.B
解析:A.反应Ⅰ的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为吸热反应,而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反应结束时反应Ⅱ曲线不可能位于反应Ⅰ上方,B正确;
C.反应Ⅱ虽为放热反应,但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C错误;
D.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3.80%
解析: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生成2.4mol气体R,测得气体Q的浓度为0.4mol/L,则生成的Q为2L×0.4mol/L=0.8mol,由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则2.4mol:0.8mol=3:x,解得x=1;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M为2.4mol×=1.6mol,故M的平衡转化率为×100%=80%;转化的 n(N)= n(R)= 2.4mol,反应速率,故答案为:1;80%;。
14.(1)C中溶液变棕色
(2)加热棕色溶液
解析:(1)为棕色,当观察到C中溶液变棕色时,说明b中溶液需要更换。
(2)反应为放热反应,加热平衡逆向进行,吸收液再生的处理措施是加热棕色溶液。
15. 增大 增大 等于 正反应 增大 逆反应 2 1 3 2
【分析】(1)①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反应速率都增大;
②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个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2)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解析:(1)①无论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②达到平衡后,各组成的浓度不再改变,则v正(SO2)等于v逆(SO3);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另一个反应物消耗更多,则SO2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反应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则:a=2,b=1,c=3,d=2。
16.5 不移动 增大 左移
解析:(1)根据方程式3A(g)+B(g)2C(g)+2D(g)中物质转化关系可知:若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0.8 mol D,必然同时产生0.8 mol C,反应消耗1.2 mol A和0.4 mol B,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A)=2 mol-1.2 mol=0.8 mol,n(B)=2 mol-0.4 mol=1.6 mol,n(C)= n(D)=0.8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 L,则各种气体的平衡浓度分别是c(A)=0.4 mol/L,c(B)=0.8 mol/L,c(C)=c(D)=0.4 mol/L,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K==0.5;
(2)如果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由于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体积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会增大;
(3)由于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则平衡为等效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根据化学计量数一边倒转化到方程式的左边,满足n(A):n(B)=1:1即可。认为C和D各mol是由A、B反应产生的,则相当于开始时加入A:=2 mol,加入B: mol,假设还应该加入B的物质的量为x,则2 mol:(x+) mol=2 mol:2 mol,解得x=mol;
(4)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A,B,C,D各1 mol,则此时各种气体的浓度c(A)=(0.4+0.5)mol/L=0.9 mol/L,c(B)=(0.8+0.5)mol=1.3 mol/L,c(C)=c(D)= (0.4+0.5)mol/L=0.9 mol/L,Qc=>0.5,则化学平衡向左移动。
17.045 mol·L-1·min-1 E < > B>A 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Z%逐渐增大
【分析】在2L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X(g)和1molY(g),发生反应:
2X(g) +Y(g)2Z(g)
开始 1 mol·L-1 0.5 mol·L-1 0
转化 2x x 2x
平衡 1-2x 0.5-x 2x
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0.85倍,则,x=0.225 mol·L-1。达到平衡状态时,Z的物质的量是0.9mol,根据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因素回答。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 5min内Y的浓度变化为0.225 mol·L-1,则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5 mol·L-1·min-1。
(2)由图象可知,在t1时刻,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加快,若n=0.9mol,说明平衡不移动; A.该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减小,故不选A;
B. .该正反应放热,降温反应速率减慢,且平衡正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增大,故不选B; C. 该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加压平衡正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增大,故不选C;
D.该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减压平衡逆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减小,且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D; E.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选E。
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所以t2<5min。
(3)该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若其他条件不变,原容器为恒压容器,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0.9mol。
(4)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点的温度大于A,所以A、B两点Z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B>A;
②温度T<T0时,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Z%逐渐增大。
18. 吸热 大于 C 66.7%
解析:(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而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反应①的正向是吸热反应;
(2)I.反应②-反应①可得反应③,因此K3=;
II.① H2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H2(g)+CoO(s)Co(s)+H2O(g);CO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CO(g)+CoO(s)Co(s)+CO2(g),平衡时H2还原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高于CO还原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故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大于H2;
②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可设其物质的量为1mol,则
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x<1,可假设二者的还原倾向相等,则x=0.5,由①可知CO的还原倾向大于H2,所以CO更易转化为H2,故x>0.5,由此可判断最终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0.25~0.50,故答案为C;
III.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N2(g)和1.60 mol H2(g),设反应达到平衡时N2转化xmol/L,则
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解得x=0.2,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66.7%。
19.(1)2ReS2+19H2O2=2+4+10H++14H2O
(2) BC 将(R3N)2 HReO4转化为NH4ReO4,使Re元素从有机相中转移至水中,生成NH4ReO4溶液
(3) B 19:10
(4)先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析晶得到NH4ReO4晶体,再将NH4ReO4晶体置于O2气流中加热产生Re2O7;用Zn粒和稀硫酸制备H2,并用浓硫酸干燥;再用H2还原Re2O7制得金属铼粉。
【分析】I.用H2SO4和H2O2将富铼渣(主要成份ReS2)酸浸,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ReS2氧化产生H2SO4,并结合“萃取原理”中的可知,反应还声称了HReO4,即“酸浸”过程中,H2O2和ReS2反应生成了HReO4和H2SO4;再用含R3N的有机溶液作萃取剂,将HReO4转化为(R3N)2 HReO4,再用氨水和水对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再经过后续分离、提纯,获得高纯NH4ReO4。
II.根据I中的“酸浸”步骤,可以用H2O2溶液、氨水和ReS2制备NH4Re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根据溶解度信息,可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混合溶液中获得NH4ReO4晶体。
解析:(1)由分析可知,酸浸时,ReS2转化为HReO4和H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ReS2+19H2O2=2+4+10H++14H2O。
(2)①通过萃取与反萃取可知,在萃取剂中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萃取剂不能溶于水,故选BC;
②在反萃取时,加入氨水、水的目的是将(R3N)2 HReO4转化为NH4ReO4,使Re元素从有机相中转移至水中,生成NH4ReO4溶液。
(3)①反应开始前,先向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ReS2和水,60℃下,通过分液漏斗先滴入H2O2溶液,将ReS2氧化为HReO4和H2SO4,再滴入氨水反应生成NH4ReO4和(NH4)2SO4,故选B;
②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2ReS2+19H2O2=2+4+10H++14H2O可知,2ReS2~19H2O2~2~4,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H4ReO4~~NH3 H2O,(NH4)2SO4~~2NH3 H2O,综上所述,将2mol ReS2转化为NH4ReO4和(NH4)2SO4,需要19mol H2O2、10mol NH3 H2O,故不考虑原料损失,实验中加入的n(H2O2)与n(NH3 H2O)的最佳比为19:10。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可以通过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还原Re的氧化物制取铼粉;由溶解度数据可知,20~30℃,(NH4)2SO4的溶解度大于NH4ReO4,且NH4ReO4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故可以先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析晶得到NH4ReO4晶体,再将NH4ReO4晶体置于O2气流中加热产生Re2O7;用Zn粒和稀硫酸制备H2,并用浓硫酸干燥;再用H2还原Re2O7制得金属铼粉。
20.(1)将装置安装好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然后松开活塞,若活塞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或先加活塞位置固定好,然后从分液漏斗加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好
(2) 0.91 2 B
(3)减小
解析: (1)本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来测反应速率大小,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回答;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安装好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然后松开活塞,若活塞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或先加活塞位置固定好,然后从分液漏斗加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好。
(2)2g锌粒和不同浓度的均为40mL稀硫酸反应。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①反应速率为 mL·min-1,实验③反应速率为5.0mL·min-1,则实验②反应速率介于二者之间,即0.91<b<5.0;反应速率越大,反应时间越短,实验①反应时间为11min,实验③反应时间为 min,则实验②反应时间介于二者之间,即2<a<11;则排除选项AC、在选项BD中a=6,则实验②反应时间为6min, 其反应速率b= mL·min-1,则选B。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如果将锥形瓶用热水浴加热,则收集10 mL氢气的时间将减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下一篇: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 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