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中学高2022级平行实验班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S32 Fe56 Al27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和
B. 生产陶瓷、玻璃、水泥都用到黏土
C. 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
D. 石英砂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玻璃的主要材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即、和,故A错误;
B.生产玻璃过程不会用到黏土,故B错误;
C.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故C正确;
D.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
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
故选A
3. 酸雨是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下列有关酸雨及其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B. 酸雨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加速桥梁的腐蚀
C. 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燃烧时最终生成,可减少酸雨
D. 汽车排气管上的“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和NO反应生成和,但不利于酸雨的防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二氧化碳,pH约为5.6, 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A错误;
B.酸雨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加速桥梁的腐蚀,B正确;
C.向煤中加入生石灰,发生反应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最终生成硫酸钙,C错误;
D.2CO+2NO2CO2+N2,能防止硝酸型酸雨的生成,利于酸雨的防治,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4g 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B. 1mol CO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共约为
C. 在标准状况下,20mL CO2和60mL 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
D. 64g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14gN2物质的量约为0.5mo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个,A正确;
B.一分子CO和一分子CO2中都含有一个碳原子,则1mol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为1mol,个数约为6.02×1023个,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0mLCO2与60m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两者均由分子构成,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C正确;
D.64gSO2为1mol,1molSO2中含有2mol氧原子,个数约为1.204×1024个,D错误;
故答案选D。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N2的电子式:
B. KNO3的电离方程式:
C.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D. H2还原CuO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N原子最外层电子为5个,差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共用3对电子,N2的电子式:,故A正确;
B.KNO3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1个和1个,电离方程式:,故B正确;
C.NaCl为离子化合物,书写电子式时注意,左边写钠原子和氯原子电子式,右边写氯化钠的电子式,中间可以用箭头连接,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故C正确;
D.H2还原CuO反应中,氢气作还原剂,失去电子,图示中箭头方向错误,故D错误;
答案选D。
6.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Na<Cl B. 金属性:K>Na
C. 酸性:H3PO4>H2SO4 D. 稳定性:HBr>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即r(Na)>r(Cl),故A错误;
B.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K和Na属于同主族,即金属性K强于Na,故B正确;
C. S的非金属性强于P,则硫酸的酸性强于H3PO4,故C错误;
D. 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则HCl的稳定性强于HBr,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或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2)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4)利用置换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7. 在某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Ba2+和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u2+、Ca2+、Cl-、各离子之间不反应,也不和H+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酸性条件下二价铁可以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三价铁,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8. 我国推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方案,明确指出应当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氯气与冷烧碱溶液反应可制得“84”消毒液,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高锰酸钾固体
B. 乙中可采用热水浴,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C. 在甲、乙之间加入饱和食盐水洗气,可提高NaOH利用率
D. 在乙之后再连接NaOH溶液吸收尾气,更加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常温下反应可以制取氯气,装置没有加热,所以甲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高锰酸钾固体,故A正确;
B.氯气与冷烧碱溶液反应可制得“84”消毒液,所以乙中不可采用热水浴,会有其他反应发生会生成杂质氯酸钠,故B错误;
C.在甲、乙之间加入饱和食盐水洗气,可以除去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可提高NaOH利用率,故C正确;
D.氯气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大气中,所以在乙之后再连接NaOH溶液吸气,更加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镁条与X(25 mL 0.2 mol/L盐酸)和镁条与Y(50 mL 0.1 mol/L盐酸)的实验,每隔半分钟分别测定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实验X及Y的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X条件下的盐酸浓度比Y条件下的浓度大,故与镁反应时X的反应速率大于Y的,用时X比Y的更短,而X中含有的HCl的物质的量25 mL× 0.2 mol/L×10-3L/mL=5×10-3mol与Y中所含的HCl的物质的量50 mL× 0.1 mol/L×10-3L/mL=5×10-3mol,二者相同,故最终生成的H2的量相等,故上述图象中,A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0. 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向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增大
B. 图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图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 图丁: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甲为Zn、Cu、H2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Cu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向Zn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减小,故A错误;
B.锌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锌筒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锌筒会变薄,故C正确;
D.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消耗硫酸,硫酸浓度不断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A。
11. 对于以下反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下列说法不能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 B的消耗速率和D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体积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容器体积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
B.B消耗速率为正反应速率,D的消耗速率为逆反应速率,其比值为,则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可变,气体的质量可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存在固体物质A,则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会发生变化,而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变化的量,则当其不变的时候,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化学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 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在冷处又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加热氯化铵来制取氨气,而是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来制氨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与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而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氨气与氧化铜加热反应,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
D.氨气易溶于水,装置丁氨气直接通到水中,会产生倒吸,要吸收尾气,可以将苯换为四氯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和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和完全转化成
B. 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升高温度可减慢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总反应为化合反应,和完全转化成,故A正确;
B.根据图示,过程中,①中有C-H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
C.根据图示,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D。
14. 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制造芯片的高纯硅(Si)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O2和SiCl4中Si的化合价均为+4
B. 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SiO2和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利用产物的沸点不同实现由粗硅到高纯硅的提纯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O2中氧元素-2价,Si为+4价,SiCl4中Cl是-1价,Si为+4,A正确;
B.反应①SiO2被C还原、反应②Si被Cl2氧化、反应③SiCl4被H2还原,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
D.SiCl4常温下是气体,沸点低易从粗硅杂质中分离,产物HCl易挥发,从高纯硅中分离,均是利用产物的沸点不同,实现由粗硅到高纯硅的提纯,D正确;
故答案选C。
15. 常温下,根据键能数据估算的反应热量变化是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 414 489 565 155
A. 放出 B. 吸收
C. 放出 D. 吸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断键吸收热量(414×4 mol+4 mol×155) = 2 276 kJ,成键放出热量(489 × 4 mol+4 mol×565 )=4 216 kJ,该反应放出热量4216kJ-2276k=1 940 kJ,故选A。
第Ⅱ卷(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四小题,总分55分)
16.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生成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证明该实验目的达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观察到(1)中的现象后,关闭K,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为实现此目的,需推动注射器,将F中空气通入E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答两点)。
【答案】(1) ①. 利用生成的CO2将整套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 ②. C中产生白色沉淀
(2) ①. 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为无色,溶液变为淡蓝色 ②. 3Cu+8H++2NO=3Cu2++2NO↑+4H2O
(3) ①. 验证NO的生成 ②.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吸收一氧化氮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一氧化氮气体检验产生干扰;装置B中铜与硝酸的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装置E中收集到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将F中的空气充入E中可检验一氧化氮的生成;装置C可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装置D为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因烧瓶中有空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干扰一氧化氮的检验,利用A装置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一氧化氮气体检验产生干扰;当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尽,故答案为: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赶尽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NO的检验造成干扰;C中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2详解】
关闭K,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铜与硝酸的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实验时可观察到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为无色,溶液变为淡蓝色,故答案为: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为无色,溶液变为淡蓝色;3Cu+8H++2NO=3Cu2++2NO↑+4H2O;
【小问3详解】
将F中的空气推入E中,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当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可以验证一氧化氮的生成,故答案为:验证NO的生成;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小问4详解】
装置D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一氧化氮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一氧化氮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气。
17. 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从开始至2min,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3)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
(4)将amolX与bmolY的混合气体通入2L的密闭容器中并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则原混合气体中_______。
(5)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1)
(2)
(3) ①. 增大 ②. 不变
(4)
(5)CEF (6)A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中所给数据分析,X的变化量为0.3mol,Y变化量为0.1mol,Z的变化量为0.2mol,根据变化量与方程式计量数成比例,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小问3详解】
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根据,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增大;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小问4详解】
,当时,,得;
【小问5详解】
A.恒压时充入He,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速率减慢;
B.恒容时充入He,容器体积不变,反应物浓度不变,速率不变;
C.恒容时充入X,X的浓度增大,速率加快;
D.及时分离出Z,Z的浓度降低,速率减慢;
E.升高温度,速率加快;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速率加快;
故选CEF;
【小问6详解】
A.升高温度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A正确;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B错误;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进行改变的,故D错误;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开始不变,之后会加快,故E错误;
故选AC。
18. 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HCl HBr HI H2
键能/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标号)。
A.HCl B.HBr C.HI
(2)按照反应,生成2molHI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
Ⅱ.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则该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Fe C. D.
(4)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很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为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的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则c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移动方向为由_______(填“A到B”或“B到A”)。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电池工作时,A极附近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A (2) ①. 放出 ②. 9 (3)C
(4) ①. 正极 ②.
(5) ①. A到B ②. ③. 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HCl的键能最大,最稳定;
【小问2详解】
反应,生成2molHI,断键吸收的能量为151kJ+436kJ=587kJ,成键放出的热量为2×298kJ=596kJ,则生成2molHI,放出9kJ的热量;
【小问3详解】
,该电池放电时,Fe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Fe(OH)2;
【小问4详解】
该燃料电池,电流的方向c到d,说明c电极为正极,d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环境为高温下能传导,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小问5详解】
通O2的一极为正极,则B为正极,A为负极,向正极移动,即移动方向为A到B;B电极为酸性环境下O2得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极电极反应产生H+,pH减小。
19.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可以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 Fe(OH)2 B. FeCl3 C. Fe(OH)3 D. Fe3O4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与水反应可生成透明的红褐色胶体。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方程式补写完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H2O=_______Fe(OH)3(胶体)+________O2↑+_________OH-
(3)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采用下列步骤:
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滤渣③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物质⑥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把1.1g铁、铝混合物溶于200ml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①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_。
②该混合物中铝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铁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
【答案】(1)BD (2)4;10;4;3;8;
(3) ①. 2FeCl3+Cu=2FeCl2+CuCl2 ②. Fe、Cu ③. Cl2
(4) ①. 0.08mol ②. 0.02mol ③. 0.01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FeCl3、Fe3O4可以由Fe分别与Cl2、O2化合得到,而Fe(OH)2、Fe(OH)3无法由Fe直接化合得到,一般由亚铁盐、铁盐反应得到,故选BD。
【小问2详解】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Fe由中的+6价降为Fe(OH)3中的+3价,得3个电子;O元素由反应物中的-2价升为O2中的0价,每生成一个O2失去4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可配平反应如下:4+10H2O=4Fe(OH)3(胶体)+3O2↑+8OH-。
【小问3详解】
①FeCl3具有氧化性,可以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
②使用过的腐蚀废液含有CuCl2、FeCl2及剩余的FeCl3,加入铁单质可以将FeCl3转化为FeCl2,将Cu置换出来,得到溶质为FeCl2的滤液和Cu、Fe组成的滤渣;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可以得到金属铜和滤液⑤(含HCl、FeCl2);滤液②和滤液⑤合并后通入Cl2可得FeCl3溶液。因此,滤渣③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Cu、Fe,物质⑥的化学式为Cl2。
【小问4详解】
①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什邡中学高2022级平行实验班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S32 Fe56 Al27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和
B. 生产陶瓷、玻璃、水泥都用到黏土
C. 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
D. 石英砂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2.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3. 酸雨是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下列有关酸雨及其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B. 酸雨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加速桥梁的腐蚀
C. 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燃烧时最终生成,可减少酸雨
D. 汽车排气管上的“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和NO反应生成和,但不利于酸雨的防治
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4g 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B. 1mol CO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共约为
C. 在标准状况下,20mL CO2和60mL 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
D. 64g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N2的电子式:
B. KNO3的电离方程式:
C.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D. H2还原CuO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6.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Na<Cl B. 金属性:K>Na
C. 酸性:H3PO4>H2SO4 D. 稳定性:HBr>HCl
7. 在某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8. 我国推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方案,明确指出应当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氯气与冷烧碱溶液反应可制得“84”消毒液,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高锰酸钾固体
B. 乙中可采用热水浴,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C. 在甲、乙之间加入饱和食盐水洗气,可提高NaOH利用率
D. 在乙之后再连接NaOH溶液吸收尾气,更加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9.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镁条与X(25 mL 0.2 mol/L盐酸)和镁条与Y(50 mL 0.1 mol/L盐酸)的实验,每隔半分钟分别测定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实验X及Y的结果的是( )
A. B. C. D.
10. 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向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增大
B. 图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 图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 图丁: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减小
11. 对于以下反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下列说法不能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 B的消耗速率和D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12.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化学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 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13.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和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和完全转化成
B 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升高温度可减慢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14. 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制造芯片的高纯硅(Si)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O2和SiCl4中Si的化合价均为+4
B. 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SiO2和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利用产物的沸点不同实现由粗硅到高纯硅的提纯
15. 常温下,根据键能数据估算的反应热量变化是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 414 489 565 155
A. 放出 B. 吸收
C. 放出 D. 吸收
第Ⅱ卷(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四小题,总分55分)
16.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生成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证明该实验目的达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观察到(1)中的现象后,关闭K,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为实现此目的,需推动注射器,将F中空气通入E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答两点)。
17. 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从开始至2min,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3)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
(4)将amolX与bmolY混合气体通入2L的密闭容器中并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则原混合气体中_______。
(5)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18. 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HCl HBr HI H2
键能/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标号)。
A.HCl B.HBr C.HI
(2)按照反应,生成2molHI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
Ⅱ.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则该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Fe C. D.
(4)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很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为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的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则c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移动方向为由_______(填“A到B”或“B到A”)。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电池工作时,A极附近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可以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 Fe(OH)2 B. FeCl3 C. Fe(OH)3 D. Fe3O4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与水反应可生成透明的红褐色胶体。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方程式补写完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H2O=_______Fe(OH)3(胶体)+________O2↑+_________OH-
(3)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采用下列步骤:
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滤渣③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物质⑥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把1.1g铁、铝混合物溶于200ml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①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