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北附同文实验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月考
高一物理试卷
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选择题部分(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共 10 题, 共 40 分)
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研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时, 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C. 研究孙杨在 1500m自由泳比赛中的动作时,可把孙杨看成质点
D. 把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可以把硬币看作质点
2.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 加速度、位移、速度 B. 速度、速率、加速度
C. 位移、时间、速度 D. 路程、时刻、位移
3. 某次飞行表演时的画面如图所示,五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飞过观众上方,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 选地面为参考系, 飞机是静止的
B. 选编队中某飞机为参考系, 编队中其它飞机是运动的
C. 研究飞机的飞行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 研究飞机所受的空气阻力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4.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
移。如图所示, 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的位移是 ( )
A. 1 m B. 9 m C. 1 m D. 9 m
5.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飞
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3 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设计试验。
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9 时 22 分”表示的是时间间隔
B. “神舟十二号”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为零,路程不为零
C. 在“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实施交会对接的过程中,可以把“神舟十二号”看成质点
D. “神舟十二号”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也不为零
6.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在乙地静止了一段时间,又从乙地做匀速直线运
动返回甲地,图中正确描述这一过程的是( )
(
C.
) (
D.
)A. B.
7.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排列并保持“ 70”字样编队从
天安门上空整齐飞过。 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则( )
A. 以甲为参考系,乙是运动的
B. 以乙为参考系, 甲是运动的
C. 以甲为参考系,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都是静止的
D. 以乙为参考系,“70”字样编队中所有直升机都是静止的
8. 如图所示,这是遥控玩具汽车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v t 图像,关于 0~t1 和t1~t2 两段时间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 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同
C. 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玩具汽车一直在做加速运动,在 0~t1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比t1~t2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
9. 在公路的某些路段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甲是路线指示标志,乙为限速标志,告示牌
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 A. 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C. 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B. 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D. 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试题 第 1 页 共 2 页
(
(2)
升降机在
0

15s
内的平均速度;
(3)
升降机在整个
25s
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10. 物体A的加速度为 3m/s2 ,物体B的加速度为 5m/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B的速度一定在减小 B. 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
C. 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 物体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非选择题部分(共 6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15 分)
(
13.

8
分) 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中国球员朱婷跳起将速度为
20
m
/s
、水平飞来的排球迎
面击出,排球以
30 m
/s
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朱婷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
0
.25
s
。求:
(1)
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Δv

(2)
排球的平均加速度
a

)11.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4.

12
分)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
3
.0
cm

遮光板。滑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
A

B
。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
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
电门所用的时间为
Δt
1
=
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
Δt
2
=
0.
10
s
,光电门从第一
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为
Δt
=
0.30
s
。求:
)(1) 甲图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 。
A.220V直流电源 B.220V交流电源 C.8V直流电源 D.8V交流电源
(2)电源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每隔 s打一个点。
(3)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A.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
(1)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2)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3)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B.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D.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
15.

16
分) 某质点从
A
点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前
3s
向东运动了
20m
到达
B
点,在
B

停了
2s
后又向西运动,又经过
5s
前进了
60m
到达
A
点西侧的
C
点,如图所示
求:
) (
(1)
总路程
s

(2)
全程的位移
x

(3)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4)
全程的平均速率
u

)(4)如图乙所示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是五个相邻的计数
点,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测得AB = 0.84cm,AC = 2. 50cm,
AD = 4.98cm ,AE = 8.28cm 。通过计算得vB = m/s ,a = m/s2 。(结果均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共45分)
12.(9 分) 如图为一升降机由地面向上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时间图象,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根据图象求:
(1)升降机运动中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高一物理试题 第 2 页 共 2 页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研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时,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C. 研究孙杨在自由泳比赛中的动作时,可把孙杨看成质点
D. 把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可以把硬币看作质点
【答案】B
【解析】解:、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可以简化物理问题,有很大意义.故A错误.
B、研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时,地球的大小与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故B正确.
C、研究孙杨在自由泳比赛中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猜测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时,硬币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把硬币看作质点.故D错误.
故选:.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2.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 加速度、位移、速度 B. 速度、速率、加速度 C. 位移、时间、速度 D. 路程、时刻、位移
【答案】A
【解析】解:、加速度、位移、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正确;
B、速率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错误;
C、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C错误;
D、路程、时刻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D错误;
故选:.
解答本题关键抓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对于物理量的矢标性,也是学习物理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矢量方向的特点进行记忆.
3. 某次飞行表演时的画面如图所示,五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飞过观众上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选地面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
B. 选编队中某飞机为参考系,编队中其它飞机是运动的
C. 研究飞机的飞行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 研究飞机所受的空气阻力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参考系和质点。
参考系是描述物体运动时被看做不动的物体;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来说是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由此分析即可正确求解。
【解答】
A.选地面为参考系,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飞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五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飞过观众上方,选编队中某飞机为参考系,编队中其它飞机相对于这架飞机位置不变,则编队中其它飞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研究飞机的飞行轨迹时,飞机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影响可以忽略,则可作为质点,故C正确;
D.研究飞机所受的空气阻力时,飞机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可以作为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4.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运动到的位移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一维坐标系中位移,位移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运动过程无关.
本题考查位移知识,属于基础题。
【解答】
根据一维坐标系的位移表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 年月日时分,“神舟十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设计试验。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分”表示的是时间间隔
B. “神舟十二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为零,路程不为零
C. 在“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实施交会对接的过程中,可以把“神舟十二号”看成质点
D. “神舟十二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也不为零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质点、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及平均速度的定义,对于相近物理量要注意特别掌握,明确其相互间有区别和联系.
时间是指时间间隔,而时刻是指时间点;位移大小是指初末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的长度;而路程是指物体经过轨迹的长度;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
A.“时分”表示的是时刻,故A错误;
B.“神舟十二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为零,路程不为零,故B正确;
C.交会对接的过程中,神舟十二号姿态调整,涉及到转动,则它的形状和大小对运动的研究有影响,故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平均速度为位移与对应时间的比值,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为,则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
6.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在乙地静止了一段时间,又从乙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甲地,图中正确描述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图象中第三段图线表示时光倒流,在图象中不可能出现,故A错误;
B、图表示先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突然位移为零,接着再沿反方向返回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出现,故B错误;
C、图象中,表示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接着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再沿负方向匀速返回,故C正确;
D、图象中第三段图线表示时光倒流,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
根据题意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同时明确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静止,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对照选项选择符合题意的图线。
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的识别、理解能力,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进行分析,注意图象和图象中均不可能出现“时光倒流”的现象。
7.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排列并保持“”字样编队从天安门上空整齐飞过。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则( )
A. 以甲为参考系,乙是运动的
B. 以乙为参考系,甲是运动的
C. 以甲为参考系,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都是静止的
D. 以乙为参考系,“”字样编队中所有直升机都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分析】
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
【解答】
A、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甲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乙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甲为参考系,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乙为参考系,“”字样编队中所有直升机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
8. 如图所示,这是遥控玩具汽车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图像,关于和两段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 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同
C. 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玩具汽车一直在做加速运动,在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比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
【答案】A
【解析】解:图像中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由图可知,和两段时间内斜率都大于,所以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同,故A正确;
B.速度的正负代表速度的方向,由图可知,速度小于,速度大于,所以速度方向不同,故B错误;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为直线中,平均速度大小,所以作出辅助线如图中虚线所示,
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实际运动相比对应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段内,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做减速运动,位移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相等,其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时间段内,速度与加速度同向,做加速运动,位移大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其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所以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由图,在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比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故CD错误。
故选:。
本题关键明确图象的性质,根据图象纵坐标代表速度,面积代表位移大小,斜率代表加速度即可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各种规律的掌握,掌握图象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分析运动学问题。
9. 在公路的某些路段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甲是路线指示标志,乙为限速标志,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
A. 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B. 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C. 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D. 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解:甲指的是到达南京的路线长度,故为路程;而乙限的是车辆在每一时刻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只有B正确;
故选:。
指示牌指示的是车要经过的路线的长度;而限速牌限制的是每一时刻的速度.
本题考查位移及路程;平均速度及瞬时速度;要注意准确掌握其意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10. 物体的加速度为,物体的加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一定在减小 B. 物体的速度变化比的速度变化快
C. 物体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 物体的加速度比的加速度大
【答案】B
【解析】解:、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减小,而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在增大,故A错误;
B、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的加速度大,的速度变化快,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如果速度和加速度同向,则速度增加,而速度和加速度反向,则速度减小,故C错误;
D、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比较大小时只能比较绝对值的大小,故物体的加速度比的加速度小,故D错误。
故选:。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1.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甲图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______。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C.直流电源
D.交流电源
电源频率为,则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打一个点。
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填写。
A.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B.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D.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如图乙所示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是五个相邻的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测得,,,。通过计算得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解析】解:图中打点计时器是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电源频率为,打点周期为:,则打点计时器每隔打一个点;
实验应先固定打点计时器、固定纸带、再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关闭电源,故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则打下点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故答案为:;;;,
根据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判断;
根据周期频率关系计算;
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判断;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求打下点小车的速度大小;
根据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
本题考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要求掌握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2. 如图为一升降机由地面向上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求:
升降机运动中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升降机在内的平均速度;
升降机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答案】解:根据图象可知,升降机向上运动中的最大高度;
升降机在内的位移为,平均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升降机在整个过程中的路程,平均速率。
【解析】此题掌握住位移时间图象的含义,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逐项分析即可,注意与图象的区别。
根据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求解最大高度;
位移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据此分析内的运动情况,从而求解平均速度;
先根据图象求出总路程,再根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求解。
13. 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中国球员朱婷跳起将速度为、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朱婷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求:
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排球的平均加速度。
【答案】解:取排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
排球的末速度,据解得。
速度变化的大小为,方向与飞来的方向相反。
根据,解得,方向与飞来的方向相反。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求加速度,以及注意矢量方向的表示,并规定正方向。
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同一条直线上规定正方向后矢量的表示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速度矢量的表示。
14.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板。滑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和。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光电门从第一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为。求: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解: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据 得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从第一个光电门到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
故滑块的加速度:。
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是;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是;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是。
【解析】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的时间里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和遮光板的宽度可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滑块速度;
根据滑块在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可以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短时间里可认为滑块匀速运动求得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
15. 某质点从点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向东运动了到达点,在点停了后又向西运动,又经过前进了到达点西侧的点,如图所示求:
总路程;
全程的位移;
全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全过程中的总路程为:
设向西为正方向,初位置为点,末位置为点,则位移,方向向西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所用的总时间
平均速度,方向向西
全程的平均速率
【解析】路程为物体经过轨迹的长度,由题意可求得总路程
位移为物体初位置和末位置之间的距离,由题意可求;
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全程的平均速率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单元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学生路小学2023-2024六年级上学期十月份测试数学(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