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天长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 -2024学年度(上)
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化学试题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 4页,“答题卷” 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最早用定量的方法对空气成分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2.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镁条燃烧 B.切割玻璃
C.菜刀生锈 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添加酒精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铁丝 B.硫粉 C.蜡烛 D.红磷
6.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石油气压人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7.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观察颜色 D.闻气味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农夫山泉 B.碘盐 C.液态氮气 D.可口可乐
9.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潜水 B.气焊 C.灭火 D.急救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可加快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
B.只有二氧化锰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C.加入催化剂可增加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1.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粒子OH-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12.下列做法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C.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有害烟尘排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带有蓝色金属光泽的物体,是一种强氧化剂,临床上用来治疗真菌、细菌等致病菌感染。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
(1)固体高锰酸钾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
(2)将纯过氧化氢按比例与水混溶,得到水溶液——双氧水, 该变化是________变化。
(3)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于以下三个实验:
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
(5)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
14. (6分)氨气极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其水溶液为氨水,显碱性。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接到两项任务:
任务1:制取氨气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收集氨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实验室氨气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均可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
任务2:分子性质验证
(2)下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3)改进实验:如图2,先在一支试管中装- -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 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除了能得出与图1样的结论外,还能得出与图1不同的分子的另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
15. (5分)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此方法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液氮与液氧沸点不同,将其分离,主要流程如下图。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
(2)已知氮气沸点-195.8℃,氧气沸点- 1839℃,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_气体。
(3)“分离液态空气法”发生的是_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洁净空气是纯净物 B.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C.沸点属于物理性质 D.利用此方法既可得到氧气又可得到氮气
(5)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 183°C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氨气与氢气、氮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C。
物质 氢气 氮气 氧气 氨气
沸点 - 252℃ -195.89℃ -183℃ -33.35℃
16. (7分)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用手握紧玻璃管处。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能与氧气反应且耗氧彻底)迅速装人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AO/mm AB/mm AB/ AO
1 523.5 109.5. 0.2092
2 525.5 110.0 0.2093
3 527.0 110.5 0.2097
(1)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__。
(2)与氧气不同,氮气“性格孤独”,在博物馆里,常将一些贵重而稀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 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该结果与课本上21%的含量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思考讨论】
(3)实验步骤①中,用手握紧玻璃管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此改进装置与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装置相比,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
(5)水滴由A处向B处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6)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7. (5分)小明学习了“催化剂"知识后,对双氧水分解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的探究过程:
(1)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滤纸片上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__。
(2)如图为50 mL量程的量筒内液体的切面图,将50 mL双氧水倾倒一部分液体后,剩余的体积如图所示,则他倾倒掉的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_mL。
天长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 -2024学年度(上)
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5:AABCD;6-10:CBCCA 11-12: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5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1)暗紫色,带有蓝色金属光泽
(2)物理
(3)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是化合反应;③都需要点燃;④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4)液体;
(5)硫和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而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或硫、红磷燃烧时需预先在集气瓶加少量的水,而木炭没有) (合理均可)
14. (6分) (1)导气管;E;B
(2)B烧杯中的液体慢慢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5. (5分) (1) 78
(2)氮气
(3)物理
(4)A
(5)-33.35
16.(7分)(1)提供呼吸
(2)化学性质不活泼;20.94%;可能的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脱氧剂量不足;③未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就读数(合理均可)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误差小;该反应不会污染空气(合理均可)
(5)脱氧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玻璃管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B段移动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6)①粉末平铺后,增加了脱氧剂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保证脱氧剂与氧气充分反应,使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②粉末分布不够紧密,则内部存在间隙,使测得的初始气体体积变小,而吸收氧气后,粉末紧密分布,使测得的吸收气体体积增大,导致测试结果偏大
17.(5分)
(1)过氧化氢水+氧气(2分);催化作用;2 g
(2)7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物态变化(二)(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专题★★初中英语语法六大时态自测(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