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昌邑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部分含解析)

昌邑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题 2023.1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自发的反应一定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其成为自发反应
B. 相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小,固态时熵值最大
C. 反应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D. 恒温恒压下,且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中:、、、
B. 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C. 在的溶液中:、、、
D. 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3.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CH3COO-)=0.01mol
B. 与pH=2的H2SO4溶液混合后,溶液pH保持不变
C.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H3COONa固体,溶液pH减小
D. 与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4.某小组研究催化剂a、b对反应2M→N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无法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B. 催化剂a的催化效率比催化剂b更高
C. 曲线l表示无催化剂时M的浓度随t的变化
D. 若反应达到平衡,无催化剂时生成物N的产率最低
5.氨基甲酸铵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在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氨基甲酸铵,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6.已知X转化为R和W分步进行:①②。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能量低于的能量
B. 反应②是决速步
C. Y是该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也是该总反应的催化剂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减小,溶液的酸性一定增强
B.25°C时,在pH=4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不相等
C.25°C时,pH=9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体积变化),溶液的pH= 10
D.25°C时,pH=3.6的某橙汁中的c(H+ )是pH=5.6的某西瓜汁中的c(H+)的100倍
8.如图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由图甲表示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该反应的△H>0
B. 图乙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H<0
C. 图丙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 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其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丁所示,则c点一定是平衡点
9.向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改变下列条件,能促进水的电离,并能使溶液中c(OH-)>c(H+)的是
A.NaHSO4固体  B.将水加热煮沸 C. NaClO固体  u. D.氨气 
10.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③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常温下,0.1mol/L醋酸的pH比0.1mol/L盐酸的pH大;
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⑥0.1mol/L醋酸溶液pH=3;
⑦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2速率慢;
A.②⑥⑦ B.③④⑥⑦ C.③④⑥ D.①②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工业生产硝酸过程中,反应Ⅰ、Ⅱ均会在氧化炉内发生。不同温度下,反应Ⅰ、Ⅱ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K) 化学平衡常数
反应Ⅰ: 4NH3+5O2 4NO+6H2O 反应Ⅱ: 4NH3+3O22N2+6H2O
500 1.1×1026 7.1×1034
700 2.1×1019 2.6×1025
A.反应Ⅰ、Ⅱ的ΔH均大于0
B.氧化炉内NH3主要发生反应Ⅱ
C.改变氧化炉的压强可促进反应Ⅰ而抑制反应Ⅱ
D.使用选择性催化反应Ⅰ的催化剂,可增大氧化炉中NO的含量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2mL 0.1mol/L 溶液和2mL 0.2mol/L 溶液分别加入到4mL 0.01mol/L 溶液,记录褪色时间 加入0.2 mol/L 溶液的溶液褪色快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向的溶液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Cl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说明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C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 2NO2(g),将该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颜色加深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该平衡正移
D A、B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5% H2O2 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 溶液 B试管中快速产生气泡 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A. A B. B C. C D. D
13.中国科学家研究在Pd/SVG催化剂上H2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各基元反
应及活化能Ea(kJ·mo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NH3的各基元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
B.在Pd/SVG催化剂上,NO更容易被H2还原为N2
C.决定NO生成NH3速率的基元反应为NH2NO→NHNOH
D.生成NH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5H22NH3+2H2O
14.下列关于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某可逆反应中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反应在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B.图乙表示镁条放入盐酸中生成氢气的速率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
C.图丙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H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HB溶液的pH
D.丁表示向氨水中通入HCl气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
15.已知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 CH3COOH H2CO3 HClO NH3 H2O
电离平衡常数 (25℃)
常温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pH相同的①CH3COOH②H2CO3③HClO溶液中的c:③<②<①
B. 0.1 mol L-1CH3COONH4溶液中:c()=c(CH3COO-)
C. 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次氯酸,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 反应+ CH3COOH = CH3COO-+ H2CO3,K=2.4×10-3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1分)硫酸和醋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科研中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能说明硫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有 (填序号)。
a.25℃,0.05mol·L-1H2SO4的pH=1,0.1mol·L-1CH3COOH的pH≈2.8
b.25℃,0.1mol·L-1Na2SO4 溶液的pH=7, 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7
c.温度相同时,1mol·L-1H2SO4的的导电能力强于1mol·L-1CH3COOH的导电能力
d.中和等物质的量的H2SO4和CH3COOH,前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后者两倍
(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KI溶液(硫酸酸化)被空气中O2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请完成下表(硫酸、KI溶液体积均为5 mL,淀粉溶液用量相同):
实验编号 T/K c(KI)/mol·Lˉ1 c(H2SO4)/mol·Lˉ1 实验目的
Ⅰ 298 1 0.1 实验Ⅰ和Ⅱ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Ⅲ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 308 1 c
Ⅲ T 1 0.2
c= , T= 。
②该实验中应该观察记录 ,为此,该实验中三种溶液混合的顺序不合理的是    。
a.先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硫酸溶液
b.先将KI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c.先将硫酸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KI溶液
(3)实验表明,液态时纯硫酸的导电能力强于纯水。液态电解质都能像水那样自身电离而建立电离平衡。纯硫酸在液态时自身电离的方程式为 ,它在25℃时的离子积常数K (H2SO4) Kw(填“<”、“>”或“=”)。
17.(12分)汽车排气管装有三元催化剂装置,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发生吸附、解吸消除CO、NO等污染物。回答下列问题:
(1)消除CO、NO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如下[Pt(s)表示催化剂,带“*”表示吸附状态]:
I.NO+Pt(s)=NO* II.CO+Pt(s)=CO* III.NO*=N*+O*
IV.CO*+O*=CO2+Pt(s) V.N*+N*=N2+Pt(s)
经测定汽车尾气中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随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①图一中温度从Ta℃升至Tb℃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②由图二知,T2℃时反应V的活化能 反应IV 的活化能(填“<”、“>”或“=”)。
(2)为模拟汽车的“催化转化器”,将2 mol NO(g)和2mol CO(g)充入1L密闭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后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三所示。
①图像中A点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填“>”、“=”或“<”);T1℃,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体系的压强不变
c.混合气体中N2的体积分数不变 d.2υ正(CO)=υ逆(N2)
②T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 (mol·L-1)-1。
③T2℃时,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T2℃时k正∶k逆=1∶ 。
18.(13分)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CO(g)=Fe(s)+CO2(g) ΔH1
Fe2O3(s)+CO(g)=Fe3O4(s)+CO2(g) ΔH2
Fe3O4(s)+CO(g)=3FeO(s)+CO2(g) ΔH3
Fe2O3(s)+3CO(g)=2Fe(s)+3CO2(g) ΔH4
上述总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250℃ ~ 600℃ ~ 1000℃ ~ 2000℃
主要成分 Fe2O3 Fe3O4 FeO 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该温度下测得固体混合物中m(Fe)︰m(O)=35︰2,则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为 (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Fe、O元素)。
(2)铁系金属常用作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
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CO(g)+3H2(g)CH4(g)+H2O(g) ΔH<0 。在T℃,压强为p时将1molCO和3mol H2加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CO的体积分数χ(CO)如下表:
t/min 0 10 20 30 35
χ(CO) 0.25 0.20 0.17 0.15 0.15
①前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达到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p与初始压强之比p0,p∶p0= ;
③下图是该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图中温度T1、T2、T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理由是 。
④45min时,保持容器的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加入1molCO和3molH2,再次达到平衡时,
CO的平衡转化率 (填“>”、“<”或“=”)30min时CO的平衡转化率。
19、(10分)现有常温下的4种溶液:①0.01 mol·L-1CH3COOH溶液;②0.01 mol·L-1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4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将4种溶液同等程度稀释10倍后,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若将①④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c(CH3COO-)>c(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一定呈碱性
C.溶液一定呈中性 D.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4)若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_____③ (填“>”“<”或“=”)。
(5)若将②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0,则消耗②和④溶液的体积比:=_____。
20、(14分)硫的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
(1)Na2S2可作制革工业中原皮的脱毛剂,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进行治污。写出图中过程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工艺流程得到的化工产品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25℃时,实验测得NH4HSO3溶液中=1 500,则该溶液的pH为_____(已知25℃时,H2SO3的Ka1=1.5×10-2,Ka2=1.0×10-7)。
(4)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 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5)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高二化学月考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2.A 3.B 4.D 5.B 6.D 7.D 8.B 9.C 10.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D 12.AD 13.BC 14.BC 15.BC
16. (10分)
(1) ab (2分) (2) ① 0.1 (1分) 298 (1分) ②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 (1分) b (1分)
(3)2 H2SO4 H3SO4+ +HSO4- 或 H2SO4 H+ +HSO4- (2分) > (2分)
17.(12分)
(1)①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物浓度快速减小(2分)
② >(2分)
(2)① >(2分) bc(2分) ② 0.5(2分) ③ 81(2分)
18.(14分)
(1)FeO 、Fe(2分)80%(2分)
(2)① 0.033 mol·L-1·min-1 (2分,数值和单位各1分) ② 5∶7或0.714(2分)
③ T3 >T2 >T1(2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压强下,温度升高,CO平衡转化率降低(2分)
④ >(2分)
19.(10分)① ③>④>①>② D > 99:101 (每空2分)
【详解】(1)水的电离受酸碱的抑制,酸碱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其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就越大。4种溶液中,醋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最小,故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①;
(2)将4种溶液同等程度稀释10倍后,①溶液的pH大于3,②溶液溶液的pH为3,③溶液的pH介于11和12之间,④溶液的pH为11,则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④>①>②;
(3)0.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向其中加入少量pH=12的NaOH溶液后,c(CH3COO-)增大、c(H+)减小,可以保证所得溶液是酸性的,且溶液中的c(CH3COO-)>c(H+);继续加入pH=12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c(CH3COO-)增大、c(H+)减小,仍能满足溶液中的c(CH3COO-)>c(H+);继续加入pH=12的NaOH溶液至两者恰好反应,可以得到醋酸钠溶液,因CH3COO-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故溶液中的c(CH3COO-)>c(H+)。综上所述,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说法正确的是D;
(4)若将②③两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后,所得溶液因氨水过量很多而显碱性,要使pH=7,则消耗碱性溶液的体积更少,故②>③;
(5)若将②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0,则溶液显碱性,pH=10时,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4mol·L-1,则,有,则消耗②和④溶液的体积比为=99:101。
20、(14分)每空2分
(1)-1 (2) 2Fe3++SO2+2H2O=2Fe2++4H++SO H2SO4 (3) 6
(1)Na2S2可作制革工业中原皮的脱毛剂,根据化合价构成规律,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1。
(2)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设计工艺流程进行治污,根据箭头指示,过程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4H++SO,该工艺流程得到的化工产品是H2SO4。
(3)25℃时,实验测得NH4HSO3溶液中=1 500,则该溶液的,即 ,pH=-lg c(H+)=6。
(4)D
(5)8.7×10-7 N2H6(HSO4)2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则联氨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N2H4+H2O N2H5++OH-,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W=1.0×10-14,平衡常数K=8.7×107×1.0×10-14=8.7×10-7 ;联氨为二元弱碱,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则联氨与硫酸形成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人教版)九上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外国语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