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3章测试卷4
一、单选题
1.一定条件下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则1mol H2和1mol Cl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A.183kJ B.248kJ C.679kJ D.862kJ
2.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对下列反应:
则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2>ΔH3>ΔH1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1>ΔH2=ΔH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的数值相同
B.准确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至少测定3次温度
C.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过程中,玻璃搅拌器若用铜代替,则测量中和热数值偏小
D.一定条件下,将0.5 mol N2(g) 和1.5molH2(g)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 放热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 (g) △H=—38.6k·mol-1
4.已知:H2(g)+O2(g)H2O(l) ΔH=-285.8kJ·mol-1
C3H8(g)+O2(g)3CO2(g)+4H2O(l) ΔH=-2219.9kJ·mol-1
在25℃和101kPa下,H2和C3H8的混合气1mol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1446.26kJ的热量。该混合气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A.2∶1 B.1∶2 C.1∶1 D.2∶3
5.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条件的改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降低温度 D.保持容积不变,充入Ne使压强增大
6.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B.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C.平衡常数变大 D.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①实验室常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 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分解
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
④,为提高,的产率,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⑤催化氧化成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②③⑤
8.对于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熵增大反应(即) B.该反应在低温下可能自发进行
C.增加,该反应平衡不移动 D.升高温度,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9.在一定条件下,将6molA和2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4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5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1.6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 B.A的转化率为40%
C.5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6mol L-1 min-1
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0.反应2NO(g)+2CO(g)2CO2(g)+N2(g) △H<0处理汽车尾气。下列正确的是
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2molNO与4molCO充分反应后,转移4mol电子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C.在低温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CO的用量,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11.稀氨水中存在着电离平衡:,若要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同时使增大,应加入适量的
A.固体 B.硫酸 C.固体 D.水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
B.水电离出的的溶液:
C.的溶液:
D.常温下的溶液中:
13.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各物质浓度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加入少量NaHCO3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增大
二、填空题
14.已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为 反应。
(2)图中C点表示 。E所代表的能量是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 影响。
(3)请求出反应 。
(4)又知,请根据题给条件求出反应的焓变 。
(5)25℃、101 kP时,11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55.0 kJ,则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H =-196 kJ/mol。经2 min后达到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0.8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O2、SO3三者的浓度之比为2:1:2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3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e.SO2的生成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相等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的这段时间O2的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3)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a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4)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加入6mol SO2和3 mol O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O2的浓度为 1.0mol 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 V(正) V(逆)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Ⅰ.①冰醋酸;②;③;④盐酸;⑤;⑥熔融;⑦石墨;⑧酒精;⑨;⑩)
(1)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能导电的物质有 。(2)写出⑤溶液的电离方程式: 。
(3)常温下,pH=2的①溶液和pH=2的④溶液,加水稀释100倍,pH较大的是 。Ⅱ.已知,常温下几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4)常温下,的溶液中,约为 。
(5)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以下反应不能进行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17.已知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某实验小组对这两种酸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的电离方程式为 。
(2)25℃时,随着不断加水稀释,的电离程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常温下,在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下列的数值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
A. B. C. D.
(4)常温下的、溶液稀释过程如下图,曲线Ⅰ代表的酸是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a、b、c三点导电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常温下,用溶液分别中和的和,当溶液时,溶液消耗的溶液的体积 (填“>”“<”或“=”)消耗的溶液的体积。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B
6.A
7.D
8.B
9.B
10.C
11.C
12.C
13.D
14.(1)吸热
(2) 1 mol 的总能量 活化能 无
(3)-198
(4)-42.5
(5)
15.(1)bde
(2) 60% 5.625或45/8
(3)升高温度
(4) 否 大于
16.(1) ②③⑥⑩ ⑧⑨ ④⑥⑦
(2)、
(3)④
(4)
(5)B
17.(1)HBH++B-
(2)增大
(3)B
(4) c>b>a
(5) < 碱性 B-+H2OHB+OH-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1mol H2和1mol Cl2完全反应生成2mol HCl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即 H=436kJ/mol +243kJ/mol -2×431kJ/mol =-183kJ/mol,所以1mol H2和1mol Cl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183kJ,故选A。
2.B
【详解】③稀硝酸是强酸,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与题干中的完全一致,则ΔH3=ΔH=-57.3 kJ/mol;
①稀醋酸电离吸收热量,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较少,则ΔH1大于ΔH3;
②浓硫酸溶解放热,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较多,则ΔH2小于ΔH3;
故答案选B。
3.D
【详解】A.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所以氢气与氯气反应在光照还是点燃条件下的焓变ΔH的数值相同,故A正确;
B.准确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酸溶液、碱溶液及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则实验过程中一组完整的实验至少测定3次温度,故B正确;
C.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过程中,玻璃搅拌器若用能导热的铜代替会造成热量散失,使得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C正确;
D.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则0.5mol氮气完全转化成氨气放热的热量会大于38.6kJ,反应的焓变△H<—38.6k·mol-1,故D错误;
故选D。
4.D
【详解】假设混合气体中氢气物质的量为y,则C3H8物质的量为1-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得氢气,则C3H8物质的量0.6mol,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该混合气中H2和C3H8的体积比:2∶3,答案选D。
5.B
【详解】A.C为固体,其浓度视为常数,增加C的量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项符合题意;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C项不符合题意;
D.保持容积不变,充入不参与反应的Ne,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分析】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变为原来2倍,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5倍,说明反应逆向移动。
【详解】A.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变为原来2倍,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5倍,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故A正确;
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反应逆向移动,A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反应逆向移动,说明a+b
7.D
【详解】①.饱和溶液中氯离子浓度较大,使Cl2+H2O Cl-+ClO-+H2O平衡逆向移动,实验室常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涉及勒夏特列原理,①正确;
②.发生分解不是可逆反应,故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分解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错误;
③.2NO2 N2O4,加压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颜色比原来深,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是因为体积减小浓度变大,③错误;
④.,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的产率提高,④正确;
⑤.催化氧化成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⑤错误;
故②③⑤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D。
8.B
【详解】A.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则该反应是熵增大反应(即),选项A正确;
B.该反应的、,则若反应的,需要高温,故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能自发进行,选项B错误;
C.碳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增加,平衡不移动,选项C正确;
D.升高温度,均增大,升温向吸热方向移动,故平衡向右移动,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9.B
【详解】A.5min末该反应达平衡,生成1.6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则C的物质的量改变量为0.4mol L 1×4L=1.6mol,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则x=2,故A错误;
B.根据D改变量为1.6mol,则A的改变量为2.4mol,则A的转化率为×100%=40%,故B正确;
C.根据D改变量为1.6mol,则B的改变量为0.8mol,5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不变,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2molNO与4molCO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2小于1mol,转移小于4mol电子,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的熵减反应,故在低温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CO的用量,平衡正向移动,但CO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加入NH4Cl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减小,故A错误;
B.加入硫酸,氢离子消耗氢氧根,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C.加入NaOH固体,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逆方向移动,增大,故C正确;
D.加水,平衡正向移动,氢氧根浓度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C。
12.C
【详解】A.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 L-1的溶液中c(H+)=1×10-13mol L-1或c(H+)=1×10-1mol L-1,呈酸性或碱性,Mg2+、Cu2+都与OH-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的溶液中c(H+)<c(OH-),呈碱性,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常温下pH=1的溶液呈酸性,CH3COO-、H+之间反应生成醋酸,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稀释溶液,c()、c()、c(OH-)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B.加入少量NaHCO3固体,c()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
C.水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增大,c()减小,则增大,C错误;
D.加入NaOH固体,溶液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pH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14.(1)吸热
(2) 1 mol 的总能量 活化能 无
(3)-198
(4)-42.5
(5)
【详解】(1)由图可知,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2)图中C点表示1molSO3(g)所具有的能量;E所代表的能量是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的大小对该反应难易程度有影响,对反应热无影响;
(3)由图可知,① =-99.0kJ/mol,①×2得反应: =2×(-99.0kJ/mol)=-198 kJ/mol;
(4)① =-99.0kJ/mol
②
①-②得反应:
;
(5)25℃、101kPa时,11g丙烷C3H8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55.0kJ,则1mol丙烷C3H8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220.0kJ,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0kJ mol-1。
15.(1)bde
(2) 60% 5.625或45/8
(3)升高温度
(4) 否 大于
【详解】(1)a.SO2、O2、SO3三者的浓度之比为2:1:2,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b.该反应在容积一定的容器中反应,反应后气体分数发生变化,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m不变,V不变,密度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d.SO3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平衡状态;
e.SO2的生成速率表示逆反应速率,SO3的生成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当二者相等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故选bde;
(2)根据三段式:,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0.8倍,所以,,O2的转化率为,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a时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
(4)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加入6mol SO2和3 mol O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O2的浓度为 1.0mol L-1,根据,,,则此时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且向正反应反应进行,所以V(正)大于V(逆)。
16.(1) ②③⑥⑩ ⑧⑨ ④⑥⑦
(2)、
(3)④
(4)
(5)B
【详解】(1)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①冰醋酸在水溶液能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是弱电解质;②Na2CO3是盐类,属于强电解质;③NaOH属于强碱,是强电解质;④盐酸是HCl和水的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H2C2O4是弱酸,在水溶液能导电,属于弱电解质;⑥熔融NaHSO4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⑦石墨是碳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酒精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⑨NH3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⑩BaCO3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有②③⑥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⑧⑨,能导电的物质有④⑥⑦;
(2)H2C2O4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3)冰醋酸为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则溶液中c(H+)变化较慢;而盐酸是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时c(H+)变化较快,所以加水稀释100倍时,pH较大的是盐酸,故答案为:④;
(4)常温下,0.1mol/L的HCN溶液中,c(H+)≈mol/L=7×10-6mol/L,故答案为:7×10-6mol/L;
(5)A.酸性:HCOOH>HCN,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反应HCOOH+NaCN=HCOONa+HCN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酸性:HCN>,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反应NaHCO3+NaCN=Na2CO3+HCN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酸性:H2CO3>HCN,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反应NaCN+H2O+CO2=HCN+NaHCO3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酸性:HCOOH>,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反应HCOOH+=HCOO-+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7.(1)HBH++B-
(2)增大
(3)B
(4) c>b>a
(5) < 碱性 B-+H2OHB+OH-
【详解】(1)一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BH++B-。
(2)25℃时,随着不断加水稀释,的电离程度增大。
(3)A.常温下,在0.1mol/LHB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H+)减小,故A不选;
B.常温下,在0.1mol/LHB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B-)减小,变大,故B选;
C.是定值,故C不选;
D.常温下,在0.1mol/LHB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H+)减小,c(OH-)增大,则减小,故D不选;
故选B。
(4)弱酸在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程度小于强酸,则曲线Ⅰ代表的酸是强酸,常温下时,由水电离出的,c(H+)越大,对水的电离越抑制,则a、b、c三点导电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5)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常温下,用溶液分别中和的和,当溶液时,溶液消耗的溶液的体积<消耗的溶液的体积,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显碱性,原因是:B-+H2OHB+O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