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4章 宇宙和微观世界》单元测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2.(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走进医院闻到消毒液的气味 B. 做饭时,香气扑鼻
C. 烧水时,白气升腾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3.(3分)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水星
4.(3分)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 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 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 分子的直径约为
5.(3分)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分子间存在间隙
C. 河岸边柳絮纷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糖甜盐咸——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6.(3分)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 彗星 B. 恒星 C. 行星 D. 卫星
7.(3分)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 原子就是分子
C. 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 分子的直径约
8.(3分)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A. 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 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9.(3分)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组成的 B. 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
C. 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10.(3分)年,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电子,让科学家认识到原子也具有内部结构。为了探究原子的结构,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开始做“用一束高速粒子质量接近氦原子质量的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非常薄的金箔”的实验,如图所示。大量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极少数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个别粒子甚至原路返回。卢瑟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于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没有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A.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D.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1.(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 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 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D. 校园里桂花盛开清香宜人
12.(3分)小华学习了宇宙探秘后,有下列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 恒星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时刻在运动
B. 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3.(4分)材料的导电性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给半导体“掺杂”可以改变半导体的电学性能,常用的方法是将纯净的半导体材料如单晶硅片置于高温的杂质气体中,杂质就会逐渐扩散到半导体材料内部。“掺杂”要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原理是 ______ 。
14.(4分)把两铅块表面削平、削干净,然后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如图所示。在压紧的过程中,两个铅块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 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铅块分子间产生较大的 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使得两铅块没有分开。
15.(4分)关于宁宙起源,人们较为支持的是____理论,原始火球在不断膨胀的过程中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今天还在膨胀着的宇宙.
16.(4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星球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大到小的顺序应为:
原子、原子核、质子。
故选:。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
该题考查物质世界微观的构成,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走进医院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由于消毒液分子进入空气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做饭时,香气扑鼻是由于饭分子进入了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白气升腾,白气不是分子,所以它的运动也不是分子运动,所以这不是一种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酒分子进入大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扩散现象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明确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一种微观粒子,能够看清的尘土不是分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地球、水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太阳为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故选:。
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
此题主要考查对恒星及行星的认识,属于基础内容。
4.【答案】A;
【解析】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如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其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一般显微镜看不到,所以必须使用超级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错误;
、一粒灰尘是许多分子组成的颗粒,不是分子,故错误;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故错误。
故选:。
分子十分微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属于基本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业生学习的积极性。
5.【答案】C;
【解析】解:;、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正确。
、柳絮纷飞,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错误。
、糖甜盐咸,是因为它们微粒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此题难度较小,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地球不能发光,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所以地球是行星。
故选:。
根据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的定义进行判断:恒星是能发光的星体;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彗星是星际间物质。
掌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分子和原子是不同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但实际组成中有单个原子组成分子的情况,也有由多个原子组成分子的情况,故错;
、一粒灰尘是个物体,不是分子,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故错误;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故错误。
故选:。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分子十分微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属于基本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业生学习的积极性。
8.【答案】
【解析】解:、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不符合题意。
、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不符合题意。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符合题意。
、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与题意无关。
故选:。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盐分子扩散到青菜越快。
主要考查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9.【答案】C;
【解析】解:、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天体系统,故不正确;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行星,故不正确;
、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故正确;
、地球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就比它大得多,故不正确。
故选:。
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
太阳是一颗恒星,体积远大于地球,地球为太阳的行星之一;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地球具有很大的影响。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之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所有天体中最大的。
10.【答案】D;
【解析】解:、由于粒子带正电,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由于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极少数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故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绝大多数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说明原子内部相对存在极大空间;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符合题意。
故选:。
粒子散射实验:大多数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体积小;
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少数粒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的缘故;
极少数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
此题主要考查粒子散射实验考查了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力和运动的关系,比较综合,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说明盐分子进入到了菜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废水分子进入水库的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C、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
D、闻到花香味,是肉眼看不见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答案】C;
【解析】解:
A、恒星时刻在运动,由于运动周期太长,所以感觉恒星“恒定不动”,故A正确;
B、牛顿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万有引力理论,故B正确;
C、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万光年,可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故D正确。
故选:。
宇宙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绝对不动的物体不存在;
物理学家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使人们能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天体运动;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宇宙现在一直都在演化、膨胀中。
该题考查了宏观世界、光年的概念和牛顿的成就,属于天文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3.【答案】;
【解析】解:“掺杂”要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原理是: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知道扩散现象;知道扩散与温度的关系。
14.【答案】;
【解析】解:在压紧的过程中,两个铅块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变小,铅块分子间产生较大的引力,使得两铅块没有分开。
故答案为:变小;引力。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大爆炸宇宙;
【解析】解: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故答案为:大爆炸宇宙.
16.【答案】正远离我们而去;
【解析】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故答案为:正远离我们而去.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天体结构及对科学家哈勃的贡献的了解.
该题考查了哈勃的贡献,提醒学生多注意物理常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