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Ba-137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号。所有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否则一律不得分。
一、碳中和,碳达峰(本题共28分)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就是人工淀粉合成途径的研究,其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利用CO2合成出有机小分子。这将有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建设友好型社会。
(一)如CO2可与H2生成CH4:CO2(g)+4H2(g)CH4(g)+2H2O(g)。
1.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以Ni/Al2O3为催化剂,上述反应的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使用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该历程中每生成1mol CH4,转移8NA个电子
C.在反应历程中,H-H键与C=O键断裂吸收能量
D.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在恒温(T>100℃)恒容装置中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双选)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n (CO2): n(H2) =1:4
3.将1mol CO2和4mol H2置于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测得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的
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判断依据是
。
4.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单选)
A.使用催化剂 B.加压
C.升高温度 D.增大初始投料比n(CO2)/n(H2)
(二)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5.①、②与过渡态三种物质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①转化为②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6.25℃、100kPa下,CH4(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893kJ·mol-1、﹣870 kJ·mol-1,计算转化反应CO2(g) + CH4(g) = CH3COOH(l)的焓变ΔH=________ kJ·mol-1。
(三)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可表示为:
CO2 (g) + 3H2(g)CH3OH(g) + H2O (g)
7.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_____;
8.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双选)
A.增大H2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B.移去部分CH3OH,正反应速率增大
C.降低反应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在5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一定时间内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9.若温度为T时,反应10分钟,φ(CH3OH)=30%,则0~10分钟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____。
10.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其它条件相同时,CH3OH在a点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 CH3OH在b点的正反应速率(选填“>”、“<”或“=”);解释温度低于T时,φ(CH3OH)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反应CO2 (g) + 3H2(g)CH3OH(g) + H2O (g)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CO2 (g) +H2(g) CO(g) + H2O (g) ②CO(g) +2H2(g) CH3OH(g)
上述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其中反应 为慢反应(填“①”或“②”)。对反应②自发性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单选),判断依据是 。
A.高温下自发 B.低温下自发 C.始终自发 D.始终不自发
二、“自我补给”:航天器中物质与能源的循环(本题共15分)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新陈代谢,在遥远的太空中却并不容易,因为在航天服、航天器、空间站等密闭系统中,CO2浓度会高得多,而超过一定浓度会导致呼吸急促、头晕头痛、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通过一定方法将CO2清除。
I. 非再生式氢氧化锂(LiOH)除碳技术
12. 我国“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非再生式氢氧化锂(LiOH)吸附CO2生成碳酸锂,该技术设备操作简单,功能可靠,适用于短期出舱任务。吸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 再生式快速循环胺技术
13. 以固态胺作为吸附剂,吸附CO2与水蒸气。当固态胺吸附饱和后,将其暴露于真空中,破坏碳酸氢盐的化学键,释放出CO2,从而完成吸附剂的再生。该技术大大提升了舱外航天服的续航时间。固态胺的吸附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III. 萨巴蒂尔(Sabatier)除碳生氧技术
利用萨巴蒂尔(Sabatier)反应清除二氧化碳并再生氧气的大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CO2的最终产物为CH4和O2
B.电解水装置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C.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物质转化中O、H原子的利用率均为100%
CO2富集的原电池模拟装置如图:
15. b极为_______极(填“正”或“负”,1分),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
16. 上述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碳载镍,“多孔”的优点是 。
17. 该装置若消耗2 mol H2,则理论上在b极除去CO2的体积为 L(标况下)。
三、化学力量助力北京冬奥会(本题共13分)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它采用了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之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
18. CO2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单选)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19. 关于CO2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单选)
A.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C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
C.CO2属于非电解质 D.CO2是极性分子
20. 为吸收CO2,下列处理CO2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是_____________。(单选)
A.NaOH(aq)Na2CO3(aq) B.NaCl(aq)NaHCO3(s)
C.Ca(ClO)2(aq)CaCO3(s) D.(aq)(aq)
基于新材料及3D打印技术,科学家研制出的微胶囊吸收剂,它能将排放的CO2以更加安全、廉价和高效的方式处理掉,球形微胶囊内部充入(NH4)2CO3溶液,其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NH4)2CO3(aq)+CO2(aq)+H2O(l) 2NH4HCO3(aq) ΔH=-25.3 kJ·mol-1
21.吸收CO2时宜选用 (选填“低温”或“高温”)理由 、
(列举两点)。
22.已知一水合氨和碳酸室温下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弱电解质 H2CO3 NH3·H2O
电离平衡 常数 Ka1=4.3×10-7 Ka2=5.6×10-11 Kb=1.8×10-5
试结合必要的化学用语与简单计算,判断0.1 mol·L-1NH4HCO3溶液的酸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化合物M是有机合成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23.A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M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所含官能团有羧基和______。
24.写出反应类型:B→C______________;G→M______________。
25.D中含有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反应E→F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7.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i.能与FeCl3(aq)发生显色反应;
ii.碱性水解后酸化,所得两种产物分子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8.将以CH2=CH2和CH3CH=CHCH3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补充完整。(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
五、已知一种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可以表示为:
下面是利用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以烃A与苯为原料合成某个复杂分子L(相对质量不超过200)的过程,其中F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以发生两种不同的反应分别形成H和G。
(
A
Cl
2
B
M=141
①
C
M=104
②
D
③
Cu
O
2
E
F
M=118
H
Cu(OH)
2
△
浓硫酸
浓硫酸
G
M=200
浓硝酸
浓硫酸
I
Fe、HCl
⑥
J
-H
2
O
⑦
④
Pd
-HBr
L
K
⑤
加成
)
已知:
29.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反应试剂和条件:
反应① ,反应⑤ ;
3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 D: ;
F→ G: 。
32.写出检验B中氯元素的方法
。
33. H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 。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分子中只含有两个甲基 ③不含环状结构
34.写出物质L的结构简式: 。
35.已知:
写出以CH3CH2OH为原料制备CH3CH=CHCOOH的合成路线流程图(其他无机试剂和条件任选)。控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碳中和,碳达峰(本题共28分)
1. A(2分)
2. BC(2分)
3. 减小(2分) 根据图像可知,温度升高,达平衡时H2O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即温度身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2分)
4. B(2分)
5. 过渡态(1分);放出(1分)
6. ﹣23(2分);
7. (2分)
8. AC (2分)
9. 0.015 mol·L-1·min-1 (2分)
10. 放热(1分) < (1分) 温度低于T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向生成物方向进行(2分)
11. ①(1分) B(1分) 该反应 H<0,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 S<0,故在低温条件下 H-T S<0,即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2分)
二、“自我补给”:航天器中物质与能源的循环(本题共15分)
12. 2LiOH + CO2 == Li2CO3 + H2O(2分);
13. 化学(2分) 14. BD (3分)
15. 正(1分),H2 - 2e- + CO2- 3= H2O + CO2↑(2分)
16. 提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使其与溶液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2分)
17. 44.8(3分)
三、化学力量助力北京冬奥会(本题共13分)
18. D(2分) 19. D(2分) 20. B(2分)
21. 低温 (2分)
低温有利CO2的溶解或增大CO2(aq)浓度。
低温防止盐的分解
反应放热,低温有利于平衡右移吸收更多的CO2。
合理即给分(2分)
22. 碱性 (1分)
HCO+H2OH2CO3 + OH- K1==2.3×10-7
NH+H2ONH3·H2O + H+ K2==5.6×10-8
K1>K2,即HCO水解程度大于NH,溶液中c(OH-)>c(H+),溶液呈碱性。(2分)
四、(本题共20分)
23.sp2(2分);C8H12O3(1分);(酮)羰基(1分) 24.还原(1分) 取代(1分)
25.4;(2分)(2分)
26.CH3CH2OH、浓H2SO4/△;(2分)(2分);
27. (2分)
28.
(4分)
五、(本题共24分)
29.加成(1分) 消去(1分)
30.NaOH水溶液、加热(2分) 液溴 、 Fe或 液溴、FeBr3 (2分)
31.
+ O2 + 2H2O (2分)
2 + 2H2O (2分)
32. 取样,加入NaOH溶液,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取水层溶液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氯元素。(3分,5个得分点每个1分,漏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33.
(4分,任写两种,每种2分,合理即可)
34.
(3分)
35.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