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2023-2024 初中化学上学期单元卷(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
D.一定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质量
2.2.4g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6g和5.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C.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3.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丁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5:8
4.如图所示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5.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6.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7.偏二甲肼()与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
B.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生成和的质量比为14:9
D.生成的水中所含氢元素质量与中所含氢元素质量相等
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9.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在这个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 )
A.2:1:2 B.1:16:9 C.1:16:18 D.1:8:9
10.加热6.32 g,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
A. B.
C. D.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C.氧化汞受热分解:
D.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若X与Y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可能为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和,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1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口口口
(2)口口口口
(3)口口口Fe+口
(4)口口口口
(5)口口口口
14.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
(1)某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的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
(2)4.6g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该化合物只含有碳、氢元素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3)氯酸钾的分解率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必须是化学变化。B、C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定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参加反应的煤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2.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是否相等来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6.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为1.8g+0.6g=2.4g,与有机物质量相等,故该有机物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3.答案:D
解析:丁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因此丁是化合物,A正确;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因此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C正确;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8%-30%):(41%-25%)=9:8,D不正确。
4.答案:C
解析:食盐与水混合,酒精与水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错,B错;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封装置中进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对;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在敞口装置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错。
5.答案:B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计算出物质的化学式为。
6.答案:D
解析: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设反应物的质量都是,分别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
7.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A正确;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正确;生成和的质量比为,C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生成的水中所含氢元素质量与中所含氢元素质量相等,D正确。
8.答案:C
解析: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答案:D
解析:写出化学方程式:,在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
10.答案:C
解析:解析:设6.32 g完全分解时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理论上,6.32 g完全分解可制得0.64g。由题给信息知,6.32 g分解剩余5.68g固体时,实际产生氧气的质量为6.32g-5.68g=0.64g,由此可推断6.32g已经完全分解,则剩余的固体为和的混合物。
11.答案:B
解析:A项中五氧化二磷化学式错误;C项没有配平;D项中生成的氧气后面没有标“↑”。
12.答案:C
解析:X、Y反应生成Z,因此Z一定是化合物,A正确;X与Y充分反应,若 X与Y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Z的质量为,B正确;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和,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不正确;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D正确。故选C。
13.答案:(1)4;3;2
(2)1;3;2;2
(3)1;4;3;4
(4)1;3;1;3
(5)1;3;2;3
解析:
14.答案:(1)遵守;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2)B
解析:(2)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物中的碳、氢两元素来自该化合物,由于2.4g+0.6g=3g<4.6g,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而且还一定含有氧元素。
15.答案:(1)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g+5g-15.2g=4.8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
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7.45g。
(3)氯酸钾的分解率为。
答:氯酸钾的分解率为81.7%。
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无答案无音频)

下一篇: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同步练习 (无答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