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贵州)3
一、单选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传统节日的习俗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喜贴春联 B.清明节焚香祭祖
C.端午节粽叶包粽 D.中秋节观花赏月
2.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明显增加的是( )
A.氧气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禁放烟花爆竹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秸秆露天焚烧
4.“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前,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5.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硫酸铜 D.蒸馏水
6.高纯砷是制取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砷化铟等的原料。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元素符号是As
C.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D.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2g
7.在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实验中,下列有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粗盐水
C.蒸发结晶 D.趁热取下蒸发皿
8.凤凰县全力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奋力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在沱江沿岸修建沿江风光带,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沱江的是( )
A.往江里倾倒垃圾 B.把生活废水排入江中
C.在江里洗衣洗澡 D.禁止钓鱼网虾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2分,共16分)
9.用托盘天平称量4.8g(1g以下使用游码)药品,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移,此时的操作是 。
10.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单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管中,将红磷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放进集气管,塞紧塞子,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氧气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
12.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下列物质:
A.氧气 B.氧化镁 C.冰水共存物 D.高锰酸钾 E.洁净的空气 F.液氢
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写: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3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1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许多化学视频,化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实验一: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使用该装置时,还需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3)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二:检验氧气性质
如图2,缓缓将一瓶氧气(500mL)完全注入“气体倾倒室”里,轻轻提起中间隔板,观察到带有火星的线香由低到高依次复燃并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由此可得出氧气的性质:① ,② 。
14.人类生活离不开水,要正确认识、利用好水。
(1)净水时,为了加快水中悬浮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 (填物质名称)。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
(3)用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反应式为 电解水时,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处产生5mL (填氢气或者氧气),则理论上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处同时约产生 mL气体,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
15.(5分)电影《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里面的抗癌药的确是贵的离谱,但随着国家后来的改革,这款药物已经加入医保,天价药格列卫(也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化学式为C30H35N7O4S
(1)(2分)一个格列卫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3分)格列卫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化为最简整数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A、春节,喜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清明节,焚香祭祖,物质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端午节,粽叶包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中秋节,观花赏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拨: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吸入空气含有氮气、氧气,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D。
点拨: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A. 禁放烟花爆竹,会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废气达标排放,会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工地洒水除尘,会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秸秆露天焚烧,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拨: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A. 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会使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符合题意;
C. 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拨: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答案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答案错误;
C、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的。C答案正确;
D、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点拨: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A、 砷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砷的元素符号是As ,不符合题意;
C、 砷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3 ,不符合题意;
D、 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2 ,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A、根据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字母为元素符号分析;
C、根据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A. 在量筒中不能溶解粗盐,故错误;
B. 过滤粗盐水,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原则,故正确;
C. 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错误;
D. 用坩埚钳趁热取下蒸发皿, 不能用手,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拨: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A、往江里倾倒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沱江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B、把生活废水排入江中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沱江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C、在江里洗衣洗澡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沱江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D、禁止钓鱼网虾有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护,有利于沱江的保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拨: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保护沱江 。
9.答案:向左盘中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指针向右偏移,说明称量药品的重量比要称量的重量4.8g少,所以应该向左盘中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点拨:根据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进行分析。
10.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被倒吸进入集气管中;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单球管中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被倒吸进入集气管中,因为待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水被倒吸进入集气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1.答案:氧分子/分子;铁原子/原子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
点拨: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12.答案:E;AF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A.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且为单质
B. 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为化合物;
C. 冰水共存物是一种物质且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且为化合物;
D. 高锰酸钾是一种物质即纯净物,且含有钾元素、镁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
E. 洁净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F. 液氢是液态的氢气是一种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且为单质;
属于混合物的是E;属于单质的是AF。
点拨: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13.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A;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E;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4)密度比空气大;能支持燃烧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用固固加热型实验仪器,选A;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故答案为:A;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
(3)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 ,不能用排水法,又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E;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E;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
(4)“带有火星的线香复燃并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 由低到高依次复燃 ”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能支持燃烧.
点拨:(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进行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氧气的性质和题目要求选择适合的收集装置和验满方法;
(4)根据实验现象和氧气的性质进行解答.
14.答案:(1)明矾;玻璃棒;引流
(2)肥皂水;煮沸
(3);氧气;10;氢元素、氧元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1) 净水时,为了加快水中悬浮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明矾进行吸附沉降。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图示中还缺少玻璃棒。
(2)肥皂水可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表达式为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2, 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处产生5mL氧气,则负极产生10毫升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点拨:(1)根据明矾吸附沉降及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3)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5.答案:(1)77
(2)5:14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1) 一个格列卫分子由30+35+7+4+1 =77个原子构成。
(2) 格列卫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5×1):(14×7) =5:14。
点拨:(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0(26.7%)
主观题(占比) 44.0(73.3%)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8(53.3%)
主观题(占比) 7(46.7%)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4(26.7%) 16.0(26.7%)
实验探究题 2(13.3%) 23.0(38.3%)
计算题 1(6.7%) 5.0(8.3%)
单选题 8(53.3%) 16.0(26.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53.3%)
2 容易 (46.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微粒性 6.0(10.0%) 5,11
2 蒸发与蒸馏操作 2.0(3.3%) 7
3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0(3.3%) 4
4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5.0(8.3%) 15
5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4.0(6.7%) 3,4
6 物质的简单分类 4.0(6.7%) 12
7 电解水实验 9.0(15.0%) 14
8 保护水资源 2.0(3.3%) 8
9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0(33.3%) 10,13
10 水的净化 9.0(15.0%) 14
1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2.0(3.3%) 1
12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4.0(6.7%) 7,9
13 硬水与软水 9.0(15.0%) 14
14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2.0(3.3%) 2
15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0(3.3%) 6
16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1.0(18.3%) 7,14
17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0(33.3%) 10,13
()